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古代商人积累了几千年的经商之道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

    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商人是不被认可的。

    士农工商,商居于末位。

    但在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中国古代各国的在经济实力等方面都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与商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从出现以贝为货币的商周时期,到出现第一大儒商的春秋时期,再到商业空前繁荣的两宋时期,以及迅速发展的明清时期。

    商人老祖宗们逐渐总结出一套受中华文化浸润的经商之道。

    经营和管理之道是一个企业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依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管理技术,做到了“洋为中用”。

    而在中国源远流长的经商历史中,又有哪些经验可以“古为今用”呢?像马云等大企业家又在老祖宗的经商之道中学到了什么?

    一、诚信为本,以义为利

    商业交易是物质与财富的流通,也是人性的体现。

    中国人历来讲究“仁义礼智信”,自春秋第一大儒商范蠡开始,大商人们都将“仁德”、“诚信”作为道德标准。

    后人称范蠡“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他在越王灭吴之后急流勇退,在去齐止陶时“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

    欲做事,先做人,在他看来,仁德是富的精神寄托。

    陶朱公的美名播于后世,绝不仅仅因为其富甲天下而已。

    二、因地制宜,擅察商机

    常言道“机不可失”,能根据市场的变化作出及时反应,抓住商机,才能获取利润。

    范蠡在宜兴时,发现用当地的泥土烧制的陶器美观而实用,当地的百姓也懂得这一点,但并没有人大量生产。

    他当机立断,大量烧制陶器,并销往周边各地。

    并且选择了作为当时水陆地作为商业基地,此地东能入海,南可到宋,货物的转运十分便利。

    三、贱取贵出,薄利多销

    所谓“旱则资车,水则资舟”,能够对商品的价格走向作出正确的预测与分析,随时而动,才能掌握充分的主动权。

    被称为“治生之祖”的战国时期大商人白圭便提出了“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经商法则。

    在收获季节或丰年,从农民手中购得谷物,将丝绸等生活用品卖与他们;在收成不好的年代,适时出售粮食,同时购进滞销的生活用品。

    白圭的这种方法,既获取了大量利润,又调节了市场的供求关系,利人利己。

    四、雕红刻翠,吸引顾客

    从古至今,商品的销售和商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高妙的宣传手段和有口皆碑的品牌效应。

    古代商家很注重店面的包装和名字,如唐代专门接待进京赶考的举子的状元楼,宋代的“清风楼”等等,或响亮明快,或富有文学色彩。

    明朝时,一位店家请才子唐伯虎为酒店作一佳联:酿成春夏秋冬酒,醉倒东西南北人。

    很好地利用了人们“趋有名之家”的消费心理。

    如今各种商品都请名人代言,便与此如出一辙。

    五、勤俭自律,居安思危

    经商虽然以盈利为目的,但凡是都应当以道德信义为标准,以勤俭节约为手段。

    如白圭坚持“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

    在创业初期,固然要辛勤劳作,意图光大。

    有所作为之后,也要居安思危,忆苦思甜。

    那么,这些古人的经商之道给予了现代商人和企业家什么启示呢?马云在谈到他的从商之道时说过这些话,正与老祖宗们的做法相合。

    他说:人生在世在做人,不是做事;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大家看不清的机会,才是真正的机会。

    阿里巴巴从互联网未兴起的最初那段艰难,不被理解的日子到如今的成就,正是因为有这些信念的支撑。

    诸如此类,借鉴古人经商之道的例子还有很多。

    可以看出古人的经营之道对于当今社会的价值。

    真正做到“古为今用”,面对当今纷繁复杂的商场,相信会另有一番作为。

    古代商人积累了几千年的经商之道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