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短歌行属于唐诗吗

    1. 曹操的短歌行属于四言古诗吗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原来有“六解”(即六个乐段),我们按照诗意分为四节来解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

    试想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传作用。 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贤才”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

    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为有才的许许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归心”了。“对酒当歌”八句,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

    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 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

    所以一经分析便不难看出,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相当强烈的政治目的。这样积极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说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为通过这样的调子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

    所以说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就用他的名字来作酒的代称)。

    “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甚至反动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

    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 清人陈沆在《诗比兴笺》中说:“此诗即汉高祖《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

    ‘人生几何’发端,盖传所谓古之王者知寿命之不长,故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这可以说基本上懂得了曹操发愁的含意;不过所谓“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还未免说得迂远。

    曹操当时考虑的是要在他自己这一生中结束战乱,统一全中国。与汉高祖唱《大风歌》是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

    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

    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同时,“但为君故”这个“君”字,在曹操的诗中也具有典型意义。

    本来在《诗经》中,这“君”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自认为他就是曹操为之沈吟《子衿》一诗的思念对象。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这八句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

    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倘若借用音乐来作比,这可以说是全诗中的两个“主题旋律”,而“明明。

    2. 古诗《短歌行》全文是什么

    短歌行

    作者: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首诗词好像是高中学的,好像高考时要背的!

    3. 曹操的短歌行是否是一首爱情诗

    曹操的短歌行不是一首爱情诗。

    《短歌行》是汉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曹操《短歌行》共二首,其中第一首非常著名。

    此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全诗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为曹操的代表作之一。

    短歌行 【其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

    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4. 古诗《短歌行》是谁写的

    年代:魏晋作者:曹操作品:短歌行内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来源 诗人() 原文:/gudian/c/c0019/c0019_0021.htm。

    5. 曹操的《短歌行》是一首()

    A C 诗体。

    “四言”指四字组成的诗句。四言诗指通首都是或基本是四字句写成的诗歌。

    在上古歌谣及《周易》韵语中,已有所见,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虽杂有三、五、七、八、九言之句,而基本上是四言体。 所以四言体盛行于西周。

    春秋时期,战国时期,除楚辞外,其他诗作出现不多。西汉时期四言诗不少,如《易林》一书,虽为繇辞,但富有诗意,几与《诗经》并为四言诗矩□。

    明代杨慎大加称誉,叹为“古雅玄妙”。西汉一朝虽也有五言体兴起于民间歌谣,但文士之作,大体还是用四言体。

    韦孟的《讽谏诗》可为代表。刘勰曾誉之为“继轨周人”之作。

    但东汉之后,五言诗很快取代了四言诗的地位。钟嵘《诗品序》说,时人对于四言,“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

    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这以后,传世的四言体确实不多,佳作更少。

    比较能继承《诗经》遗风,称得上四言正体的,是曹操《步出夏门行》、《短歌行》与陶渊明《停云》诸作,篇中分章,反复吟咏,是“惟能辞意融化而一出于性情六义之正者”(吴讷《文章辩体序说》)。此外,嵇康的《幽愤诗》,以至韩愈的《元和圣德诗》、柳宗元的《平淮夷雅》,也有一定成就,曾被认为“词严气伟,非后人所及”(《文章辩体序说》)。

    宋代胡一桂亦工四言诗,但比起《诗经》中的珍品,诗味大不相同,而且篇幅较长,又不分章,所以有称之为四言变体的。 四言诗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

    《诗经》中的《国风》、《小雅》、大雅》等都是以四言诗为基本体裁。在先秦两汉的其他典籍里,如《史记》所载《麦秀歌》,《左传》所载《宋城子讴》、《子产诵》等,也都是以四言体为主。

    可见,在西周到春秋时期,无论是社会上层还是下层,是娱乐场合还是祭祀场合,最流行的诗体是四言诗。 春秋时期以后,四言诗逐渐衰落,但仍有不少诗人写作四言诗。

    如三国时期的曹操父子,魏末的嵇康,西晋的陆机、陆云,东晋的陶渊明等。同时,也出现过若干佳作,如曹操的《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人们至今吟诵不绝。

    旧体诗词的创作,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宽松,各式各样的组织应运而生。二十年来,活跃在诗坛上的是两种力量:一是有旧体诗词基础,过去因不能写、不敢写、不准写等原因,现在可以一展手脚了;一是过去拿枪或拿棒,视旧体诗词为毒草(伟大领袖者除外),现在退下来找地方发挥余热(实际上是余威),也加入到写作旧体诗词的行列中来。

    他们首先遇到的冲突是格律派和非格律派(他们自称改革派或创新派)的矛盾。最后谁站上峰,那就要看谁在这个学会是能够凭自己的余威向有关方面要得来钱的人。

    尚有余威的人,也有格律派和非格律派之分。格律派要到了钱并掌管了这个学会的政权,又和那些没有余威且主张格律的大多数结成了暂时的联盟,于是这个诗词组织就是格律派。

    反之,这个组织就是非格律派,就是他们自己标榜的改革派或创新派。再后就是老干体(他们自称是宏扬主旋律)和非老干体之争。

    所谓老干体,就是逢五一写五一,逢国庆写国庆,他们所有人写的是一个样,去年写的和今年写的是一个样,不分春夏秋冬,都一律是“改革春风吹大地”,不分东西南北,都一律是“小康社会笑颜开”,上边有什么口号,他就有什么诗句。二十年来,老干体成了一种定型,被嗤之以鼻,它们出了不少集子,却不见有什么名诗名句出现,连他们自己也不想看,因为上边的方针政策是在变的,他们的诗句也是前后发生矛盾,就只好光剩下一个金灿灿的封面:“某某诗文集”之类。

    老干体,这个有些使人鄙视和嘲笑的形式,随着这一代人的逐步过世而渐渐淡漠起来。更由于网络文化的普及,新的一种诗体(我称它为逆老干体)却在悄悄地,在一些年轻人的群体中代之而产生。

    他们热爱旧体诗词,耻笑老干体,甚至连具有时代感、现实感的好诗他们也一概斥之。但他们缺乏必要的文化底蕴和起码的生活积累,他们只是从唐诗宋词中摘得若干风物描写和婉约词句,“欲觅新词强说愁”。

    这在高科技时代的今天,电视的无所不及,电脑中的词汇应有具有,电视会送给你诗的意境,电脑能敲出美的佳句,完全不用亲自去爬山涉水,忍饥受寒,只要在电脑前就能组合成好诗妙词。它们产生于空调温室中却硬要苦吟雨雪风霜,它们出笼于热烈拥抱后却硬要哀唱悲欢离合。

    她们可以天天在一起或手机通话不停,却硬要别人相信她心如孟姜女,她们本来就可以自由到想结就结,想离就离,或者干脆不结也不离,却硬要说自己是在泪不尽肠已断形如林黛玉。这些诗没有时代的痕迹,因为时代的喜怒哀乐是须要具体词汇来表达的;这些诗没有具体的山水实景,因为具体的风土人情,是须要现实的修词来表现的:然而这些又都是电脑中所找不到的。

    逆老干体和准老干体的不同,是前者吟风弄月,悲花垂泪在时代上分不清唐宋元明;后者歌功颂德,纪念抒怀在年代上雷同于子丑寅卯。所以,旧的准老干体已经证明它的生命力只能同它的主人同归于尽,新的逆老干体却因环境使然又应运而产生。

    只不过现在的各种诗词组。

    6. 曹操的《短歌行》是由哪些《诗经》名句构成的

    其一中按诗经原文写的有6/32吧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出自《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出自《诗经•小雅•鹿鸣》

    以下详见百度百科(知之为知之,不知搜索之以及内事不决问百度,外事不决问谷歌这样的话果然是不错的STO)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

    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同时,“但为君故”这个“君”字,在曹操的诗中也具有典型意义。本来在《诗经》中,这“君”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自认为他就是曹操为之沈吟《子衿》一诗的思念对象。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