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泉州海丝诗词

    1.泉州海丝之路征文诗

    海丝”泉州“不能忘却的历史

    中国古港口众多,像广州、宁波等不但是古代知名港口,即使到了今天仍然是对外通航的重镇。泉州虽然在宋元时期辉煌一时,但之后便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际“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兴起,泉州以其历史地位备受世人关注,并且在国际上占尽无限风光。在众古港中,泉州的成名是必然也是偶然,泉州海交馆馆长王连茂先生向记者讲述了泉州“成名”背后的故事。

    大使作媒,泉州抓住历史机遇

    上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了海上丝绸之路考察活动,分别走访了那些在古代世界海上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港口城市,泉州通过积极努力,成为本次考察活动的代表性港口,并从此成为国际上“海丝”研究的领跑者。

    据介绍,当年,联合国在选择考察地点时,广州是中国惟一的港口,且被定为国际研讨活动的主办地。正是由于当时中国驻阿曼大使的热心推荐,改变了考察团原来的计划,使泉州一跃取代广州成为此次重点考察的中国古港。

    在此次考察活动中,阿曼是重要的组织国,阿曼国王还借给联合国一艘万吨级豪华游轮,以供考察使用。在1988年的国庆节,原中国驻阿曼大使袁鲁林先生应邀出席阿曼民族文化遗产部举行的宴会,阿部长告诉袁大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准备考察海上丝绸之路,行程是从意大利的威尼斯到日本的大阪,其中,中国的考察点定在广州。

    袁大使听了,随口便问阿部长:“你们怎么没有想到泉州呢?那里有你们阿拉伯民族的清净寺、圣墓,还有阿拉伯后裔……”

    阿部长十分惊讶:“中国沿海还有这样的地方?我们还没听说过呢!能不能给我们一些材料看看?”

    这次看似无意的谈话,袁大使一直记在心里,回国后,他立即给当时的泉州市市委书记和海交馆王馆长写了一封信。接到信后,市委市政府立即批示海交馆在1个月内组织好相关材料,以便呈送给中央有关部门。

    远在千里之外的中国大使,是如何知道泉州海交历史的呢?原来,袁大使与泉州还有一段不解的缘分。解放初,袁大使曾在福建省委宣传部任职,因为工作关系常来泉州,对泉州的“海丝”文化有一定了解。之后不久,袁大使便调离福建,没想到几十年后,袁大使远在异国他乡还情牵泉州。正是袁大使的这份热情和细心,成就了今天的“海丝”泉州。要不然,泉州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还一直被掩盖在历史的长河里,不为世人所知。

    毛遂自荐,泉州感动国内外官员

    袁大使的来信,对于泉州来说,无疑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喜讯。海交馆立即组织了一批历史文化工作者,在20天内赶出了一本介绍“海丝”文化研究的书籍,对泉州的海上交通史作了详细的介绍。

    当年,王馆长全程组织和参与了此事。他说赶写的那本书书名很长、很特别,叫做《为了海上丝绸之路考察活动的圆满成功》。研究者们在书中明确提出:联合国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活动,如果没有泉州参与,就等于陆上丝绸之路没有西安一样,是令人遗憾的。书中大量介绍了泉州丰富的海交文物,还附送了世界各国海交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资料。整理成册的书及录像等材料,被送到此次国际考察活动的“中国委员会”,即中国教科文组织手里。

    王馆长说,不论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西安、兰州,还是海上的广州,没有一个是“自己找上门的”。泉州的“毛遂自荐”,引起了中央有关部门的极大兴趣,也感动了许多专家。时任中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的陈高华先生,恰好是这次考察活动的咨询委员会委员,他也被泉州人的热情所感动,为把泉州列为考察点积极奔走。

    1989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再次召开会议,确定海上丝绸之路考察点,陈高华先生在会上提出中国政府要求增加一个考察点———泉州。结果之好出乎人们的预料,不但所有与会委员一致通过,而且还表示将所有活动及学术研讨会放在泉州举行。

    2.泉州海丝之路征文诗

    海丝”泉州“不能忘却的历史 中国古港口众多,像广州、宁波等不但是古代知名港口,即使到了今天仍然是对外通航的重镇。

    泉州虽然在宋元时期辉煌一时,但之后便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际“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兴起,泉州以其历史地位备受世人关注,并且在国际上占尽无限风光。

    在众古港中,泉州的成名是必然也是偶然,泉州海交馆馆长王连茂先生向记者讲述了泉州“成名”背后的故事。 大使作媒,泉州抓住历史机遇 上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了海上丝绸之路考察活动,分别走访了那些在古代世界海上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港口城市,泉州通过积极努力,成为本次考察活动的代表性港口,并从此成为国际上“海丝”研究的领跑者。

    据介绍,当年,联合国在选择考察地点时,广州是中国惟一的港口,且被定为国际研讨活动的主办地。正是由于当时中国驻阿曼大使的热心推荐,改变了考察团原来的计划,使泉州一跃取代广州成为此次重点考察的中国古港。

    在此次考察活动中,阿曼是重要的组织国,阿曼国王还借给联合国一艘万吨级豪华游轮,以供考察使用。在1988年的国庆节,原中国驻阿曼大使袁鲁林先生应邀出席阿曼民族文化遗产部举行的宴会,阿部长告诉袁大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准备考察海上丝绸之路,行程是从意大利的威尼斯到日本的大阪,其中,中国的考察点定在广州。

    袁大使听了,随口便问阿部长:“你们怎么没有想到泉州呢?那里有你们阿拉伯民族的清净寺、圣墓,还有阿拉伯后裔……” 阿部长十分惊讶:“中国沿海还有这样的地方?我们还没听说过呢!能不能给我们一些材料看看?” 这次看似无意的谈话,袁大使一直记在心里,回国后,他立即给当时的泉州市市委书记和海交馆王馆长写了一封信。接到信后,市委市政府立即批示海交馆在1个月内组织好相关材料,以便呈送给中央有关部门。

    远在千里之外的中国大使,是如何知道泉州海交历史的呢?原来,袁大使与泉州还有一段不解的缘分。解放初,袁大使曾在福建省委宣传部任职,因为工作关系常来泉州,对泉州的“海丝”文化有一定了解。

    之后不久,袁大使便调离福建,没想到几十年后,袁大使远在异国他乡还情牵泉州。正是袁大使的这份热情和细心,成就了今天的“海丝”泉州。

    要不然,泉州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还一直被掩盖在历史的长河里,不为世人所知。 毛遂自荐,泉州感动国内外官员 袁大使的来信,对于泉州来说,无疑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喜讯。

    海交馆立即组织了一批历史文化工作者,在20天内赶出了一本介绍“海丝”文化研究的书籍,对泉州的海上交通史作了详细的介绍。 当年,王馆长全程组织和参与了此事。

    他说赶写的那本书书名很长、很特别,叫做《为了海上丝绸之路考察活动的圆满成功》。研究者们在书中明确提出:联合国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活动,如果没有泉州参与,就等于陆上丝绸之路没有西安一样,是令人遗憾的。

    书中大量介绍了泉州丰富的海交文物,还附送了世界各国海交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资料。整理成册的书及录像等材料,被送到此次国际考察活动的“中国委员会”,即中国教科文组织手里。

    王馆长说,不论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西安、兰州,还是海上的广州,没有一个是“自己找上门的”。泉州的“毛遂自荐”,引起了中央有关部门的极大兴趣,也感动了许多专家。

    时任中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的陈高华先生,恰好是这次考察活动的咨询委员会委员,他也被泉州人的热情所感动,为把泉州列为考察点积极奔走。 1989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再次召开会议,确定海上丝绸之路考察点,陈高华先生在会上提出中国政府要求增加一个考察点———泉州。

    结果之好出乎人们的预料,不但所有与会委员一致通过,而且还表示将所有活动及学术研讨会放在泉州举行。

    3.泉州海丝公园踏青作文600字

    海丝艺术公园有两个湖:东区逐浪湖、西区海月湖

    园区的主要景观布局为“一脉—两湖—三区—五湾—八景”。

    所谓“一脉”,为公园内一条联系东西方向的生态景观脉。“两湖”为东区逐浪湖、西区海月湖。两个湖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完整的公园布局。海月湖运用“海”字之形,勾勒

    动感水形,运用“海”字之意,追忆泉州海文景意;逐浪湖运用“浪”字之形,描绘景湖活力水形,运用“浪”字之意,追踪海岸文化思意。

    “五湾”,即沿环状湖岸设置的景观与休闲为一体的五个景观水湾,分别是:月蓝湾,观澜湾,追风湾,渔人湾和流霞湾。“八景”为月之岛、灯之港、帆之滨、舵之向、思之源、风之子、浪之花、绿之林。

    4.泉州海丝申遗的意义

    申报世遗是为进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这些文物点有着明显的区别。如,经过这么多年的宣传,九日山风景旅游区已有一定的名气,相应的保护举措也做得不错,但文兴古渡口等就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

    当年,这些点作为代表性遗址,曾进行了相应的整治,但并没有坚持,后来一度暂停。这也是造成如今这些代表性遗址环境参差不齐的缘故。

    不要只是重在申报,要有持久的保护举措。如德济门遗址广场,如今杂草丛生,许多人都不知道它的价值在哪里。申报世遗,其实就是为了提高这些遗址的知名度,进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5.描写泉州名胜的诗句有哪些

    (一)

    “仿佛三株植世间,风光满地赤城闲。

    无因秉烛看奇树,长伴刘公醉玉山。”

    (二)

    “海曲春深满郡霞,越人多种刺桐花。

    可怜虎竹西楼色,锦帐三千阿母家。”

    (三)

    “石氏金园无此艳,南都旧赋乏灵材。

    只因赤帝宫中树,丹凤新衔出世来。”

    (四)

    “猗猗小艳夹通衢,晴日熏风笑越姝。

    只是红芳移不得,刺桐屏障满中都。”

    (五)

    “不胜攀折怅年华,红树南看见海涯。

    故园春风归去尽,何人堪寄一枝花?”

    (六)

    “赤帝尝闻海上游,三千幢盖拥炎州。

    今来树似离宫色,红翠斜欹千二楼。”

    6.海丝是什么

    海丝文化

    泉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至今仍拥有众多十分珍贵的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文物古迹,造就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海丝”文化。泉州的东西双塔、洛阳桥、安平桥等古建筑,以其宏伟的外形和丰富的内涵展示了一个时代的灿烂文明。泉州的清净寺、圣墓、老君造像等宗教胜迹,都用无声而有形的语言述说了泉州文化的多元性。泉州的宋代古船、九日祈风石刻、郑和下西洋的碑刻等古文物,又见证泉州曾经有过的中外经贸文化交流的昌盛繁荣。所有这些,让人沐唐律宋韵之遗风,发思古之幽情。还有泉州南音、木偶等。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