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牡丹图诗词解释唐寅

    1. 【知道《牡丹花图》的解释吗

    原文:牡丹图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从,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唓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泽睛园,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意善求古人笔意也.翻译 欧阳修曾得到一幅画着牡丹花丛的古画,牡丹花丛下还画了一只猫,他识别不出这幅画画得是精妙还是粗糙.丞相吴育与欧阳修是儿女亲家,吴育一看到这幅画,就说:“这幅画画的是正午时的牡丹.凭什么知道的呢?画中的花,花瓣张开着并且有些下垂,颜色也不润泽,这样子是中午时的花.猫眼中的瞳孔像一条线,这样子是中午时的猫眼.早晨带着露水的花,花瓣是收拔着而且颜色是润泽的.猫眼在早晨和晚上瞳孔是圆的,近中午时瞳孔就变得狭长了,到中午时就像一条线了.”这也是善于探求古人画中的深意.。

    2. 国色天香牡丹图及诗词

    1、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

    ——白居易《惜牡丹花》 2、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赏牡丹》 3、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 4、天下真花独牡丹。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5、一年春色摧残尽,再觅姚黄魏紫看。

    ——范成大《再赋简养正诗》 6、篔筜竟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韩愈《答张十一》 7、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王维《红牡丹》 8、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只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白居易《惜牡丹》 9、簇蕊风频坏,裁红雨更新。

    眼看吹落地,便别一年春。——元稹《牡丹》 10、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面惭傅粉郎。

    昨夜月照深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韦庄《白牡丹》 11、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

    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邵雍《洛阳春吟》 12、牡丹奇擅洛都春,百卉千花浪纠纷。

    国色鲜明舒嫩脸,仙冠重叠剪红云。范纯仁《牡丹》 13、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王维《红牡丹》 14、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李白《清平调辞三首》 15、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赏牡丹》 16、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 17、一丛深花色,十户中人赋。

    ——白居易《秦中吟·买花》 18、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娇艳色。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

    ——白居易《牡丹芳》 19、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白居易《牡丹》 20、我案花品,此花第一。

    脱落群类,独当春日。——舒元舆《牡丹赋》 21、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皮日休《牡丹》 22、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罗隐《牡丹花》 23、天下真花独牡丹。——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24、牡丹花之艳,而无甘实;荔枝果之绝,而非名花。

    ——《书荔枝谱后》 25、三月牡丹呈艳态,壮观人间春世界。——杜安世《玉楼春》 26、桃李花开人不窥,花时须是牡丹时。

    ——邵雍《洛阳春吟》 27、若占上春先秀发,千花百卉不成妍。——司马光《和君贶老君庙姚黄牡丹》 28、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大如斗,不成一事只空枝。——王溥《咏牡丹》 29、天香夜染衣犹湿,国色朝酣酒未苏。

    ——辛弃疾《鹧鸪天·祝良显家牡丹一本百朵》 30、一年春色摧残尽,更觅姚黄魏紫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

    3. 唐寅《李端端图》上题着诗款:善和坊里李端端,信是能行白牡丹,谁

    苏州古称“吴”,山清水秀,人文荟萃,吴中画学以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吴门四家”为巅峰。

    唐寅,字伯虎,风流倜傥,自刻名章“江南第一才子”;尝题吟“醉抱仙花月下眠”,“醉舞狂歌五十年”。善画人物,尤擅仕女。

    南京博物院藏《李端端图》(见图)正是这样典型的一幅画。 立轴,纸本,设色,纵122。

    8厘米,横57。2厘米。

    图上五人,居中坐着一戴文生巾(帽)、留八字须的书生,其面部神情和倚坐姿,无不显示儒雅的气度和风采。左侧黑书桌两边的是主人的婢女,一着红色套裙,一着白色衫裙,色彩鲜明,有层次感。

    右侧的是来客,手持一朵白牡丹的小姐,姿态文雅,楚楚动人,身后是随从侍女。四女围着主人,宛如众星捧月似地烘托出主人的重要和地位。

    背景是山水大屏风,上方题诗:“善和坊里李端端,信是能行白牡丹。谁信扬州金满市,胭脂价到属穷酸。”

    点明图中持白牡丹者即扬州名妓李端端,书生乃是唐代诗人、久居扬州的崔涯,唐寅即以他俩间的故事来立意作画的。 崔涯与张祜齐名,为人豪侠,长于宫词,每题诗于娼肆,必传诵于街头巷尾;“誉之,则车马继来;毁之,则杯盘失错”。

    曾嘲笑李端端“黄昏不语不知行,鼻似烟窗耳似铛。独把象牙梳插鬓,昆仑山上月初生。”

    李端端见诗后“忧心如病”,就向崔涯跪拜,“伏望哀之”!崔被感动(事见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中)。 一个风尘奇女,一个诗坛高手,一来二往,交谊日深,崔即另题一绝:“觅得黄骝被绣鞍,善和坊里取端端。

    扬州近日浑成差,一朵能行白牡丹。”于是“大贾居豪,竞臻其户”。

    有戏之:“李家娘子,才出墨池,便登雪岭。何期一日,黑白不均?”李端端肤色稍黑,然美艳过人,世称“黑妓”,今成流光溢彩白牡丹。

    唐寅即据此创意,将李氏向崔生求情改变为当场评理的画面,突显“黑妓”的智慧和胆略:她娇小端丽,傲然玉立于崔家客堂,面部表情从容大方,又稍露不安和期待,手持白牡丹,据理巧辩。崔涯静气安坐,凝神谛听,内心折服之情溢于眉目间,手按卷纸正拟写或已作的新诗。

    唐寅还从崔诗中的“取端端”衍化出“黑妓”“落籍”的寓意,(旧时妓女从良称“落籍”)故有人称此画为《李端端落籍图》,寄托着这位“风流才子”画家对历史名妓的怜惜和爱慕之情。(陈炳)。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