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塞下曲李白

    1. 古诗唐代李白的塞下曲

    李白 塞下曲六首

    其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其二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其三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其四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其五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其六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其一

    五月的天山仍是满山飘雪,只有凛冽的寒气,根本看不见花草。

    只有在笛声《折杨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而现实中从来就没有见过春天。

    战士们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却是抱着马鞍睡觉。

    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其二

    天朝的大军开向北方的荒塞,是因为胡人的兵马准备南侵。

    战士们横戈走马纵横作战,只是为了报效朝廷的厚恩。

    他们不畏艰苦,在瀚海握雪而餐,在陇头拂沙而眠。

    只有一个心愿,就是攻破敌国平定边疆,使祖国的百姓高枕无忧,安居乐业。

    其三

    骏马像一阵旋风驰骋,战士们鸣鞭纵马出了渭桥。

    背着弓箭辞别了汉地的明月,在战场上弯弓射箭打败了胡人。

    战争结束后天上的客星也为之暗淡,军营渐空,海雾已消。

    功成之后,在麒麟阁的功臣像上,却只有霍嫖姚的画像。

    其四

    战马在黄金塞上奔驰,塞上的白云和黄沙回绕在思妇的梦中。

    在这易生悲思的秋天里,边疆的征夫勾起了闺中少妇的思念。

    萤火虫在秋窗前飞来飞去,边城之月在闺房门前远近徘徊。

    秋霜凋落了梧桐的残叶,西风在沙棠树枝间沙沙作响。

    思念的人儿怎么等也等不见,相思的泪水只有暗自空流。

    其五

    胡虏乘着秋高马肥之际兴兵南侵,唐朝大军出动兵马前去迎敌。

    将军带着虎符出征,战士们在龙沙坚守御敌。

    夜晚的月亮弯如弓影,胡地的霜雪凝剑成花。

    大军尚未进入玉门关,闺中的少妇还是不要太着急了吧。

    其六

    烽火在沙漠深处燃起,战火映红了甘泉宫的天空。

    汉皇勃然大怒,按剑而起,召李将军率领大军前去迎敌。

    杀气直冲云霄,鼓声震天动地,天兵英勇战斗,所向无敌。

    横行战场靠的是勇敢的气魄,一战而扫清胡虏,平定天下。

    2. 《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唐诗鉴赏

    不复制、不参考,我试试,仅供楼主参考:

    【译文】

    仲夏时节的天山上尚有积雪,

    虽无雪花飞舞仍觉寒彻筋骨。

    远处传来折柳曲的悠扬笛声,

    塞外却看不到一点春的消息。

    将士们白天作战只闻金鼓声,

    即使夜晚休息也要抱着马鞍。

    希望有朝一日带我腰下利剑,

    铁马金戈浴血疆场为国破敌。

    【原诗】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3.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1]。赏析 现存李白诗集中有《塞下曲》六首,都是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的。

    其中第四首写思妇怀念远行的征人,当属闺怨之类。另外五首都表述诗人“横行负勇气,一战静妖氛”的慷慨从戎的理想。

    疏宕放逸,豪气充溢,为盛唐边塞诗中的奇葩之一。这首诗是组诗的第一首。

    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

    韩愈说“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赵嘏说“和如春色净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但是,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

    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诗人敏锐地捕捉,然而,他没有具体细致地进行客观描写,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花只有寒”。

    “寒”字,隐约透露出诗人心绪的波动,何况寒风之中又传来《折杨柳》的凄凉曲调呢!春天在边疆是看不到的,人们只能从笛曲之中去领受,去回味。《折杨柳》为乐府横吹曲,多写行客的愁苦。

    在这里,诗人写“闻折柳”,当亦包含着一层苍凉寒苦的情调。他是借听笛来渲染烘托这种气氛的。

    沈德潜评论《塞下曲》前四句说:“四语直下,从前未具此格。”又说:“一气直下,不就羁缚。”

    诗为五律,依惯例当于第二联作意思上的承转,但是李白却就首联顺势而下,不肯把苍凉情绪稍作收敛,这就突破了格律诗的羁绊,以气脉直行,豪纵不拘,语淡而雄浑为其特色了。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古代出征要敲击钲、鼓,用来节制士卒进退,五、六两句,写的正是这种情况。语意转折,已由苍凉变为雄壮。

    诗人设想:自己来到边塞,就在天山脚下,整日过着紧张的战斗生活。白天在钲、鼓声中行军作战,晚上就抱着马鞍子打盹儿。

    这里,“晓战”与“宵眠”相对应,当是作者有意在概括军中一日的生活,其军情之紧张急迫,跃然纸上。“随”字,摹状士卒的令行禁止。

    “抱”字,描绘士卒夜间警备的情况。二句写的是士卒的生活场景,而他们守边备战,人人奋勇,争为功先的心态则亦尽情流露出来。

    尾联“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4. 李白《塞下曲》

    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

    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韩愈说“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赵嘏说“和如春色净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

    但是,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

    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诗人敏锐地捕捉,然而,他没有具体细致地进行客观描写,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花只有寒”。“寒”字,隐约透露出诗人心绪的波动,何况寒风之中又传来《折杨柳》的凄凉曲调呢!春天在边疆是看不到的,人们只能从笛曲之中去领受,去回味。

    《折杨柳》为乐府横吹曲,多写行客的愁苦。在这里,诗人写“闻折柳”,当亦包含着一层苍凉寒苦的情调。

    他是借听笛来渲染烘托这种气氛的。沈德潜评论《塞下曲》前四句说:“四语直下,从前未具此格。”

    又说:“一气直下,不就羁缚。”诗为五律,依惯例当于第二联作意思上的承转,但是李白却就首联顺势而下,不肯把苍凉情绪稍作收敛,这就突破了格律诗的羁绊,以气脉直行,豪纵不拘,语淡而雄浑为其特色了。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古代出征要敲击钲、鼓,用来节制士卒进退,五、六两句,写的正是这种情况。

    语意转折,已由苍凉变为雄壮。诗人设想:自己来到边塞,就在天山脚下,整日过着紧张的战斗生活。

    白天在钲、鼓声中行军作战,晚上就抱着马鞍子打盹儿。这里,“晓战”与“宵眠”相对应,当是作者有意在概括军中一日的生活,其军情之紧张急迫,跃然纸上。

    “随”字,摹状士卒的令行禁止。“抱”字,描绘士卒夜间警备的情况。

    二句写的是士卒的生活场景,而他们守边备战,人人奋勇,争为功先的心态则亦尽情流露出来。 尾联“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5. 古诗李白《塞下曲》改写现代文

    译文

    其一

    五月的天山仍是满山飘雪,只有凛冽的寒气,根本看不见花草。

    只有在笛声《折杨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而现实中从来就没有见过春天。

    战士们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却是抱着马鞍睡觉。

    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其二

    天朝的大军开向北方的荒塞,是因为胡人的兵马准备南侵。

    战士们横戈走马纵横作战,只是为了报效朝廷的厚恩。

    他们不畏艰苦,在瀚海握雪而餐,在陇头拂沙而眠。

    只有一个心愿,就是攻破敌国平定边疆,使祖国的百姓高枕无忧,安居乐业。

    其三

    骏马像一阵旋风驰骋,战士们鸣鞭纵马出了渭桥。

    背着弓箭辞别了汉地的明月,在战场上弯弓射箭打败了胡人。

    战争结束后天上的客星也为之暗淡,军营渐空,海雾已消。

    功成之后,在麒麟阁的功臣像上,却只有霍嫖姚的画像。

    其四

    战马在黄金塞上奔驰,塞上的白云和黄沙回绕在思妇的梦中。

    在这易生悲思的秋天里,边疆的征夫勾起了闺中少妇的思念。

    萤火虫在秋窗前飞来飞去,边城之月在闺房门前远近徘徊。

    秋霜凋落了梧桐的残叶,西风在沙棠树枝间沙沙作响。

    思念的人儿怎么等也等不见,相思的泪水只有暗自空流。

    其五

    胡虏乘着秋高马肥之际兴兵南侵,唐朝大军出动兵马前去迎敌。

    将军带着虎符出征,战士们在龙沙坚守御敌。

    夜晚的月亮弯如弓影,胡地的霜雪凝剑成花。

    大军尚未进入玉门关,闺中的少妇还是不要太着急了吧。

    其六

    烽火在沙漠深处燃起,战火映红了甘泉宫的天空。

    汉皇勃然大怒,按剑而起,召李将军率领大军前去迎敌。

    杀气直冲云霄,鼓声震天动地,天兵英勇战斗,所向无敌。

    横行战场靠的是勇敢的气魄,一战而扫清胡虏,平定天下。

    《塞下曲六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六首诗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主要叙述了汉武帝平定匈奴侵扰的史实,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诗中有对战士金戈铁马、奋勇战斗的歌颂,也有对闺中柔情的抒写,内容极为丰富,风格疏宕放逸,豪气充溢,表达了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6. 阅读李白的《塞下曲》一诗,完成5

    (1)此题考查了学生分析古诗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来完成即可.寒冷.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2)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关键词语的理解,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理解词句.“折柳”一是写出乐曲的名称;而是联想到折柳送别的习俗,让人不由得产生思亲思乡之情.(3)此题考查了学生炼字能力.赏析词语时,要根据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结合诗句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景物特点)、表达的情感(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几个方面来分析.通过“晓”和“宵”概括战士们一天的生活,表现其军旅生活的紧张;也表现战士们夜以继日、无怨无悔地驻守边关、英勇杀敌的可贵精神.答案:(1)寒冷.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2)一是写出乐曲的名称;而是联想到折柳送别的习俗,让人不由得产生思亲思乡之情.(3)通过“晓”和“宵”概括战士们一天的生活,表现其军旅生活的紧张;也表现战士们夜以继日、无怨无悔地驻守边关、英勇杀敌的可贵精神.译文:五月的天山雪花仍在飘洒,看不见花朵开放只有刺骨的严寒.笛子吹着折杨柳的曲调,又何处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白天随金鼓之声作战,晚上枕着马鞍入眠,只愿挥起腰下的宝剑,过关斩将,打败敌人.。

    唐诗塞下曲李白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