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人过半百知天命诗词

    一、年过半百,事业一事无成的诗句

    (1)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暮归 唐代:杜甫

    (2)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除夜寄微之 唐代:白居易

    (3)(鹧鸪天(送叶梦锡·七之一)宋代:陆游

    家住东吴近帝乡。平生豪举少年场。十千沽酒青楼上,百万呼卢锦瑟傍。

    身易老,恨难忘。尊前赢得是凄凉。君归为报京华旧,一事无成两鬓霜。)

    当时岂料如今。漫一事无成霜鬓侵。——沁园春(三荣横溪阁小宴) 宋代:陆游

    (4)(老去也 唐代:薛逢

    惆怅人生不满百,一事无成头雪白。回看幼累与老妻,

    俱是途中远行客。匣中旧镜照胆明,昔曾见我髭未生。

    朝巾暮栉不自省,老皮皴皱文纵横。合掌髻子蒜许大,

    此日方知非是我。暗数七旬能几何,不觉中肠热如火。

    老去也,争奈何?敲酒盏,唱短歌。短歌未竟日已没,

    月映西南庭树柯。)

    如果觉得好,请采纳哦~

    ——叶寒倩文

    (5)(秦门范增 唐代:周昙

    智士宁为暗主谟,范公曾不读兵书。

    平生心力为谁尽,一事无成空背疽。)

    (6)赠维扬故人 唐代:徐铉

    东京少长认维桑,书剑谁教入帝乡。一事无成空放逐,

    故人相见重凄凉。楼台寂寞官河晚,人物稀疏驿路长。

    莫怪临风惆怅久,十年春色忆维扬。

    (7)雨中花 宋代:晁端礼

    豆寇梢头,鸳鸯帐里,扬州一梦初惊。忆当时相见,双眼偏明。南浦绿波,西城杨柳,痛悔多情。望征鞍不见,况是并州,自古高城。

    几多映月凭肩私语,傍花和泪深盟。争信道、三年虚负,一事无成。瑶佩空传好好,秦筝闻说琼琼。此心在了,半边明镜,终遇今生。

    (8)鹧鸪天·家住东吴近帝乡 宋代:陆游

    家住东吴近帝乡。平生豪举少年场。十千沽酒青楼上,百万呼卢锦瑟傍。身易老,恨难忘。尊前赢得是凄凉。君归为报京华旧,一事无成两鬓霜。

    (9)南乡子·山色泛秋光 宋代:刘将孙

    山色泛秋光。点点东篱菊又黄。岁月欺人如此去,堂堂。一事无成两鬓霜。佳节共持觞。无限杯供有限狂。明月明年诗句苦,茫茫。细把茱萸感慨长。

    (10)行香子 书舍偶成 金朝:段成己

    自叹劳生。枉了经营。到而今、一事无成。不如闻早,觅个归程。向渭川渔,东市卜,富春耕。眼底浮荣。身外虚名。尽输他、时辈峥嵘。得偷闲处,且适闲情。有坐忘篇,传灯录,洗心经。

    (11)九月二十八日五鼓起坐抽架上书得九域志泣然 宋代:陆游

    一事无成老已成,不堪岁月又峥嵘。

    愁生新雁寒初下,睡起残灯晓尚明。

    天地何由容丑虏,功名正恐属书生。

    行年七十初心在,偶展舆图泪自倾。

    (12)寄晁应之二首 宋代:张耒

    瑜珥瑶环豁眼明,碧梧翠竹照人清。

    同车汲黯今难忮,挟弹潘郎旧有名。

    自是风流袭家世,行看谈笑取公卿。

    尘埃落魄谁如我,一事无成白发生。

    (13)雨中夜归闻两儿诵书偶成二绝幸明叔先生同赋 宋代:赵蕃

    檐雨浪浪欲二更,短檠明火读书声。

    忆如汝大政如汝,一事无成今老生。

    (14)除夜寄微之 唐代:白居易

    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

    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

    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

    二、人过半百真知道天命吗

    俗话说“人过半百,形形色色”,(色:这里读shai上声)是说人过五十以后,就会变得更加复杂、多样。

    但我却觉得人过半百以后,不是愈加复杂,反而逐渐变得简单了许多。你看:五十多岁,貌美貌丑差不多。

    人到五十,从父母那里遗传下来的先天资本随着岁月的流逝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即使如花似玉的美女到了这个年龄,脸上也不免沟壑隐隐,弹痕累累。更重要的是,人到此时,今生过半,谁也不会太注意相貌的俊丑了。

    夫妻之间相貌也不再重要,再俊美的容貌经过二三十年的日夜观摩,也不免审美疲劳,再丑的脸也已经日渐习惯,反而是性别的本身已经远比外貌更重要了。六十多岁,官大官小差不多。

    六十岁是我国绝大多数人退休的限数,除了极少数高级官员外,活跃在官场大大小小的士族们都要摘掉乌纱,回归百姓行列。俗话说“人一走,茶就凉”。

    尽管众多的人见了面还照样“处长长”“书记短”地亲切叫着,但谁都明白,这时的官称,顶多是一种习惯或者是怕你失落的安慰罢了。要是你也还把自己当个官看,那才是真正是自酿“凉茶”了。

    倒是做了一生的老百姓,这时心里要舒坦得多,因为从此算是彻底地“解放”了。七十多岁,钱多钱少差不多。

    钱多固然是好事,但到了这古稀之年谁都明白健康对自己的重要性。哪怕只是粗茶淡饭、茅舍瓦屋,只要能健康快乐地生活着,也比整日躺在病床上数花不完的钞票要舒服得多。

    即使年轻力壮时用健康换钞票,但要是换回整日躺在病床上的结局,恐怕也绝不是当日的初衷。八十多岁,男人女人差不多。

    到了耄耋之年,男人的腰板不再挺直,肌肉不再发达;女人的乳房早已不再丰满,就剩下如同倒光面粉的干瘪布袋,已不再具有诱人的作用。不论男人女人,“性”的区别几乎不再,只剩下了所谓“人”的特征了。

    九十多岁,活人死人差不多。人到此时,胖的不多,瘦的不少,加上老迈迟暮,连动也懒得动了------实际也没劲儿动了。

    坐着如一尊像,躺下像一具尸,要不是口鼻还有出来进去的气儿,于死人还真无二致。到了百岁,那就是凡人仙人差不多了。

    能活到这个份儿上,实在是凤毛麟角。此时不论是百岁本人,还是亲人亲属早已把他的生死抛至脑后。

    就是死也称之为“喜丧”。能把死称为“喜”的人,不是仙,还能是什么?至于百岁以后的日子,那就更是:人存一日仙风在,驾鹤轻飏上凌霄。

    百年凡尘身后事,从此天宫乐逍遥。 。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