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古今中外一见钟情的故事最好是中国的谢谢了

    1,梁祝传说。

    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

    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

    "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

    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

    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

    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

    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

    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

    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

    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

    梁祝分手,依依不舍。

    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

    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

    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贸阝城(今鄞县)的太守之子马文才。

    美满姻缘,已成沧影。

    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

    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今奉化县)令。

    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

    遗命葬贸阝城九龙墟。

    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

    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2,七夕”与牛郎织女的传说 

    农历七月七日之夜,称“七夕”,中国民间有“乞巧”的习俗,故七夕又称“乞巧节”。

    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七夕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

    据说,牛郎是南阳城牛家庄的一个孤儿,依哥嫂过活。

    嫂子马氏为人刻薄,经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来,靠一头老牛自耕自食。

    这条老牛很通灵性,有一天,织女和诸仙女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老牛劝牛郎去取织女的衣服,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婚后,他们男耕女织,生了一儿一女,生活十分美满幸福。

    不料天帝查知此事,派王母娘娘押解织女回天庭受审。

    老牛不忍他们妻离子散,于是触断头上的角,变成一只小船,让牛郎挑着儿女乘船追赶。

    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头上的金钗,在天空划出了一条波涛滚滚的银河。

    牛郎无法过河,只能在河边与织女遥望对泣。

    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

    王母娘娘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上会面一次。

      由于农历的七月七日正当雨季,所以这一天常常下雨,人们便说这是牛郎织女的眼泪。

    农村中的一些少男少女还会趴在豆角架的下面,据说可以听到牛郎织女的悄悄话。

    因为牛郎织女的故事美妙动人,所以直到今天,人们还常常以“牛郎织女”来描述夫妻的恩爱。

    3,孔雀东南飞。

    话说汉献帝建安(公元196—219年)年间,小市地区有一对男女青年,男的叫焦仲卿,女的叫刘兰芝。

    焦仲卿长的身材魁伟,清秀英俊,自幼由祖父口授《诗》、《书》,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村里人都说这个焦郎将来一定会很有出息。

    到了二十岁时,果然在庐江郡担任了“府吏”之职,也就是现在的文书或者办公室主任之类的差事,搞的是文字工作并负责保管庐江郡的大印。

    刘兰芝自幼聪明伶俐,喜欢学习,家中人请来塾师教她读书识字,《诗》、《书》、礼仪一教就会,吟诗作对,无所不能。

    她还在十几岁时就学会了织素、裁衣、弹箜篌等技艺,被人称为心灵手巧的“能小姑”;刘兰芝从小就长得眉清目秀,皮肤白净,随着年龄的增长,到十六七岁时,更显秀丽丰满,端庄娴雅,人见人爱,被称为“小市一枝花”。

    一些青年人看到她,眼球就被吸引住了,想移也移不开。

    据说一个青年农民挑了一担稻谷上街出售,路上遇到兰芝,双眼在兰芝身上留驻,忘了扶箩绳,而让稻谷撒了一地。

    焦仲卿和刘兰芝两家离得很近,孩童时,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两人的心中早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如今年龄大了,焦家托人去刘家说媒,刘家人当然满口答应。

    而刘兰芝本人更是笑在眉头,喜在心头。

    刘兰芝十七岁时与大她几岁的焦仲卿结婚,才子配佳人,两情相悦,如胶似漆,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

    焦仲卿和刘兰芝在路上并肩走着,人们总会投来羡慕的目光,赞叹着他们是人间少有的一对恩爱夫妻。

    刘兰芝通情达理,善待公婆,结婚后,婆媳关系一直很好。

    到了第三年的头上,焦母对刘兰芝的态度却慢慢地有了微妙的变化,婆婆渐渐地不喜欢兰芝了。

    这还得让我从头说起。

    小吏港地区一些人家,现在还强调结婚是为了“接后”,其实这种理念正是从《孔雀东南飞》沿袭下来的。

    焦仲卿与刘兰芝结婚已经三个年头了,兰芝的肚子还没有挺起来,这可急坏了婆婆,她想让儿子休掉兰芝,再讨个媳妇生个孩子接后,但是又找不到好的借口,如是便在生活上处处刁难兰芝。

    仲卿牙齿好,胃口好,一贯喜欢吃硬饭,他回家来了,兰芝做饭时便将饭里少放一点水,将饭煮硬一点,婆婆吃了,忽地破口大骂:“兰芝,我年纪大了,不能吃硬饭,你把饭煮得这样硬,岂不是想饿死我老娘?”下次仲卿回来了,她便将饭里多放一点水让饭软一点,婆婆看了又破口大骂:“你明知我儿仲卿喜欢吃硬饭,你煮饭放那么多的水,不让仲卿吃饱,你安的什么心?”有时还斥责兰芝道:“兰芝,你不听我的话,叫你上山你下河,叫你赶鸭你赶鹅,你能叫媳妇吗?”婆婆大事小事,处处刁难兰芝,真的叫兰芝进退两难,里外不好做人,她经常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哭泣。

    兰芝将情况告诉了仲卿。

    兰芝对仲卿说:“我既然不能得到母亲的欢心,母亲这样讨厌我,看来我早晚要被赶回娘家,与其被赶回娘家,不如自己回去。” 焦仲卿是当地有名的大孝子,对自己的母亲一贯言听计从,逆来顺受。

    尽管仲卿很爱兰芝,但在母亲的逼迫之下,也只得让兰芝回到娘家去。

    他对兰芝说:“兰芝啊!你暂时回家呆一阵子,让母亲消消气,过一段时间我去接你回来。

    我们是恩爱夫妻,要白头到老啊!” 兰芝聪明美丽、勤劳贤淑早就闻名乡里,回到娘家不到三天,县令和太守听说这么一个美人儿被遣回娘家,便派媒人来为儿子求婚。

    县令派来的媒人,被刘母以“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为由打发走了;次日太守又派来媒人为儿子求婚,刘兄为了高攀贵门,强迫兰芝改嫁。

    在刘兄的逼迫面前,兰芝既不哀求也不屈服,表现得异常沉着,从容应对。

    她对闻变赶来相会的仲卿说:“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决心以死来表示反抗,维护坚贞的爱情。

    就在太守家迎亲之夕,她“举身赴清池”,以示对夫君焦仲卿的忠贞不贰。

    仲卿也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不顾母亲的威逼与利诱,“自挂东南枝”,以身殉情,随了兰芝而去。

    一对本应白头到老的恩爱夫妇,就这样被封建宗法势力迫害致死,在小吏港一带引起了轰动,把小镇搞得沸沸扬扬。

    人们出于义愤,将刘兰芝的尸体抬到焦家要求合葬,周边村舍男女老少来观看“焦刘”遗体的人不少于数百人,有的人流着眼泪,有的人在哭泣着,咒骂着。

    人们都认为焦母太坏,焦刘夫妇是死在她的手里,也认为刘兰芝的哥哥不该逼妹妹改嫁。

    人们议论着,评说着,焦刘殉情故事像电波一样,向四方八面扩散,并很快在社会上流传甚广。

    4,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在民间广为流传,其夫万喜良被魏王征召修筑长城(今卫辉与辉县交界的战国长城)劳累饥饿而死,埋于长城之下。

    孟姜女寻夫哭至卫辉池山段长城,感动天地,哭塌长城,露出丈夫尸骨。

    至今在卫辉池山乡歪脑村一带还流传其故事,山上能见到孟姜女哭塌长城的泪滴石。

    新乡市区有孟姜女河,孟姜女路,孟姜女桥等名称。

    5,天仙配。

    云海深处,玉帝的小女儿七仙女在仙宫过着孤单寂寞的日子。

    一天,大姐等姐妹七人去凌虚台游玩,拨开云雾,见到人间男女婚嫁、勤劳耕作的生活,十分羡慕。

    七仙女看到为葬父而卖身为奴的董永忠厚老实,遂生爱慕之情。

    大姐看透七妹心事,但碍于天宫戒律,不敢相助。

    七仙女一再恳求,大姐不得已应允。

    临别赠七妹难香一枝,嘱其遇难时焚香招姐解救。

    下凡后,七仙女与董永结为夫妻。

    为赎丈夫,两人同去傅员外家做工。

    傅员外怕七仙女干不多活白吃饭,先不收留,后又刁难,他要七仙女一夜织十匹锦绢。

    并说织得成董永三年长工改百日,织不成则工期延一倍。

    七仙女燃起了难香,姐姐们闻讯借织女天梭前来相助,织成了锦绢十匹。

    因有言在先,傅员外只得缩短董永工期。

    做工期满,夫妻返家。

    途中,董永得知妻子已有身孕,惊喜异常,赶忙去前村讨水为她解渴。

    这时,狂风骤起,天昏地暗,高空中出现天将传玉帝旨意:限七仙女午时三刻返回天上,否则便将董永碎尸万段。

    七仙女心如刀割,她不忍伤害董永,等董永回来便向他讲明自已来历,并在槐荫树上留下“来年春暖花开日,槐荫树下把子交,不怕天规重重活拆散,天上人间心一条”的誓言,带着满腹悲痛返回天宫。

    这个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叙述了七仙女下凡的曲折经历,

    6,白蛇传说。

    相传在遥远的年代,深居峨眉仙山千余载的白蛇、青蛇因羡慕人间幸福自由的生活,双双化为美丽少女白素贞和小青,来到西子湖畔。

    桃红柳绿的春色,男男女女的游人,使她们赞叹不已,流连忘返。

    恰巧,断桥处走来一位扫墓而归的男子许仙,他的翩翩风度、忠厚神态吸引了白素贞,她和小青呼风唤雨,与许仙借伞为约,红楼相见。

    双方倾诉衷肠之后,爱慕之情油然而生。

    小青从中牵线为媒,当即完婚,结为夫妻。

    他们迁居镇江,开设保和堂药店行医治病,深受邻里八方尊敬爱戴。

    美满的姻缘却为恶僧法海不容。

    他妄想欺骗许仙,离间夫妻感情,许仙听之不信。

    时值端阳佳节,许仙好意劝妻畅饮雄黄酒一杯,白素贞把酒饮下,顿时现了真形,吓昏许仙。

    白素贞悲伤万分,星夜上昆仑山上盗取灵芝仙草,将许仙救活。

    哪知许仙上金山寺还愿,被法海囚禁。

    白素贞携小青赶来,谴责法海不义。

    法海拒不放人,白素贞无奈,水漫金山。

    领水族同法海及神将激战了一场,白素贞终因腹内已有七月胎儿,战败而归,6白素贞和小青来到断桥,故地重现,触景生情,感慨万分。

    许仙挣脱枷锁也逃至断桥。

    小青盛怒之下欲杀许仙。

    白素贞怨爱交织,诉说许仙负心背盟。

    许仙惭愧莫及,发誓爱深情坚,夫妻言归于好。

    回到红楼生一娇儿,生活无比恩爱幸福。

    法海并不就此罢休,去梵宫借取金钵一件,前来捉拿白素贞。

    白素贞被金钵吸走,与许仙父子生死离别,悲痛欲绝,最后被压在雷锋塔下。

    春秋更替,光阴流逝,小青为姐报仇,练就武艺。

    她用火葫芦烧死法海,击毁雷锋塔.救出白素贞。

    桃红柳绿春又艳,家人团聚喜笑颜。

    7,长恨歌。

    唐明皇与李隆基的爱情故事。

    第一场 定情册封   唐玄宗李隆基,文治武功,精通音律。

    在位二十余载,呕心沥血,且喜塞外风清万里,民间粟贱三钱,太平世界,胜于贞观之年。

    便将年号开元改为天宝,每日笙歌宴乐,快慰平生。

    在宫廷宴乐中,他发现跳霓裳羽衣舞的杨玉环非但有倾国倾城之貌,而且艺术禀赋极高,便将她纳为贵妃。

    第二场 安杨交恶   杨玉环的义兄杨国忠也受到重用,逐步进爵至左相之位,他善于理财,可是也贪污受贿。

    野心家安禄山在右相李林甫去世后企图取而代之,遭到杨国忠的阻拦,二人交恶,互相攻奸。

    第三场 华清池赐浴   李隆基从此不早朝,与杨玉环日日游宴。

    春暖花开,他们到骊山踏青。

    唐明皇在华清池赐浴,以此地特有的温泉水,洗尽杨玉环的民间凝脂,使之具有贵族气息。

    第四场 安禄山认干娘   杨玉环与李隆基常在宫中探究音律,鸾凤和鸣。

    他俩到李隆基创办的梨园,也就是演艺班子里去演习。

    梨园里长满梨树,梨花盛开。

    梨园弟子为皇帝和贵妃表演各种舞蹈和参军戏、角抵戏。

    说笑话的丑角演员常有讽谏之言。

    唐明皇杨贵妃不在乎礼仪。

    原来杨玉环出身教坊,也有梨园生涯,她为自己遇到唐明皇这样的知音深感幸运,也为唐明皇开创梨园、发展艺术的业绩所折服。

    她带头下拜,众梨园弟子随之下拜,在梨树之下,拜认李隆基为梨园祖师爷。

      安禄山学过舞蹈,他趁唐明皇和杨贵妃玩得高兴时赶到梨园,表演了拿手的胡旋舞,赢得皇帝和娘娘的青睐和赞叹。

    安禄山抓住贵妃口中的一个赞词,不失时机地认杨玉环为干娘;在唐明皇的促成下,杨玉环被动地认了这个义子。

    第五场 贵妃醉酒   唐明皇有三宫六院,偶尔也去别的妃子处。

    此日杨玉环与唐明皇约好在百花亭饮宴,谁知唐明皇中途驾转西宫梅妃处,杨玉环只得一人在百花亭独饮,酩酊大醉,趁醉发泄苦闷和不满。

    他在太监的启发下,割下一缕青丝,托高力士捎给唐明皇,以表心迹。

    第六场 长生殿   唐明皇收到杨贵妃的青丝,特地去探望贵妃。

    时值七月初七,杨玉环到长生殿对月乞巧,以双手在金盆中捧月,并倾诉她对唐明皇的思念,对纯洁和永恒爱情的追求。

    唐明皇赶到长生殿,在杨玉环身后听闻,大为感动。

    于是二人重归于好,对天盟誓。

    适逢岭南新鲜荔枝送到,杨玉环更加笑逐颜开。

    唐明皇在荔枝宴上击羯鼓,为杨玉环表演自己的绝活。

    杨玉环也以自己新创的盘舞回报。

    谁知乐极生悲,探马来报,被封为渔阳节度使的安禄山造反,大兵正向长安进犯。

    荔枝宴大杀风景,慌乱不堪。

    第七场 马嵬坡   唐明皇被迫在御林军的护卫下,携杨贵妃逃离长安,南下西蜀,途中驻扎马嵬驿。

    御林军统领陈元礼诛杀了杨国忠,于是发生了唐明皇、杨贵妃和陈元礼之间的争论。

    次日六军不发,狂呼要杀杨贵妃。

    唐明皇与陈元礼紧急磋商,就战乱的责任问题,坚决为杨贵妃辩护,并要以身抵挡欲闯贵妃营帐的军士,这一切,都让杨玉环看见了。

    在陈元礼实在控制不住局面、危及皇帝生命安全的关键时刻,杨玉环挺身而出,甘受白绫,做安史之乱的替罪羊。

    她与唐明皇诀别,唯一的要求是把她葬在梨树之下。

    她以自己的死,换来了御林军继续前进。

    第八场 迎像哭像   数年之后,安史之乱平息,但唐朝从此由盛而衰,历史发生重大转折。

      李隆基下野,立太子为皇。

    失去皇帝的权力后,人性在他身上复归,爱情变得更加贞洁起来。

    他日夜思念杨玉环,检讨荒淫误国以及往日种种过失,浩叹人生不能两全。

    他以神思,上穷碧落下黄泉,追寻杨玉环的幽灵而不可得,遂请来杨贵妃的画像作祭。

    他老泪纵横,昏然谁去------恍惚间,到了月宫,去叩杨玉环的门环。

    第九场 仙境续缘   杨玉环宛如嫦娥,盛装来迎。

    二人在天上,永续人间之缘。

    西厢记,

    前朝崔相国死了,夫人郑氏携小女崔莺莺,送丈夫灵柩回河北安平安葬,途中因故受阻,暂住河中府普救寺。

    这崔莺莺年方十九岁,针织女红,诗词书算,无所不能。

    她父亲在世时,就已将她许配给郑氏的侄儿郑尚书之长子郑恒。

      小姐与红娘到殿外玩耍,碰巧遇到书生张生。

    张生本是西洛人,是礼部尚书之子,父母双亡,家境贫寒。

    他只身一人赴京城赶考,路过此地,忽然想起他的八拜之交杜确就在蒲关,于是住了下来。

    听状元店里的小二哥说,这里有座普救寺,是则天皇后香火院,景致很美,三教九流,过者无不瞻仰。

      这张生见到莺莺容貌俊俏,赞叹道:“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为能多见上几面,便与寺中方丈借宿,他便住进西厢房。

      一日,崔老夫人为亡夫做道场,这崔老夫人治家很严,道场内外没有一个男子出入,张生硬着头皮溜进去。

    这时斋供道场都完备好了,该夫人和小姐进香了,以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

    张生想:“小姐是一女子,尚有报父母之心;小生湖海飘零数年,自父母下世之后,并不曾有一陌纸钱相报。”   张生从和尚那知道莺莺小姐每夜都到花园内烧香。

    夜深人静,月朗风清,僧众都睡着了,张生来到后花园内,偷看小姐烧香。

    随即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也随即和了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张生夜夜苦读,感动了小姐崔莺莺,她对张生即生爱慕之情。

      叛将孙飞虎听说崔莺莺有“倾国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颜”。

    便率领五千人马,将普救寺层层围住,限老夫人三日之内交出莺莺做他的“压寨夫人”,大家束手无策。

    这崔莺莺倒是位刚烈女子,她宁可死了,也不愿被那贼人抢了去。

    危急之中夫人声言:“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能杀退贼军,扫荡妖氛,就将小姐许配给他。”张生的八拜之交杜确,乃武状元,任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镇守蒲关。

    张生先用缓兵之计,稳住孙飞虎,然后写了一封书信给杜确,让他派兵前来,打退孙飞虎。

    惠明和尚下山去送信,三日后,杜确的救兵到了,打退孙飞虎。

      崔老夫人在酬谢席上以莺莺已许配郑恒为由,让张生与崔莺莺结拜为兄妹,并厚赠金帛,让张生另择佳偶,这使张生和莺莺都很痛苦。

    看到这些,丫鬟红娘安排他们相会。

    夜晚张生弹琴向莺莺表白自己的相思之苦,莺莺也向张生倾吐爱慕之情。

      自那日听琴之后,多日不见莺莺,张生害了相思病,趁红娘探病之机,托她捎信给莺莺,莺莺回信约张生月下相会。

    夜晚,小姐莺莺在后花园弹琴,张生听到琴声,攀上墙头一看,是莺莺在弹琴。

    急欲与小姐相见,便翻墙而入,莺莺见他翻墙而入,反怪他行为下流,发誓再不见他,致使张生病情愈发严重。

    莺莺借探病为名,到张生房中与他幽会。

      老夫人看莺莺这些日子神情恍惚,言语不清,行为古怪,便怀疑他与张生有越轨行为。

    于是叫来红娘逼问,红娘无奈,只得如实说来。

    红娘向老夫人替小姐和张生求情,并说这不是张生、小姐和红娘的罪过,而是老夫人的过错,老夫人不该言而不信,让张生与小姐兄妹相称。

      老夫人无奈,告诉张生如果想娶莺莺小姐,必须进京赶考取得功名方可。

    莺莺小姐在十里长亭摆下筵席为张生送行,她再三叮嘱张生休要“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

    长亭送别后,张生行至草桥店,梦中与莺莺相会,醒来不胜惆怅。

      张生考得状元,写信向莺莺报喜。

    这时郑恒又一次来到普救寺,捏造谎言说张生已被卫尚书招为东床佳婿。

    于是崔夫人再次将小姐许给郑恒,并决定择吉日完婚。

    恰巧成亲之日,张生以河中府尹的身份归来,征西大元帅杜确也来祝贺。

    真相大白,郑恒羞愧难言,含恨自尽,张生与莺莺终成眷属。

    嫦娥奔月。

    远古的时候,天上曾有十个太阳,晒得大地冒烟,海水干枯,老百姓苦得活不下去。

    有个叫羿的英雄力大无比,他用宝弓神箭,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

    最后那个太阳一看大势不妙,连忙认罪求饶,羿才息怒收弓,命令这个太阳今后按时起落,好好儿为老百姓造福。

    羿的妻子名叫嫦娥,美丽贤慧,心地善良,大家都非常喜欢她。

    一个老道人十分钦佩羿的神力和为人,赠他一包长生不老药,吃了可以升天,长生不老。

    羿舍不得心爱的妻子和乡亲,不愿自己一人升天,就把长生不老药交给嫦娥收藏起来。

    羿有个徒弟叫蓬蒙,是个奸诈小人,一心想偷吃羿的长生不老药,好自己升天成仙。

    这一年的八月十五,羿带着徒弟们出门打猎去了。

    天近傍晚,找借口未去打猎的蓬蒙闯进嫦娥的住所,威逼嫦娥交出可以升天的长生不老药。

    嫦娥迫不得已,仓促间把药全部吞下肚里。

    马上,她便身轻如燕,飘出窗口,直上云霄。

    由于嫦娥深爱自己的丈夫,最后她就在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上停了下来。

    听到消息,羿心如刀绞,拼命朝月亮追去。

    可是,他进月亮也进,他退月亮也退,永远也追不上。

    羿思念嫦娥,只能望着月亮出神。

    此时月亮也格外圆格外亮,就像心爱的妻子在望着自己。

    第二年八月十五晚上,嫦娥走出月宫,默默地遥望下界,思念丈夫和乡亲们。

    她那美丽的面孔,使得月亮也变得格外圆格外亮。

    羿和乡亲们都在月光下祭月,寄托对嫦娥的思念。

    从此年年如此,代代相传。

    由于八月十五正值中秋,就定为中秋节。

    玉堂春。

    明朝年间,北京有个名妓叫玉堂春,真名是苏三。

    她天生丽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官宦子弟王景隆偶遇苏三,两人一见钟情,情投意合,于是苏三以身相托。

    后来,王景隆离京归里,发愤读书,一举金榜题名。

    在王景隆返家之际,老鸨将苏三卖给山西洪桐沈姓马贩子为妾。

    其妻皮氏,即刁又泼,水性杨花,暗中与邻里赵昂私通。

    皮氏因嫉恨苏三,设计将沈毒死,然后恶人先告状,嫁祸于苏三,并以重金买通洪桐县令,将苏三定为死罪。

    赃官不问青红皂白,就给苏三定了死罪,关在死囚牢里,只等择日开导问斩。

    正当苏三在死牢含冤负屈之际,适逢王景隆升任山西巡抚。

    王景隆得知苏三已犯死罪,便微服私访,终于查清了真相。

    苏三奇冤得以昭雪,真正犯罪伏法,贪官被撤职查办,苏三和王景隆也有情人终成眷属

    唐伯虎点秋香。

    江南才子唐伯虎天资聪慧,仪表堂堂,琴棋精通,诗画双绝。

    位居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唐伯虎决定离家几天,邀江南其他三位才子一起出游。

    路上偶遇华夫人带她的婢女春、夏、秋、冬四香等到寺庙进香。

    唐伯虎对貌若天仙的秋香一见钟情。

    在船夫的帮助下,他施展计谋混进了华府。

    这样,他有了许多接近秋香的机会。

    经过一番曲折,唐伯虎终于与心爱的秋香拜堂成婚。

    古今中外一见钟情的故事最好是中国的谢谢了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