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学刘邦诗词

    一、刘邦

    刘邦的诗 唐朝有个叫章碣的,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叫《焚书坑》,诗日“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就是因为这“刘项”原来不读书",成了不读书才能干大事,或是读书人干不成大事的有力论据。

    刘邦与项羽到底读没读过书,到底是读了多少书,他们的文化程度如何,所学专业是什么,这些全得专门考证,但是有一点,这两个人的诗全写得不错。项羽的《垓下歌》这是妇孺皆知的,这咱先不说它,这里单说一说汉高祖刘邦的诗。

    目前能确认的,刘邦的诗也就是两首,一首是著名的《大风歌》,这是大家很熟悉的了;还有一首知道的人就不多了,那就是他的《鸿鹄歌》。 汉高祖十二年,刘邦攻打黥布,黥布败走,刘邦对手下人说: “你们去追吧。

    到了老家了,我得回家看看。”就回了老家沛。

    这老刘家的老三,大伙是全知道的,当年鼻涕挺老长的,当个小亭长。可是现在我刘老三回来了!我高祖还乡了。

    排场自然是要讲了,吃,喝,玩,乐。喝得高兴时,高祖想0K一下。

    于是,就在酒桌上即兴唱起来了,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现在能看到的就只是这么三句。我国的古诗极少有三句的,从《诗经》起诗就讲究双数,就这首出了单。

    多数人对这诗没有怀疑,喝多了点,就忘了是单是双了,这也可能。但是,我总是觉得,“安得猛士兮”前面,还应该有个,什么兮什么。

    因为看这诗写得这么好,不像是醉得不行了,不至于乱来。是不是当时用的竹简丢了一根,这只是猜测,没有证据。

    只这三句,就已经足够好了。唱得来劲时,高祖“令儿皆和习之。

    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史记,高祖本纪》)你看,作词、作曲、演唱、舞蹈全是一个人。

    特投入,都哭了。那个意气风发,那个踌躇满志,囊括四海、笑傲全球的襟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正是因为这样,这首诗才流传到了现在。 刘邦的另一首诗《鸿鹄歌》就与这首完全不同了。

    皇帝坐稳当了,就得考虑继承的问题了。按当时的规矩,刘邦与大老婆吕雉生的儿子刘盈(后为汉惠帝),才是正牌的太子。

    刘邦这个人,以前苦时打时杀时,与吕雉关系是挺好的,可是现在老婆多了,就对戚夫人好上了,冷落了老吕。他想要改立戚夫人的儿子如意为太子。

    是对还是错,咱也别管人家的事了,只是听听热闹。刘邦暗中工作也没少做,可是人家老吕婆子也不是省油的灯,人家是名正言顺的第一夫人嘛。

    吕雉就找到了张良,让张良主持公道。张良是啥人物?事到他那儿,第一他不能坏了规矩,得坚持原则,第二他要办的事一定得办稳妥,不能影响团结大局。

    张良并没有说什么,只是为吕后的儿子找了四个老头儿。这四个老头儿正是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

    这四位是顶尖的世外高人,人称“四皓”,即四颗明星。张良就让四个老头儿当太子的老师。

    这么的这么的,那么的那么的之后。有这么一天,刘邦看见了太子是和四个老头在一块儿,当时就灭了火,就没电了,就心里凉了。

    他是知道这四位的底细的。 刘邦急忙召来戚夫人,指着四个老头儿说,“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

    吕后真而主矣。”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

    歌曰: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歌数阙,戚夫人嘘唏流涕,上榻去,罢酒。 (《史记*留侯世家》) 刘邦的诗与话,稍微翻译翻译就是:完了,完了,全完了,有这四个老头在帮吕后的儿子,咱们是完了。

    心爱的戚夫人呵,看来咱们两个的儿子是当不上太子了。而且,看得明明白白,人家吕老婆子将来就是心肝你的主子。

    人一没招时就唱歌,就跳舞。咱们啥也别说了,你呢?跳个舞,要跳老家楚地的,我呢,唱个歌。

    “天鹅呀,大雁呀,一飞就是几千里。羽毛丰满了呀,人家是随便飞来随便起。

    随便飞呀,随便起。真没有招来,也没处说理。

    我老刘虽有弓来又有缴,可也是用不上哇。心肝呀,心肝。

    这可不是我老刘不管你。”老刘唱完后,戚夫人抽抽泣泣哭得个满脸是泪。

    想一想,说啥也没用了,只得上床睡去。酒菜也弄得杯盘狼藉。

    果然,刘邦一死,得宠的戚夫人一门全让吕后给收拾了,如意被毒死,戚夫人被砍了手脚,挖眼熏耳,扔到茅房里,称为“人彘”。 写这首诗时,刘邦的处境与项羽的霸王别姬差不多,全是无可奈何陷于绝境。

    可是人家刘邦一没有提当年勇,二没有将责任推给老天爷,还是实话实说了,没办法就是没办法,直来直去。这诗正与刘邦的性格相合。

    诗中用了比喻的方法,将吕氏比作羽翼丰满的鸿鹄,承认吕氏的强大,并坦率地表达了自己无可奈何的心情,也是一首好诗。

    二、谁有毛泽东写的关于刘邦项羽的诗词啊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作者: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同志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注释】 钟山:莽莽南京中山门外紫金山。 虎踞龙盘:《三国志》诸葛亮与孙权论金陵说,“钟阜龙蟠,石城虎踞。”

    而慷: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追穷寇:《孙子兵法·军争篇》有“围师必阙(网开一面之意),穷寇勿迫”。

    霸王:指西楚霸王项羽。鸿门宴上,他听了项伯的话,“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没有杀刘邦。

    后刘邦项羽血战连年,终于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双方士兵为和平连呼万岁。

    项羽守约退兵,刘邦却立即背信弃义地围攻项羽于垓下,他的部下更把楚霸王分尸为五。事迹见《史记·项羽本纪》。

    天若有情天亦老:这是李贺的诗句,见《采桑子·重阳》注释。 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

    葛洪《神仙传·麻姑》里,麻姑对王方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题解】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上,分三路强行渡江。二十三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异常振奋于是写下了有名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本诗气势恢弘,语言铿锵有力,它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 <以下为原创> 我们最注意的就是后面四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里毛主席有三个很反常的观点,第一是自古兵家言“穷寇莫追”,从前面的注释我们也明白,可是熟读兵书、用兵如神的军事家毛泽东却要追击穷寇,而且是不遗余力!第二是自古言:“胜则为王败则为寇”,按道理项羽是失败者不能称其王、刘邦是胜利者不能称其寇,但是这里白纸黑字写得很清楚,毛主席这里仍然直称项羽为霸王,却用了穷寇一词代指刘邦及国民党反动派;第三点人们常说“上苍有好生之德”,好像上苍非常重情义,毛主席却说(关键时刻)上天是无情的,人间正道是经由漫长的历史苦难而成就的!从这三个与众不同的反常观点能够看出:毛主席从霸王项羽的历史教训中总结出极其宝贵的革命经验,对待无信无义的凶恶敌人决不要留情面,即使对方已经是穷寇了一样要坚决消灭,没必要跟他讲名誉讲仁慈;不管什么信仰,人间正义都是在漫长而苦难的岁月中实践磨练。

    看得出毛主席对霸王是同情的、是惋惜的、是积累其经验的,主体上是站在霸王这边,肯定了其历史功绩,相反用穷寇代指刘邦及国民党反动派,则表示了对他们的蔑视。

    三、急

    1 全唐诗卷647_11 「咏史诗。

    乌江」胡曾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2 全唐诗卷647_42 「咏史诗。垓下」胡曾 拔山力尽霸图隳,倚剑空歌不逝骓。

    明月满营天似水,那堪回首别虞姬。 3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 垓下歌汉?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5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负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6 题乌江项王庙诗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7 咏项羽 于季子 北伐虽全赵, 东归不王秦。

    空歌拔山力, 羞作渡江人。 8 垓 下 项羽 归天难,杀气腾腾剑光寒。

    剑光寒:力拨青山,气盖中原。欲渡江东却无颜,歌声残:逐鹿问鼎,四面楚歌歌声残。

    恨地无环。 9 濠州七绝·虞姬墓 苏轼 帐下佳人拭泪痕,门前壮士气如云。

    仓黄不负君王意,独有虞姬与郑君。 10 虞美人·清朝诗人何浦 遗恨江东应未消,芳魂零乱任风飘。

    八千子弟同归汉,不负军恩是楚腰项羽。11 乌江耻学鸿门遁,亭长无劳劝渡河。

    (汪绍焻) 12 年代:唐 作者:孟郊 作品:和令狐侍郎、郭郎中题项羽庙 碧草凌古庙,清尘锁秋窗。当时独宰割,猛志谁能降。

    鼓气雷作敌,剑光电为双。新悲徒自起,旧恨空浮江。

    13 叱咤风云虎共龙,英雄未必让重瞳。 项羽 疆封域吏非因足,鼎祚廷王是久衷。

    草没铜驼卿禄满,牛眠驿马帅林空。愧当漠漠西交巷,千古声声泣怨鸿。

    14 夕阳留雀庙,孤艇系乌江,病叶相风残,寒潮夜不降。 15 八千子弟尽成灰,楚图王位任风吹。

    鸿门舞剑恋旧情,乌江江水逝骓。 16 帐中草草军情变,月下旌旗乱,揽衣推枕怆离情,远风吹下楚歌声。

    正三更。乌骓欲上重相顾,艳态花无主。

    手中莲锷凛秋霜,九重归去是仙乡。恨茫茫。

    17 辛弃疾《虞美人》 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拔山力尽忽悲歌,饮罢虞兮 ,从此奈君何。

    人间不识精诚苦,贪看青青舞。蓦然敛袂 ,却亭亭,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

    18 八千子弟失江东,止有虞兮效始终。死共乌骓埋骏骨,生怜红粉是英雄。

    花间名字留芳体,帐下悲歌泣晓风。若使当年成帝业,宁同吕雉祸深宫。

    19 不修仁政枉谈兵,天道如何尚力争。隔岸故乡归不得,十年空负拔山名。

    20《咏古》 田雯 列教玉体两横陈, 粉黛香消马上尘, 刘项看来称独手, 虞夫人后戚夫人。 21 七律 虞姬 项羽 虞家有女过江东,玉洁冰清气若虹。

    不羡嫦娥奔皓月,偏随竖子傲长空。青萍三尺为君舞,珠泪一帘因尔笼。

    勿叹势如墙上草,妾魂化剑斩奸雄! 22 无名 项羽 剑折沙尽血洗风,七载成败转头空。荡恨笑饮苍天泪,段韧傲刻夕阳红。

    23 过鸿沟 唐 韩愈 龙疲虎困割川原,亿万苍生性命存。谁劝君王回马首,真成一掷赌乾坤。

    24 垓 下 (唐)胡曾 拔山力尽霸图隳,依剑空歌不逝骓。明明满营天似水,那堪回首别虞姬。

    25 虞姬墓 (宋)苏辙 布叛曾亡国已空,摧残羽翮自令穷,艰难独与虞姬共,谁使西来敌沛公。 26 虞姬墓 (宋)饶节 风悲月黑楚歌闻,泣下虞兮夜未分。

    千骑星飞向前死,不知谁为闭荒坟。 27 虞姬墓 (宋)范成大 刘项家人总可怜,英雄无策庇婵娟。

    戚姬葬处君知否,不及虞兮有墓田。 28 咏虞美人草 (宋)肖海藻 鲁公死后一抔荒,谁与竿头荐一觞。

    妾愿得生坟土上,日翻舞袖向君王。 29 项籍庙 (宋)许彦国 千载兴亡莫浪愁,汉家功业亦荒丘。

    空余原上虞姬草,舞尽春风未肯休。 30 霸王别虞姬 (宋)张可氏 垓下将军夜枕戈,半夜忽然闻楚歌。

    词酸调苦不可听,拔山力尽将如何。将军夜起帐前舞,八千儿郎泪如雨。

    临行马上复何言,虞兮虞兮奈何汝。 31 田舍即事 (南宋)刘克庄 儿女相携看市优,纵谈楚汉割鸿沟。

    山河不暇为渠惜,听到虞姬直是愁。 32《乌江》 (南宋)汪元量 平生英烈世无双,汉骑飞来肯受降。

    早与虞姬帐下死,不教雪战到乌江。 33 虞美人 (南宋)林希逸 生犀百万环帐立,漏声未残楚声急。

    拔山男子心转柔,夜依芙蓉秋露泣。别酒苦如荼,不是婵娟害霸图。

    巢人愤死愁云气,吕氏田头见老夫。汉宫三万六千日,得意蛾眉亦陈迹。

    至今一曲唱虞姬,恨草摇摇向春碧。 34 别离情 (元)贯云石 又闻垓下虞姬泣,斗帐初惊楚歌毕。

    佳人阁泪弃英雄,剑血不销原草碧。 35 戏马台 (明)汪广洋 事机一去竟莫举,盖世拔山皆谬语。

    虞姬痛别难再逢,乌骓欲逝从何许。 36 虞美人词 (明)刘炳 万人剑气真罴虎,宝珏鸿门悲亚父。

    阴陵失道岂天亡,志轻仁义为降虏。凄凉垓下楚歌哀,玉碎花飞报危主。

    至今荒冢说虞姬,一去繁华名不死。 37 虞姬伏剑 (明)胡奎 当年玉斗碎鸿门,碧血空沾楚剑痕。

    满地落花皆汉土,不知何处箸春魂。 38 咏虞姬 (明)邱浚 垓下当年战胜还,虞姬饮撼戚姬欢。

    后来人彘遭奇祸,欲乞悲歌一曲难。 39 虞姬 (明) 张宣 楚歌四面秋声起,美人如花帐中死。

    重瞳将军盖世雄,泪流暗逐乌江水。妾身妾身何足数,八千健儿弃如土。

    空留恨血渍平原,碧草无风为谁舞。 40 咏虞美人草 (明)孙齐之 楚宫花态至今存,倾国倾城总莫论。

    夜帐一歌身易殒,春风千载恨难吞。胭。

    四、和项羽、刘邦有关的唐诗(绝句或律诗)5首和项羽、刘邦有关的唐诗

    1说刘邦项羽的 唐朝章碣《焚书坑》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赏析: 这首诗就秦末动乱的局面,对秦始皇焚书的暴虐行径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谴责。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采纳丞相李斯的奏议,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集焚毁儒家《诗》、《书》和百家之书,令下之后三十日不烧者,罚作筑城的苦役,造成中国历史上一场文化浩劫。 焚书坑据传是当年焚书的一个洞穴,旧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的骊山上。

    章碣或者到过那里,目之所触,感慨系之,便写了这首诗。 诗一开始就接触主题。

    首句用略带夸张的语言揭示矛盾:竹帛化为灰烟消失了,秦始皇的帝业也就跟着灭亡了,好象当初在焚书坑里焚烧的就是他的嬴氏天下。这一句夹叙夹议,明叙暗议,有实有虚。

    “竹帛烟销”是实写,有形象可见。“竹帛”是古代写书的材料,这里指书。

    “帝业虚”是虚写。这种虚实相间的表现手法极富韵致。

    次句就“帝业虚”之意深进一层,说是虽然有关河的险固,也保卫不住秦始皇在都城中的宫殿。“关河”主要指函谷关与黄河,当然也包括其他关隘、河流,如散关、萧关、泾河、渭河、崤山、华山等。

    贾谊《过秦论》:“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说“关河”,便概括一切可以倚恃的地理险阻。

    秦都咸阳四周虽有这许多关山河川包围着,但仍然锁守不住,所以《过秦论》又说:“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阖,长戟不刺,强弩不射。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艰。

    ”再坚固的“篱笆”也挡不住起义军队的长驱直入。诗以“关河空锁祖龙居”一句总括了整个秦末动乱以至秦朝灭亡的史实,言简意深;并且以形象示现,把“帝业虚”这个抽象的概念写得有情有景,带述带评,很有回味。

    “祖龙”指秦始皇。这里不用“始皇”而用“祖龙”,决非单纯追求用典,而是出于表情达意的需要。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一项传说:始皇三十六年,有神人对秦使者说:“今年祖龙死。”使者回报始皇,始皇听了,好久不讲话,过后自作解释说:“祖龙者,人之先也。”

    秦始皇一心要做子孙万代诸“龙”之祖。而今江山易主,“祖龙”一词正话反用,又添新意,成了对秦始皇的绝妙讽刺,而且曲折有文采,合乎诗歌用语韵味。

    第三句点题,进一步用历史事实对“焚书”一事做出评判。秦始皇和李斯等人把“书”看成是祸乱的根源,以为焚了书就可以消灾弭祸,从此天下太平。

    结果适得其反,嬴秦王朝很快陷入风雨飘摇、朝不保夕的境地。“未冷”云云是夸张的言辞,旨在突出焚书行为的乖谬,实际上从焚书到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首举义旗,前后相隔整整四年时间。

    末句抒发议论、感慨。山东之乱持续了一个时期,秦王朝最后亡于刘邦和项羽之手。

    这两人一个曾长期在市井中厮混,一个出身行伍,都不是读书人。可见“书”未必就是祸乱的根源,“焚书”也未必就是巩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过秦论》)的有效措施。

    说“刘项原来不读书”,而能灭亡“焚书”之秦,全句纯然是揶揄调侃的口吻,包含着极为辛辣的讽刺意味。从“竹帛”写起,又以“书”作结,首尾相接如环,显得圆转自然。

    议论性的诗歌,既要剖析事理,又要显示意象,委实很不容易。这首诗采用了近乎喜剧的表现手法:揭示矛盾,使秦始皇处于自我否定的地位。

    这样写表面似乎很委婉,很冷静,其实反对的态度和憎恶的感情十分鲜明。如果说这就是“怨而不怒”的表现,那么,它也不失为一种成功的艺术手法。

    2说项羽应该过乌江的 唐朝杜牧《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赏析: 杜牧会昌中官池州刺史时,过乌江亭,写了这首咏史诗。“乌江亭”即现在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旧传是项羽自刎之处。

    项羽溃围来到乌江,亭长建议渡江,他愧对江东父兄,羞愤自杀。 这首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同时暗寓讽刺之意。

    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儿”呢?“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能拔山,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

    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

    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 这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

    五、跟刘邦有关的诗词

    《咏汉高祖》唐人:王珪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十月五星聚,七年四海宾。

    高抗威宇宙,贵有天下人。忆昔与项王,契阔时未伸。

    鸿门既薄蚀,荥阳亦蒙尘。虮虱生介胄,将卒多苦辛。

    爪牙驱信越,腹心谋张陈。 赫赫西楚国,化为丘与榛。

    《沛宫》唐人:胡曾 汉高辛苦事干戈,帝业兴隆俊杰多。 犹恨四方无壮士,还乡悲唱大风歌。

    《项羽》宋人:张耒 沛公百战保咸阳,自古柔仁伏暴强。 慷慨悲歌君勿恨,拔山盖世故应亡。

    《历代传授歌》宋人:陈普 秦帝始皇太暴虐,位传二世而已矣。 汉室龙兴灭秦项,高祖刘邦赤帝子。

    六、历史上关于谈论刘邦项羽的诗词,知道的可以说下吗

    刘邦成事后回乡诗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项羽自杀前诗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从这两个人的诗歌可以看出两个人迥然不同的性格,甚至可以据此推断出其命运的必然性。

    先看看项羽在诗中流露出的性格: 力拔山兮气盖世——自大虚夸不要说拔山了,你把我家门口才长了5、6年的还不到碗口粗的水杉木拔出来试试?还气盖世呢,你见过气是什么样子吗?气是怎么去盖世的呢? 时不利兮骓不逝——怨天尤人、情绪化 把失败归结到时不利,有点精神不正常的表现;对这一匹马感叹,情绪化严重,情绪化严重的人往往被情绪绑架,自己不能控制自己,容易做事失败。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自私、妇人之仁 作为统帅一方的王侯,此时还在关心着自己的马和女人(由于自身的自大性,所以也没有朋友可以依靠),这是很自私的。

    看起来重感情,其实这种妇人之仁的优柔寡断的性格是很害人的。总的来说就是他容易被情绪绑架,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不能理智地处理事情,意气用事,如果他不失败,天理难容。

    对项羽分析时,我不禁想起来另一个人--蒋中正先生。蒋公的日记我拜阅过,总体感觉是性情中人,常常被情绪绑架,常在日记中骂人,骂政敌骂鬼子。

    日本军队攻打上海南京时,抵抗甚少,原因是蒋公居然没有有计划地积极安排抵御,这与蒋公性格的固有缺陷分不开的,就是常常被自己的情绪(恐惧、抱怨、等待)绑架,在精神上不是十分的正常,不能理智地做事,常常指望上帝的帮助,在日军顺利地攻占上海南京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来。 蒋公的失败也具有其性格的必然性,好在最后上帝还安排了一个美丽的地方让他安度晚年。

    项羽和蒋公的一个共同点是情绪化严重,常常被自己的情绪绑架,不能理智地处理各事. 另一个重要共同点就是喜欢怨天尤人。怨天尤人必然会耽搁做事情,而且在对待人才这件重要的事情上也将有重大过失。

    看看人家刘邦吧,“安得猛士兮”是如何的大气啊,我觉得刘邦也会骂人但是不会以骂人为乐事,而是以求才为乐事。 评分:项羽同学诗在文学上给个正90分,在做事上给个负100分。

    再看看刘邦同学的诗: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大气而实在,并无任何浮夸自大之语气。假设这件事要是搁在项羽身上,相信他的诗恐怕就不止是力拔山兮了,大概可以翘起整个地球了。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求才若渴。前面是写实,然而话锋一转归到正题:求才,说明刘邦同学即使在荣归故里的日子里,小脑袋瓜里面想的还是人才人才人才!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评分:刘邦同学的诗在文学上得分正65分(太没水准啦),在做事上的得分为正100分。

    给我的启示: 自我批判——1. 性格上兼有项羽、韩信、周公等几个同乡的特征, 而与刘邦的性格却相差甚远。 2. 主要体现: * 其中最大的缺点为容易被情绪绑架,自己不能控制自己,影响理智的做事和做判断。

    人们很容易被恐惧、胆怯、贪婪、自大、自私、恼怒、愤恨、嫉妒等待负面情绪绑架,能克服之,积极理性地做事的,即使不能成为大家,也不至于成为败者。要向刘邦同学学习现实主义的手法积极做事。

    * 怨天尤人的性格。以前受传统文学的影响常常多愁善感(怨天),现在是改正了。

    但是尤人的性格还需改正,这里的尤人并非是恨谁,而是理想主义地以完美主义的标准去发现别人的缺点,这是很要不得的性格。应改为积极发现别人的优点,欣赏之并为我所用。

    要向刘邦同学学习“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实用主义性格。 * 自大浮夸。

    这个特征具有地区特性。Baltasar Gracian 同学在智慧书里面很智慧地指出了这一点:一个人的缺陷常常带有地区特性。

    经上说:遇亨通的日子你当喜乐;遭患难的日子你当思想。感谢上帝,让我认识到自身的缺陷,而且要在内心与这些缺陷隔绝,在本质上回归到较完善的人格上来。

    这是多么大的乐事呢!这也将使我在所经营的事情上遇亨通,在所经营的事情上享乐。改正性格:向刘邦同学学习--随需而变,虚己求才;写实实用,杜绝浮夸;理智无情(绪),驾驭自己;不拘小节,一点点小自私(会生活,能理解人);心怀天下,没有文化(忘掉那些文字吧,要有文盲的理智判断力)。

    操作: 把刘邦项羽的诗打印出来挂在案头,警醒自我。

    七、古诗〈〈大风歌〉〉

    诗人简介

    刘邦(前256~前195),沛县(今江苏省丰县)人。和项籍共击秦,项籍立他为汉王。后来平了项籍,统一天下,在位十二年。刘邦有诗歌两篇流传,一篇是《大风歌》,另一篇是《鸿鹄歌》。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创作背景及赏析]

    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淮南王黥布起兵反叛,刘邦亲率大军讨伐,黥布仓皇而逃,刘邦令部下继续追击,自已率部分人马回朝,路过故乡沛县时,在行宫摆酒晏请父老乡亲,并选120名青年唱歌作乐,刘邦喝到头上,突然亲自击筑,即兴作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唱完后,他令青年跟着学唱,还亲自舞蹈,情动之处,泪流满面。

    《大风歌》表达了刘邦重返故乡的得意之情和安邦定国的迫切心愿。首句以风云形象作比喻,描绘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浩荡声势,以及平定各地叛乱的勇猛进军,他仿佛意识到汉王朝的兴起,有赖于客观的形势、历史的潮流。第二句是触景生情,当天下统一,四海臣服,荣归故里之时,他能不炫耀威力的显赫,倾吐一腔豪情。而第三句的情意则是双重的。既有高瞻远瞩,为巩固帝业而发出招集贤人、猛士治国守成的呼唤,又有预感生命垂危,担心江山由谁守卫的悲叹。心力交瘁,刘邦果然于翌年去世。他死后,汉惠帝便将沛宫立为宗庙,祭祀刘邦,并让当年随刘邦唱歌的120年青年专门从事音乐工作,至汉景帝时,《大风歌》便一直是沛地一年四季祭祀宗庙的乐舞。

    参考资料: http://www.nbxiaoshi.net/xsgrzy/23xusichao/dfg.htm

    采纳吧,亲~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