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中国教育是否存在问题要不要改革?/

    中国教育存在的显著问题和困难

    1.教育体制和制度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

    在世界上任何国家,能够沿着普通学校一直升到学术性学位的,都是少数人,在整个劳动力市场上、职前职业教育、在岗培训、转岗培训、继续教育,从高职高专到专业性研究生学位,其实都是专业和职业教育培训的越来越强的优势,这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力资源分工的大潮流,也是知识社会就业与雇佣结构“网格化”“扁平化”的大趋势。

    但是,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中国家长、学校和社会用人部门中尚未形成这样的共识,也没有足够的前瞻意识,仍旧把学术性学历学位教育当成“修成正果”的唯一途径,仍以全日制正规学历教育为中心,人才培养模式缺少多样性和灵活性,致使一些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在办学方针、教学宗旨、学科专业设置以及师资配备等方面,盲目趋同或墨守成规,缺乏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动力和活力,有些地区产业吸纳能力有限,加上用人部门的非理性化,已出现所谓“知识性失业”或“过度教育”的问题。

    2.学校和社会片面追求升学的价值偏向

    近年来,中国教育界实施素质教育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但是,也面临着重重困难,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偏好知识灌输和传授,忽视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偏重选拔性考试,忽视评价多样性;过分强调正规学习作用,忽视非正规学习价值等现象还比较严重,在社会、学校和家庭甚至地方政府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

    3.财政投入不足,教育系统内外之间资源缺乏共享

    中国的学校教育体系与社会教育体系之间、教育与培训活动之间的关系尚待理顺,受市场经济利益的影响,教育的公益性有所减弱,政府、学校和各类教育机构之间出现了错位和缺位现象。

    学校教育体系与社会教育体系之间、正规教育体系内部之间自成系统、自我封闭,教育资源共享程度不高。

    改革是必须的:

    1.重新确认正规教育、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的功能

    目前,国际上对终身学习的宽泛解释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如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的各种教育,还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社区)教育等。

    欧盟、澳大利亚等采用的主要是广义定义。

    终身学习的狭义解释是:按照学习环境的变化,主要指学校教育以后不断扩展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具体指学校教育以后的非正规、非正式的教育。

    韩国采用的主要是狭义概念。

    尽管各国对终身学习的理解存在着差异,但并没有影响终身学习从概念到现实政策的转变

    2.强化政府统筹公共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责任

    当前中国的各级政府,应该有条件、有能力,在公共教育事业领域负起越来越大的责任。

    在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制度框架内,政府的教育责任体现出一个特点,就是向促进教育公平倾斜。

    3.加强非义务教育投入效益监管与教育质量评估

    公办学校是提供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政府是公共服务的管理者,今后,中国必须明确公办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财政经费分配使用的权责,完善并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完善财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制度,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

    4.立足中国基本国情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OECD报告显示,大多数OECD国家的富裕程度和财政教育经费的水平远高于中国,但是其公民参与终身学习仍然以谋生和就业为主要导向,尤其是具有较高个人回报的活动,而由闲暇、兴趣、爱好所驱动的学习只能是支流。

    通常的终身学习活动大都在正规学校、企业培训部门和工作岗位中进行。

    所以,建设一个学习型社会,学习者的年龄、身份等差别将逐渐淡化。

    中国要想建设学习型社会,就一定要找到符合基本国情的恰当切入点。

    中国公民参与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必然越来越体现出以谋生为最主要动力的特点。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