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个性时尚

    一、什么是个性时尚

    时尚不是模仿、从众 时尚我认为是个人或集体的内心需求,精神方面的或是物质方面的,都考虑自己需要什么。不是去模仿,应该现出自己的个性的气质,不是因为会打扮,会哼几句流行音乐,而常常会忽略自己的修养 。时尚不可以流行,范围只是局限在自己身上,毕竟自己认为好的才是最好的。追求时尚是一门艺术?我认为不是的。艺术是有一定的审美价值,艺术是要境界的,不是随便画几下画,叫艺术。所以一些人盲目的追崇时尚,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社会上所崇尚和仿效的生活样式,不一定就是时尚,一定就适合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太追崇时尚,只会让自己过的有约束感,这样做是不是时尚的表现,所以会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干巴巴的,没有了动力。所以要讲究个性,那什么叫个性呢?

    简单的说,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

    二、什么是 个性 什么是 时尚 什么是 潮流

    潮流,很FASHION的一个词,究竟什么是潮流恐怕没人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潮流这个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个人感觉不是用语言能够定义的。朋友们买衣服总喜欢拉上我,问我应该怎样搭配,但结果每次让我都很尴尬。因为一个人是一个人的审美观,同样的衣服别人穿着好看在你身上就不一定了。所以我个人感觉潮流不是学出来的,也不是能学出来的,是自己品出来的。这就好像农村人进城,刚来时是土包子,在城里住上一段时间自然而然就变成城里人了。当然,除了自己琢磨,天赋也有一定影响,像许多画家、艺术家、设计师,他们对潮流的理解是上帝赐予的,他们那种对流行趋势的洞察力,对色彩的判断力,不是普通人能够模仿的。其实潮流这东西最终还得与个人品位气质能力相关联,我一向认为,作为一个非专业的潮流人士,适当关心一下流行时尚趋势和元素即可,适合自身的就是最好的。没必要一味的模仿,模仿的太频繁反而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笑料。比如时下最流行的非主流,他们多数都是被潮流冲昏头脑的产物。说到非主流,我要简短的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其实我本人是很讨厌非主流的,特别是近几年,非主流已经泛滥。其实国人有所不知,中国真正的非主流全都起源于欧美,早在上个世纪末,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国际大都市里,中国的非主流就已经诞生了。但当时的非主流可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穿大裆裤,弄个爆炸头,耳朵上打N个洞这样子。当时国内的非主流多是海外留学归来,家境富裕的公子哥或大小姐。他们在海外深受HIP-HOP 涂鸦这些欧美文化的影响,所以回国后就成为了中国第一代“非主流”,他们开跑车,集体逛夜店,穿着欧美不对称的时装在街头穿梭。但后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人思想逐步解放,他们的这种风格被80后所采纳,于是经过几年的演变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说通俗一点,如今的非主流多数都是穷人与时尚的产物。我不是贬低穷人(我也是穷人),是鄙视那些打肿脸充胖子的穷人,既然我们时尚学不好,那为什么不淳朴一点。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的观点很明确,潮流不是学出来的,是随着你文化的积累,生活阅历的丰富一点点品出来的。真正的潮流是建立在一定物质和精神基础上的。真正的时尚不是几件衣服,几对耳环能表现出来的。时尚的基础不是外表,是品味,是感觉,是气质,是一个人言语间所散发出的魅力。希望我这几句简短的文字能够对那些还在苦苦追求潮流的时尚“达人”们有所启迪。衣服有几件就够了,穿着不落伍就行了,自己感觉满意就OK了。至于潮流趋势嘛,对于普通人了解一些就足够了。等你啥时有车有房,生活足够富裕了,可以去米兰,可以去巴黎,到那时你才是真正的时尚达人。(

    三、什么是个性与时尚

    正是人的个性倾向性中所包含的需要、动机和理想、信念、世界观,指引着人生的方向、人生的目标和人生的道路;正是人的个性特征中所包含的气质、性格、兴趣和能力,影响着和决定着人生的风貌、人生的事业和人生的命运。

    时尚不是模仿、从众 时尚我认为是个人或集体的内心需求,精神方面的或是物质方面的,都考虑自己需要什么。不是去模仿,应该现出自己的个性的气质,不是因为会打扮,会哼几句流行音乐,而常常会忽略自己的修养 。

    时尚不可以流行,范围只是局限在自己身上,毕竟自己认为好的才是最好的。追求时尚是一门艺术?我认为不是的。

    艺术是有一定的审美价值,艺术是要境界的,不是随便画几下画,叫艺术。所以一些人盲目的追崇时尚,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社会上所崇尚和仿效的生活样式,不一定就是时尚,一定就适合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太追崇时尚,只会让自己过的有约束感,这样做是不是时尚的表现,所以会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干巴巴的,没有了动力。所以要讲究个性,那什么叫个性呢?简单的说,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

    个性,在心理学中的解释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由于个性结构较为复杂,因此,许多心理学者从自己研究的角度提出个性的定义,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G.W.Allport)曾综述过50多个不同的定义。

    如美国心理学家吴伟士(R.S.Woodworth)认为:人格是个体行为的全部品质。美国人格心理学家卡特尔(R.B.Cattell)认为:人格是一种倾向,可借以预测一个人在给定的环境中的所作所为,它是与个体的外显与内隐行为联系在一起的。

    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认为:在心理学中个性就是指个体在对象活动和交往活动中获得的,并表明在个体中表现社会关系水平和性质的系统的社会品质。就目前西方心理学界研究的情况来看,从其内容和形式分类方面来看,主要有下面五种定义:第一,列举个人特征的定义,认为个性是个人品格的各个方面,如智慧、气质、技能和德行。

    第二,强调个性总体性的定义,认为个性可以解释为一个特殊个体对其所做所为的总和。第三,强调对社会适应、保持平衡的定义,认为个性是个体与环境发生关系时身心属性的紧急综合。

    第四,强调个人独特性的定义,认为个性是个人所以有别于他人的行为。第五,对个人行为系列的整个机能的定义,这个定义是由美国著名的个性心理学家阿尔波特(G.W.Allport)提出来的,认为个性是决定人的独特的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

    目前,西方心理学界一般认为阿尔波特的个性定义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个性研究的各个方面。 首先,他把个性作为身心倾向、特性和反应的统一;其次,提出了个性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最后,强调了个性不单纯是行为和理想,而且是制约着各种活动倾向的动力系统。

    阿尔波特关于个性的上述定义至今仍被西方的许多心理学教科书所采用。前苏联心理学家一般是从人的精神面貌方面给个性下定义的。

    从这方面理解个性的心理学家又有两种情况:一部分心理学家把个性理解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目前我国的一些心理学教材也持这种观点。

    另一部分心理学家只从心理的差异性方面把个别心理特征理解为个性。 应该说,前一种看法是比较恰当的。

    他们认为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等个性特征并不孤立存在,而是在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个性倾向的制约下构成的整体。而后一种看法过于狭窄,没有看到个性倾向在个性中的作用,缺乏对个性各个特征作为有机的整体看待,它显然没有揭示出个性的实质。

    由于个性的复杂性,我国心理学界对个性的概念和定义尚未有一致的看法。我国第一部大型心理学词典《心理学大词典》中的个性定义反映了多数学者的看法,即:个性,也可称人格。

    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构成的整体。

    这些层次有:第一,完成某种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即能力;第二,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气质;第三,完成活动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特征,即性格;第四,活动倾向方面的特征,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这些特征不是孤立的存在的,是错综复杂、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的。

    也有少数学者提出将个性和人格加以区别,认为个性即个体性,指人格的独特性;人格是一个复杂的内在组织,它包括人的思想、态度、兴趣、气质、潜能、人生哲学以及体格和生理等特点。两者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只是互相交错在一起,共同影响着人的行为,人格的形成更多的是由教育决定的。

    综上所述,尽管心理学家们对个性的概念和定义所表达的看法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精神还是比较一致的:个性内涵非常广阔丰富,是人们的心理倾向、心理过程、心理特征以及心理状态等综合形成系统心理结构。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个性就是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