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乾隆诗词教科书

    1.乾隆皇帝一生写了近四万多首诗,为什么在语文课本上看不到他的诗

    乾隆写的诗和你在语文课本上看到的根本就是两个档次,课本上的都是挑来最好的给你看,乾隆的作品基本上属于打油诗,水平较低。

    乾隆皇帝好大喜功,特爱显摆,底下也有人对她溜须拍马例如和珅,这也造成了他很多东西得不到正面的批评,然后每游览一个地方就要写一些诗,留一些字,很泛滥,要不是他是个皇帝,基本上没人会知道有这么一个人。

    所以你也没必要去了解乾隆的文学作品了,唐诗宋词汉乐府什么的,都是很好的作品,多看看吧。

    乾隆的诗多是写纷花雪月,风流倜傥,不适合学生和现在人阅读

    2.乾隆皇帝写了4万多首诗,为什么语文课本一首都不收

    因为他的作诗水平不高,乡土气息浓郁,以及用典非常多,还很生僻。

    来赏析一首《免除宿迁县等地部分正赋》

    忆我三番曾过此,满目民艰恫瘝视。

    蠲租加赈不少靳,究亦无能疮痏起。

    壬午之岁博咨访,略觉其中悉源委。

    因为疏剔六塘河,果然潦尽堪耕耜。

    人事尽而天贶随,连岁秋收皆获美。

    兹来殊觉大改观,凭舆历览心生喜。

    户有盖藏育鸡豚,衣鲜褛裂赡妇子。

    不灾不赈奚所加,究欲加思念无已。

    因思时巡免正供,十分之三常例耳。

    数县瘠土应倍怜,益二至五斯可矣。

    国有余用苏茆檐,减一半惟投悬匦。

    伫看元气复闾阎,庶协以休以助理。基本是大白话,奇怪的用典,生僻词语,所以自然一首都不收,而且基本不流传于世。

    3.乾隆皇帝一生写了10000好多首诗

    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记载,清朝的乾隆皇帝当时已写诗39340首,这还不包括甲辰以后写的诗。

    另据郑鹤声著《中国文献学概要》载,乾隆“御制诗至十余万首,所作之多,为陆放翁(即陆游)所不及。”乾隆活了88岁,以其寿计算,平均每天写诗3首多。

    看来乾隆可算中国古代写诗最多的人了。乾隆皇帝作诗世界古今第一,一生89岁做诗42250多首,全唐朝2700多位诗人做了300年的诗,也只有48900餹首,可见乾隆一人可挡世界第一诗朝300年的世界记录,而且内容遍及经史子籍、政经文教、家、国个人大小事等,数量庞大、题材弙阔,融合漨汉誾文,前无古人,后难来者。

    4.乾隆皇帝写了4万首诗,为什么一首都没有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乾隆一生作诗四万多首,成为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写诗最多的人。2014年,故宫的工作人员清理文物时发现了写着“乾隆诗稿”的两个箱子共装有乾隆诗稿2.8万余首,加上此前已存放的1.7万多首,共计4.5万余首。

    乾隆皇帝对于写诗不是简单地附庸风雅,而是真爱,“而诗尤为常课,日必数首”。在这些诗里面,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鸡毛蒜皮都有所涉及,但主要以鸡毛蒜皮为主。其诗作有吐槽日常的,如《习字》曰“间日视阁章,山庄有清暇,有暇亦何为,读书及习射。书亦六艺一,自古重墨稼,棐几铺玉版,嘉荫就松架。缮性归平易,变体祛奇诧,举首瞻奎文,当年此消夏”;有晒美食的如《黄瓜》“菜盘佳品最燕京,二月尝新岂定评。压架缀篱偏有致,田家风景绘真情”;有晒旅行的如《堤上偶成》“运河转漕达都京,策马春风堤上行。九里岗临御黄坝,曾无长策只心惊”;还有《烟溪钓艇》“飘然蓑笠坐船唇,不挈渔僮独理纶。傲志羞登隐逸传,钓鱼多有钓名人”;还有炫富的如《家鹤》“家鹤唳松荫,声凄故不扬。野雁叫洲渚,春宇随翱翔”等。

    在当时,乾隆皇帝的诗换来的必然是大臣一片片的点赞和拍手叫好,“金声玉振、涵盖古今”、“神龙行空,瞬息万里”云云,但实在说但翻遍乾隆皇帝的诗,并找不出一首能与其伟大数量相比配的诗歌来。但乾隆诗并非一无是处,其诗虽然缺乏意境和格局,但他是用诗来记录生活,里面既有激荡风云的大人物,又有一些三教九流和下里巴人这些“小人物”。如“所怜务本民,忍饥藏种子。勤劬耩湿田,以冀新苗起。” 大概意思是:农民的生计是何等的艰辛!他们忍饥挨饿藏下良种,经过披星戴月的水田劳作,期望新苗成长,有个好收成。可以说,乾隆充满了对小人物的温情。

    5.唐诗300首是乾隆年间谁编纂的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孙洙。

    蘅塘退士(171l一1778),本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曾任过知县。他因不满于当时广为流传的《千家诗》选诗不精,且仅五绝、七绝两体,遂“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模仿《诗经》的规模,选编了《唐诗三百首》。初时只是想为学童提供“家塾课本”,后因所选大多是唐诗传世佳作,并且选诗数量适中,故得以广泛流行,甚至达到“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的程度。

    《唐诗三百首》,诗实选309首,显然是让篇数和《诗经》311篇(其中六篇有目无辞)大体相同。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只选了两首。道光十一年四滕吟社重印时将五首选全,故今本为312首。

    衡塘退士在书前写了一篇仅132字的序,他的选择标准也只是“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而已。

    令人惊讶的是这样一个“家塾课本”竟有极强的生命力。历代的诗歌选本其流传之广,影响之深,除《诗经》、《文选》之外,五七言诗选没有任何一本可以和《唐诗三百首》相比;而且它较之《诗经》、《文选》更容易为一般人所接受。《千家诗》虽流传亦广,但确有孙洙所说的缺点,够不上档次。“五四”以来,特别是1949年以后,近代学者用“新观点”编的唐诗选本多不胜数,有若干种还冠以“新选唐诗三百首”的名目,竟然没有一种可以和孙选相抗。孙选三百首无数次重印,总是出来就一抢而空,今人选本却默默无闻,甚至不久就湮没了。

    《唐诗三百首》成功的秘诀究竟何在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孙洙让所选的作品范围在一个美学体系、一种审美标准之内。全书凡选录77位诗人的作品,但我们读起来除极少数以外,好像是在读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诗作,只觉其温厚和平,和谐顺畅,不会因风格内容变化太大而感到不谐调。因为他所选的都是风格典雅浑厚而语言典范流畅的诗篇,节奏和美,音韵铿锵,而于冷峭幽涩险怪纤巧绮靡之作则加以排斥。一般不涉复杂的历史事件,即使涉及,由于表达的顺畅也容易理解;白居易的《长恨歌》即属于这种典型(少数作品如韩愈《石鼓歌》、李商隐《韩碑》例外),作品绝大多数非常优美。

    孙洙的选录标准,自有其时代渊源。孙氏生当乾隆盛世,其时在江南,沈德潜的诗教影响很大,孙洙的选诗标准,基本上脱不出沈氏的藩篱。沈德潜论诗强调“温柔敦厚”,追求“体格声调”。他在《唐诗别裁序》中揭示他的选诗标准时说:“既审其宗旨,复观其题材,徐讽其音节,未尝立异,不求苟同,大约去淫滥以归于雅正,与古人所云微而婉、和而庄者,庶几一合焉;此原意所存也。”这正是孙氏三百首选录的依归,所选录的作品也明显受沈氏《唐诗别裁》的影响。全书312首诗,有239首与《唐诗别裁》所选相同,只有73首是别裁所没有选的。所选大多仍符合沈德潜的诗选标准。沈德潜的诗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乾隆盛世的风尚,因之受沈氏影响选就的《唐诗三百首》也曲折地反映出乾隆盛世的气象。

    《唐诗三百首》之所以成功,还有一个重要却又简单的作法,就是突出重点。有唐三百年,突出盛唐一段,选录达150首之多,将近全书的二分之一。盛唐又突出李白、杜甫、王维三家,凡选录98首,也将近全书的三分之一。其次孟浩然、王昌龄、岑参等选录也不少。盛唐以后也各有重点。由盛唐进入大历的诗人突出韦应物和刘长卿。白居易的诗入选不算太多,只有六首,但因选入了《长恨歌》、《琵琶行》两篇无与伦比的长诗,就使白居易在书中具有特殊的分量。中晚唐近体诗则突出李商隐和杜牧。如此重点突出,使全书的作品成为最优的选择。不过,尽管《唐诗三百首》所选的作品绝大多数确是优秀之作,也有少数作品选录不当。如綦毋潜《春泛若耶溪》、元结《石鱼湖上醉歌》,都不够水平。

    应该看到,《唐诗三百首》的选择,受选家诗论的局限,从整体说也是有缺点的。孙洙强调风格的协调,而忽视甚至排斥艺术的多样性。如李贺的作品一首也不选,大概是认为他过于诡谲;储光羲的作品也不选,可能是嫌其轻淡。初唐仅选了王勃、骆宾王、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五律各一首,沈还选了一首七律,而卢照邻《长安古意》、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都不入选,显然是认为他们风格轻绮。《唐诗三百首》皈依温柔敦厚、中正和平的诗教,而回避矛盾斗争,对于反映现实较为尖锐的作品都尽力排斥。李白的作品总的说来选录恰当,但《古风五十九首》一篇不录。杜甫诗选录如此之多,而“三吏”“三别”《赴奉先咏怀》《北征》这些名作一篇未选。整个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作品一篇不取。中唐李绅的《悯农诗》,晚唐聂夷中的《伤田家》、皮日休的《正乐府》,这些反映社会现实较为深切的作品都一概摈斥。因之《唐诗三百首》作为怡情悦性的读物是很好的,而于通过诗歌了解历史、认识生活则有严重的不足。

    6.乾隆的《飞雪》意思

    白话释义:

    天空中下起来一片又一片的飞雪,好多雪花在天空中自在地飞舞,飞到芦花从中却又消失不见了。

    原文:清·乾隆《飞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原诗并非如此,乾隆一开始写的是:“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在没法收尾的时候,纪晓岚灵机一动说是一起助兴,为乾隆把这首诗改成了现在的样子。

    在乾隆4万多首诗里面,只有一首选入了小学的课本,这样一来,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乾隆皇帝的诗歌也并非一无是处。这首《飞雪》内容非常简单,就是乾隆帝看到下雪后诗兴大发所作。“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内容通俗易懂,结构短小精巧,最后一句却略带禅意。这种诗可以称为逆挽诗,或者抑扬诗或者雅俗诗,一开始看,略微觉得有些粗俗,从全诗来看,前面的只是一种铺垫,最后一句才是点睛之笔,让人耳目一新。

    乾隆所作的诗歌,一直都有代笔之嫌,不止是纪晓岚,清朝名士沈德潜也曾为乾隆代笔写诗。他67岁的时候,才刚刚步入仕途,因为诗文和才情得到了乾隆的赏识,乾隆皇帝命他为自己修改、编订诗稿,也或许暗中授意他为自己代笔。

    入仕之后,志得意满,未免浮躁,他冒天下之大不韪,将自己为乾隆皇帝代写的诗歌编入了自己的诗集中,这就泄露了自己为皇帝代笔的大秘密。乾隆深为震怒,在沈德潜死后的第九年,想想都觉得生气,就把沈德潜入土多年的尸骨挖出来进行鞭尸,尸骨难安,死无葬身之地。

    7.乾隆写了多少首诗

    乾隆写了四万三千六百三十首诗,其中最有名的一首并无公认。

    故宫博物院清理文物时,工作人员在库房里发现了两个箱子,上面写着“乾隆诗稿”,有乾隆皇帝的2.8万首诗的诗稿。而过去库房里有1.7万多首乾隆的诗,加上这次共4万多首,和此前学术界的定论:四万三千六百三十首,基本吻合。

    乾隆活了89岁,实际执政63年,无论寿命和执政时间,都是最久的。十多岁就开始用诗歌记录生活。

    这样算起来,一年可以写六七百首,一天能写2首。 乾隆曾编《御制诗》五集,每集所收时限刚好都是十二年。

    他25岁即位之前,就出版了《乐善堂全集》诗,而他当太上皇的时候,又出版了《御制诗余集》。 扩展资料: 乾隆曾将自己的十二本诗作,交给沈德潜修改审订。

    沈德潜很快就改好了其中的四本,交了上去。乾隆看了之后,特地把沈德潜招来,说:“你修改的几处,都很好。

    唯有《大钟歌》里的一句‘道衍俨被荣将命’,你改成了‘荣国’,想必你以为我是说明代的道衍被封为荣国公的事情。 其实,我是用了一个典故,因为‘荣将’是黄帝时的铸钟人。

    古籍众多,肯定有我看过而你没看过的,也有你看过而我没看过的,这很正常。余下来的八本,你再慢慢仔细修改。”

    至于沈德潜是真的学有所遗,还是故意卖了个破绽,就是想要讨得乾隆的欢心,以满足他好为人师的心理,如今已是无法考证。命运迥然相殊的世臣与沈德潜,两人之间不同的遭际,与写诗的水平毫无关系,而是看谁更懂得揣摩阿好,写出迎合上意的诗作来。

    这也是封建时代里的一大特色。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旅游频道_权威全面报道旅游>>乾隆年均创作六七百首诗歌 上一次厕所写四首诗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文化>>历史风云>>风云人物>>乾隆一生写五万首诗 爱和臣子切磋? (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