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前出塞其六

    1. 前出塞(其六)简短赏析

    诗的前四句,很象是当时军中流行的作战歌诀 ,颇富韵致,饶有理趣,深得议论要领。所以黄生说它“似谣似谚,最是乐府妙境”。两个“当”,两个“先”,妙语连珠,开人胸臆,提出了作战步骤的关键所在,强调部伍要强悍,士气要高昂,对敌有方略,智勇须并用。四句以排句出之,如数家珍,宛若总结战斗经验。然而从整篇看,它还不是作品的主旨所在,而只是下文的衬笔。后四句才道出赴边作战应有的终极目的。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诗人慷慨陈词,直抒胸臆,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声。他认为,拥强兵只为守边,赴边不为杀伐。不论是为制敌而“射马”,不论是不得已而“杀伤”,不论是拥强兵而“擒王”,都应以“制侵陵”为限度,不能乱动干戈,更不应以黩武为能事,侵犯异邦。这种以战去战,以强兵制止侵略的思想,是恢宏正论,安边良策;它反映了国家的利益,人民的愿望。所以,张会在《杜诗府粹》里说,这几句“大经济语,借戍卒口说出”。

    从艺术构思说,作者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前四句以通俗而富哲理的谣谚体开势,讲如何练兵用武,怎样克敌制胜;后四句却写如何节制武功,力避杀伐,逼出“止戈为武”本旨。先行辅笔,后行主笔;辅笔与主笔之间,看似掠转,实是顺接,看似矛盾,实为辩证。因为如无可靠的武备,就不能制止外来侵略;但自恃强大武装而穷兵黩武,也是不可取的。所以诗人主张既拥强兵,又以“制侵陵”为限,才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很有体会地说:“上四(句)如此飞腾,下四(句)忽然掠转,兔起鹘落,如是!如是!”这里说的“飞腾”和“掠转”,就是指作品中的奔腾气势和波澜;这里说的“兔起鹘落”就是指在奔腾的气势中自然地逼出“拥强兵而反黩武”的深邃题旨。在唐人的篇什中,以议论取胜的作品较少,而本诗却以此见称;它以立意高、正气宏、富哲理、有气势而博得好评。

    2. 《前出塞》杜甫(其六) 赏析

    作品全文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字词解释:

    挽弓:弯弓。拉弓。

    挽强:拉强弓也。

    列国:指春秋战国时的诸侯国。泛指各国并存的某一时期或各个国家。有说‘立国’。

    有疆:有疆界。马援立铜柱为界,所谓列国有疆也。

    苟:苟且。如果。

    制:制止。

    侵陵:亦作“侵凌”。侵犯欺凌。

    岂:怎。

    句意解释:

    拉弓要拉最坚硬的,射箭要射最长的。射人先要射马,擒贼先要擒住他们的首领。杀人要有限制,各个国家都有边界。只要能够制止敌人的侵犯就可以了,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前出塞》是写天宝末年哥舒翰征伐吐蕃的时事,意在讽刺唐玄宗的开边黩武,本篇原列第六首,是其中较有名的一篇。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诗人慷慨陈词,直抒胸臆,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声。他认为,拥强兵只为守边,赴边不为杀伐。不论是为制敌而“射马”,不论是不得已而“杀伤”,不论是拥强兵而“擒王”,都应以“制侵陵”为限度,不能乱动干戈,更不应以黩武为能事,侵犯异邦。

    这种以战去战,以强兵制止侵略的思想,是恢宏正论,安边良策;它反映了国家的利益,人民的愿望。所以诗人主张既拥强兵,又以“制侵陵”为限,才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扩展资料:

    此诗当作于天宝十载(751年)左右,一说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年),是一系列军事题材的诗歌。这个时期还是唐朝的生长期,伴随着生长期的,是唐朝在军事上的扩张期,朝廷上上下下的预估大多是乐观的,杜甫却对唐玄宗的军事路线不太认同。

    前四句极像谣谚,可能是当时军中流行的作战歌诀。马目标大易射,马倒则人非死即伤,故先射马,蛇无头而不行,王擒则贼自溃散,故先擒王。擒王句乃主意所在,下四句便是引伸这一句的。

    亦有限:是说也有个限度,有个主从。正承上句意。沈德潜《杜诗偶评》:“诸本杀人亦有限,惟文待诏(文徵明)作杀人亦无限,以开合语出之,较有味。”不确。

    最后两句是说如果能抵制外来侵略的话,那末只要擒其渠魁就行了,又哪在多杀人呢?张远《杜诗会粹》:“大经济语,借戍卒口中说出。”在这里我们相当明显的看到杜甫的政治观点。

    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诗人先写《出塞》九首,后又写《出塞》五首;加“前”、“后”以示区别。《前出塞》是写天宝末年哥舒翰征伐吐蕃的时事,意在讽刺唐玄宗的开边黩武,本篇原列第六首,是其中较有名的一篇。 诗的前四句,很象是当时军中流行的作战歌诀,颇富韵致,饶有理趣,深得议论要领。所以黄生说它“似谣似谚,最是乐府妙境”。

    两个“当”,两个“先”,妙语连珠,开人胸臆,提出了作战步骤的关键所在,强调部伍要强悍,士气要高昂,对敌有方略,智勇须并用。四句以排句出之,如数家珍,宛若总结战斗经验。然而从整篇看,它还不是作品的主旨所在,而只是下文的衬笔。

    后四句才道出赴边作战应有的终极目的。“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诗人慷慨陈词,直抒胸臆,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声。他认为,拥强兵只为守边,赴边不为杀伐。不论是为制敌而“射马”,不论是不得已而“杀伤”,不论是拥强兵而“擒王”,都应以“制侵陵”为限度,不能乱动干戈,更不应以黩武为能事,侵犯异邦。

    这种以战去战,以强兵制止侵略的思想,是恢宏正论,安边良策;它反映了国家的利益,人民的愿望。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前出塞九首·其六》

    3. 前出塞其六 诗人怎样表达了对战争的看法,是怎样表达的,谢谢

    1. 全诗很多人都认为是杜甫反战的名篇,其实不大准确。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当然有反战的意思,但,别忘了前面有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两句。挽强弓,搭长箭,为的是什么?打仗是也。两句的意思很明确,修整武备,提高军事威慑力,以预防战争。战争来了,咱们就有能力使敌方丧失战斗力或一举击毙敌方军事首脑。像这样就可以把杀人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而保持各国的疆界。只有有能力制止侵略,才能避免过多地杀伤人命。这就是整篇诗意。

    2. 那么诗人对战争的看法已经很明显了,咱们要反战,但绝不能畏战或者避战。能战,方能言和!只有保持强大的军事威慑力和攻击能力,才能保全更多的人命。反之,你没有能力阻止战争,那就只能等着别人天天来打,何谈杀人有限?诗人的军事思想很有孙子兵法的战略观,即使是在今天,也有很深远的积极意义。

    前出塞九首·其六

    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4. 前出塞整首古诗

    《前出塞九首》 杜甫

    其一: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其二: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其三: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其四: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其五:

    迢迢万里余,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其六: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其七: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层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其八: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掳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其九:

    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5. 古诗凉州词视频王翰

    凉州词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

    1、夜光杯:一种白玉制成的杯子。

    译文

    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

    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

    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

    赏析

    凉州词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

    6. 唐代诗人杜甫写的《前出塞》的这首古诗的诗句具体是哪几句

    《前出塞》

    杜甫·唐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译文:悲伤凄凉的离开家乡,来到遥远的交河城。衙门有规定的路程期限,否则就得设法逃离触犯法律的责难。您拥有广阔的疆域领土,为什么还要再争夺无度?辜负父母的养育之恩,暗自悲泣却不敢言,背起兵器踏上征程。

    戚戚:愁苦貌。因被迫应往,故心怀戚戚。

    悠悠:犹漫漫,遥远貌。交河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是唐王朝防吐蕃处。

    公宗:犹官家。有程期,是说赴交河有一定期限。

    扩展资料:

    《前出塞九首》当作于天宝十载(751年)左右,一说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年),是一系列军事题材的诗歌。这个时期还是唐朝的生长期,伴随着生长期的,是唐朝在军事上的扩张期,朝廷上上下下的预估大多是乐观的,杜甫却对唐玄宗的军事路线不太认同。

    朱鹤龄说这九首诗是为天宝末年哥舒翰用兵于吐蕃而作。唐玄宗即位以后,为了满足自己好大喜功的欲望,在边地不断发动以掠夺财富为目的的不义战争。

    天宝六载(747年)令董延光攻吐蕃石堡城;天宝八载(749年)又令哥舒翰领兵十万再次攻打石堡城,兵士死亡过半,血流成河;天宝十载(751年)令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攻南诏,死者六万;又令高仙芝攻大食,安禄山攻契丹,两地百姓深受其苦。这组诗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

    7. 潼关谭嗣同古诗词视频

    《别意》清·谭嗣同志士叹水逝,行子悲风寒。

    风寒犹得暖,水逝不复还!况我别同志,遥遥。2、《晨登衡岳祝融峰》清·谭嗣同身高殊不绝,四顾乃无峰。

    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地沉星尽没,天跃。

    3、《除夕感怀》清·谭嗣同断送古今惟岁月,昏昏腊酒又迎年。谁知羲仲寅宾日,已是共工缺陷天。

    4、《除夕感怀》清·谭嗣同内顾何曾足肝胆,论交晚乃得髯翁。

    不观器识才终隐,即较文词势已雄。

    5、《除夕感怀》清·谭嗣同年华世事两迷离,敢道中原鹿死谁。自向冰天炼奇骨,暂教佳句属通眉。

    6、《除夕感怀》清·谭嗣同我辈虫吟真碌碌,高歌《商颂》彼何人。

    十年醉梦天难醒,一寸芳心镜不。7、《道吾山》清·谭嗣同夕阳悬高树,薄暮入青峰。

    古寺云依鹤,空潭月照龙。尘消百尺瀑,心断。

    8、《冬夜》清·谭嗣同班马肃清霜,严城暮色凉。镫青一电瞬,剑碧两龙长。

    调角急如语,寒星。9、《儿缆船并叙》清·谭嗣同友人泛舟衡阳,遇风,舟濒覆。

    船上儿甫十龄,曳舟入港,风引舟退,连。10、《桂花五律》清·谭嗣同湘上野烟轻,芙蓉落晚晴。

    桂花秋一苑,凉露夜三更。香满随云散,人归。

    11、《过战鸟山》清·谭嗣同冰玉相生愧独顽,可儿豪胆镇心关。悲秋剩有桓宣武,雪涕重经战鸟山。

    12、《河梁吟》清·谭嗣同沙漠多雄风,四顾浩茫茫。

    落日下平地,萧萧人影长。抚剑起巡酒,悲歌。

    13、《江行》清·谭嗣同野犬吠丛薄,深林知有村。岸荒群动寂,月缺暝烟昏。

    渔火随星出,云帆。14、《角声》清·谭嗣同江汉夜滔滔,严城片月高。

    声随风咽鼓,泪杂酒沾袍。思妇劳人怨,长歌。

    15、《菊花石秋影砚铭》清·谭嗣同我思故园,西风振壑。花气微醒,秋心零落。

    郭索郭索,墨声如昨。

    16、《兰州庄严寺》清·谭嗣同访僧入孤寺,一径苍苔深。寒磬秋花落,承尘破纸吟。

    潭光澄夕照,松翠。17、《牡丹佛手画幛七绝》清·谭嗣同妙手空空感岁华,天风吹落赤城霞。

    不应既识西来意,一笑惟拈富贵花。

    18、《三鸳鸯篇》清·谭嗣同辘轳鸣,秋风晚,寒日荒荒下秋苑。辘轳鸣,井水寒,三更络绎啼井栏。

    19、《似曾诗》清·谭嗣同柳花夙有何冤业?萍末相遭乃尔奇。

    直到化泥方是聚,祗今堕水尚成离。

    20、《似曾诗》清·谭嗣同死生流转不相值,天地翻时忽一逢。且喜无情成解脱,欲追前事已冥蒙。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