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诗词名家_经典名句_趣闻逸事

    一、要诗人的趣闻轶事,急需,简短

    李白轶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绵州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感情强烈奔放,想像奇伟丰富,语言清新流畅。风格雄健,可称为屈原以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赋李花 据说李白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诗经。他父亲很高兴,认为儿子长大后可能成为有名的诗人,就想为李白取一个好名字.以免后人笑自己没有学问。

    由於他对儿子起名慎重,越慎重就越想不出来。直到儿子七岁,还没想好合适的名宇。

    那年春天,李白的父亲对妻儿说:「我想写一首春日绝句,只写两句,你母子一人给我添一句,凑合凑合。一句是『春风送暖百花开』,一句是『迎春绽金它先来』。

    」 母亲想了好一阵子,说:「火烧杏林红霞落。」 李白等母亲说罢,不加思索地向院中盛开的李树一指,脱口说道:「李花怒放一树白。

    」 父亲一听,拍手叫好,果然儿子有诗才。他越念心里越喜欢,念著念著,忽然心想这句诗的开头一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吗?这最后一个白字用得真好,正说出一树李花圣洁如雪。

    於是,他就给儿子起名叫李白。 天上谪仙人 李白初到长安,遇到秘书监贺知章,李白取出《蜀道难》一篇呈上,贺知章边读边点头,一遍未完,已称叹数次,最后,他翘起大姆指向李白说:「先生,您真是天上谪仙人啊!」立刻解下身上佩带的金龟,呼唤店家换来美酒,与李白倾杯尽醉。

    五代人王定保所撰《唐摭言》更把贺知章的赞语具体化为「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金星耶?」贺知章是文坛元老,《蜀道难》得到他如此推许,所以,不久之后,这首诗连同「谪仙」的名号就传遍天下。 唐人李绰《尚书故实》记载贞元年间有一个叫陆畅的诗人,为了报答西川节度使韦皋的知遇之恩,曾作《蜀道易》一首相赠,首句日:「蜀道易,易於履平地。

    」韦皋大喜,赠罗八百匹。但事实上此句以「易於履平地」喻「蜀道易」,较之太白「蜀道之难难於上青天」原句,相差甚远!更遑论实际上蜀道著实不易行走。

    因为其平淡无奇,《蜀道易》全诗未能流传下来,这一句还是靠李绰的记载才得以幸存。 梦笔生花 据天宝遗事记载,李白年少之时,曾梦见自己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来果然天才横溢,名闻天下。

    又记载李白嗜酒,不拘小节,但沉酣中所撰写之文章,未曾错误;与人议事,也多半不出李白所论,所以时人称之为醉圣。除了高力士脱靴,杨国忠磨墨的有名传说外,天宝遗事亦有记载李白曾於便殿为明皇撰诏诰,时十月大寒,笔冻莫能书写,明皇命妃嫔数十人侍立在旁,各执笔呵之,李白再取笔书写,可见他颇受皇帝宠信。

    海上钓鳌客 据说李白曾在开元年间谒当时宰相,署名海上钓鳌客李白。宰相问他:[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钩线?]李白回答:[以风浪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丝,明月为钩。

    ]宰相再问:[以何物为饵?]李白回答:[以天下无义丈夫为饵。]果然气势不凡。

    李白与杜甫 李白与杜甫二人诗风不同,性情也很不一样,但是却结为知心好友。杜甫赠送给李白的诗总计有十四首之多,可见他们二人交情之深厚。

    李白才气高,作起诗来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杜甫却属於苦吟一派,总要斟酌再三,才能定稿。所以传说李白曾写诗一首嘲笑杜甫的作诗辛苦。

    诗作如下: 沉香亭醉赋《清平调》 天宝初年,正闲居南陵的李白忽然接到了朝廷的徵召文书。原来,由於玉真公主、贺知章等的推荐,连当今皇上李隆基也知道了他的诗名!李白喜出望外,觉得自己大展宏图的时机到了,他高吟著「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匆匆安顿好一双儿女,便束装进京了。

    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了他。李白「论当世务,草答蕃书,辩若悬河,笔不停辍」,玄宗大为叹赏,特命以七宝床赐食,并且亲手为他调羹,对他说:「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道义,何以得此!」其宠遇之厚,世所稀见。

    从此,李白就待诏翰林院,用他那支生花妙笔为朝廷润色鸿业,点缀太平,偶尔也代草王言,但更多的是在宫中侍宴时吟诗作赋,佐酒助兴。 李白渐渐地对这种文学侍从的生活感到厌倦,於是经常沉饮酒肆,后来乾脆兴贺知章、汝阳王李璡、李适之、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结为「八仙」之游,纵酒狂饮,喝醉了就卧於市上酒家,常常害得内侍们四处寻找。

    杜甫曾写过一首《饮中八仙歌》,描述八人不同的醉态,其对李白的描写是: 这一日,李白又醉卧市上,忽觉冷水沃面,睁眼一看,宫中乐师李龟年正手持金花笺站在面前。原来,当时正值牡丹盛开,宫中兴庆池东沉香亭前,玄宗亲命移植的红、紫、浅红、通白四色牡丹也次第开放了。

    玄宗与杨妃前往赏花,李龟年照例率领著梨园弟子上前歌唱助兴,谁知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於是便命李龟年持金笺宣赐李白,要他立进《清平调》词三章。李白欣然承旨,尽管醉意未消,还是援笔立就: 三诗皆既咏牡丹,又赞杨妃,却没想到也因这三首诗而得罪了杨贵妃。

    据说玄宗好几次想给李白封官,还曾经答应给他做中书舍人,皆因杨贵妃的阻挠而作罢。 原来,李白用「可怜飞燕倚新妆」来衬托、赞美杨贵妃的美貌,而以在御前为李白脱靴为耻的高力士却故意在杨贵妃面前歪曲说:「以飞燕指妃子,。

    二、要诗人的趣闻轶事,急需,简短

    李白轶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绵州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感情强烈奔放,想像奇伟丰富,语言清新流畅。风格雄健,可称为屈原以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赋李花 据说李白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诗经。他父亲很高兴,认为儿子长大后可能成为有名的诗人,就想为李白取一个好名字.以免后人笑自己没有学问。

    由於他对儿子起名慎重,越慎重就越想不出来。直到儿子七岁,还没想好合适的名宇。

    那年春天,李白的父亲对妻儿说:「我想写一首春日绝句,只写两句,你母子一人给我添一句,凑合凑合。一句是『春风送暖百花开』,一句是『迎春绽金它先来』。

    」 母亲想了好一阵子,说:「火烧杏林红霞落。」 李白等母亲说罢,不加思索地向院中盛开的李树一指,脱口说道:「李花怒放一树白。

    」 父亲一听,拍手叫好,果然儿子有诗才。他越念心里越喜欢,念著念著,忽然心想这句诗的开头一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吗?这最后一个白字用得真好,正说出一树李花圣洁如雪。

    於是,他就给儿子起名叫李白。 天上谪仙人 李白初到长安,遇到秘书监贺知章,李白取出《蜀道难》一篇呈上,贺知章边读边点头,一遍未完,已称叹数次,最后,他翘起大姆指向李白说:「先生,您真是天上谪仙人啊!」立刻解下身上佩带的金龟,呼唤店家换来美酒,与李白倾杯尽醉。

    五代人王定保所撰《唐摭言》更把贺知章的赞语具体化为「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金星耶?」贺知章是文坛元老,《蜀道难》得到他如此推许,所以,不久之后,这首诗连同「谪仙」的名号就传遍天下。 唐人李绰《尚书故实》记载贞元年间有一个叫陆畅的诗人,为了报答西川节度使韦皋的知遇之恩,曾作《蜀道易》一首相赠,首句日:「蜀道易,易於履平地。

    」韦皋大喜,赠罗八百匹。但事实上此句以「易於履平地」喻「蜀道易」,较之太白「蜀道之难难於上青天」原句,相差甚远!更遑论实际上蜀道著实不易行走。

    因为其平淡无奇,《蜀道易》全诗未能流传下来,这一句还是靠李绰的记载才得以幸存。 梦笔生花 据天宝遗事记载,李白年少之时,曾梦见自己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来果然天才横溢,名闻天下。

    又记载李白嗜酒,不拘小节,但沉酣中所撰写之文章,未曾错误;与人议事,也多半不出李白所论,所以时人称之为醉圣。除了高力士脱靴,杨国忠磨墨的有名传说外,天宝遗事亦有记载李白曾於便殿为明皇撰诏诰,时十月大寒,笔冻莫能书写,明皇命妃嫔数十人侍立在旁,各执笔呵之,李白再取笔书写,可见他颇受皇帝宠信。

    海上钓鳌客 据说李白曾在开元年间谒当时宰相,署名海上钓鳌客李白。宰相问他:[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钩线?]李白回答:[以风浪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丝,明月为钩。

    ]宰相再问:[以何物为饵?]李白回答:[以天下无义丈夫为饵。]果然气势不凡。

    李白与杜甫 李白与杜甫二人诗风不同,性情也很不一样,但是却结为知心好友。杜甫赠送给李白的诗总计有十四首之多,可见他们二人交情之深厚。

    李白才气高,作起诗来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杜甫却属於苦吟一派,总要斟酌再三,才能定稿。所以传说李白曾写诗一首嘲笑杜甫的作诗辛苦。

    诗作如下: 沉香亭醉赋《清平调》 天宝初年,正闲居南陵的李白忽然接到了朝廷的徵召文书。原来,由於玉真公主、贺知章等的推荐,连当今皇上李隆基也知道了他的诗名!李白喜出望外,觉得自己大展宏图的时机到了,他高吟著「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匆匆安顿好一双儿女,便束装进京了。

    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了他。李白「论当世务,草答蕃书,辩若悬河,笔不停辍」,玄宗大为叹赏,特命以七宝床赐食,并且亲手为他调羹,对他说:「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道义,何以得此!」其宠遇之厚,世所稀见。

    从此,李白就待诏翰林院,用他那支生花妙笔为朝廷润色鸿业,点缀太平,偶尔也代草王言,但更多的是在宫中侍宴时吟诗作赋,佐酒助兴。 李白渐渐地对这种文学侍从的生活感到厌倦,於是经常沉饮酒肆,后来乾脆兴贺知章、汝阳王李璡、李适之、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结为「八仙」之游,纵酒狂饮,喝醉了就卧於市上酒家,常常害得内侍们四处寻找。

    杜甫曾写过一首《饮中八仙歌》,描述八人不同的醉态,其对李白的描写是: 这一日,李白又醉卧市上,忽觉冷水沃面,睁眼一看,宫中乐师李龟年正手持金花笺站在面前。原来,当时正值牡丹盛开,宫中兴庆池东沉香亭前,玄宗亲命移植的红、紫、浅红、通白四色牡丹也次第开放了。

    玄宗与杨妃前往赏花,李龟年照例率领著梨园弟子上前歌唱助兴,谁知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於是便命李龟年持金笺宣赐李白,要他立进《清平调》词三章。李白欣然承旨,尽管醉意未消,还是援笔立就: 三诗皆既咏牡丹,又赞杨妃,却没想到也因这三首诗而得罪了杨贵妃。

    据说玄宗好几次想给李白封官,还曾经答应给他做中书舍人,皆因杨贵妃的阻挠而作罢。 原来,李白用「可怜飞燕倚新妆」来衬托、赞美杨贵妃的美貌,而以在御前为李白脱靴为耻的高力士却故意在杨贵妃面前歪曲说:「以飞燕。

    三、求名人传记中的精彩与语短,越多越好,或者该名人的趣闻轶事,名

    刚好前段时间看了关于曾国藩的传记。

    关于曾国藩的名言警句:

    1、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难,由奢返俭难。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2、读书乃寒食本业,切不可有管家风味。

    3、时时内省,处处反躬自责。

    4、盖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辜而尤人,则人必不服。凡遇牢骚欲发之时,则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气?

    5、人有喜庆,不可生嫉妒之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6、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7、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8、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

    9、凡是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10、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安徽桐城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被世人誉为继孔子、朱熹的儒家集大成者。曾国藩被誉为千古第一完人。

    《曾国藩家书》很好看,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你有时间可以看看。

    四、诗人趣闻轶事

    1)伟大作家卢梭.狄更斯、列夫托尔斯泰都习惯于早晨写作。

    (2)俄国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只有在夜深人静之时,才情方能从笔下 涌溢出来。 (3)俄国作家果戈理的工作台是斜面的,他认为这样可以写得更出色。

    (4)俄国作家契柯夫年轻时就不怕环境嘈杂。喜欢在临街窗户旁边笔写 作,借以观察形形色色的人,并锻炼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他的著名 小说《猎人》据说就是在洗澡房间里问世。 (5)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常常在鸟语花香的林子里“制作”童话。

    (6)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善于从梦境中取材,喜欢在依山傍海的渔村写 作。在他的“基督山城堡”的别墅中,饲养了众多的动物,和栽种了 许多珍奇的花草。

    他说他之所以创作不衰,是因为“每天用心灵和头 脑吸食大自然母亲的乳汁”。他在写不同体裁的作品时,还习惯用 不同色彩的纸张和墨水。

    (7)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往往半夜十二点钟起床,一直奋笔疾书到第二天傍 晚。他平时不沾烟酒,但在创作时却拼命喝浓咖啡。

    (8)法国作家福楼拜习惯通宵写作,他房间里彻夜亮着灯光竟成了塞纳 河上船夫的航标。 (9)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喜欢站着写作。

    他说:“我站着写,而且用一 只脚站着。我采取这种姿势,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迫使我尽可 能简短地表达我的思想”。

    (10)德国伟大诗人歌德喜欢戴着有色眼镜写作。他常常根据创作内容选 戴不同颜色的眼镜,激发自己丰富的情感。

    (11)德国杰出的诗人席勒喜欢把两脚泡在人水盆里构思。 (12)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

    于是,她就利 用干活的空隙,及时把脑子里涌 现出来的情节写下来。 (13)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豪饮中吟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好诗,“人 称太白斗酒诗百篇”。

    (14)中国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写文章后,一改再改,用心甚苦。 (15)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是个非常虚心的作家。

    他的 每一篇作品写完以后,总要反复征求别人的意见,直到满意为止。

    五、毛泽东写诗趣闻

    曾经在书中读到一篇关于毛泽东的有趣故事:一天,姚淑贤刚刚和男友约好,晚上去中山公园幽会,却突然接到命令,跟随毛泽东的专列到北戴河。

    毛泽东知道了这件事,故作惊讶地说:“哎呀,糟糕,搅了你们的好事。 ”姚淑贤喃喃地说:“……没事。”

    晚上,姚淑贤给毛泽东送去削好的铅笔。毛泽东抬起头看着她,说:“小姚,你等等,有个东西你拿回去给你朋友看看,你的朋友就不会生气了。”

    毛泽东铺开一张16开的白纸,挥笔为姚淑贤写了《诗经》中的一首诗: 静女其殊,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躇。

    姚淑贤小声说:“主席,我们有纪律。凡带字的东西都必须上交。”

    毛泽东非常风趣地说:“你为什么那么老实?现在没有谁看到,我是不会打小报告的。”说完,毛泽东又幽默地挤一挤眼睛,做了一个手势,说:“藏起来,带给他。”

    姚淑贤笑了,笑得很开心。她将那张纸小心翼翼地对折起来揣到兜里。

    迅速回到自己的房间,把它藏到一本书里。 读到这个故事,我在心里琢磨了很久,我想:毛泽东作为一位伟人,有他严肃、认真、原则的一面;同时,作为一位诗人,他又有潇洒、浪漫、幽默、灵活的一面。

    这才是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毛泽东。我想,如果以诗词曲赋为一条主线,将毛泽东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趣闻逸事编织成一本书,那一定是十分有趣的。

    其实,关于毛泽东的“诗话”或者“词话”一类的书籍,关于毛泽东趣闻逸事一类的书籍,我们已经见到了很多,但是“诗话”、“词话”之类没有情节的铺陈,缺了一点儿情趣;而趣闻逸事之类又没有诗意的渲染,少了一点儿味道。《诗人兴会》正好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以诗为媒,以诗为线索,以诗为载体,毛泽东留下了无数令人们感动、鼓舞、奋进的佳话。毛泽东这种独到的人际交往风格,使交往的双方能够很容易地进入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里。

    读诗、学诗、赋诗、写诗(书法)、吟诗、讲诗、解诗、论诗……对毛泽东而言,是兴趣、爱好,也是工作,是生活、也是休息;是为我所用的得心应手的工具,是语言工具、是政治工具、也是交往的工具。在诗的世界里,他与人们长河同泳,共唱心曲,铸就了一篇篇雄奇瑰丽的诗篇。

    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诗人的世界里吧,让我们共同感受诗人的浪漫、潇洒、雄奇。

    六、唐宋诗人的趣闻轶事

    李白跳月

    南京夫子庙前,有一座文德桥。听老辈人说,每逢冬月十五月亮当头的时候,站在桥头朝水上看,倒映在水里的月影子刚好分成两半:桥这边半个,桥那边半个。

    圆圆的月亮影子,为什么会分成两半呢?这里有段故事。

    传说唐朝大诗人李太白,有一次到金陵(即今南京)来,在文德桥旁边的一座酒楼上歇脚。这天碰巧是冬月十五,到了晚上,他就独自坐在酒楼上赏月,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作赋。李太白生平最喜爱月亮,说月亮又干净又好看。这天晚上,他抬头看见天上的月亮洁白滚圆,心里非常高兴,就多喝了几杯。到了半夜,李太白趁着酒兴,下楼走到文德桥上。他刚走上桥,一低头,忽然看见月亮掉在水里了,河水一动,洁白的月影上就添了几条黑纹。李太白这时喝得醉醺醺的,只当是月亮给河水弄脏了。他靴子也顾不得脱,张开双手就跳下桥去捞月亮。谁知这一跳,月亮没捞着,却把水里的月亮震破了,顿时分成了两半儿。——故事就这样传下来了。后来人们在文德桥旁边修了个“得月台”,据说那里就是当年大诗人李太白赏月的地方。

    张子淳 杜国珍 周围 搜集整理

    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到京城,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吃饭。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出席,以为王安石必定会以盛宴相邀。到了中午的时候,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菜肴都不具备。萧氏子心里对这件事感到奇怪。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萧氏子很骄横放纵。不再拿起筷子,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把剩下的四边取来自己吃,萧氏子感到很惭愧,便回去了。

    七、有没有人知道有关名人读书的逸事和诗词名句

    逸事:牛角挂书 唐代李密听说包恺在缑山,前往拜访。

    他骑着牛,在牛角上挂上一卷《汉书》,边走边读。越国公杨素在路上见到他,拉着马缰绳从后面跟着他,说:“什么书让你勤奋到这种地步?”李密说是《项羽传》。

    杨素于是与李密谈论,认为他是奇才(见《新唐书·李密传》)。后来用“牛角挂书”比喻勤奋读书。

    囊萤映雪 这是由两个故事组成的典故。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映雪:利用雪的反光。

    利用口袋里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在夜间读书。 车胤勤奋读书,手不释卷,博学多才,但其家境贫寒,用不起灯油,夏天就用白布囊盛几十个萤火虫,用它们发出的光照着读书,夜以继日(见《晋书·车胤传》)。

    南朝梁孙康家贫,无钱买灯烛,晚上常映着雪光读书。 后人常把“囊萤映雪”两个典故作为勤学的典范。

    凿壁借光 汉代匡衡勤奋读书而没有灯烛,邻居有烛光,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一小洞,就着隔壁透进来的光读书(载《西京杂记》)。后人就用“凿壁借光”来形容勤学苦读。

    韦编三绝 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绳把写书的竹简编联起来,就叫“韦编”;三:概数,指多次;绝:断。孔子晚年喜欢研究《周易》,编撰《系辞》《象辞》《说卦》《文言》等解说《周易》的《易传》。

    由于反复阅读《周易》,以致编联简册的绳子多次断开(见《史记·孔子世家》)。 后泛用以形容勤奋读书。

    刺股悬梁 苏秦,东周洛阳人。他到齐国,跟鬼谷子学纵横之术,学成后去游说秦王,上书十次,不被所用,带去的资金用完了,非常狼狈地回到家里,哥哥、弟弟、嫂子、妹妹、妻子、侍妾都暗地里讥笑他,说他不务正业,搬弄口舌,倒霉活该。

    苏秦听后感到惭愧而暗自伤心,于是发愤读书,读得困倦了,就用锥子刺一下大腿,惊醒之后接着再读,最终做了六国的宰相,成为六国的合纵长。后用“刺股”比喻刻苦攻读。

    汉朝孙敬读书困倦时,将头发用绳子拴在梁上,一打盹就能惊醒,终于成为当代大儒。 后就用“刺股悬梁”比喻刻苦自学。

    目不窥园 此典故是说无暇观看园中景色,形容埋头读书、专心治学。董仲舒讲学授课,三年不出屋,无暇看园中景,他的弟子又收了弟子,后来的弟子有的居然没见过他的面。

    他治学专心到这种程度(见《汉书·董仲舒传》)。 后来用以形容埋头读书,足不出户。

    上述故事不胜枚举,古人在艰苦的环境中尚能克制自己,刻苦读书,成就一番事业,而我们生逢盛世、条件优越,能不勤奋学习吗?此文旨在勉励同学们向古人学习,学有所成 名句,诗词:精神能补物质的不足。 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

    勤动笔墨勤看书。 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

    如果知识不是每天在增加,就会不断地减少。语言是心灵和文化教养的反映。

    高尚的语言包含着真诚的动机。 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的情人。

    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书都读得来的人,还怕有什么做不来的。

    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来自他们的博学。

    八、名人的趣闻轶事有哪些

    一、王夫之“嫁书”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王夫之,一生著书224卷。

    有一年,他的大女儿出嫁,王夫之高兴地捡起一只箱子,说嫁妆都备齐了。有人打开一看,原来是满满一箱书,王夫之对大家说:“这就是我多年来为女儿操办的嫁妆啊!” 二、袁枚“吃书” 清代诗人袁枚说:“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痴瘤。”

    袁枚自然是善吃者。“善吃”就是咀嚼得法,品味有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三、李时珍“啃书” 李时珍从小跟父学医,22岁当医生,博采经方、单方、验方,外治内服,疗效显著。他发现《本草》错误很多,品种不全,决心重修。

    经27年辛勤劳动。“啃书”无数,遍访名山大川,搜集药物1289种,插图1160幅,处方11096个,于1578年完成《本草纲目》。

    四、王亚南“绑书” 我国第一个翻译《资本论》的经济学家王亚南,1933年,他在从红海向欧洲驶去的船上,因遇海浪,大船颠簸得叫人无法站稳,他便请餐厅的服务员将他绑在椅子上。服务员以为他怕摔倒,便照办了,谁知他却开始聚精会神地读起书来。

    五、闻一多“醉书” 诗人闻一多新婚那天,亲朋好友一大早就拥入家门前来贺喜。可好久不见新郎出来,人家都以为他更衣打扮去了。

    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门时,人们才在书房里找到他。他仍穿着那件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兴味正浓。

    于是家人都说这个大喜时刻不能让他看书,因为他一看上书就会“醉”。 六、华罗庚“猜书” 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当他拿到一本书时,首先要对着书思考一会,猜想书的布局谋篇,斟酌完毕再打开书。

    如果作者的思维与自己的猜想一致,他就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的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