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台湾作家编古诗词

    1. 台湾作家思乡,怀念祖国大陆的诗词或散文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四韵·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秦俑·余光中 ——临潼出土战士陶俑 铠甲未解,双手犹紧紧地握住 我看不见的弓7a64e58685e5aeb931333238653836箭或长矛 如果钲鼓突然间敲起 你会立刻转身吗,立刻 向两千年前的沙场奔去 去加入一行行一列列的同袍?如果你突然睁眼,威武闪动 胡髭翘着骁悍与不驯 吃惊的观众该如何走避?幸好,你仍是紧闭着双眼,似乎 已惯于长年阴间的幽暗 乍一下子怎能就曝光?如果你突然开口,浓厚的秦腔 又兼古调,谁能够听得清楚?隔了悠悠这时光的河岸 不知有汉,更无论后来 你说你的咸阳吗,我呢说我的西安 事变,谁能说得清长安的棋局?而无论你的箭怎样强劲 再也射不进桃花源了 问今世是何世吗,我不能瞒你 始皇的帝国,车同轨,书同文 威武的黑旗从长城飘扬到交址 只传到二世,便留下了你,战士 留下满坑满谷的陶俑 严整的纪律,浩荡六千兵骑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 修我戈矛 慷慨的歌声里,追随着祖龙 统统都入了地下,不料才叁?外面不再是姓嬴的天下 不再姓嬴,从此我们却姓秦 秦哪秦哪,番邦叫我们 秦哪秦哪,黄河清过了几次?秦哪秦哪,哈雷回头了几回?黑漆漆禁闭了两千年后 约好了,你们在各地出土 在博物馆中重整队伍 眉目栩栩,肃静无哗的神情 为一个失踪的帝国作证 而喧嚷的观众啊,我们 一转眼也都会转入地下 要等到哪年啊哪月啊才出土 啊不能,我们是血肉之身 转眼就朽去,像你们陪葬的贵人 只留下不朽的你们,六千兵马 潼关已陷,唉,咸阳不守 阿房宫的火灾谁来抢救? 只留下 再也回不去了的你们,成了 隔代的人质,永远的俘虏 叁缄其口岂止十二尊金人?始作俑者谁说无后呢,你们正是 最尊贵的后人,不跟始皇帝遁入过去 却跟徐福的六千男女 奉派向未来探讨长生 民歌·余光中 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 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 从青海到黄海 风 也听见 沙 也听见 如果黄河冻成了冰河 还有长江最最母性的鼻语 从高原到平原 鱼 也听见 龙 也听见 如果长江冻成了冰河 还有我,还有我的红海在呼啸 从早潮到晚潮 醒 也听见 梦 也听见 有一天我的血也结冰 还有你的血他的血在合唱 从A型到O型 哭 也听见 笑 也听见。

    2. 讲古诗的台湾籍女作家,任教美国学大师

    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鹤发童颜的余光中在接受来自祖国大陆的记者采访时,又一次忘情地吟唱起他作于30年前的《乡愁》。

    由于余光中15年前从香港返台后“背弃台北”而“转居高雄”,记者初抵台北欲寻访这位名播两岸的诗人的计划受到困扰。幸好报载他要到台北出席一个文学翻译界的笔会,我们相约于他,没想到诗人竟爽快地答应了。

    采访自然是从他的创作谈起,而“乡愁”又是双方共同的话题,余光中告诉记者,中央电视台刚刚与他谈妥,将他的诗作《乡愁》谱曲后作为电视系列片《闽南名流世家》的主题曲,这部电视片讲述的是郑成功后人在海峡两岸生活的情况。 ■“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离开大陆,3年后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先后在数所大学任教,创作,也曾到美国和香港求学、工作。

    目前在高雄“国立中山大学”任教。已出版诗集、散文、评论和译著40余种,他自称是“文学创作上的多妻主义者”。

    文学大师梁实秋评价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从21岁负笈漂泊台岛,到小楼孤灯下怀乡的呢喃,直到往来于两岸间的探亲、观光、交流,萦绕在我心头的仍旧是挥之不去的乡愁。”

    谈到作品中永恒的怀乡情结和心路历程时他说,“不过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现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 60年代起余光中创作了不少怀乡诗,其中便有人们争诵一时的“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白发盖着黑土,在最美最母亲的国土。”

    回忆起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的情景,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似乎又在感念着当时的忧伤氛围。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余光中说,这首诗是“蛮写实的”:小时候上寄宿学校,要与妈妈通信;婚后赴美读书,坐轮船返台;后来母亲去世,永失母爱。诗的前三句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后一句我想到了大陆这个“大母亲”,于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开朗,就有了“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一句。

    余光中在南京生活了近10年,紫金山风光、夫子庙雅韵早已渗入他的血脉;抗战中辗转于重庆读书,嘉陵江水、巴山野风又一次将他浸润。“我庆幸自己在离开大陆时已经21岁。

    我受过传统《四书》、《五经》的教育,也受到了五四新文学的熏陶,中华文化已植根于心中。”余光中说,“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

    《乡愁》是台湾同胞、更是全体中国人共有的思乡曲,随后,台湾歌手杨弦将余光中的《乡愁》、《乡愁四韵》、《民歌》等8首诗谱曲传唱,并为大陆同胞所喜爱。余光中说:“给《乡愁四韵》和《乡愁》谱曲的音乐家不下半打,80多岁的王洛宾谱曲后曾自己边舞边唱,十分感人。

    诗比人先回乡,该是诗人最大的安慰。” ■“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1992年,余光中43年后再次踏上大陆的土地。

    谈到这次对北京的访问,余光中说:“我的乡愁从此由浪漫阶段进入现实时期。我大陆之行的心情相当复杂,恍若梦中,我在北京登长城、游故宫,被两岸同胞的亲情所感染,写了不少诗作,尽情抒解怀乡之愁,因为原来并未到过北京,所以首次回大陆,乡愁并没有一种很对应的感觉和体验。”

    自此以后,余光中往返大陆七八次,他回到了福建家乡,到了南京、湖南等地,在南京寻访金陵大学故地,在武汉遍闻满山丹桂,探亲访友,与大陆学子对谈,对大陆自然多了一层感知和了解。 他说:“初到大陆,所见所闻,令我兴奋不已。

    但我也看到洞庭湖变小了,苏州的小桥流水被污染了,这些让我也产生些许失望。但此后去大陆多次,那里的变化之快让我惊异和兴奋。”

    在四川,作家流沙河赠他一把折扇,问他是否乐不思蜀,他挥毫题字:思蜀而不乐。翰墨间仍飘出了淡淡的乡愁。

    他说:“玄武湖,紫金山都变了,但大学原来的校舍我还能认得出来。我接触了许多人,他们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水平都不错。

    尤其是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一心一意搞建设,魄力很大,又很踏实。” 余光中说,在大陆的游历也使他越来越发现,他的乡愁是对中华民族的眷恋与深情。

    “我后来在台湾写了很多诗,一会儿写李广、王昭君,一会儿写屈原、李白,一会儿写荆轲刺秦、夸父逐日。我突然意识到,这些都是我深厚‘中国情结’的表现。”

    他说:“我在大陆大学演讲时朗诵我的诗《民歌》,‘传说北方有的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才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在场的学生和我一同应和,慷慨激昂,这就是我们的民族感情。” 抗战时期,余光中随母亲逃出南京,日军在后面追赶,他们幸得脱险,后来辗转越南到了重庆。

    日军大肆轰炸重庆时,上千同胞受难,余光中幸好躲在重庆郊区。谈起这些浩劫,余光中说:“这些都激发起我作为中国人的民族感情。

    那时候,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同。

    3. 描写台湾风景的古诗词

    鹿 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诗中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诗中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

    (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董思恭:《守岁》) 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6.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

    (陈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

    (陆游:《秋日郊居》) 9.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杜甫:《小至》) 诗中山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诗中日 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 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8.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

    4. 20首不同作家的古诗

    2、咏 鹅 骆宾王 鹅 鹅 鹅, 曲 项 向 天 歌。

    白 毛 浮 绿 水, 红 掌 拨 清 波。 3、画 (作者不详) 远 看 山 有 色, 近 听 水 无 声, 春 去 花 还 在, 人 来 鸟 不 惊。

    4、画 鸡 唐 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 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 一叫千门万户开。

    5、静 夜 思 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6、悯 农 李绅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7、春 晓 孟浩然 春 眠 不 觉 晓, 处 处 闻 啼 鸟。 夜 来 风 雨 声, 花 落 知 多 少。

    8、村 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9、所 见 袁 枚 牧 童 骑 黄 牛, 歌 声 振 林 樾。 意 欲 捕 鸣 蝉, 忽 然 闭 口 立。

    10、小 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11、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12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13、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14、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15、草 白居易 离 离 原 上 草, 一 岁 一 枯 荣。 野 火 烧 不 尽, 春 风 吹 又 生。

    16、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17、敕勒歌 北朝乐府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18、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19、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20、江畔独步寻花 杜 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21、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22、江 雪 柳宗元 千 山 鸟 飞 绝, 万 径 人 踪 灭。

    孤 舟 蓑 笠 翁, 独 钓 寒 江 雪。 23、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24、池上 白居易 小 娃 撑 小 艇, 偷 采 白 莲 回。

    不 解 藏 踪 迹, 浮 萍 一 道 开。 25、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26、寻隐者不遇 贾 岛 松 下 问 童 子, 言 师 采 药 去。

    只 在 此 山 中, 云 深 不 知 处。 27、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28、江南 (汉乐府民歌) 江 南 可 采 莲, 莲 叶 何 田 田, 鱼 戏 莲 叶 间。

    鱼 戏 莲 叶 东, 鱼 戏 莲 叶 西, 鱼 戏 莲 叶 南, 鱼 戏 莲 叶 北。 29、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 离 原 上 草, 一 岁 一 枯 荣。

    野 火 烧 不 尽, 春 风 吹 又 生。 远 芳 侵 古 道, 晴 翠 接 荒 城。

    又 送 王 孙 去, 萋 萋 满 别 情。 30、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31、乐游原 李商隐 向 晚 意 不 适, 驱 车 登 古 原。

    夕 阳 无 限 好, 只 是 近 黄 昏。 32.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 当 作 人 杰, 死 亦 为 鬼 雄。

    至 今 思 项 羽, 不 肯 过 江 东。 33.悯农 李绅 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子。

    四 海 无 闲 田, 农 夫 犹 饿 死。 34.绝句 杜甫 迟 日 江 山 丽, 春 风 花 草 香。

    泥 融 飞 燕 子, 沙 暖 睡 鸳 鸯。 35、古朗月行 李白 小 时 不 识 月, 呼 作 白 玉 盘。

    又 疑 瑶 台 镜, 飞 在 青 云 端。 36、塞下曲 卢纶 月 黑 雁 飞 高, 单 于 夜 遁 逃。

    欲 将 轻 骑 逐, 大 雪 满 弓 刀。 37、登 鹳 雀 楼 王之涣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38、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39、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4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41、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42、鹿 柴 王 维 空 山 不 见 人, 但 闻 人 语 响。

    返 景 入 深 林, 复 照 青 苔 上。 43、江 上 渔 者 范仲淹 江 上 往 来 人, 但 爱 鲈 鱼 美。

    君 看 一 叶 舟, 出 没 风 波 里。 44、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 暮 苍 山 远, 天 寒 白 屋 贫。

    柴 门 闻 犬 吠, 风 雪 夜 归 人。 45、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46、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47.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48、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49.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50.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 鸟 高 飞 尽, 孤 云 独 去 闲。 相 看 两 不 厌, 只 有 敬 亭 山。

    51.宿。

    5. 台湾的散文作家

    本目录收录的是全部晓风正式出版的台、港版署名散文集(文体上包括小品,但不含杂文;合著作也列入,但晓风的编著与其他散文选书未列)。

    每册书先列出首次出版的信息,如收入版本非首版将做说明。转载的朋友请注明出处,谢谢。

    《地毯的那一端》首版1966年,文星书店 注:这里收入的是1978年(香港)基督教文艺一版,作为“基文青年丛书第二辑之7”,前面增加了《仍然(港版序)》一篇 《给你,莹莹》首版1968年,(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作为“基文青年丛书第一辑之1”) 《愁乡石》首版1971年,晨钟出版社 注:这里收入的是1971年(香港)基督教文艺一版,作为“基文青年丛书第一辑之13”,前面增加了《自序-为香港版而写的-》一篇 《安全感》首版1973年,宇宙光出版社 注:这里收入的是1997年宇宙光二版,重编为“晓风四书”,前面增加了《陈年老茶/代序》一篇 《黑纱》首版1975年,宇宙光出版社 《晓风散文集》首版1976年,道声出版社(书中说明属于“百合文库”,但未有序号) 《诗诗 晴晴 与我》首版1977年,宇宙光出版社 注:这里收入的是1997年宇宙光二版,重编为“晓风四书”,前面增加了《陈年老茶/代序》一篇 《动物园中的祈祷室》首版1977年 ,宇宙光出版社 注:这里收入的是1997年宇宙光二版,重编为“晓风四书”,前面增加了《陈年老茶/代序》一篇 《如果你有一首歌》首版1979年(与林治平合著) ,宇宙光出版社 注:这里收入的是宇宙光三版,由于版次排序计算混乱,仅确知印刷时间为1997年,前面增加了林治平新版序3篇,内文与一版比较增加了18篇 《步下红毯之后》首版1979年,九歌出版社(作为“九歌文库之27”) 《花之笔记》首版1980年,道声出版社(作为“百合文库之106”) 《你还没有爱过》首版1981年,大地出版社 注:这里收入的是2003年大地二版,作为“大地文学之017” 《再生缘》首版1982年,尔雅出版社(作为“尔雅丛书之108”) 《三弦》首版1983年(与席慕容、爱亚合著),尔雅出版社(作为“尔雅丛书之6”) 《我在》首版1984年,尔雅出版社(作为“尔雅丛书之148”) 注:这里收入的是2004年尔雅二版,前面增加了《我喜欢散文——为<我在>出版二十年而写》一篇 《给你——》首版1984年,宇宙光出版社 注:这里收入的是1997年宇宙光二版,重编为“晓风四书”,前面增加了《陈年老茶/代序》一篇 《从你美丽的流域》首版1988年,尔雅出版社(作为“尔雅丛书之228”) 《晓风吹起》首版1989年,文经社(作为“文经文库之63”及“中国现代文选系列之2”) 《玉想》首版1990年,九歌出版社(作为“九歌文库之288”) 注:这里收入的是2009年九歌二版,作为“张晓风作品集之07”,前面增加了《写下来,真好(自序)》与蒋勳《重读晓风<玉想>,兼怀李霖灿老师》两篇,内文增加了《安全的冒险》、《炎方的救赎》、《杨贵妃和她的诗》三篇,彩图重新制版 《我知道你是谁》首版1994年,九歌出版社(作为“九歌文库之383”) 注:这里收入的是2005年九歌二版,作为“张晓风作品集之02”,前面增加了《兔子庆生记(新版代序)》一篇 《这杯咖啡的温度刚好》首版1996年,九歌出版社(作为“九歌文库之448”) 注:这里收入的是2004年九歌二版,作为“张晓风作品集之01”,前面增加了《半片木(新版代序)》一篇 《你的侧影好美》首版1997年,九歌出版社(作为“九歌文库之480”) 注:这里收入的是2006年九歌三版,作为“张晓风作品集之03”,书名改作《他?她?你的侧影好美》,(二版时的书名为《他?她?》) 《星星都已经到齐了》首版2003年,九歌出版社(作为“九歌文库之661”) 《张晓风精选集》首版2004年,九歌出版社(作为“新世纪散文家之13”) 港版《玉想》,由突破出版社于同年出版。在晓风的众多港版作品中,这本“瘦”得很特别。

    台版的27篇内文缩减到14篇,只是专为港版写了《后记》。同《从你美丽的流域》一样,归入了“清风系列”丛书,正如其名,这个系列的编选原则是小而精,难怪每本都篇幅不大。

    晓风的大陆版散文集品种不少,但精品不多。现在来看,无可否认的,这些书有着这样那样的遗憾。

    但是,又有谁的青春岁月不是伴着遗憾的呢? 1989年,在琼瑶、三毛的热潮中,一本书静静的登上了历史舞台,乍一眼看去,像极了又一本三毛作品,可封面上明明印着席慕容、张晓风、爱亚著,这本书的名字叫做《白色山茶花》(即台版《三弦》)。 尽管大陆版文章删了,顺序改了,封面一反晓风追求自然、真实的风格,很“梦”很朦胧,但从此这个名字刻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中。

    说点题外话,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作者的排序,台版以晓风为首,慕容次之,而大陆版则改为慕容在前,其实这根本与散文无关,乃是因为慕容当时在大陆有另外一顶红得发烫的帽子——“台湾著名青春诗人”。谁说滑稽,很严肃的哦。

    92年作家出版了《晓风吹起》,安徽文艺出版了《港台抒情文学精品5-余光中/张晓风卷》,风渐起。 96、97年,是一段大陆晓风迷。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