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八下诗词鉴赏的的选择题

    1.八下古诗词鉴赏训练题

    /blog/static/88607872200922994920938/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C 2、A 3、D 4、白居易 见教 见谅 见笑 5、低沉愤懑 高昂乐观 6、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 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7、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 8、(画面应紧扣“千帆竞发”和“万木争春”)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9、积极乐观(或:慷慨激昂)(1分) 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必然蓬勃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或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2分)二、赤壁 1、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2、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与此相近的表述即可) 3、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说明:两种答案任答一种均给2分。 4、不好。

    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说明:从诗句的形象性或感情的含蓄性任一方面答均可。

    三、过零丁洋 1、A 2、D(颔联) 3、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是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略 举例如岳飞、邓世昌、朱自清等四、水调歌头 1 B 2 人有……古难全 3如李白的《静夜思》。古代诗人常借“月亮”“月光”表达思念之情。

    五、山坡羊 潼关怀古 1、A(河,指黄河;山,指华山) 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

    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4、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六、饮 酒 1、A 2、E 3、C 4、B 5、B 6、B 7、“心远”或“悠然”(答出其中一个即可) 8、宁静、平和、闲适、恬淡……(答出其中一个即可) 9、“采菊”一方面说明作者爱菊,追求菊那样高尚的品格,另一方面“采菊”这种自得其乐的生活正体现了作者的清高自洁、不慕荣利。作者认为,具有菊花般品格的人和拥有“采菊”这种闲适生活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10、改“望”不好。“见”表明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忽然映人眼帘。

    而“望”即有意远看,改“望”此篇神气索然。 11、妙在美景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充分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基本意思符合即可) 12、鸟儿在空中经受了风雨严寒的折磨,倦而知还,作者以飞鸟自喻,以飞鸟倦而知还来表达他弃官归隐的惬意情怀。 13、悠然(悠闲)自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

    (写对其中一点也可给分) 七、行路难 1、D 2、世道险阻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垂钓碧溪 乘舟梦日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自信(答“积极”“豁达”“倔强”“乐观”等也可) 7、“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8、不是写实此处“冰塞川”、“雪满山”用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

    9、有一天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渡过沧海。意思是: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C 2、略 3、略 4、描写: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叙事: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抒情: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5、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6、安史之乱 杜甫的《石壕吏》 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作者由自己联想到他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思。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C 2、B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十、己亥杂诗 1、D 2、D(“花”指国家) 3、A (由于诗人不满现实辞官离京,因此心情是悲愤寂寞的。)

    4、D 5、离别京城的忧伤 乐于奉献的情怀 6、浩荡 7、(1)以落花自喻,表明了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仍乐于为社会做贡献的心态。 (2)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8、略 9、借景(物)抒情(间接抒情),诗人抒发了继续为国家(民族)效力(或:对理想和信念执著追求)的思想感情。十一、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2、表达了作。

    2.初二课外古诗词鉴赏的题目~

    初中课外古诗赏析练习题 阅读下列各首古诗, 然后回答问题。

    一、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答案: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2、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 二、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②黄云:乌云。③曛 :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答案:1、用“千”字好。

    “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2、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

    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开阔,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 三、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1、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 2、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 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答案1、作者贬居岭外,思念亲人,又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精神极为痛苦。2、因为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

    这种抒写,更显真切、耐人咀嚼。) 四、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

    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

    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 (答案:1、这个“弄”字,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客人留下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仿佛是要让客人自己意识到——如此美景,留下来是值得的!2、轻阴,入云深处亦沾衣 五、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 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 样不同的情态? (答案:1、“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2、呼应“迟日”,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六、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①渔者:捕鱼的人。②但:只。

    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1、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对比,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鲈鱼的美味,船上渔民风里来浪里去: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这是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个写照。 七、送友游吴越 杜荀鹤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注释】①吴越,指今苏杭一带。

    1、这首诗表现了吴越之地哪些特色? 2、“夜市桥边火”,请赏析“火”这个字的妙味。 (答案:1、江南水乡,风光秀美,物产丰饶,市镇繁荣,民风淳朴。

    2、“火”字,既可使人想象夜市繁荣、热闹的景象,而“火”与桥下的水相映照,波光粼粼,更增添诗情画意。) 八、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注释】①⑴江陵:今湖北江陵县。

    ②掩映:时隐时现。 1、“千枝”“万枝”与后面哪个词呼应?“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江桥掩映暮帆迟”,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作具体的描绘(30字左右) (答案:1、“掩映”,通过“枝”字的重复,不仅写出了枫叶之繁茂,而且表现了思妇望君的急切心情。

    2、极目远眺,但见江桥掩映于枫林之中;日已垂暮,而不见那人乘船归来。) 九、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解】 雪:指梨花。

    1、除了以“雪”比喻梨花,诗歌还用了哪些词来描绘梨花?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 2、看着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

    3.初二课外古诗词鉴赏的题目~

    初中课外古诗赏析练习题 阅读下列各首古诗, 然后回答问题。

    一、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答案: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2、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 二、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②黄云:乌云。③曛 :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答案:1、用“千”字好。

    “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2、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

    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开阔,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 三、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1、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 2、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 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答案1、作者贬居岭外,思念亲人,又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精神极为痛苦。2、因为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

    这种抒写,更显真切、耐人咀嚼。) 四、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

    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

    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 (答案:1、这个“弄”字,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客人留下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仿佛是要让客人自己意识到——如此美景,留下来是值得的!2、轻阴,入云深处亦沾衣 五、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 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 样不同的情态? (答案:1、“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2、呼应“迟日”,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六、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①渔者:捕鱼的人。②但:只。

    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1、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对比,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鲈鱼的美味,船上渔民风里来浪里去: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这是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个写照。 七、送友游吴越 杜荀鹤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注释】①吴越,指今苏杭一带。

    1、这首诗表现了吴越之地哪些特色? 2、“夜市桥边火”,请赏析“火”这个字的妙味。 (答案:1、江南水乡,风光秀美,物产丰饶,市镇繁荣,民风淳朴。

    2、“火”字,既可使人想象夜市繁荣、热闹的景象,而“火”与桥下的水相映照,波光粼粼,更增添诗情画意。) 八、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注释】①⑴江陵:今湖北江陵县。

    ②掩映:时隐时现。 1、“千枝”“万枝”与后面哪个词呼应?“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江桥掩映暮帆迟”,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作具体的描绘(30字左右) (答案:1、“掩映”,通过“枝”字的重复,不仅写出了枫叶之繁茂,而且表现了思妇望君的急切心情。

    2、极目远眺,但见江桥掩映于枫林之中;日已垂暮,而不见那人乘船归来。) 九、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解】 雪:指梨花。

    1、除了以“雪”比喻梨花,诗歌还用了哪些词来描绘梨花?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 2、看着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请用原诗回答),这反。

    4.课外古诗词鉴赏的选择题,给多一点古词的选择题,至少10首词,配答

    古诗鉴赏水平测试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选出对《登高》鉴赏错误一项: A.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栩栩如生地得到表现。 B.颔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补充,直接抒发了作者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C.颈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D.尾联又从白发日多,因病断酒,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悲秋多病、潦倒不堪的根本原因。

    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2. 选出对《念奴娇·赤壁怀古》鉴赏错误一项: A.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

    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

    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B."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

    其中"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

    "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C.从起句的"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视线不断收束,最后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

    然而写周瑜却不写其大智大勇,只写其儒雅风流的气度。 D.结尾句,苏轼难以从悲哀中超脱,遂发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慨。

    3.选出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鉴赏错误一项: A.上阕怀念孙权、刘义隆,表现对英雄业绩的向往。下阕借谴责刘裕,表明自己抗金的主张;代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

    B.这首词通过怀念古人和回忆亲自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关心和忧虑,对出师北伐收复中原的主张和见解以及宿志难伸的愤慨。 C.在写作方法上的特点是运用典故来托古喻今,抒情言志。

    每个典故的运用都有明确的目的。上半阕提供成功的范例,赞孙权重在创业,颂刘裕重在北伐。

    D.这首词又从登临角度写望中所见所想的景物,使词的意境高远。写景结合用典,更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吊古伤今、借古讽今的思想感情。

    4.选出对李清照《声声慢》鉴赏错误一项: A.从“寻寻觅觅”开始,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

    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

    B.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菊花凋零满地,早已无花可摘了。

    以哀景来写哀情,何等荒败,何等凄凉。 C.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

    D.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

    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

    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②波神:水神。

    ③准拟:准定。 5.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易安体①·辛弃疾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

    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

    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②。

    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注释】①易安体:易安词“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时人称之“易安体”。②旧盟:指“鸥盟”,与鸥鸟为友。

    6.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风景怎生图画”写出了词人对雨后山中清新明丽景色的由衷赞美。 B.上片“只消”两句,透露出词人摒除尘世烦扰、惟求闲散安宁的心境。

    C.“午醉”承“青旗卖酒”照应上片,于洒脱中流露出孤独寂寞的无奈。 D.结尾作者假托与白鸥对话,诙谐含蓄地表达出自己归隐山间的意愿。

    7.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貌岸然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末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

    5.中考古诗文赏析选择题,带答案的,急

    1.对《春望》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自己。

    作者看到的是战乱中的春景,一片苍凉,感伤国事,见花落泪,闻鸟而惊心。 B、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的妻子,在这战乱连绵的日子,期盼外出游览的丈夫早写信来。

    簪,妇女束发的首饰。 C、作者所经历的这场战乱,是指唐代的藩镇割据。

    D、“烽火连三月”,意指战争接连打了三个月,入侵者是吐蕃人。2.对《望岳》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A、“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广大,青青之色,绵延不绝,齐鲁大地都能望见。

    B、“造化钟神秀”中的“造化”指大自然、天地,“钟”是聚集的意思。 C、“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山的南面和北面,这句是说泰山高大,使山高山北景色有别,判若昏晓。

    D、这首诗首联写远望,颔联写近观,颈联从小处着笔细看,尾联写望岳产生的联想。3.对《望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岱宗夫如何”一句运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作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B、“造化钟神秀”一句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的十分有情。

    C、“齐鲁青未了”是说在齐鲁大地上都能看到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的写出了自己的体验。 D、“会当凌绝顶”中,会当是唐人的口语,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的雄心和气概。

    4.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 ) A.日、月的运行,都是从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银河灿烂,也好像是发源于沧海之中 B.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闪烁,辉映于海面 C.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好像都是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样 D.太阳月亮不停运转、银河灿烂,它们有的没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5.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 ②“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 ③“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 ④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 ) ⑤“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 ⑥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6.对这首诗理解做个最佳抉择( ) 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面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实写,再虚写,最后抒情 D.先全景式地展现大海景象,再描绘岛上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拟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壮阔的情怀7.下列对《饮酒》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要拥有心灵的宁静,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到大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乐趣。 B.“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于作者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这一景象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D.本诗描写了恬静、闲适的生活,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

    8.对《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9.关于《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10.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11.对《天净沙·秋思》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

    6.古诗文赏析 选择题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赏析】:

    洛城就是现在河南的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为东都。一个春风骀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已平静下来。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凄清婉转的曲调随着春风飞呀,飞呀,飞遍了整个洛城。这时有一个远离家乡的诗人还没入睡,他倚窗独立,眼望着“白玉盘”似的明月,耳听着远处的笛声,陷入了沉思。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听着这样一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吟了这首七绝。

    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诗人的夸张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依据,笛声本来是高亢的,又当更深人静之时,再加上春风助力,说它飞遍洛城是并不至于过分的。

    笛声飞来,乍听时不知道是什么曲子,细细听了一会儿,才知道是一支《折杨柳》。所以写到第三句才说“此夜曲中闻折柳”。这一句的修辞很讲究,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折柳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何人不起故园情”,好象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故园之情的不正是李白自己吗?

    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自己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 方。

    提问/此诗作者在什麽心镜下写成的?

    A.闻笛思乡 B.赏景 C.玩物 D.忧国

    选A

    7.要一道初中古诗文鉴赏选择题,带答案的,急~~~~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天宝十四载(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 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这句使我们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首先送行者是谁不得而知,次句却不象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

    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

    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诗的后半是抒情。

    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

    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显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这首小诗,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访问的遗迹,如东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钓隐台等等。

    非常普通的一首小诗,却是对友情的最好诠释,此诗更是被后人所传诵。

    8.初二上古诗赏析题

    吴门道中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

    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1)诗中通过烟雨打湿蓑衣的情景,生动可感地写出了水边村庄的( )的韵味。(2分)(2)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清新的乡村美景的点染以及对烟雨黄昏中悠然独立的渡人形象的刻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1)诗中用一“燃”字,写出了山花怎样的特点?(2分)(2) 最后两句诗人写自己漂泊在外,归期遥望,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3分)说说诗中使用“湿”字的好处。(2分)

    答:诗人通过烟雨打湿黄昏的情景,生动可感地写出了雨中黄昏清幽润泽的韵味。

    评分标准:能答出“生动形象”,得1分;能答出“清幽润泽”,得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2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诗歌通过对自然清新的乡村美景的点染以及对烟雨黄昏中悠然独立的渡人形象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对乡间静谧悠闲生活的向往。

    评分标准:能答出“向往”“静谧”“悠闲”的生活,即可得2分。共2分。

    赏析

    这首诗着力描写乡里生活的萧散自得。几间茅屋的水边小村,杨柳扶疏,门窗尽绿。渡口有人在唤渡。虽然时值黄昏,唤渡人却仍不慌不忙,披蓑戴笠站在烟雨之中,不顾浑身湿透。景物中充满了诗情画意。前两句,纯用景物写生方法;后两句,才点出了人物,传出了声音,但画面却显得更为静谧。哪怕是连连传来的唤渡声,也只不过像是扔到浩淼的湖水里的小石子,只能在湖面上掀起几小圈涟漪,并没有打破静谧。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翻译: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

    今年的春天又过去了,哪天才是我回家的日子呢?

    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 夺的魅力。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绮 靡,多么灿烂!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 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