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发现诗词

    1. 以发现为题的诗歌

    这是闻一多的《发现》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发现》一诗见于诗集《死水》,是闻一多爱国诗篇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从内容上看,当作于闻一多回国不久。

    它是诗人爱与恨的结晶,表现的是诗人归国之后,对当时军阀混战下的残破祖国的失望和愤懑。 我们知道,早在“五四”时期,闻一多就是一个正直、善良、富有民族 自尊心和自豪感的爱国者。

    留学美国时期,他又因饱受种族歧视和凌辱,而日益增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并愤然于一九二五年夏天提前回国。然而,作为祖国忠诚儿子,当他怀抱着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和报效祖国、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切的雄心回来之时,他表现出来的不是欣喜若狂、信心百倍,而是一种撕肝裂肺、呼天抢地的深切悲哀。

    这是多么惊人的反差呀!产生这一惊人的反差的心理因素是什么呢?臧克家先生分析得好: “一个热爱自己祖国的诗人,在海外受的侮辱越重,对祖国的怀念和希望也就越深切。……但到希望变成事实的时候,他却坠入了一个可怕的深渊。

    他在美国所想象的美丽祖国的形象,破灭了!他赖以支持自己的一根伟大支柱,倾折了!他所看到的和他所希望看到的恰恰相反。他得到的不是温暖,而是一片黑暗,残破的凄凉。

    他痛苦,他悲伤,他忿慨,他高歌当哭……”。 “其实,在美国的时候,他何尝不知道自己亲爱伟大的祖国被军阀们弄得破碎不堪?他对于天灾人祸交加的祖国情况又何尝不清楚?然而彼时彼地的心情使得我们赤诚的诗人把他所热爱的祖国美化了、神圣化了。

    诗人从自己创造的形象里取得温暖与力量,当现实打破了他的梦想,失望悲痛的情感就化成了感人的诗篇——《发现》。”(《闻一多的〈发现〉和〈一句话〉》) 理解了诗人久别重返祖国后的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就不难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了。

    这首诗仅有十二行,虽短小却立意非凡,构思新颖灵巧,尤其是“开头和结尾是不平常的,有吸引力的”。(何其芳《诗歌欣赏》)这的确是诗人的匠心独运。

    按照习惯思维,传统写法,这首诗取名“发现”就应该是:首先抒写诗人在异国他乡对祖国的深切怀念和殷切希望,然后再抒写诗人重返故土的所见、所闻、所感,最后才倾诉自己的失望、悲伤以及在失望悲伤中升腾起的对祖国的期望。这样写,固然形成了现实与理想的强烈对比,突出表现了诗人的爱国之情,但未免太缺乏新意而显得平淡无奇了。

    闻一多是个勇于创新的诗人,在诗作的构思上他总是力避平庸和一般化,力求给以一种意外的惊奇之感。《发现》便是杰出的代表。

    诗人没有落入俗套,他一反常规,独辟蹊径,一开始就单刀直入,撕肝裂肺,呼天抢地地呼喊: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这一声迸着血与泪的呼喊,如“高山坠石,不知其来”,给人以突兀峥嵘之感,使人仿佛亲眼看见迸着血泪的诗人失望困惑的面容,听到了他沉痛绝望的诉说。人们不仅要问,既然诗人回到了他梦牵魂绕的祖国,为什么又不相信这就是“我的中华”,而且还那样痛苦地反复诉说“不对,不对!”呢?原来,诗人听到祖国的召唤,就鞭时光,驾罡风,擎火把,不辞辛劳,千里迢迢地赶回来,可眼前的祖国竟是满目疮痍,现实就象“噩梦”而且是挂在“悬崖”上的“噩梦”一样黑暗、恐怖,令人心惊和绝望,这哪里是“我”在国外想象中“如花一样的祖国”呢?而听到召唤时,惟恐时间太久,归途太远,速度太慢,恨不得插翅飞翔的归心,到头来竟是“一场空喜”,这是怎样的失望和悲哀啊!这里,诗人并没有用具体细节从正面描述他踏上故土所见到的军阀混战、生灵涂炭、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而是用了两组“我来了”的排比句和几个贴切的比喻来直接抒发自己深沉的爱和令人窒息的失望,从而使诗更凝炼、概括,容量更大,表现力更强,更能扣人心弦,引人深思,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诗人在经历了困惑、失望、悲痛、忧愤之后,再一次呼喊“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诗意到此,人们也许会认定这就是诗人的“发现”。但是,如果说诗人的“发现”就是指祖国的沉沦,山河的破碎,那么,这首诗的构思也就谈不上什么新颖独特了,主题也就谈不上什么深刻感人了。

    因为国破家亡的感受早在闻一多之前,就为不少爱国志士所抒写,其中也不乏精妙之作。这首诗最精彩绝妙之处应是诗的最后四句: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既然,诗人归国后所见的不是“我的中华”,不是“我的心爱”,那么诗人的“中华”,诗人的“心爱”,亦即诗人理想中的如花一般美好的祖国又在哪里呢?他“问天”,“逼风”,“擂地”,“上穷碧落下黄泉”苦。

    2. 作文:发现诗歌的美

    我与古人共品诗词之美作者: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一、十一班梅畅指导老师:杨丽萍春意盈盈.海棠树下,落英满地.靠在竹椅上,手中持一诗集.凑近书简,眼帘微闭,若有若无的墨香从远方飘来,刹那间在心底掀起涟漪.仿佛流光逆转,带我穿越千年云烟……这里,该是卫国的土地.空中吹来春秋时的风,单纯而温暖,带来《诗经》的耳语.“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那是征夫与妻子纯粹的感情,美好的不掺一点杂质,在千军万马的沙场上,成为心中最炽烈的色彩.“山无棱,天地合,夏雨雪,乃敢与君绝!”那是怎样烈性的女子呢?在她的爱面前,苍天也会让三分吧!“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春秋人便是这样敢爱,敢恨,敢言,敢当.《诗经》中的自由无束,又给后世留下几许温暖的背影?荷塘,月影,兰亭,浆声.那个“惊起一滩鸥鹭”的美丽女子,是否已经归岸?少女时的易安,也曾有“眼波才动被人猜”的羞怯,“斜飞宝鸭衬相思”的小小喜悦.当爱情来了又去,易安经历了太多大悲大喜.她的词里,总有一腔兰舟独行的愁绪.“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满地黄龙依然堆积,她又在寻什么呢?家已破,国又危.也曾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感慨,却怎也敌不过晚来风急,留落一地茫然.找不到的,何止是归路,还是无可避匿的失措,山河亡失的痛惜,曾经相守又别离的点点滴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的词里,少有圆满和相聚,却总有淡淡的遗憾,几抹轻轻的忧愁.时光无情,白驹过隙,当年的华服少年今天已是满鬓华发,不能没有感慨.记得那阙《听雨》,忧忆起荒唐的年少时光,立在僧庐门下,却只叹“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天江矿邈,风疾云低,蒋捷的词正如一只孤雁,向生命的渡口飞去.只留他问白鸥,“是身留,是心留?”微风细雨中的那幢小楼,油灯昏黄依旧.望去,只能隐隐见到靠在窗边清雅男子的剪影,手中托着亡妻的翠.如今方叹“当时只道是寻常,”感慨“人生若只如初见.”生死只是一线之间,回首时间,方才遗恨千年.纳兰容若的忧伤,深入骨血,融进宇宙行间.忆起当年“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的幸福,只能“沉思往事立斜阳,”问一句“谁念西风独自凉”.有谁,还会陪他登上小船,四处漂流,体味生命的悲伤与快意?梦方醒,一树梨花,在眼前飘零.那些遗失千年的思绪,化为诗词,凝入我心.亦真亦幻,似梦非景.春梦了无痕.。

    3. 关于发现的诗歌

    这是闻一多的《发现》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发现》一诗见于诗集《死水》,是闻一多爱国诗篇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从内容上看,当作于闻一多回国不久。

    它是诗人爱与恨的结晶,表现的是诗人归国之后,对当时军阀混战下的残破祖国的失望和愤懑。

    4. 关于发现的诗歌

    这是闻一多的《发现》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发现》一诗见于诗集《死水》,是闻一多爱国诗篇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从内容上看,当作于闻一多回国不久。它是诗人爱与恨的结晶,表现的是诗人归国之后,对当时军阀混战下的残破祖国的失望和愤懑。

    5. 《发现》诗歌中的‘‘发现’'有什么含义

    诗人闻一多豪迈地于1925年风尘仆仆、关山万里踏上国土,但“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这是诗人的第一个“发现”——沉沦中的祖国是如此地黑暗;我们也由此“发现”——诗人对祖国的爱竟如此地酷烈.正因诗人对祖国爱之深,才会对现实恨之切.那么,“我的中华”即诗人理想中的祖国又在哪儿呢?最终发现:“我的中华”就在我的一颗赤诚的心里!这是诗人更深一层的“发现”.而这一结尾,出乎意外而又合乎情理,这才是真正的“发现”,它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爱之深切与永恒.联系诗人忠诚磊落的一生,联系他为追求心中的祖国而流尽最后一滴血,联系他面对敌特的枪口拍案而起的凛然正气,这个结尾越发显得辞警言丰、回肠荡气而又震撼人心.

    2 想象与现实的矛盾,主观意愿与客观存在的反差使诗人撕心裂肺、泣不成声.“噩梦”,以比喻的方式精炼概括了黑暗的现实,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强烈失望;“噩梦挂着悬崖”,则更使人感到“恐怖”和绝望.比喻与通感手法双管齐下,化抽象为形象.于是,一个对祖国有着深沉感情的诗人形象,巍然屹立在历史深处.

    3 1925年,闻一多带着热情和急切,怀着对祖国的美好憧憬和急于报效祖国的赤诚热情,高喊着“我来了!”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却发现那被战争践踏的虚弱无比的地方,哪里还是“我的中华”!他喊着“不对!不对!”.反复的强调,亦诉说不尽他的深深悲痛和浓浓失望.

    “我会见的是噩梦,那里是你?”想象和现实是有巨大差别的,沉重的打击,即使“迸着血泪”亦不能改变眼前的“噩梦”,那“挂在悬崖上的噩梦”更是把他推到了绝地.恸吼着,“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这又有什么用呢?终归是“总问不出消息”.

    “我哭着叫你.”“我哭着叫你.”也是毫无回音.直到我把心也呕出来,我才猛的发现!“我的中华”“我的祖国”就在我的心里!还悲痛什么!还呐喊什么!什么样的冰冷也封不住热情,什么样的黑暗也阻挡不了光明.心中的祖国,心中的中华不是这冰冷和黑暗就可以扼杀的.

    6. 以“发现诗意”为题目,写一篇600字的作文 跪谢

    发现诗意

    生活并不缺乏诗意,缺乏的是发现诗意的眼睛。

    每一个季节都是美好的,春天的“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夏天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秋天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冬天的“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无一不体现了大自然的美。其中的诗意,我们似乎都曾经体味过。

    大自然给我们展示了许多风景,但我们却甚少发现其中的诗意,更不能如古人出口成诗。 “诗意”,只有活在具体境遇里面的人,有所感悟,并达到美的情思境界,才能体味出来。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任何时代都会出伟大的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句传颂千古,他们发现的诗意,令我们千年之后的后生小子们都深受感染。有道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只要突破了那层神秘的膜,练出一双诗眼,就会发现其实诗意随处都有,作诗吟唱也是触手可及,并非登天之难事。伟大诗人的诗都取材于身边,有什么奇怪呢?那些格律、平仄,也都是从黎民百姓哼唱的小曲演变而来的,非常自然。我们在身边发现了诗意,也许也会变成想象中拥有高雅艺术的诗人呢。

    于是,又想到了苏轼,他那豪放派诗词告诉我们,寻觅诗意,创作诗词,几乎都与生活密切相关,都是丰富经历和深厚感触迸出的火花。

    我们周围的景色,被古人的一首首诗、一阙阙词描绘出了不同的精神境界,被赋予了伟大的品质。与其说是诗人的一种涵养,倒不如说是诗人的一种独特的视角,使一事一物具有了诗意。当我们在语文老师的启迪下,赞叹一首诗的手法之巧、功力之深时,却忽略了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仔细体会、换一种视角,我们也能够感觉出同样的或别样的情感,发现诗意就在我们的身边;如果抓住这束灵感火花,构思挥毫,诗作就出来了。

    “当庭始觉春风贵,带雨方知国色寒。 ”只有充分理解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所作所为,所感所悟,才写得出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

    诗意,从生活中来,从身边取材,从美去感受。让我们睁大眼睛,不断地去发现诗意吧!

    7. 关于“发现”的古诗有哪些

    1、《颂古四十四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法泰 生无所生,死百无所死。

    风动尘飞,波澄浪止。和合离散,随处发现。

    满月弯弓,双雕一箭。 2、《观音赞》 年代: 宋 作者: 释可湘 声色海中度,随波发现。

    驾一叶之优昙,开普门之方便。知洛伽山,慈悲岸,无十万亿国之远。

    3、《偈颂一百零四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绍昙 合水和泥,打道成一片。回脱却胚腪,重加煅炼。

    渗漏全无盖覆人,平地升高乘快便。若非众手力扶持,心印蒙尘,光难答发现。

    美则美矣,只如古人道,明堂瓦插檐。 4、《送知殿》 年代: 宋 作者: 释慧空 黑月夜中无别,行人下足即疑。

    须得心灯发现,令渠是处光辉。 5、《送知殿》 年代: 宋 作者: 释慧空 黑月夜中无别,行人下足即疑。

    须得心灯发现,令渠是处光辉。

    8. 关于发现的名言

    有关生活发现的名言:

    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来-鲁迅名言

    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自人来得难。 —— 鲁 迅

    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百要无碍于进行,则越到后来,这队伍也就越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 —— 鲁迅

    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 鲁迅

    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度叠起来的问,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 鲁迅

    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麽来的,它始终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答拖出尾巴而去。 —— 鲁迅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