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孟浩然诗词《九日得新字》含义

    1.跟九月初九有关的诗孟浩然写的

    跟九月初九(重阳)有关的孟浩然的诗一共有三首: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和贾主薄弁九日登岘山》

    楚万重阳日,群公赏宴来。

    共乘休沐暇,同醉菊花杯。

    逸思高秋发,欢情落景催。

    国人咸寡和,遥愧洛阳才。

    《九日得新字》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2.王勃《九日》的意思是什么

    1、译文: 在重阳节这天登高回望故乡,身处他乡,设席送朋友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

    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为何还要从北方来。 2、原文: 《蜀中九日》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扩展资料: 赏析 这首诗的抒情手法亦变化多端,第一句用“望乡台”一词突出了诗人乡心之切;第二句以客中送客更突出了在异乡的孤独感。

    第三句直抒胸中之苦,感情强烈;第四句却委婉别致,借景抒情,以鸿雁的不知南中之苦来反衬自己的思乡之情,这样反复地抒发更是突出了乡愁之浓烈。语言简洁亦是这首诗较大的特色,用了近似日常的口语,如“他席他乡”,“那从北地来”,显得浅近亲切,这也是这首诗流传广泛的原因之一。

    初唐时绝句发展缓慢,其表现方式大体上沿袭汉魏和南朝传统。而王勃的这首诗仅以四句来写乡思,却将乡愁抒发得淋漓尽致,突破了唐初宫廷绝句多借咏物寓干进之意的小格局;诗人在诗中还有意吸收了歌行的句调,以虚词递进的句式做结语,对绝句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3.孟浩然古诗代表作品有

    1、《过故人庄》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白话翻译:

    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2、《春晓》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白话翻译: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3、《宿建德江》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白话翻译: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白话翻译:

    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5、《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 秦中寄远上人》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然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白话翻译:

    本想长久地归隐山林,又苦于无钱举步维艰。

    滞留长安不是我心愿,心向东林把我师怀念。

    黄金像烧柴一般耗尽,壮志随岁月逐日衰减。

    黄昏里吹来萧瑟凉风,听晚蝉声声愁绪更添。

    4.孟浩然的诗歌成就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第一人,“兴象”创作的先行者 盛唐时期形成的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又称田园诗派,后人为了突出两人对田园诗派的突出作用也称为:“王孟诗派”。

    该派有陶渊明、“二谢”(谢灵运、谢朓)诗之长,以山水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为主要题材,风格冲淡自然。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禄唐应制咏物的狭隘境界,更多地抒发了个人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博得时人的倾慕。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王维的先行者。他的旅游诗描写逼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得气势磅礴,格调浑成。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比较单一。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但是更多的是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

    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篇,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

    在孟浩然这里,山水诗中的形象,已不再是山水原形的描摹,也不是在其中简单地加入了自己的情感,而是采用了表现手法,将山水形象的刻划与自己的思想感情及性情气质的展现合而为一,因而使其山水诗中形象的刻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其山水诗中的形象提升为艺术形象的一种高级形态亦即‘意象’。可以说在孟浩然之前,还没有哪位诗人在山水诗中如此深深地打上作者本人性情气质的个性印记。

    清淡自然的诗风 孟浩然的诗歌主要表达隐居闲适、羁旅愁思,诗风则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

    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

    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

    山水景物是南朝诗歌最重要的题材,经历长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到孟浩然,山水诗又被提升到新的境界,这主要表现在:诗中情和景的关系,不仅是彼此衬托,而且常常是水乳交融般的密合;诗的意境,由于剔除了一切不必要、不谐调的成分,而显得更加单纯明净;诗的结构也更加完美。

    孟浩然在旅程中偏爱水行,如他自己所说:“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经七里滩》)他的诗经常写到漫游于南国水乡所见的优美景色和由此引发的情趣,如《耶溪泛舟》) 房日晰先生在《略谈孟浩然诗风的清与淡》一文中指出:“纵观孟诗,其诗风之淡,大致有三:一为思想感情的淡,没有激切的情绪的流露;二为诗意表现的淡,没有浓烈的诗意的展示;三为语言色彩的淡,没有绚丽色彩的描绘。

    丰富的山水诗歌意境 孟浩然山水诗的意境,以一种富于生机的恬静居多。但是他也能够以宏丽的文笔表现壮伟的江山。

    如《彭蠡湖中望庐山》。清人潘德舆以此诗和《早发渔浦潭》为例,说孟诗“精力浑健,俯视一切”(《养一斋诗话》),正道出了其意兴勃郁的重要特征。

    盛唐著名诗评家殷璠喜用“兴象”一词论诗,在评述孟浩然的两句诗时,也说“无论兴象,兼复故实”(见《河岳英灵集》)。所谓“兴象”,是指诗人的情感、精神对物象的统摄,使之和诗人心灵的颤动融为一体,从而获得生命、具有个性和活力。

    重“兴象”其实也是孟浩然诗普遍的特点。这通过几首不同的作品之间的比较,可以看得更清楚。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宿建德江》这三首诗都写了江湖水景,但性格各异。第一首作于孟应聘入张九龄幕府时。

    他为自己的抱负能够有一试的机会而兴奋,曾写下“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书怀贻京邑同好》)、“故人今在位,歧路莫迟回”(《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之类诗句。正是这种昂奋的情绪,使他写下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样气势磅礴的名句。

    第二、三首均作于落第后南游吴越之日,前者以风鸣江急的激越动荡之景写自己悲凉的内心骚动,后者则以野旷江清的静景写寂寞的游子情怀,它们的神采气韵是很不相同的。本之以“兴”,出之以“象”,突出主要的情绪感受而把两者统一起来,构筑起完整的意境,这是孟浩然写景诗的重要贡献。

    创造性的诗歌表现 出入古近的体格饶有洒脱自在的情致,也是孟诗创造性的表现之一。孟浩然诗歌的语言,不钩奇抉异而又洗脱凡近,“语淡而味终不薄”(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他的一些诗往往在白描之中见整炼之致,经纬绵密处却似不经意道出,表现出很高的艺术功力。例如他的名篇《过故人庄》。

    通篇侃侃叙来,似说家常,和陶渊明的《饮酒》等诗风格相近,但陶写的是古体,这首诗却是近体。“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一联句,画龙点睛地勾勒出一个环抱在青山绿树之中的村落的典型环境。

    还有那一首妇孺能诵的五绝《春晓》,也是以天然不觉其巧的语言,写出微妙的惜春之情。

    5.孟浩然有妻子吗

    孟浩然有妻子和儿子

    《九日得新字》《春情》《裴司士员司户见寻》这几首诗证明有妻子。

    在《示孟郊》中,”据专家考证,孟浩然死时,中唐诗人孟郊尚未出世,故此孟郊应该是孟浩然的儿子, “兰芝结孤根”一句看,应该是独儿子,也就是唐王士源《孟浩然集序》中所说的“子曰仪甫”。诗中孟浩然要求儿子保持高尚的品格,鄙视社会上庸俗低下的风气。而且在《裴司士员司户见寻》,“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一句,孟浩然的儿子在客人来了,他上树摘杨梅为客人下酒。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