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李煜诗词鉴赏论文

    1.李煜的诗词赏析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有人说,在我国历史上,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个皇帝人们也许不会太在意,但是,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位词人恐怕就会给后人留下一些遗憾。

    此话看来,很是在理。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词作远过于他在位期间的作为,尤其是亡国以后的词作相当沉痛、深切和凄恻动人,如果撇开思想内容,仅就艺术技巧来说,大部分词作已经达到了词的最高境界,特别是小令。

    这首《相见欢》又名《乌夜啼》便是他自述囚居生活,抒写离愁的力作。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看似平淡,意蕴却极为丰富。“无言”并非真的无言,从一个“独”字便可看出,是无人共言。

    登“西楼”,词人可以东望故国。仅六字,一下子简练的勾勒出主人公的凄惋、悲苦的神态。

    接着“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用月光笼罩下的梧桐突出环境的寂寞清冷,用“深”字用得极准确,极通俗,真可谓境界全出。上片十八字共写了四项内容,即人物、地点、时间、季节,虽然只是疏笔勾勒,但却是一副非常美丽的图画,而且背景极为广阔,读之使人如身临其境,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言:“一切景语皆情语。”

    下片具体写离愁,是词的旨意所在,也是这首词写的最深刻的地方。“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像波涛汹涌,把全篇推向高潮。

    离愁本身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情绪,它能感觉到,但却看不见,摸不着,要对它本身作具体描写,确实非常困难。然而,在这首词中,词人通过比喻使之变得具体可感,而且表达得如此贴切、自然,以至成为千古名句。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又用了一个比喻,写离愁的另外一个境界,即人对它的具体感受。这种感受是不可名状的,不知是什么滋味,它既不能用酸、甜、苦、辣之类滋味来概括,也不能用任何一种具体东西的滋味来比拟,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只能称之为“别是一般滋味”,亦即稼轩词所谓“欲说还休”,可见词人体验之深,愁情之苦。

    《虞美人》广为流传。全词区区三十六个字,同一首七绝差不多,但在这简短的篇幅中,词人却把离愁的愁人、缠人写得无比深刻,凄凉、寂寞、孤独的心情袒露得栩栩如生,感人至深,读者为之泪下: 风回小院庭芜绿。

    柳眼春相续。凭栏半日独无言。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望江南二首》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

    这两首词,是后主入宋以后,追恋故国之作。李煜词笔,挥洒自如,以寥寥五句,写人间大悲剧,以昔日之荣盛反托今日之凄凉。

    凭着他的高度艺术技巧,把重温旧梦的一腔悲恨,表露得隐而实显,浅而深致。陡然“多少恨”领起全篇,令人惊悚。

    原来悲恨之源来自昨夜一梦,昔日繁华鼎盛在梦中重现,使梦醒后的李煜格外痛苦,乃至恨声不绝。当年游乐御苑,凤舆銮驾,香车宝马,随从列队,宫女如云,“车如流水马如龙”一句,袭用成语,浑然天成。

    李煜后,宋人多效此种技巧。《望江南》第二首“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这泪流得纵横满面,难止难歇。后主入宋后,曾给金陵旧宫人带信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用这首词印证,可见真实。李煜这首小词,从流泪始,到断肠终,表达了他当俘虏后极端悲哀、痛恨的心情。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李煜最后的一首感怀故国的名作,作者以形象的比喻,诘问的口吻,悲愤的情怀,激宕的格调,放笔悲号,写尽亡国君主的哀愁。上阕曲调高亢悲慨,唯有作家经历过大灾难,炼就大手笔,才能究诘人生,写有如此深度和力度的词作,大有负荷全人类之悲哀的气概。

    下阕则用了曲笔,“朱颜改”暗描江山易色,“改”字点出全词题旨:是悲恨的根源。最后,词人把难以说明的去国之思、失国之悲、亡国之恨全部纳入一个“愁”字中了。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真乃千古绝唱。

    王国维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可谓以血书者也 。

    ” 宋黄升《花庵词选》称:“此词最凄惋,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是也。

    《渔父》: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不求威仪天下,万古不朽;但求独善其身,性情而为!正如李煜所说,他崇尚的不是武力与征战,而是一种春风暖雨,落絮飞雁的诗意生活。

    《渔父》又: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李煜常自诩“隐士”,这两首渔父正好反映了他渴望和沉醉在“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的隐士生活中以及“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的那种畅快!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

    2.李煜诗词的赏析

    虞美人① 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②,往事知多少③!小楼昨夜又东风④,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⑤。

    雕阑玉砌应犹在⑤,只是朱颜改⑦。问君⑧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⑨。

    【作者简介】李煜(937—978),字重光,号钟隐,初名从嘉,是中主李璟第六子,史称南唐后主。961年嗣位,在位十五年。

    975年南唐为宋所灭后,被俘到汴京,过了二年多的阶下囚生活,在978年的七夕,被宋太宗派人赐牵机药所毒死。李煜虽身为国主,但在文学上具有特殊的和多方面的才能,善诗文、音乐、书画,尤其工词,造诣极高,是我国词史上的一座高峰。

    他的词作可以南唐降宋为分界,前后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及风貌。前期,由于五代时期的南唐战乱较少,我国南方人民生活比较安定,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使统治阶级有沉缅于宴安逸乐的机会。

    但由于政治昏暗,对内听信谗言,诛杀忠良;对外称臣纳贡,至使国势日危。李煜日常生活穷奢极欲,迷恋声色。

    因之其前期作品,大多描写宫廷内的享乐腐化生活,风格柔靡,仍是花间词风的继续。后期,南唐降宋后,李煜由南唐国主降为阶下囚,地位起了巨大的变化。

    使他对过去的醉生梦死的生活稍有清醒,并有所悔恨,但仍对往日的豪华生活难以忘怀;对降宋后的处境极为不满,遭遇极惨,因之其后期作品则流露出怀旧伤今,吟叹身世遭遇的复杂情绪,其题材及意境均突破了花间词派的范围。李煜在词史上的地位,主要还是因为他艺术上的成就。

    李词的特色是直抒胸臆,这就突破了晚唐五代词人往往通过对闺怨的描写,曲折地间接表述自己心情的写法,而成为直接言怀述志的新体。对后来的豪放派词人有较大的影响,王国维在评论后主词时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与直抒胸臆的特色相联系, 李词在表现手法上很少用典,不事雕琢,多用白描手法写他的生活感受.在这方面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另外李词以朴素、自然、优美、明净接近口语的语言写景,抒情,表达复杂的精神世界,改变了花间派词人镂金刻翠、一味雕琢的词风。

    词存三十余首,与李璟的词合刻为《南唐二主词》。 【注释】 ① 虞美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又名《虞美人令》、《一江春水》、《玉壶冰》等。双调五十六字,每阕两仄韵转平韵。

    ② 春花秋月:指代季节的更迭。 了:了结。

    秋月:一作“秋叶”。 ③ 往事:这里指过去寻欢作乐的宫廷生活。

    ④ 又东风:又刮起了东风。(是春天了)。

    ⑤ 故国:灭亡了的国家,或指故都。这句说:在皎洁的月光底下,回想起故国的情景,精神上的痛苦真受不住。

    ⑥ 雕阑:雕花的栏杆。玉砌:像白玉一样的台阶。

    这句说:华丽的宫殿还应该存在吧。 ⑦ 朱颜改:年青而红润的脸色改变了。

    暗指亡国。 ⑧ 问君:假设的问话,把自己作为第二人称来说 ⑨ 这句说那愁正像春天的江水一样,滔滔滚滚,不断地朝着东方流去。

    Yu the Famous Beauty (Five Dynasties) Li Yu Spring flowers and autumn moon—when will they be ended? How many past events can we tell? The east wind blew through my small lodge again last night. The old country,bathed in a bright moon, Is an overwhelming sight! Those carved balustrades,those marble terraces— They should still be there, only the rosy cheeks have faded. How much sorrow,pray,can a person carry? Like the spring torrent flowing eastward,without tarry! Tr.Gong Jinghao 【赏析】这首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名作《虞美人》,被前人誉为“词中之帝”,是李煜囚居汴京时所作。据王铚《默记》载:“归朝(指李煜降宋后),郁郁不乐,见于词语。”

    本词就是抒写这种怀念故国之情、哀叹亡国之痛的情怀的。起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写季节的无穷循环更迭,那春天花艳、秋天月明,年年如此,周而复始,哀叹这度日如年的囚居生活待何时才是个终了?词人以深情的笔触极力抒写不堪囚居之苦。

    身为南唐国主的李煜曾过着“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处皱”养尊处游,奢侈豪华的生活,如今沦为阶下囚,又怎能堪受这种“秋风庭院藓侵阶,一桁珠帘闲不卷”的囚居之苦呢?“往事知多少”,写反省往事。回想当年身为南唐国主时的所作所为现在能够醒悟过来的又有多少呢?李煜被俘押至汴京后,在严酷的生活面前,使他有所觉醒,现实逼迫他对过去的所作所为进行反省,使他初步认识到过去不听忠言,杀害忠良是使他国破家亡沦为阶下囚的原因之一。

    他在囚禁期间曾对故臣徐铉长叹:当时错杀了潘佑、李平。潘佑敢于直言进谏,曾上疏曰:“……今陛下取则奸回,败乱国家,不及桀纣孙皓远矣。

    臣终不能与奸臣杂处,事亡国之主。陛下必以臣为罪,则请诛戮,以谢中外。”

    李煜震怒,将潘佑赐死,李平因支持潘佑亦被诛杀。李煜和徐铉的谈话被宋太宗知道后大怒,知李煜对亡国之事并不死心,遂有赐牵机药毒死李煜之事。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写对故国的怀念。

    “小楼”指李煜在汴京被幽禁时所居的那种“藓侵阶”的小楼,“又”字表明作者在时时想念故国,因而感到东风又来,“东风”指由南唐。

    3.南唐后主李煜诗词赏析

    李煜《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 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 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 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 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 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 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 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 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 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 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 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 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 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 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 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 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 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 切而又深刻的。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 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 无穷无尽。

    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 》“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 《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 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 人的力量。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 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 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 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 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 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人们就 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 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 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由于“ 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 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浪淘沙.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 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 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词作上片采用倒叙手法,从午夜梦醒 落笔,交代词作的时间与环境,是一个凄 凉的暮春雨夜,在这样的雨夜醒来,作者 感觉到异常的凄凉与寂寞。

    而这种心境委 婉的借助两个动作表达出来:听雨声,披 罗衾。经常鉴赏诗词的朋友大概都能了解 ,雨,这个意象在许多作品中都传递一种 迷离而哀伤的愁绪。

    最经典的就如秦观的 这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在本词中,雨更是愁绪的载体,“潺潺” 形容雨声。

    引自唐代柳宗元《雨中赠仙人 山贾山人》诗:“寒江夜雨声潺潺,晓云 遮尽仙人山。潺潺二字既形象的描绘出雨 丝飘落的情景,也暗指愁绪的连绵不绝。

    下句,春意,指春天的气象。出自南朝梁 江淹《卧疾愁别刘长史》诗:“始怀未回: 叹,春意秋方惊。”

    宋 陈师道《绝句》 “丁宁鸟语传春意, 白下 门东第几家?” 郭小川《春暖花开》诗:“春天来了,处 处有春意。”阑珊,即残,将尽的意思。

    意出宋 贺铸《小重山》词:“歌断酒阑珊 ,画船箫鼓转,绿杨湾。” 春意阑珊即是 春天即将过去,雨夜,暮春,也就极大的 触发了作者的愁绪,而因为“这种哀愁的 密集、不断绝”所以,让他盟生“寒意”, 这种“寒”既是身体上真实的感觉,也是心 上的一种悲凉。

    从梦里醒来,心境是如此 凄楚,从而更加贪恋梦里的景象。梦里什 么情景呢?梦里自己不是此处的囚徒,还 是往日的一国之君,依旧享受着人间的一 切荣华富贵。

    这样梦里梦外的欢乐与凄凉 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更加突出表现了 当下的悲凉。这 种对比,其实也是作者 今夕处境的强烈对比。

    也暗合照应了下片 “天上人间”的对比。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一个“莫”字,把作者凄楚的心境表达的 形象而曲折。

    想念故国,按常理来说,应 该是很想凭栏眺望,急于看见的,但因为 作者此时的特殊境遇,一个被囚禁的亡国 之君,他别说此时不能重回故国,就是能 够返回,他又以什么面目去面对自己曾经 的先祖与臣民?还是不看了,看了只是徒 增伤感与愧疚罢了。“别时容易见时难。”

    一句化用李商隐诗句“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故国,对于李煜而言 ,就是永远回不去的故乡。被囚之后,无 论他如何追悔,如何的留恋,历史的车轮 都不会再把他送回到南唐的缱绻旧梦里。

    过去的欢情,就如眼前的流水落花一样, 一去不返。“流水落花春去也”一句也照应 前面的“春意阑珊”,寓意春去无痕,而结 句“天上人间”再次暗合上片中梦外梦里的 境遇对比,突出表达今非昔比的无奈与凄整首词作,运用明喻、暗喻,前后照 应、对比等多种艺术手法,将眼前实景、梦里欢情,身体感觉,心理凄苦等各种微 妙复杂的情感体验交织融合在一起,读来 让人唏嘘,思忖再三。

    让我们不由得对这 个亡国之君的遭遇寄予深深的同情与悲悯。

    4.李煜诗词的赏析

    虞美人①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②,往事知多少③!小楼昨夜又东风④,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⑤。

    雕阑玉砌应犹在⑤,只是朱颜改⑦。问君⑧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⑨。

    【作者简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号钟隐,初名从嘉,是中主李璟第六子,史称南唐后主。961年嗣位,在位十五年。

    975年南唐为宋所灭后,被俘到汴京,过了二年多的阶下囚生活,在978年的七夕,被宋太宗派人赐牵机药所毒死。 李煜虽身为国主,但在文学上具有特殊的和多方面的才能,善诗文、音乐、书画,尤其工词,造诣极高,是我国词史上的一座高峰。

    他的词作可以南唐降宋为分界,前后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及风貌。 前期,由于五代时期的南唐战乱较少,我国南方人民生活比较安定,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使统治阶级有沉缅于宴安逸乐的机会。

    但由于政治昏暗,对内听信谗言,诛杀忠良;对外称臣纳贡,至使国势日危。李煜日常生活穷奢极欲,迷恋声色。

    因之其前期作品,大多描写宫廷内的享乐腐化生活,风格柔靡,仍是花间词风的继续。 后期,南唐降宋后,李煜由南唐国主降为阶下囚,地位起了巨大的变化。

    使他对过去的醉生梦死的生活稍有清醒,并有所悔恨,但仍对往日的豪华生活难以忘怀;对降宋后的处境极为不满,遭遇极惨,因之其后期作品则流露出怀旧伤今,吟叹身世遭遇的复杂情绪,其题材及意境均突破了花间词派的范围。 李煜在词史上的地位,主要还是因为他艺术上的成就。

    李词的特色是直抒胸臆,这就突破了晚唐五代词人往往通过对闺怨的描写,曲折地间接表述自己心情的写法,而成为直接言怀述志的新体。对后来的豪放派词人有较大的影响,王国维在评论后主词时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与直抒胸臆的特色相联系, 李词在表现手法上很少用典,不事雕琢,多用白描手法写他的生活感受.在这方面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另外李词以朴素、自然、优美、明净接近口语的语言写景,抒情,表达复杂的精神世界,改变了花间派词人镂金刻翠、一味雕琢的词风。

    词存三十余首,与李璟的词合刻为《南唐二主词》。 【注释】 ① 虞美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又名《虞美人令》、《一江春水》、《玉壶冰》等。双调五十六字,每阕两仄韵转平韵。

    ② 春花秋月:指代季节的更迭。 了:了结。

    秋月:一作“秋叶”。 ③ 往事:这里指过去寻欢作乐的宫廷生活。

    ④ 又东风:又刮起了东风。(是春天了)。

    ⑤ 故国:灭亡了的国家,或指故都。这句说:在皎洁的月光底下,回想起故国的情景,精神上的痛苦真受不住。

    ⑥ 雕阑:雕花的栏杆。玉砌:像白玉一样的台阶。

    这句说:华丽的宫殿还应该存在吧。 ⑦ 朱颜改:年青而红润的脸色改变了。

    暗指亡国。 ⑧ 问君:假设的问话,把自己作为第二人称来说 ⑨ 这句说那愁正像春天的江水一样,滔滔滚滚,不断地朝着东方流去。

    Yu the Famous Beauty (Five Dynasties) Li Yu Spring flowers and autumn moon—when will they be ended? How many past events can we tell? The east wind blew through my small lodge again last night. The old country,bathed in a bright moon, Is an overwhelming sight! Those carved balustrades,those marble terraces— They should still be there, only the rosy cheeks have faded. How much sorrow,pray,can a person carry? Like the spring torrent flowing eastward,without tarry! Tr.Gong Jinghao 【赏析】 这首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名作《虞美人》,被前人誉为“词中之帝”,是李煜囚居汴京时所作。据王铚《默记》载:“归朝(指李煜降宋后),郁郁不乐,见于词语。”

    本词就是抒写这种怀念故国之情、哀叹亡国之痛的情怀的。 起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写季节的无穷循环更迭,那春天花艳、秋天月明,年年如此,周而复始,哀叹这度日如年的囚居生活待何时才是个终了?词人以深情的笔触极力抒写不堪囚居之苦。

    身为南唐国主的李煜曾过着“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处皱”养尊处游,奢侈豪华的生活,如今沦为阶下囚,又怎能堪受这种“秋风庭院藓侵阶,一桁珠帘闲不卷”的囚居之苦呢?“往事知多少”,写反省往事。回想当年身为南唐国主时的所作所为现在能够醒悟过来的又有多少呢?李煜被俘押至汴京后,在严酷的生活面前,使他有所觉醒,现实逼迫他对过去的所作所为进行反省,使他初步认识到过去不听忠言,杀害忠良是使他国破家亡沦为阶下囚的原因之一。

    他在囚禁期间曾对故臣徐铉长叹:当时错杀了潘佑、李平。潘佑敢于直言进谏,曾上疏曰:“……今陛下取则奸回,败乱国家,不及桀纣孙皓远矣。

    臣终不能与奸臣杂处,事亡国之主。陛下必以臣为罪,则请诛戮,以谢中外。”

    李煜震怒,将潘佑赐死,李平因支持潘佑亦被诛杀。李煜和徐铉的谈话被宋太宗知道后大怒,知李煜对亡国之事并不死心,遂有赐牵机药毒死李煜之事。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写对故国的怀念。

    “小楼”指李煜在汴京被幽禁时所居的那种“藓侵阶”的小楼,“又”字表明作者在时时想念故国,因。

    5.来一篇对李煜词意境赏析的论文

    这个钟爱雕琢文字的男子,音律,辞章,书画,都在他手中玩得精致的当,只是除了江山社稷。

    但他是李煜,所以国家的危机不会成为生活的全部色彩。 他有最清凉的眼睛,只看取繁华中最绚烂的一朵;他有最清朗的格调,只截取纸醉金迷中最别致的一角。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轻夜月。”那有两只瞳仁的眼睛里流露的,是多么烂漫的月华!风花雪月的爱情,霓裳红袖的旖旎,生命因有了这些旁支横斜而美丽。

    请别再责怪他那仿佛要将几世都享遍的纵情——若能安静的坐在一角,在斑驳的时光中读他的一阕小词,感受他的眉角与文采一起俊逸神飞,那么他此后的一切,你都会原谅。 但宋朝不会怜惜这个政坛上天真的孩子。

    征战的脚步不退反进,草莽出身的宋太祖急切地要把天下都纳入他的版图。为了不让战火烧到南唐,李煜愿意做一切!可是,当命运扑面压来时,他却束手无策。

    从登上宝座开始,他就很清醒,自己拿不起比笔更重的东西。这个国家。

    太重了!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李煜一定相信。来年的春天,三千里山河仍在眼底延伸,雕梁画栋俯拾即是。

    他的百姓,往来在金陵的大街小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结局当然是,他不相信了。

    这首词已似辛弃疾,分明是命运断裂时的脆响。 从一国之主到阶下之囚,李煜或许花了很久才接受“违命侯”的称呼。

    他只是怀念着,思念着,那物是人非的江南故国。“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他被痛苦塞得满满的,便做了个速记员,他的毛笔蘸的是墨水,流的是生命的哲学。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流传至今的千古绝唱,在那个美丽的七夕之夜,李煜的四十二岁生日时完成。我对这首词的感情是复杂的,就是它,召来了宋太宗的一杯毒酒,结束了李煜三年的囚徒生活,结束了李煜身不由己的一生。

    我是偏爱李煜的,他词总是一波三折,回环往复。他有一种抵抗孤独的姿势,僵硬而又柔软。

    但最后,似乎总是徒劳无功。 我们能把他的矛盾看得一清二楚,甚至可以将词句一句句拆开分析:哪里用了平声,哪里用了仄声,什么词与什么词相对应,这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感情。

    我们可以理智的指指点点,这两句如何,那两句有如何。

    他却不可能想我们一样理智。 在他问出“春花秋月何时了”时,我们除了被那巨大的悲伤命中,又能说些什么? 他已经累了,就连春花秋月,他一直爱着的东西也厌倦了。

    在那个时候,他对活着本身都是满心怨恨的。 未来和他的心意背道而驰,过去是他无论如何都挣不脱的网。

    与其说他能把悲痛写得酣畅淋漓,不如说他的生命本就包含了强烈的悲剧意味。 他想放下,却不会忘记;他想麻木,却偏又敏感。

    上天许是企图通过他的手,给这个世界留下一笔永不退色的朱红,然而,却不得不牺牲了他的一生。 到最后,死亡对他来说,已经是一种救赎了。

    后主的死亡不痛苦,这是我笃信的。 “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出生重瞳,帝王之相,却生性文雅,漠视官场。或许,这就是宿命吧——无奈为人君。

    这一生,是幸?抑或不幸?思悠千载,孰能定论? 生于七夕,卒于七夕,是诞辰,亦是祭日。从李从嘉到李煜,再到后主,这一生,写下的尽是“无奈”二字……。

    6.李煜的词赏析

    《望江南二首》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

    这两首词,是后主入宋以后,追恋故国之作。 李煜词笔,挥洒自如,以寥寥五句,写人间大悲剧,以昔日之荣盛反托今日之凄凉。

    凭着他的高度艺术技巧,把重温旧梦的一腔悲恨,表露得隐而实显,浅而深致。陡然“多少恨”领起全篇,令人惊悚。

    原来悲恨之源来自昨夜一梦,昔日繁华鼎盛在梦中重现,使梦醒后的李煜格外痛苦,乃至恨声不绝。 当年游乐御苑,凤舆銮驾,香车宝马,随从列队,宫女如云,“车如流水马如龙”一句,袭用成语,浑然天成。

    李煜后,宋人多效此种技巧。《望江南》第二首“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这泪流得纵横满面,难止难歇。后主入宋后,曾给金陵旧宫人带信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用这首词印证,可见真实。李煜这首小词,从流泪始,到断肠终,表达了他当俘虏后极端悲哀、痛恨的心情。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李煜最后的一首感怀故国的名作,作者以形象的比喻,诘问的口吻,悲愤的情怀,激宕的格调,放笔悲号,写尽亡国君主的哀愁。上阕曲调高亢悲慨,唯有作家经历过大灾难,炼就大手笔,才能究诘人生,写有如此深度和力度的词作,大有负荷全人类之悲哀的气概。

    下阕则用了曲笔,“朱颜”暗描江山易改,“改”字点出全词题旨:是悲恨的根源。最后,词人把难以说明的去国之思、失国之悲、亡国之恨全部纳入一个“愁”字中了。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真乃千古绝唱。

    王国维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后主之词,真可谓以血书者也 。

    ”。

    7.对“李煜”的词的赏析

    【望江南】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滚轻尘,

    忙杀看花人!

    【望江南】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望江南】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

    肠断更无疑!

    8.李煜的诗词赏析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有人说,在我国历史上,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个皇帝人们也许不会太在意,但是,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位词人恐怕就会给后人留下一些遗憾。

    此话看来,很是在理。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词作远过于他在位期间的作为,尤其是亡国以后的词作相当沉痛、深切和凄恻动人,如果撇开思想内容,仅就艺术技巧来说,大部分词作已经达到了词的最高境界,特别是小令。

    这首《相见欢》又名《乌夜啼》便是他自述囚居生活,抒写离愁的力作。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看似平淡,意蕴却极为丰富。“无言”并非真的无言,从一个“独”字便可看出,是无人共言。

    登“西楼”,词人可以东望故国。仅六字,一下子简练的勾勒出主人公的凄惋、悲苦的神态。

    接着“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用月光笼罩下的梧桐突出环境的寂寞清冷,用“深”字用得极准确,极通俗,真可谓境界全出。上片十八字共写了四项内容,即人物、地点、时间、季节,虽然只是疏笔勾勒,但却是一副非常美丽的图画,而且背景极为广阔,读之使人如身临其境,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言:“一切景语皆情语。”

    下片具体写离愁,是词的旨意所在,也是这首词写的最深刻的地方。“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像波涛汹涌,把全篇推向高潮。

    离愁本身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情绪,它能感觉到,但却看不见,摸不着,要对它本身作具体描写,确实非常困难。然而,在这首词中,词人通过比喻使之变得具体可感,而且表达得如此贴切、自然,以至成为千古名句。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又用了一个比喻,写离愁的另外一个境界,即人对它的具体感受。这种感受是不可名状的,不知是什么滋味,它既不能用酸、甜、苦、辣之类滋味来概括,也不能用任何一种具体东西的滋味来比拟,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只能称之为“别是一般滋味”,亦即稼轩词所谓“欲说还休”,可见词人体验之深,愁情之苦。

    《虞美人》广为流传。全词区区三十六个字,同一首七绝差不多,但在这简短的篇幅中,词人却把离愁的愁人、缠人写得无比深刻,凄凉、寂寞、孤独的心情袒露得栩栩如生,感人至深,读者为之泪下: 风回小院庭芜绿。

    柳眼春相续。凭栏半日独无言。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望江南二首》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

    这两首词,是后主入宋以后,追恋故国之作。李煜词笔,挥洒自如,以寥寥五句,写人间大悲剧,以昔日之荣盛反托今日之凄凉。

    凭着他的高度艺术技巧,把重温旧梦的一腔悲恨,表露得隐而实显,浅而深致。陡然“多少恨”领起全篇,令人惊悚。

    原来悲恨之源来自昨夜一梦,昔日繁华鼎盛在梦中重现,使梦醒后的李煜格外痛苦,乃至恨声不绝。当年游乐御苑,凤舆銮驾,香车宝马,随从列队,宫女如云,“车如流水马如龙”一句,袭用成语,浑然天成。

    李煜后,宋人多效此种技巧。《望江南》第二首“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这泪流得纵横满面,难止难歇。后主入宋后,曾给金陵旧宫人带信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用这首词印证,可见真实。李煜这首小词,从流泪始,到断肠终,表达了他当俘虏后极端悲哀、痛恨的心情。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李煜最后的一首感怀故国的名作,作者以形象的比喻,诘问的口吻,悲愤的情怀,激宕的格调,放笔悲号,写尽亡国君主的哀愁。上阕曲调高亢悲慨,唯有作家经历过大灾难,炼就大手笔,才能究诘人生,写有如此深度和力度的词作,大有负荷全人类之悲哀的气概。

    下阕则用了曲笔,“朱颜改”暗描江山易色,“改”字点出全词题旨:是悲恨的根源。最后,词人把难以说明的去国之思、失国之悲、亡国之恨全部纳入一个“愁”字中了。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真乃千古绝唱。

    王国维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可谓以血书者也 。

    ” 宋黄升《花庵词选》称:“此词最凄惋,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是也。

    《渔父》: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不求威仪天下,万古不朽;但求独善其身,性情而为!正如李煜所说,他崇尚的不是武力与征战,而是一种春风暖雨,落絮飞雁的诗意生活。

    《渔父》又: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李煜常自诩“隐士”,这两首渔父正好反映了他渴望和沉醉在“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的隐士生活中以及“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的那种畅快!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