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金圣叹评点唐诗

    1. 金圣叹选批唐诗的资料介绍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的一位颇为奇特的文人。

    他以评《水浒》与《西厢记》而著称于世。另外,他也选评过唐诗。

    这是清初著名文艺批评家金圣叹选批的唐诗,包括唐朝初期和晚期的作品,共600首,约40万字。 除了对杜诗另有专集以外,他共选评了唐代七言律诗约六百首,并且在被杀害前的《绝命词》中还特地提到这事: 鼠肝虫臂久萧疏,只惜胸前几本书,虽喜唐诗略分解,庄骚马杜待何如? 所谓“分解”,就是对所选唐人律诗分成前后解,并进行分析评论。

    从他给友人的书信中可以看到,他对自己所做的这一工作是颇为重视的。 唐诗选本最流行的是《唐诗三百首》。

    金圣叹的这个选批本则可称之为“唐诗六百首”。其特点主要不在于选而在于评,深中肯綮者有之,借题发挥者亦有之,作为一个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总是独具只眼,不依傍他人。

    …… 原书卷一是题为“圣叹外书”的序言,卷二是诗目,卷三才是正文。这次标点出版,依然仍此体例,以见其人奇特之一斑。

    浙江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四年五月 。

    2. 金圣叹评此诗说"此等诗,字字化境"请你从"即,穿,便,向"中

    1、金圣叹评价的这首诗是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全诗奉上: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 (唐代)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3、回答你的问题:(这几个字都有所涉及,请你自行参考)

    尾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3. 金圣叹有哪些诗

    金圣叹博览群籍,好谈《易》,亦好讲佛,常以佛诠释儒、道,论文喜附会禅理。

    评点古书甚多。称《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西厢》为“六才子书”,拟逐一批注,但仅完成后二种,《杜诗解》未成而罹难。

    其著作据族人金昌叙录,有“唱经堂外书”,包括《第五才子书》、《第六才子书》、《唐才子书》、《必读才子书》、《杜诗解》、《左传释》、《古传解(二十首)》、《释小雅(七首)》、《孟子解》、《欧阳永叔词(十二首)》;“唱经堂内书”,包括《法华百问》、《西城风俗记》、《法华三昧》、《宝镜三昧》、《圣自觉三昧》、《周易义例全钞》、《三十四卦全钞》、《南华经钞》、《通宗易论》、《语录类纂》、《圣人千案》;“唱经堂杂篇”,包括《随手通》、《唱经堂诗文全集》。多属未竣稿,或只存片断,或全佚。

    部分作品收入今传之《唱经堂才子书汇稿》中。

    4. 金圣叹有哪些诗

    金圣叹博览群籍,好谈《易》,亦好讲佛,常以佛诠释儒、道,论文喜附会禅理。

    评点古书甚多。称《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西厢》为“六才子书”,拟逐一批注,但仅完成后二种,《杜诗解》未成而罹难。

    其著作据族人金昌叙录,有“唱经堂外书”,包括《第五才子书》、《第六才子书》、《唐才子书》、《必读才子书》、《杜诗解》、《左传释》、《古传解(二十首)》、《释小雅(七首)》、《孟子解》、《欧阳永叔词(十二首)》;“唱经堂内书”,包括《法华百问》、《西城风俗记》、《法华三昧》、《宝镜三昧》、《圣自觉三昧》、《周易义例全钞》、《三十四卦全钞》、《南华经钞》、《通宗易论》、《语录类纂》、《圣人千案》;“唱经堂杂篇”,包括《随手通》、《唱经堂诗文全集》。多属未竣稿,或只存片断,或全佚。

    部分作品收入今传之《唱经堂才子书汇稿》中。

    5. 金圣叹先生传的分析,概括

    金圣叹(1608—1661),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

    一说本姓张,名喟。苏州吴县人。

    清初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编辑本段]生平、思想与创作 金圣叹幼年生活优裕,后父母早逝,家道中落。

    他为人狂放不羁,能文善诗,因岁试作文怪诞而被黜革,后应科试.改称金人瑞考第一,但绝意仕进,以读书著述为乐。评注不少古典,奇才也。

    顺治十七1660年,苏州府吴县调来新县令任维初对欠税者用重刑又私盗公粮,顺治十八年崩,苏州设灵堂哭临三日,大官云集,百多名秀才於第三日往孔庙哭庙,后向巡抚朱国治呈揭帖告发县令。谁知朱任二人早已勾结,捕18名秀才,反向朝廷告秀才们抗纳兵饷,鸣钟击鼓,聚众倡乱,震惊先帝之灵,要求严惩。

    於秋后处斩(顺治18-7月13日)[1661],法场-江宁-三山街,其中一人为金圣叹也,.[不久任维初因犯另案被斩,朱国治被吴三桂兵杀并分食其肉,真是天有眼也] 金圣叹博览群籍,好谈《易》,亦好讲佛,常以佛铨释儒、道,论文喜附会禅理。评点古书甚多。

    称《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西厢》为“六才子书”, 拟逐一批注,但仅完成后二种,《杜诗解》未成而罹难。其著作据族人金昌叙录,有“唱经堂外书”, 包括《第五才子书》、《第六才子书》、《唐才子书》、《必读才子书》、《杜诗解》、《左传释》、《古传解(二十首)》、《释小雅(七首)》、《孟子解》、《欧阳永叔词(十二首)》;“唱 经堂内书”,包括《法华百问》、《西城风俗 记》、《法华三昧》、《宝镜三昧》、《圣自觉三昧》、《周易义例全钞》、《三十四卦全钞》、《南华经钞》、《通宗易论》、《语录类纂》、《圣人千案》;“唱经堂杂篇”,包括《随手通》、《唱经堂诗文全集》。

    多属未竣稿,或只存片断,或全佚。部分作品收入今传之《唱经堂才子书汇稿》中。

    [编辑本段]主要成就 金圣叹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他的评点 很注重思想内容的阐发,往往借题发挥,议论政 事,其社会观和人生观灼然可见。他斥责“犯上 作乱”,释“水浒”之名为“恶之至,迸之至,不 与同中国”,反对“以忠义予之”;然而他又同 情民生疾苦,痛恨鱼肉良民的官吏和行同盗贼的 官军,并意识到“一高俅”之下还有“百高廉”, “千殷直阁”及其狐群狗党,结成祸国殃民的社 会势力,108人“不得已而尽入于水泊”是“乱自 上作”,因而肯定了梁山英雄的反抗。

    他认为, “居其邦,不窃议其大夫之得失,恶伤治也”, “非圣人而作书,其书破道,非天子而作书,其 书破治,破道与治,是横议也”;然而又承认天 下无道则庶人敢议,“庶人之议皆史也”。他宣扬“忠恕”、“孝悌”之类儒家道德规范;然而 又揭露礼教对人性的摧残,赞美崔莺莺、张生的叛逆行为,讥讽冬烘秀才目《西厢》为淫书,而推《西厢》为“天地妙文”。

    他接受佛教的虚无 思想,视人生若梦幻,所谓“天地梦境”,“众生梦魂”;然而他又直面现实,并孜孜于述作,以为“生死迅疾,人命无常,富贵难求,从吾所好,则不著书其又何以为活也”。可以看出,金圣叹的 思想中是充满着矛盾的。

    金圣叹文学批评的精彩之处在于对作品的艺 术分析。他的诗文评比较平常,如强分律诗为二解, 套用八股文起承转合之法说诗,颇为人所诟病。

    他评《水浒》、《西厢》二书时的艺术见解则独 出手眼,继李贽、叶昼之后将小说戏曲评点推进 到新的高度。他自谓评书“直取其文心”,“略其形迹,伸其神理”,实即旨在探索创作规律,在这方面确实颇有创见。

    他把人物性格的塑造放 到首位,指出:《水浒传》令人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而塑造性格成 功的关键是捕捉住人物的独特的个性,“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即使是同一类型的性格,也要显示出同中之异。他 的评点中还涉及描写一个人物的性格应表现出多面性、复杂性,又应表现出统一性、连贯性的问题,如他认为《水浒传》中先写鲁达以酒为命,后写鲁达涓滴不饮,“然而声情神理,无有非鲁达者”;写李逵朴至中又有奸猾,而“写得李逵愈奸猾,便愈朴至”。

    也涉及人物语言个性化的问题,“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在众多的人物中应突出主要人物,如说“《西厢记》止写得三个人:一个是双文,一个是张生,一个是红娘”,“若更仔细算时,《西厢记》亦止为写得一个人。

    一个人者,双文是也”。他所说的“澄 怀格物”,实际上又关及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性 格,要靠冷静细致的观察,要靠设身处地的体验,即所谓“动心”、“现身”。

    他也很重视情节和结构:认为情节要出人意外,用“奇恣笔法”,“龙跳虎卧”,但又要合乎情理,“写极骇人之事,却尽用极近人之笔”;又强调结构的完整性,“一部书只是一篇文章”,作者必须“全局在胸”, 因此讲究“过接”、“关锁”、“脱卸”,要求 行文如“月度回廊”,有必然的次第。他所谓的 “灵眼觑见,灵手捉住”,相似于对创作灵感的 强调;但他又重“法”,说“临文无法便成狗嗥”, 并总结出种种表现手法,如“那辗”等等。

    总之, 金圣叹已提出了较有系统。

    6. 《金圣叹先生传赞》 的翻译

    参考翻译: 我读先生所评的各种书,标新立异,见解卓越,超乎常人所想,我感觉千百年来,到他这里才开拓出极有生气的一面。

    唉!多么优秀啊!虽然遭遇悲惨的灾祸,却并不是因为他犯了罪,有德行的人都为他悲伤。 然而评价他的人说文章奥妙的秘诀,就是天地奥妙的秘诀,如果阐明得太透彻,不可避免会触犯鬼神的忌讳,这样看来先生的灾祸,大概也有一些致祸的原因啊!但是先生画龙点睛的评论,教人写作诗文的方法,使普天下后来求学的人,完全领悟写文章布局构思的方法,这是先生的功劳啊,这功劳又怎么会小呢!他的灾祸虽然冤屈一时,但是他的功劳确实为以后千年万代开拓了局面,难道不卓异吗! 我路过吴门,去拜访先生的故居,然而没有人知道他的住处,于是我就写诗来凭吊先生,并写下象这样一篇关于他的生平大概的传记。

    金圣叹评点唐诗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