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中华传统花艺诗词

    1. 中国传统插花的由来

    中国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雏形。

    插花到唐朝时已盛行起来,并在宫廷中流行,在寺庙中则作为祭坛中的佛前供花。宋朝时期插花艺术已在民间得到普及,并且受到文人的喜爱,各朝关于插花欣赏的诗词很多。

    至明朝,我国插花艺术不仅广泛普及,并有插花专著问世,如张谦德著有《瓶花谱》,袁宏道著《瓶史》等。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到明朝,已达鼎盛时期,在技艺上、理论上都相当成熟和完善;在风格上,强调自然的抒情,优美朴实的表现,淡雅明秀的色彩,简洁的造型。

    清朝插花艺术在民间却得不到重视、发 展和普及。中国的近代由于战乱等诸多因素,插花艺术在民间基本上消失。

    一直到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鲜花才逐步回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东方式插花崇尚自然,讲究优美的线条和自然的姿态。

    其构图布局高低错落,俯仰呼应,疏密聚散,作品清雅流畅。按植物生长的自然形态,有直立,倾斜和下垂等不同的插花形式。

    2. 如何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插花艺术

    弘扬和普及中国传统插花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育、宣传、引导、生产、消费等多个方面,就我国目前的国情而言,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通过各级各部门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对花艺界同仁来讲,既义不容辞,又任重道远。怎么办?从对插花花艺事业热爱和负责的角度出发,我们要拟定解决问题的决策,从管理学角度来讲,选择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我们要针对问题选原因,针对原因选目标,针对目标选途径,针对途径选对策,只有这样,才能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解决存在的问题。

    宣传教育是基础 :

    邓小平曾讲过:“改革开放最大的失误就是教育的失误。”笔者认为,中国传统插花的普及和弘扬同样也涉及教育相对滞后的问题。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应包括高等教育(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灌输和积累)、职业教育(强调的是技术技能的掌握和操作)、继续教育(关注的是良好心态的塑造、价值理念的提升、技能知识的更新)和基础教育(重点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基本的原理、定义、概念、方式、方法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等四个层面。就目前我国插花艺术教现状而言,只要极少数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涉及插花艺术的教学,而继续教育和基础教育几乎是空白。普及、弘扬和推广只能是纸上谈兵。正如中国插花花艺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资深插花花艺大师王莲英教授呼吁的那样:“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应纳入大、中、小学教育体系”。同样,宣传工作的也明显滞后,只有在少数的专业刊物上偶尔有介绍,除网络外的大众媒体上很少有宣传或报道。因此,加大各个层面的教育和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知晓并喜欢和热爱插花艺术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的一项课题。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东方插花艺术的代表。因其具备端庄典雅的造型、富有诗意的画面、形神兼备的意境、师法自然的手法等特点,被世人所推崇和青睐。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中,经历了六个阶段:公元220年前,即六朝以前就出现了插花的雏形,此阶段为插花的萌芽阶段。六朝时期(公元220年至581年)为初级阶段。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年至960年)为普及兴旺发展阶段。宋、元时期(公元960年至1368年)为繁荣昌盛阶段。明至清末(公元1368年至1911年)为鼎盛阶段。清代以后的近百年,为停滞阶段。在过去的1700多年历史中,我国有关插花的著作不少,其中名气较大的有唐朝的《花九锡》,明朝的《瓶史》、《瓶花谱》、《瓶花三说》,清朝的《花镜》、《浮生六记》等,为我们研究、继承、发扬和推广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插花界盼望已久的第一届全国插花艺术展于1990年10月在上海举行,标志着我国插花又走上了健康的发展道路,这是我国插花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1990年第一届全国插花艺术展览开始到2008年第八届中国花卉零售业交流会止,近20年来,我国插花事业的发展经历了复苏和发展、提高和繁荣的不同时期,现已逐步走上了一条健康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3. 中国传统插花中什么叫十全

    十种花材、佛教供花以莲花为主,宫廷插花以牡丹、芍药为主,文人插花有松、竹、梅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为“四君子”;梅花、蜡梅、水仙、山茶为“雪中四友”等。瓶花十全使枝直立长10,须有二丛或三丛,屈曲且回心为妙;心为5应插得正,二支或三支插于极点,切勿绑成一株再插。注意整体的平衡感与色彩的分配。错综八方、色体壮厚、架构分明才有气势与格局。

    翠竹昂扬,苍松卓然,高枝参差之间插以百合、小菊,辅以绿叶,表现虚心向上、正气常青,是德之和,是雅之美,亦是至美十全。小的青瓷梅花瓶中,百合挺秀,细叶舒展,自有拈花一笑的趣味。与瓶花有些形似的竹筒插花,更有草木类花器插花所特有的一种质朴感,山藤悬垂,山花烂漫,唤起了人们对山川自然的向往。

    十全瓶花,寓意,用十种花材,象征十全十美。

    1.定枝以井字撒为正宗。使枝可插于屋漏点(宧点)或北点,视使枝的生态而定。

    2.层次空间的安排是经验体证的累积,技巧亦同;多看多插之外无非用心体会。

    3.理念花端庄严谨,枝条须先整理,允许加架铁丝以驾驭枝干走向。

    4.盘主体主花长为3,南面而王,倾斜角度之投影长度勿大于瓶高之半。注意三朵主花的表情安排与高低层次。

    4. 中国传统插花的特点有哪些

    中国传统插花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线条造型中国插花艺术以自然式线条型为主,可以说线为中国插花造型之骨。

    线的表现力极为丰富,不同线条表现不同形神,有的柔美,有的刚劲;有的纤细,有的粗旷;有的秀雅,有的苍古。插花艺术利用自然界千姿百态的花木枝叶,通过其线条长短,粗细,曲直顿挫,强弱相柔,虚实疏密,勾画出不同造型,塑造出了一幅幅多姿多态的艺术插花作品。

    2。讲究意境插花要讲究意境,如同中国画使人看了“画尽意在”。

    它是作者主观意志与客观境物相融合的艺术形式,即通过作者想像、联想和幻想来完成形象思维过程。所以,艺术插花不是自然形象的简单重复,也不是做花卉模型,而是要将意与境、形与神、景和情交融在一起。

    因此,每件艺术作品由立意和立形两个方面组成。诚然,艺术插花的创作活动,由于受到空间范围和自然材料的局限,在意境表达上不能像绘画那样丰富、自如。

    同时,在插花艺术构思立意中,同样也采用了中国画借物寓意的手法,如以松表现高洁、长青、刚强等题材;以竹表现刚直、清高、平安等题材;以梅表现坚骨、孤傲、迎春等题材;以荷表现一尘不染、洁身自好等题材;以兰表现脱俗清雅、与世无争等题材。 3。

    崇尚自然中国插花以自然式为主。在艺术手段上,以装饰美反映自然美,即按照植物生长的自然姿态,通过曲、直线条的组合,表现诗情画意,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各种花木虽然经过剪裁加工和艺术装饰,仍不失其自然风姿。

    由于中国式插花讲究自然,因此构图上多数采用不对称均衡手法,避免机械对称。 植物材料注意表现单体姿态,即每朵花、每根枝条、每张叶片都要在作品中得到展示。

    因此,对中国插花而言,在一件作品中,植物品种、用材数量、色彩变化均宜少不宜多。中国插花在取材上,花、枝、叶、果、藤等均可使用;就花而言,未绽的花蕾、半开的花苞、盛开的花朵并用,以此来表现植物生命过程的变化。

    5. 我国古代文人“四艺”是指什么

    四艺

    琴棋书画:指中国古代的文人所推崇和要掌握的四门艺术,又被称为“文人四艺”,或“秀才四艺”

    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学:毕达哥拉斯把这四门学科作为“四艺”(Quadrivium),另外加上文法、逻辑和修辞学三门,构成“七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的必修七门课毕达哥拉斯和毕达哥拉斯学派

    扎、糊、绘、放:中国风筝技艺中的“四艺”说风筝

    说、学、逗、唱:相声中的“四艺”

    点茶、焚香、挂画、插花:宋代生活中的“四艺”茶 诗情花意-中华插花展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