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简述GIS的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存在与发展已历经30余年。

    用户的需要、技术的进步、应用方法论的提高,以及有关组织机构的建立等因素,深深地影响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综观GIS发展,尤其是北美地区的实际情况,可将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60年代为地理信息系统开拓期,注重于空间数据的地学处理。

    例如,处理人口统计局数据(如美国人口调查局建立的DIME)、资源普查数据(如加拿大统计局的GRDSR)等。

    许多大学研制了一些基于栅格系统的软件包,如哈佛的SYMAP、马里兰大学的MANS等。

    综合来看,初期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动力来自于诸多方面,如学术探讨、新技术的应用、大量空间数据处理的生产需求等。

    对于这个时期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来说,专家兴趣以及政府的推动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并且大多地理信息系统工作限于政府及大学的范畴,国际交往甚少。

    (2)70年代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巩固发展期,注重于空间地理信息的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的真正发展应是70年代的事情。

    这种发展应归结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资源开发、利用乃至环境保护问题成为政府首要解决之疑难,而这些都需要一种能有效地分析、处理空间信息的技术、方法与系统。

    二是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数据处理加快,内存容量增大,超小型、多用户系统的出现,尤其是计算机硬件价格下降,使得政府部门、学校以及科研机构、私营公司也能够配置计算机系统;在软件方面,第一套利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软件问世,新型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不断出现,据IGU调查,70年代就有 80多个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第三,专业化人才不断增加,许多大学开始提供地理信息系统培训,一些商业性的咨询服务公司开始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工作,如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ESRI)成立于1969年。

    这个时期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总体特点是:地理信息系统在继承60年代技术基础之上,充分利用了新的计算机技术,但系统的数据分析能力仍然很弱;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方面未有新的突破;系统的应用与开发多限于某个机构;专家个人的影响削弱,而政府影响增强。

    (3)80年代为地理信息系统大发展时期,注重于空间决策支持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迅速扩大,从资源管理、环境规划到应急反应,从商业服务区域划分到政治选举分区等,涉及到了许多的学科与领域,如古人类学、景观生态规划、森林管理、土木工程以及计算机科学等。

    许多国家制定了本国的地理信息发展规划,启动了若干科研项目,建立了一些政府性、学术性机构。

    如中国于1985年成立了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美国于1987年成立了国家地理信息与分析中心(NCGIA),英国于1987年成立了地理信息协会。

    同时,商业性的咨询公司,软件制造商大量涌现,并提供系列专业性服务。

    这个时期地理信息系统发展最显著的特点是商业化实用系统进入市场。

    (4)90年代为地理信息系统的用户时代。

    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已成为许多机构必备的工作系统,尤其是政府决策部门在一定程度上由于受地理信息系统影响而改变了现有机构的运行方式、设置与工作计划等。

    另一方面,社会对地理信息系统认识普遍提高,需求大幅度增加,从而导致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扩大与深化。

    国家级乃至全球性的地理信息系统已成为公众关注的问题,例如地理信息系统已列入美国政府制定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同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的“数字地球”战略、我国的“21世纪议程”和“三金工程”也包括地理信息系统。

    毫无疑问,地理信息系统将发展成为现代社会最基本的服务系统。

    扩展资料:

    社会应用

    随着GIS在决策中的普及,学者们已经开始审议地理信息系统的社会影响。

    有人认为 ,地理信息的生产、分配、利用和表述的很大程度上与社会环境有关。

    其他相关议题包括版权、隐私和审查的讨论。

    较为乐观的GIS社会应用是将它作为一个公众参与的工具来应用。

    规划

    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日前印发了《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目标是到2015年,建成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和信息化测绘体系。

    规划还提出,争取把地理信息产业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

    统计显示,截至“十一五”末,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总值突破1000亿元;而到“十二五”末,这一数字有望突破2000亿元。

    倍增的规模将给地理信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推进地理信息资源整合

    规划提出,要加快推进地理信息资源整合和数字城市建设。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数字城市建设试点和推广城市已达130个。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王春峰表示,“十二五”期间将在全国全面推进数字城市建设,力争完成全部333个地级市和部分有条件的县级市的数字城市建设。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日前发布的2011年测绘工作要点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快数字城市建设步伐,力争在2011年完成100个以上、启动100个以上数字城市建设,使数字城市覆盖全国2/3以上的地级城市。

    业内人士指出,基于这样的建设速度,未来3-5年,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市场容量将超过1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十一五”末,公众版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开通并产生重要影响。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将“天地图”服务功能延伸到省级和市级,并加大“天地图”推广应用工作力度,将其打造成为互联网内容服务的中国自主品牌。

    争取纳入新兴产业规划

    规划还表示将继续完善产业发展政策,争取把地理信息产业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

    鼓励地理信息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产品在政府投资项目中的应用,努力实现重大测绘工程中国产装备使用比例超过50%。

    规划还提出,要深入挖掘基于位置的地理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市场潜力,大幅度提高地理信息服务业务覆盖范围和市场盈利水平。

    其中包括加大地理信息技术与有关技术的集成应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大地理信息技术和位置服务产品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智能交通、现代物流等方面的应用;开发基于地理信息的电子游戏产品、地理信息电视频道以及基于物联网的位置服务产品等。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多项引导性政策的出台,地理信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将迎来巨大的市场机遇。

    巡更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简称GIS系统。

    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GIS通常和GPS结合使用。

    对于大范围的、露天的巡更巡检,巡更人员手持GPS巡检器,实时接收GPS卫星定位消息(时间、经纬度),并按预先设定的时间间隔自动发送或者在特定地点手动发送定位信息到无线通讯前置机。

    无线通讯前置机在收到定位信息后将数据传输到管理系统平台,系统软件采用GIS电子地图技术,动态显示和回放巡检轨迹,交由GIS分析可得该巡逻点的详细信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地理信息系统(GIS)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