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玉指诗词

    1. 古朗月行古诗中的白盆玉指的是什么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 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 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 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注释: 朗月行:为乐府古题。 呼:称呼。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简析: 古朗月行 是乐府古题。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出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

    诗人以“白玉盘”和“瑶台镜”作比,不仅描绘出月亮的形状,更写出了月光的皎洁可爱,在新颖中透出一股令人感叹的稚气。第二句的“呼”字和第三句的“疑”字,把儿童的天真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这四句诗,恰似一首完美的绝句,语言质朴,比喻有趣,十分耐人回味。 简单诗意:小的时候, 以为月亮,是白玉做的圆盘。

    是瑶池的仙镜,飘荡在云霓(ní )之间。 仙娥与桂树, 在月中隐隐浮现。

    玉兔放下药杵, 不知道是为谁制这仙丹。 却有那可恨的蟾蜍, 把月亮啃食得残缺不全,如此的黯淡。

    回想当年, 英武的后羿,射下九个太阳, 为天上人间解除了灾难。 如今谁来拯救月亮, 让它恢复光亮,如同以前。

    已经不忍心再看, 更不忍心留下它独自离开, 可我又能为它做此什么呢? 只有发愁, 和痛苦地发呆。 诗歌鉴赏: 古朗月行 是一首乐府诗。

    “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

    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

    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

    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然后,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

    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

    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蟾蜍,俗称癞蛤蟆;大明,指月亮。

    传说月蚀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表现出诗人的感慨和希望。

    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使天、人都免除了灾难。诗人为什么在这里引出这样的英雄来呢?也许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吧!也许是希望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吧!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还有什么可看的呢!不如趁早走开吧。这显然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 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

    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刺这一昏暗局面。

    沈德潜说,这是“暗指贵妃能惑主听”。(《唐诗别裁》)。

    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谁与餐?蟾蜍蚀圆形,天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赏析] 小时候,童稚的心灵,一片天真,对月亮了解不多,只知道把明亮柔洁可爱的月亮,呼唤作白玉盘。

    这两句是常被引用的咏月名句,是写月的可爱,充分流露出在那段天真无邪的岁月里,对大自然的一切可爱感觉,也很能勾起重年一片天真的温馨回忆。 诗人简介 :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附近的秦安县),隋朝末年其先租因罪住在中亚细亚。李白的家世和出生地至今还是个谜,学术界说法不一。

    一说李白就诞生在安西都护府所辖的碎叶城,五岁时随父迁到绵州昌隆县青莲乡。 李白性情豪放,喜爱纵横家的作风,爱好任侠之事,轻视财货。

    早年在蜀中度过。他的父亲是个富商。

    李白二十五岁开始漫游全国,走过安徽、湖北、江西、河南、山东等地。 李白蔑视权贵,传说他喝醉酒,曾在玄宗面前使高力士给他脱靴。

    高力士认为这是很大的耻辱,就摘取李白诗句激怒杨贵妃。玄宗每次让李白做官,杨贵妃就加以阻止。

    李白知道玄宗的亲信对他有意见,于是恳求还家。玄宗赐给他财物,放他离。

    2. 赞美蜡梅花诗句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 梅》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卢仝《有所思》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杜耒《寒夜》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陆游《卜算子·咏梅》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卢梅坡《雪梅·其二》

    冰骨清寒瘦一枝。玉人初上木兰时。——吴文英《浣溪沙·题李中斋舟中梅屏》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曹组《蓦山溪·梅》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曹雪芹《香菱咏月·其二》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陆游《落梅》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唐寅《把酒对月歌》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王庭筠《绝句·竹影和诗瘦》

    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晁补之《盐角儿·亳社观梅》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苏轼《西江月·梅花》

    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卢祖皋《贺新郎·挽住风前柳》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辛弃疾《临江仙·探梅》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卢梅坡《雪梅·其一》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陌上风光浓处。第一寒梅先吐。——李弥逊《十样花·陌上风光浓处》

    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晏几道《临江仙·身外闲愁空满》

    3. 百字令古风诗词

    雨景

    素纱盈

    佳靖心倾

    岸边执伞轻

    袅袅青丝似梦

    玉指弄弦拨银筝

    妙音幽幽情怯随风

    识香缕缕青姿却成空

    一曲柔舞游人皆叹掌鸣

    弹挑素琴吟风弄月画如灯

    伊人伞下含面遮身映影

    双目微波绕衫扑流萤

    迟低语忧忧恐恐冷

    不见似玉容颜绷

    只见衣衾染红

    瞳眸气止凝

    飞鹤泣惊

    烟雨重

    散尽

    4. 凤仙花的诗词

    【唐】

    唐·李贺 《宫娃歌》

    蜡光高悬照纱空,花房夜捣红守宫。

    象口吹香毾(登毛)暖,七星挂城闻漏板。

    寒入罘罳殿影昏,彩鸾帘额著霜痕。

    啼蛄吊月钩栏下,屈膝铜铺锁阿甄。

    梦入家门上沙渚,天河落处长洲路。

    愿君光明如太阳,放妾骑鱼撇波去。

    【李贺不经意间看见了邻家女子对烛染指,信笔成诗,是为中国妇女用凤仙花“美甲”的最早记录。】

    唐·吴仁壁 《凤仙花》

    香红嫩绿正开时,冷蝶饥蜂两不知。

    此际最宜何处看,朝阳初上碧梧枝。[指凤凰常栖的碧梧枝,用来指在枝上可以看到凤仙花。]

    唐·张 祜 《听筝》

    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斜过翠云中。

    分明似说长城苦,水咽云寒一夜风。

    唐·张 祜 《觱篥》

    一管妙清商,纤红玉指长。

    宋·晏 殊 《金凤花》

    九苞颜色春霞萃,丹樨威仪秀气攒。

    题品直须名最上,昂昂骧首倚朱栏。

    宋·杨万里 《凤仙花》

    细看金凤小花丛,费尽司花染作工;

    雪色白边袍色紫,更饶深浅四般红。

    【元】

    元·陆琇卿 《醉花阴》

    曲阑凤子花开后, 捣入金盆瘦。

    银甲暂教除, 染上春纤, 一夜深红透。

    绛点轻襦笼翠袖, 数颗相思豆。

    晓起试新妆, 画到眉弯, 红雨春心逗。

    元·杨维桢 《凤仙花》

    金盘和露捣仙葩,解使纤纤玉有暇。

    一点愁疑鹦鹉喙,十分春上牡丹芽。

    娇弹粉泪抛红豆,戏掐花枝缕绛霞。

    女伴相逢频借问,几番错认守宫砂。

    元·杨维桢 《凤仙花》

    弹筝乱落桃花瓣

    元·杨维桢

    夜捣守宫金凤蕊,十尖尽换红鸦嘴。

    【明】

    明·瞿佑 《渭塘奇遇记》

    洞箫一曲是谁家?河汉西流月半斜。

    要染纤纤红指甲,金盆夜捣凤仙花。

    明·瞿佑

    金盆夜捣声相应,银甲春生色更宜。

    好倩良工挥彩笔,写成竹叶夹桃枝。

    明·瞿佑 《凤仙》

    高台不见凤凰飞,招得仙魂慰所思。

    明·徐阶

    金凤花开色最鲜,染得佳人指头丹

    明·严易

    闲摘秋花捣蝉蜕,殷红醮甲玉掺掺。

    【清】

    清·刘灏 《凤仙花》

    九苞颜色春霞萃,丹穴威仪秀气殚。

    题品直须名景上,昂昂骧首倚朱栏。

    清·吕兆鳞

    染指色愈艳,弹琴花自流。

    寻找归路:凤仙花

    若真有一种透骨的香,

    能透过静谧幽寂的街巷,

    行过满眼风霜的景物,

    能穿过一个个恬淡宁静的夜,

    和万千岁月,

    能在旧事,离愁,残梦,迷楼,

    以及万里山河中,

    解读世俗,

    花开花落也成了怀思绵绵的记忆,

    于是飞鸟,奔马,

    蝴蝶和炊烟都不会迷途。

    一个季节和一种植物,

    在失去了联系之后,

    花的魂魄在醉了梦想里,

    寻找归路。

    5. 关于指甲的诗词

    只有染指甲的诗,单纯说指甲的没有吧。

    女性染手指甲起源于唐代。唐代诗人张祐《弹筝》诗有云:“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斜过翠云中。”其中“玉笋红”,指的就是染过的娇红指甲。然而,真正用诗词来描写染指甲美的高手应该元末明初的诗人杨廉夫。

    杨廉夫有一首专门咏染指甲的诗,写得是酣畅尽致,诗云:“金凤花开色更鲜,佳人染得指头丹。弹筝乱落桃花瓣,把酒轻浮玳瑁斑。拂镜火星流夜月,画眉红雨过春山。有时漫托香腮想,疑是胭脂点玉颜。”该诗除首句叙事平起外,句句都是形容美人嫣红的指甲。他还写过一律来歌咏红指甲,自然也是写得恰到好处:“金盘和露捣仙葩,解使纤纤玉有瑕。一点愁凝鹦鹉喙,十分春上牡丹芽。娇弹粉泪抛红豆,轻掏花枝镂绛霞。女伴相逢频借问,几番错认守宫砂。”杨廉夫不但擅诗,其词写得也颇可点赞。他在一首词中,这样咏美人的红指甲:“夜捣守宫金凤芷,十尖尽换红鸭嘴。一曲鼓瑶琴,数点桃花汛流水。”二四两句把佳人娇红的美甲,描写得淋漓生动,精警观止。

    过去,人们用的染甲材料,基本都是天然植物的花朵,常用的两种是凤仙花和指甲桃花。凤仙花,在各地叫法不同,上述诗词中的“金凤”就是它的一个别名。“指甲桃”染甲的记载见于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我国民间女孩染指甲用的基本都是种在房前屋后的“指甲桃”。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