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搜集有关中国长城的资料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达2000多年,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

    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艰巨工程与防患意义。

    它融汇了古人的智慧、意志、毅力以及承受力。

    故此,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力量与智慧的结晶

    长度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修建长城超过5000公里的有二个朝代:一是秦始王时修筑的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二是汉朝修筑的西起河西走廊,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在1万里以上。

    这些长城的遗址分布在我国今天的北京、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新疆、天津、辽宁、黑龙江、湖北、湖南和山东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

    长城(37张)

    由于年代久远,早期各个朝代的长城大多数都残缺不全,保存得比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所以人们一般谈的长城指的是明长城,所称长城的长度,也就的是明长城的长度,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畔。

    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2009年4月18日联

    长城美景(28张)

    合公布,明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6个县域,总长度为8851.8千米。

    经过壕堑359.7千米,自然天险2232.5千米。

    国家文物局2012年6月5日在北京居庸关长城宣布,历经近5年的调查认定,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等15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长城墙体、壕堑、单体建筑、关堡和相关设施等长城遗产43721处。

    这是中国首次科学、系统地测量历代长城的总长度。

    国家文物局曾于2009年首次公布明长城调查数据,中国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

    而此次长城的调查和认定,不仅认定了明代长城的长度,还开展了秦汉及其他时代长城的资源调查。

    [2]

    构筑方法

    长城的另一面——石砌长城(大境门)

    长城在中国历史的长久岁月中,许多封建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曾经对它进行过多次修筑,我国古代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为它贡献了多少智慧,流尽了多少血汗,才使它成为世界一大奇迹。

    不论是巨龙似的城垣,还是扼生产流程和比较科学的烧制砖瓦作坊。

    因此砖的制品产量大增,砖瓦已不再是珍贵的建筑材料,所以明长城不少地方的城墙内外檐墙都以巨砖砌筑。

    在当时全靠手工施工,靠人工搬运建筑材料的情况下,采用重量不大,尺寸大小一样的砖砌筑城墙,不仅施工方便,而且提高了施工率,提高了建筑水平。

    其次,许多关隘的大门,多用青砖砌筑成大跨度的拱门,这些青砖有的虽然已严重风化,但整个城门仍威严峙立,表现出当时砌筑拱门的高超技能。

    从关隘的城楼上的建筑装饰看,许多石雕砖刻的制作技术都极其复杂精细,反映了当时工匠匠心独运的艺术才华。

    墙身是城墙的主要部分,平均高度为七点八米,有些地段高达十四米。

    凡是山岗陡峭的地方构筑的比较低,

    万里长城(12张)

    平坦的地方构筑得比较高;紧要的地方比较高,一般的地方比较低。

    墙身是防御敌人的主要部分,其总厚度较宽,基础宽度均有六点五米,墙上地坪宽度平均也有五点八米,保证两辆辎重马车并行。

    墙身由外檐墙和内檐墙构成,内填泥土碎石。

    外檐墙是指外皮墙向城外的一面。

    构筑时,有明显的收分,收分一般为墙高百分之一百二十五。

    墙身的收分,能增加墙体下部的宽度,增强墙身的稳定度,加强它的防御性能,而且使外墙雄伟壮观。

    内檐墙是指外皮墙城内的一面,构筑时一般没有明显的收分,构筑成垂直的墙体,关于外檐墙的厚度,一般是以“垛口”处的墙体厚度为准,这里的厚度一般为一砖半宽,根据收分的比例,越往下越厚。

    砖的砌筑方法以扁砌为主。

    墙的结构内容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定的,总观万里长城的构筑方法,有如下几种类型:

    1.版筑夯土墙;

    2.土坯垒砌墙;

    3.青砖

    长城(20张)

    砌墙;

    4.石砌墙;

    5.砖石混合砌筑;

    6.条石;

    7.泥土连接砖。

    用砖砌、石砌、砖石混合砌的方法砌筑城墙,在地势坡度较小时,砌筑的砖块或条石与地势平行,而当地势坡度较大时,则用水平跌落的方法来砌筑。

    烽燧

    长城体系中设置有大量烽燧(烽火台)作为情报传递系统。

    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系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土电报。

    The Great Wall of China[3]

    烽火台是为防止敌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讯息。

    根据历史文献、出土汉简和实地考察可知,烽燧数量众多且一直延伸到长城以外很远的地方。

    按烽燧配置的位置和功能,可以分为四组:设在大漠深处的烽火台是发出警讯的最前线,沿长城两侧设置的烽火台向沿线传递情报,由长城通往京师的系列烽火台与王朝中央联系,还有一组烽火台与长城所在地附近的地方政府和驻军联系。

    按明朝制度,举一烟鸣一炮表示来敌100人左右;举二烟鸣二炮,来敌500人左右;1000人以上举三烟鸣三炮。

    在50千米的长城沿线上,共发现烽火台80余座,间隔距离平均约3千米,最远的不超过5千米。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白天放烟叫“烽”,夜间举火叫“燧”。

    烽火台的建筑早于长城,但自长城出现后,长城沿线的烽火台便与长城密切结为一体,成为长城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的甚至就建在长城上,特别是汉代,朝廷非常重视烽火台的建筑。

    烽火,也叫烽燧,是古代军情报警的一种措施,即敌人白天侵犯时就燃烟(烽),夜间来犯就点火(燧)以可见的烟气和光亮向各方与上级报警。

    烽火台在汉代称作烽堠(烽候)、亭燧,唐宋称作烽台,并把“烽燧”一词也引申为烽火台,明代则一般称作烟墩或墩台(西北明代墩台,大的还有御敌之功能,小的则只有望而无点烽火之功能)。

    烽火台一般相距10里左右,明代也有距离5里左右的,守台士兵发现敌人来犯时,立即于台上燃起烽火,邻台见到后依样随之,这样敌情便可迅速传递到军事中枢部门。

    地质形态

    “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在秦始皇的时候已经肯定了它,接着司马迁又把它写入

    长城

    《史记》之中,之后的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的。

    凡是修筑关城隘口都是选择在两山峡谷之间,或是河流转折之处,或是平川往来必经之地,这样既能控制险要,又可节约人力和材料,以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

    修筑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选择在险要之处。

    至于修筑城墙,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关、八达岭的长城都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有的地段从城墙外侧看去非常险峻,内侧则甚是平缓,有“易守难攻”的效果。

    在辽宁境内,明代辽东镇的长城有一种叫山险墙、劈山墙的,就是利用悬崖陡壁,稍微地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为长城了。

    还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绝壁、江河湖泊作为天然屏障,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

    长城,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遗产。

    2001年06月25日,长城作为春秋至明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并为国家5A级建筑。

    主要关隘

    八达岭长城

    长城关口有嘉峪关、山海关、居庸关、玉门关、井陉关、娘子关、雁门关、偏头关、平型关、古北口、喜峰口、榆林塞、黄崖关、瓦桥关、虎山长城、鸦鹘关、牛庄城、分水关、宁远城、阳关、平定堡城、清阳关、新安关、镇远关、锦州城、马水口、倒马关、九门口、老龙头、董家口、刘家口、马兰关、新开口、插箭岭关、金山岭、独石口、张家口、马市口、羊房堡关、水口关、紫荆关、宣化城、三屯营、三道关、大毛山关、义院口、界岭口、重峪口、徐流口、冷口关、白洋峪关、青山关、铁门关、潘家口、龙井关、洪山口、上关、常峪口、狼窝沟口、新河口、白石口关、浮图峪关、乌龙沟关、飞狐口、寡妇楼、司马台、慕田峪关、沿河城、将军关、白马关、鹿皮关、河防口、莲花池关、黄花城关、撞道口关、九孔楼、四海冶口、居延塞故城、鸡鹿塞、高阙塞、大同城、杀虎口、威鲁堡口、金锁关、黄泽关、黄榆关、北楼口、宁武关、利民堡口、得胜口、镇宏堡口、平远堡、新平堡口、保平堡口、桦门堡、瓦窑口堡、镇宁堡口、镇口堡、守口堡口、镇边堡、镇川堡、宏赐堡口、镇羌堡口、拒墙堡口、拒门堡口、助马堡口、破鲁堡口、保安堡口、宁鲁堡口、破虎堡口、残虎堡口、马堡口、云石堡口、少家堡口、大河堡口、败虎堡口、迎恩堡口、阻虎堡口、将军会堡、丫角山、老营堡、红门口、老牛湾堡、阳方口、白草关口、广武城、北楼口、狼牙口、龙泉关、固关、鹤度岭口、马岭关、支锅岭口、峻极关、吴旗秦长城等

    诗词

    1、《长城》【唐】汪遵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

    2、《登长城》【唐】李益

    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

    有日云长惨,无风沙自惊。

    当今圣天子,不战四夷平。

    3、《饮马长城窟》【南北】沈约

    介马渡龙堆,涂萦马屡回。

    前访昌海驿,杂种宼轮台。

    旌幕卷烟雨,徒御犯冰埃。

    4、《统汉烽下》【唐】李益

    统汉烽西降户营,黄沙白骨拥长城。

    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5、《塞外月夜寄荆南熊侍御》【唐】武元衡

    南依刘表北刘琨,征战年年箫鼓喧。

    云雨一乖千万里,长城秋月洞庭猿。

    6、《经檀道济故垒》【唐】刘禹锡

    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

    秣陵多士女,犹唱白符鸠。

    7、《杞梁墓》【唐】汪遵

    一叫长城万仞摧,杞梁遗骨逐妻回。

    南邻北里皆孀妇,谁解坚心继此来。

    8、《听筝》【唐】张祜

    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

    分明似说长城苦,水咽云寒一夜风。

    9、《古筑城曲》【宋】陆游

    长城高际天,三十万人守。

    一日诏书来,扶苏先授首。

    10、《古意》【宋】陆游

    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

    何时青冢月,却照汉家营?

    11、《至广州第七十七》【宋】文天祥

    南方瘴疠地,白马东北来。

    长城扫遗堞,泪落强徘徊。

    12、《送邢郎中赴太原》【唐】姚合

    上将得良策,恩威作长城。

    如今并州北,不见有胡兵。

    晋野雨初足,汾河波亦清。

    所从古无比,意气送君行。

    13、《阮公体》【唐】徐晶

    秦王按剑怒,发卒戍龙沙。

    雄图尚未毕,海内已纷拏。

    黄尘暗天起,白日敛精华。

    唯见长城外,僵尸如乱麻。

    名句: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毛泽东

    因残破而展示了生命的力量,因蜿蜒而影射着古老国度。

    ——泰戈尔

    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

    ——长城山海关联

    搜集有关中国长城的资料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