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送年的诗词鉴赏

    1. 送别诗赏析

    1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4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6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7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8 别离

    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樽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9 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10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11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12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1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4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5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聪。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北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16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7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8 送别诗

    隋无名氏

    杨柳青青著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19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0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2. 春节的诗词鉴赏

    一、春节诗词鉴赏:四首。

    1、《守岁》

    原诗:守岁

    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于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以寄子由。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鉴赏:《守岁》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把就要逝去的年岁,比作游向幽壑、势不可当的长蛇,并说守岁正如想要系住它的尾巴,纯属徒劳无功。诗中又细致地描述了人们守岁的情景与心情。“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二句,用虚笔表现了诗人怀亲思弟、想要及早建立功业等心愿和对青春年华的爱惜。全诗以篇首六句的妙喻醒人耳目,后半篇则意思平常。

    2、《元日》

    原诗: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鉴赏:《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3、《已酉新正》

    原诗:已酉新正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鉴赏:这是(明)叶颙 写的一首新年诗,以通俗简洁的诗句描绘了冬尽春来、万物更新和人们欢度春节的情景,表现了诗人辞旧迎新的愉快心情,也极有趣味.

    4、《癸巳除夕偶成》

    原诗:癸巳除夕偶成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鉴赏:《癸巳除夕偶成》是黄景仁在安徽督学朱筠作幕僚时所写的七言绝句,是除夕归乡时有感而发的诗篇。全诗用贴近生活,朴实自然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心中对现实的忧虑和感愤,让读者心为诗动,产生共鸣。

    二、扩展知识:春节简介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 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3. 过年的诗加赏析

    1、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赏析: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

    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到今天。

    屠苏,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这两句是说:在爆竹的响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人们喝着过节的屠苏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经来临。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曈曈日”,指由暗转明的朝阳。

    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桃符:指画有神荼、郁垒两个神像或写有这两个神像名字的桃木板,正月初一清晨挂在门上,以求“避邪”。

    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

    意思是:都是用新桃符替换了旧桃符。以桃符的更换揭示出“除旧布新”的主题。

    其实,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它是以除旧迎新来比喻和歌颂新法的胜利推行。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

    其中含也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2、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1.除夜:即旧历除夕。2.凄然:凄凉,悲伤。

    3.霜鬓:两鬓白如霜。释义:住在客栈里,独对残灯,睡不着觉。

    不知什么缘故,诗人的心情变得十分凄凉悲伤。在这除夕之夜,想象故乡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而明天又要增加一岁,新添不少白发啊。

    佳节思亲是常情,历来如此。但除夕之夜,“独不眠”、“转凄然”、“思千里”,还有一层意思:到了明天,就又增加一岁,包含了诗人年复一年老大无成的伤感。

    3.拜年 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释义:元日人人出外拜年,拜年者,并不求其与主人见面贺礼,只是姿态性地投张名帖,表示礼数已到罢了。这一风俗始于宋代,到了明清越演越烈,由于世俗把过年投送名帖作为奉承讨好的手段,所以受到诗人的讥讽,这种过年送的名帖,大概就是我国最早的贺年片吧。

    4.《甲午元旦》(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释义:头上已是是稀疏的白发,大年三十的晚上和家人围坐在火炉边守岁(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而无法入睡。

    (剪烛——蜡烛点的时间长了之后,烛心会变长还会分岔,不剪的话无法看清东西,古代有一种专门用于剪烛的剪子,前面比较的长,不容易烧到手的)蜡烛一点一点的燃烧,这里指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作者也慢慢的喝着酒,仿佛有人在催他喝干这夜酒,这里作者的感情有点消极。将身上的钱分给家里的小辈,让他们去买春钱(春钱,据《闲居录》中记载:"至大改元,妇女首饰皆以金银作作小钱戴之,谓之春钱。

    "它是古时民间习俗中使用的仿钱形饰物。)——这里我觉得是给的压岁钱。

    听爆竹声声好像自己的童心仍在,看到更换桃符的人有老有少。四周 鼓角(多在古诗中只战鼓和号角!这里只的是春节时人们敲锣打鼓吧)声不断,梅花也争相开放,待到五更时分人们欢笑着相互拜年!5.庾楼新岁 唐 白居易 岁时销旅貌,风景触乡愁。

    牢落江湖意,新年上庾楼。 释义: 年岁销蚀着旅人的容貌(也就是说在外漂泊的人易老),眼前的景象出动了我的乡愁,身在江湖尽是失意不得志,新年的时候上庾楼。

    4. 过年的诗加赏析

    1.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翻译: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春风把暖洋洋的暖气送入屠苏酒,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2.同张将蓟门观灯

    唐 孟浩然

    异俗非乡俗,新年改故年。

    蓟门看火树,疑是烛龙燃。

    翻译:

    在外地的风俗跟家乡的风俗是不一样的,新年与旧年也不同。在蓟门看烟火,怀疑是烛龙起来了。

    3.庾楼新岁

    唐 白居易

    岁时销旅貌,风景触乡愁。

    牢落江湖意,新年上庾楼。

    翻译:

    年岁销蚀着旅人的容貌(也就是说在外漂泊的人易老),眼前的景象出动了我的乡愁,身在江湖尽是失意不得志,新年的时候上庾楼。

    4.元日

    宋 辛弃疾

    老病忘时节,空斋晓尚眠。

    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

    翻译:

    生了很长时间的病都往了时节了,直到天快亮的时候才去睡觉,小孩子来叫我起床了,说今天是新年了。

    5. 送别诗鉴赏

    此地一“谓”别

    ——李叔同《送别》赏析

    语文组 潘俊华

    送 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赏析】

    “悲欢离合”,乃古往今来、大千世界的永恒主题。“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对分离的凄迷;“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是对朋友的劝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是对友情的珍重;“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是对别离的伤感;“金陵弟子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是对别离的眷恋……在中国古典诗歌的送别曲中,“离情别怨”是永恒的旋律。“五四”运动以后,抒写离情别怨的诗文,依旧蓬勃,佳作如潮。其中,李叔同先生创作的校园歌曲《送别》,尤其脍炙人口,风行天下,历久不衰。

    从总体结构看,《送别》很像一首古词(类小令),共三节,其中一、三两节文字相同。

    第一节,着重写送别的环境。作者选取了“长亭”、“古道”、“芳草”、“晚风”、“暮色”、“弱柳”、“残笛”、“夕阳”八个典型的意象,渲染离别的场景。“长亭”“古道”是写送别的地方,这使我们想到文学史上的无数次离别,如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白居易的“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等等。“芳草”喻离情,如《楚辞·招隐士》中就有“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晚风拂柳”暗示了惜别,“柳”与“留”谐音,多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戴叔伦《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山外山”喻天各一方。而这一切别绪,都笼罩在“夕阳”之下的特定时间里,只让人感受到友情温暖、斜阳温暖、晚风温暖;温暖而又缠绵。

    第二节,着重写送别人的心境,是全曲的高潮。通过“天涯”、“地角”、“知交”、“零落”、“浊酒”、“夜别”、“离梦”,诉诸感官,触动心弦,诱君品鉴。送别之情,当然会从内心生出许多感慨!“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不过数十年,知交能有几人?再见又待何时?有几人能相守在一起?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一杯浊酒尽余欢”,这的确是一种无奈的凄美,把酒离别,“都门帐饮”,愁绪纷乱,友人何时能相聚?最后,在时空的交错中,作者又以现在时的“今宵别梦寒”总括全篇。从感情上看,梦里重逢照应上文的“山外山”,从韵律上看,它是重复强调,但这个重复强调却是更进一步的思念,惟有相思入梦频。

    第三节,是第一节的重叠,进一步烘托别离的气氛,是意象上的强化和音韵上的反复。其中,“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两句周而复始,与回环往复的旋律相配合,形成一种回环美,加深了魂牵梦绕的离情别意。

    全词三节,有起,有开,有合;紧扣主题,营造了让人迷醉的意境,充满了对人生的无奈。“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语),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景物依旧,人在别时,倍感凄凉。它的审美效应,就在“酒尽梦寒”的无言中回荡不已。全词给我们描绘了这样的情景:夕阳下,群山相连,碧草茵茵,一望无际;近处,长亭、古道,晚风轻拂,杨柳依依,送别的竖笛哀婉幽怨。一对知心朋友分别在即,想到从此天各一方,双方都有无限的感伤。他们端起酒杯,想借酒尽最后的一点欢娱。酒醉梦别,彼此在记忆中留下那“晚风拂柳”“夕阳在山”的难忘一幕!

    整首《送别》,沿婉约一派,清新淡雅,情真意挚,凄美柔婉。歌词造句长短参差,句式充满变化。曲谱借用了当时在日本很流行的歌曲《旅愁》的旋律(而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的《旅愁》又是借用了美国艺人约翰·P·奥德威所作《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李叔同人瓶装己酒,写成了中国诗味极浓的校园歌曲。那种痴情,那种哀怨,那种眷恋,统一于《送别》的歌吟中,珠联璧合,画意诗情,相得益彰。全词韵字——边、天、残、山、欢、寒,即an韵,皆读平声韵,声音亮丽。第二节开头两句,换一个uo韵,无呆板之感,和谐优美。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这,永远让人沉湎惦恋的惜别的旋律哟……

    6. 送别诗如何鉴赏

    柳永在《雨霖铃》中的感叹“多情自古伤离别”,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矣!”“送别”是古代文人在诗歌中经常表现的一种题材。

    实至今天,送别诗仍是高中常考常新的诗歌鉴赏题材。下面主要从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方面做探究,以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一,思想内容 前面已经提及柳永与江淹都把送别与伤感联系在一起,但并不是说送别诗表达的思想感情都是千篇一律地抒写惜别伤感之情。下面对送别诗歌思想内容作一较为具体的概括,大致可分为以下七种情况: 1,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 如:王勃的《送杜少甫之任蜀州》中第二句“风烟望无津”一句,用“风烟”、“望”两个词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

    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雨所遮,间接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 2,体贴入微的宽慰 还以上面那首诗为例。

    诗人在第二句中流露伤感之意后,在后面三联中感情基调立即有了变化,作者宽慰朋友,这次离别只是客中之别,只要彼此心相连,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不就好像近邻一样吗?这首诗极尽宽慰之意,成为温暧孤独的心灵鸡汤。 3、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同样有一般送别的惜别之情,但因朋友“西出阳关”是壮举,所以诗中不见伤感之意,只是在“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想象中包含了诗人的友人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4、前途艰险的担忧 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一诗的第三句撇景入情,朋友刚出发,便想到“日暮征帆何处泊”,春江渺茫,征帆一叶该停泊在哪里呢?在依依惜别中表现了诗人对友人艰险前途的担忧。 5、坦陈心志的告白 有的送别诗往往借别明心志。

    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诗的最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则在送别感伤之外另辟蹊径,表达自己高洁的品格,孤介傲岸的坚强性格,借送别而言心志,可谓一箭双雕。 6、积极奋发的勉励 鉴赏诗歌,一定要能知人论世,初盛唐的诗人在诗歌中总是充满一种积极乐观精神。

    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一诗写与友人分别于繁华皇都,彼此心里总不免有些怅惘,但这种情绪只是轻轻带过,诗人随即把这种怅惘化为为国效力的责任。全诗以“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二句作结,作者勉励友人建功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下汉将功绩,也要有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全诗一气呵成,充满积极奋发向上的豪情。 7、各向天涯的愁绪与思念 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与一般送别诗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

    友人渡江南向潇湘,自己则北向长安。诗的末句“君向潇湘我向秦”看起来只是交待各自行程,实际上在朴直的话语中,表现了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

    通过以上思想内容的分析,我们发现送别诗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它在表达惜别留恋之情外往往还会寄托诗人的个人身世遭遇之感,表现诗人的性情品质,或凸现时代风貌。在分析诗歌思想情感时,我们一定要学会多角度多层面思考,切勿挂一漏万。

    二、常见表现手法 诗歌的思想情感总要借助表现手法来表现,送别诗常见的表现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直接抒情 如高适的《送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两句,直抒胸臆,“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表达自己虽不得意但满怀信心和力量。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诗歌讲究含蓄蕴籍,表达情感往往婉转曲折,经常运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

    这种手法更是送别诗中最常用最典型的手法。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表面写去路烟霭迷茫,道路修远,其实是要以此寄寓离愁之思,寓情于景显得含蓄蕴藉。

    3、想象联想(虚实结合) 除情景交融的手法外,送别诗中还经常用到想象、联想。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如刘长卿的《送严士元》第三联写道:“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诗人由眼前的落日去帆这一实景而联想到严士元听去之地湖南应是万里草青。这是虚实结合的笔法,这样虚实结合就拓宽了诗的意境,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惜别之情、思念之情。

    这种手法是鉴赏中比较难把握的,需要我们有一双想象的翅膀。 4、比喻修辞手法 为了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诗人在诗歌中还特别青睐比喻这种修辞手法,送别诗因为善于运用景物营造伤离别的气氛,所以比喻手法更为常见。

    看下面宋代诗人刘迁的《柳梢青·卢梅坡》一词:泛菊杯涤,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勿勿,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这首诗在表达感情时就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形单影只的孤独之感,飘泊无定的离别之苦。

    下片又表明他的心会像飞尘一样时时紧跟在朋友卢梅坡的马后,又像明月一样处处追随在卢梅坡的舟旁,以此来表达思念惜别之情。 三、经典例题举隅 2007年江苏高考设计了这样的诗歌鉴赏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

    7. 春节的诗词欣赏,赏析,思想感情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注释】 田家——农家。

    斗回北——斗,指北斗。也叫“北斗七星”,在北天排列成斗(或杓)形的七颗亮星。

    《诗.小雅.大东》:“虽有北斗,不可以挹(yì舀)酒浆。”北斗七星,各有其名,四星像斗,三星像杓。

    杓即柄。斗回北,即北斗星的柄指向北。

    《国语.周》下:“日在折木之津,辰在斗杓。”《注》:“斗柄,斗前也。”

    《鹖冠子》《环流》:“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岁起——新的一年开始了。

    东——指北斗星的斗柄在东方,即春天来到了。 强仕——《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

    孔颖达疏:“强有二义:一则四十不惑,是智虑强;二则力气强也。”旧时因称四十岁为强仕之年。

    谓男子年四十,智虑气力皆强盛,可以出仕。后以“强仕”为四十岁之代称。

    无禄——即无官职。 桑野——犹桑田。

    北魏至北周行均田制时,分给男子种植树木的田。北魏于男子初受田时,给桑田二十亩,规定至少种桑五十株,枣五株,榆三株,非桑区只给一亩,作为世业。

    隋、唐桑田改为永业田。后,泛指田畴。

    就耕父——和农民一起耕耘田地。就,接近;归于。

    耕父,犹农夫,田父,谓老农。 荷锄——肩扛着锄头。

    占气候——预测气候的好坏。占,卜问;预测。

    《说文.卜部》:“占,视兆问也。”在中国古代,“占”是观察的意思;“卜”是以火灼龟壳,认为就其出现的裂纹形状,可以预测吉凶祸福。

    赏析:全诗四联,首联写昨夜斗回北,即谓昨天夜晚北斗星的斗柄在北,还是冬天。下句今朝岁起东,即意谓今天早晨起来,北斗星的斗柄就在东方了,就是春天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点明题目;颔联写诗人虽年届强仕而尚存忧农之心;颈联写诗人与耕父、牧童的亲密关系;尾联写农家元日“共说此年丰”的喜庆情怀,祈盼新的一年农事丰裕的心愿。

    全诗感情真挚,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农家深厚的感情。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赏析】此诗作于元朝至元十八年,即公元1281年,是文天祥平生度过的最后一个除夕夜。

    这一首诗,诗句冲淡、平和,没有“天地有正气”的豪迈,没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只表现出大英雄欲与家人共聚一堂欢饮屠苏酒过元旦的愿望,甚至字里行间中透露出一丝寂寞、悲怆的情绪。恰恰是在丹心如铁男儿这一柔情的刹那,反衬出勃勃钢铁意志之下人的肉身的真实性,这种因亲情牵扯萌发的“脆弱”,更让我们深刻体味了伟大的人性和铮铮男儿的不朽人格。

    《除夜》一诗,没有雕琢之语,没有琐碎之句,更无高昂的口号式咏叹。可是,我们仍旧感到心灵的一种强烈震撼。

    无论时光怎样改变,文天祥,作为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作为忠孝节义人格的伟大图腾,万年不朽,颠扑不灭,仍会是在日后无数个世代激励一辈又一辈人的道德典范。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赏析:春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从正月初一持续到正月初五,有的地方要过到正月十五,甚至到正月底。春节的节庆活动各民族各地域都非常丰富,普遍有做新衣、备菜肴、扫房舍、贴春联等。

    春节文化,两千余年来,盛传不衰,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束艺术奇葩。 这首七绝,热情咏唱了春节这一天一派除旧布新,欢欣鼓舞的迎春景象。

    首二句写:在毕毕剥剥的鞭炮声中,人们送走了旧的一年;春风把温暖吹进屠苏酒里,一家人团聚一起,饮过屠苏酒,暖洋洋的感觉到春天来到了。末二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人们忙着除旧布新,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庆贺新春佳节。

    全诗洋溢着清新吉庆的浓郁的节日气氛;语言古朴厚重,文情并茂,为古今传唱不衰的佳作。 诗言志。

    诗人是北宋时代的政治大家,官初拜宰相。全诗字里行间洋溢着破旧立新的大无畏气概和必胜信念,给人鼓舞,催人奋进。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注释】徲 tí 久。久待。

    迟到。徲chí 〔徲徲〕往来的样子。

    赏析:这是一首写喜庆春节的五律诗。第一、二句,从气候角度写春节期间的祥和:无风无霜,春意盎然。

    第三、四句,日历上又多了一岁,新春代替了旧年。第五、六句,从树木的角度写春的到来,梅花、柳树展现了新姿,显得冬天不雕的松树有了些老态。

    最后两句,写春节中的人,因为高兴饮了过多的屠苏酒,欢笑的声音响彻了云霄。 青 玉 案 元 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赏析:此词极力渲染元宵节观灯的盛况。

    先写灯火辉煌、歌舞腾欢的热闹场面。花千树, 星如雨,玉壶转,鱼龙舞。

    满。

    8. 关于春节古诗的赏析

    1、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赏析一: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

    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到今天。

    屠苏,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这两句是说:在爆竹的响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人们喝着过节的屠苏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经来临。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曈曈日”,指由暗转明的朝阳。

    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桃符:指画有神荼、郁垒两个神像或写有这两个神像名字的桃木板,正月初一清晨挂在门上,以求“避邪”。

    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

    意思是:都是用新桃符替换了旧桃符。以桃符的更换揭示出“除旧布新”的主题。

    其实,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它是以除旧迎新来比喻和歌颂新法的胜利推行。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

    其中含也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赏析二: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

    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赏析三 歌颂春节的诗很多。王安石这首抓住放鞭炮、喝屠苏酒、新桃换旧符三件传统习俗来渲染春节祥和欢乐的气氛。

    这样写,精炼、典型、概括力强。诗中流露出的欢快气氛,与作者开始推行新法、实行改革、希望获得成功的心情是相一致的。

    现在贴桃符的人少了,多数人把桃符换成了春联,但过年放鞭炮、喝酒的习俗还在民间广为流传达室。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非常悠久的。

    这首诗也就具有传统美的品格。当然,现在大城市人太多,从空气的清洁和防火等方面考虑,并不提倡鞭炮。

    9. 关于送别古诗的赏析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这是一首著名的送别诗。诗中,作者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写得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同时,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大笔挥洒出分别时的寥阔背景:天边一片白云飘然而去,一轮红日正向着地平线徐徐而下。此时此景,更令人感到离别的凄凉痛苦,难舍难分。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那么内心的感觉如何呢?诗人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这一句出自《诗经·车攻》“萧萧马鸣”。班马,离群的马。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著一“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可谓鬼斧神工。

    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10. 送别诗赏析(要具体完整的)拜托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诗题一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润湿.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 【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 【作者小传】: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被称"七绝圣手".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其边塞诗很著名.有《王昌龄集》. 《赠王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 【注释】:之:去,往. 广陵:扬州. 意思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1]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西辞:辞,辞别.西辞,由西向东行. 意思: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了. [2]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直下. 意思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 直下到扬州去. [3]孤帆:单独的一条船.碧空:晴朗的天空. 尽:没有了,消失了. 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 [4]唯:只. 天际:天边. 意思: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 【简析】: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 【简析】: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营中送别,大雪纷飞,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环境.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对实景多层次的描绘,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见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读者心中. 【作者小传】: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