• 首页>诗词 > 诗词
  • 倪瓒山水画有和艺术特点

    艺术特点是: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平淡天真。

    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

    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

    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

    1、绘画成就:倪瓒擅山水、竹石、枯木等,其中山水画中采用了典型的技法——折带皴,是元代南宗山水画的代表画家,其作品以纸本水墨为主。

    其山水师法董源、荆浩、关仝、李成,加以发展,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

    2、作品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平远,景物极简,多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

    用笔变中锋为侧锋,折带皴画山石,枯笔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简中寓繁,小中见大,外落寞而内蕴激情。

    他也善画墨竹,风格“遒逸”,瘦劲开张。

    画中题咏很多。

    3、他的画由于简练,多年来伪作甚多,但不容易仿出其萧条淡泊的气质。

    在倪瓒的画论中,他主张抒发主观感情,认为绘画应表现作者“胸中逸气”,不求形似(“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画史将他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四家。

    4、明清时代受到董其昌等人推崇,常将他置于其他三人之上。

    明何良俊云:“云林书师大令,无-点尘土。”王冕《送杨义甫访云林》说,倪瓒“牙签曜日书充屋,彩笔凌烟画满楼”。

    扩展资料:

    1、倪瓒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

    倪瓒家中富有,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

    元顺帝至正初年,散尽家财,浪迹太湖。

    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清閟阁集》。

    2、元天历三年(1330)到至正十一年(1351)的20年内,是倪瓒绘画创作的成熟期。

    这时期,倪瓒广泛交际,友人多为和尚、道士或诗人、画家。

    他作的诗作多半也是和这类人酬唱之作。

    他的至交张伯雨是有名的道士,倪瓒曾为其精心绘制了《梧竹秀石图》。

    另一位他所推崇的名画家黄公望亦是当时新道教全真教中的名人,道学深邃,比他年长32岁。

    黄公望曾花十年时间,替倪瓒画《江山胜揽图》卷,长二丈五尺余,是黄氏浅绛山水中的杰作之一,画卷题款为至正戊子(1348);

    那时倪瓒48岁。

    此时,他开始信仰全真教,养成了孤僻猖介的性格,超脱尘世逃避现实的思想,这种思想也反映到他的画上,作品呈现出苍凉古朴、静穆萧疏的意向。

    3、倪瓒是影响后世最大的元代画家,他简约、疏淡的山水画风是明清大师们追逐的对象,如董其昌、石涛等巨匠均引其为鼻祖,石涛的书法题画,从精神到体式皆是以倪瓒为法的。

    倪瓒亦是一个以复古为旗帜,而追求艺术个性化的书法家,他与张雨、杨维桢一样,既属于这个时代,又不属于这个时代,这就是艺术对时代的超越性价值。

    明代江南人以有无收藏他的画而分雅俗,其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对明清画坛有很大影响,至今仍被评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他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倪瓒

    倪瓒山水画有和艺术特点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