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历史资料:为什么丑化与歧视河南人南方周末

    你好,以下由惶感整理,仅供您参考

    毫无疑问,丑化与歧视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最原始、最丑陋的劣根性。

    数千年

    来时骤时纤的传统政治歧视在中国迈向市场经济的进程中消失殆尽,但不幸的是随

    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以“经济”为标准的另一种丑化与歧视又头角渐露,其典型

    体现便是对河南人的整体丑化与歧视。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平均主义和“大锅饭”这种分配制

    度和“斗私批修”风潮的影响,人们的经济水平差别不大且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因

    此在经济上的歧视基本不存在。

    而今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固有的价值观念

    的急剧变化是产生新的歧视的大的社会背景。

    纷繁复杂的价值观中“金钱崇拜”、

    “蔑视贫穷”一类,正是对河南人丑化与歧视的理论与思想基础。

    为什么偏偏丑化和歧视河南人?答案是简单的,也是复杂的。

    说它简单,因为有这样一种观点可以明确:河南不少人做的坑、蒙、拐、骗的

    勾当只是一些人丑化与歧视河南人表面的借口和由头,绝不是答案的实质与核心,

    对河南的丑化与歧视缘于河南的贫穷与落后。

    说它复杂,就是需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新时期以来具有实质意义

    的第一波丑化与歧视的目标并非发达省市的广东、上海和浙江,亦非贫困地区的青

    海、甘肃和宁夏,而是直指位于中原地带的河南?

    河南不沿边靠海,但不是很闭塞的;河南经济不发达,但不是最穷的;河南人

    市场经济头脑不丰富,但也不是最匾乏的。

    应当说,单纯一个闭塞、一个贫穷或是

    一个思想保守都不是河南被丑化与歧视的推一原因,也就是说在今天的中国能成为

    被歧视的对象需要同时具备多个条件,而河南不幸兼而有之,在地域、经济、传统

    和现实的观念方面都显现出独特个性,构成了足以使其被丑化与歧视的“罪状”。

           河南拥有足以引人瞩目的显性特征

    一个地区的人被丑化与歧视首先必须具备一些显性特征,也就是他们必须有着

    足以引人注意的传统的或者是现时的“资本”,河南便同时拥有多种这类不菲的

    “资本”。

    河南被学者称为“中国之中的中国”,这本身包括了多个方面的含义:其一为

    河南位于中国的中心部位,因此也被称为“中原”,古语中“逐鹿中原”即显示出

    其在地域上的重要性,“占领中原,辐射四方”成为古代政治家和当今商家的立身

    安天下的出发点,商周时代的君王时常发出“天保未定”的感叹后将都城定在河南

    一带也证明了当时的人们甚至认为这里是宇宙的中心。

    即使从今天来看,中国两条

    主要铁路大动脉京广线和陇海线即在河南省会郑州交汇,从这里到全国的大部分地

    区的距离都基本相等,特别是今天交通、通讯的日益发达,河南的信息更是可以迅

    速传递到四面八方。

    河南便因地域的原因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其二为河南是中国的缩影。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河南是中国人口最

    多的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河南是中国最大的农业省;中国是世界上最

    大的发展中国家,河南应该说是中国最大的“发展中省份”——中国的经济总量在

    世界上名列前茅,人均水平位于中下;河南的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五,而人均只占

    全国的第十八位。

    其三为河南人是“中国人之中的中国人”。

    中国是世界上惟一延续至今的文明

    古国,黄河流域的河南人文经济历史与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悠长。

    老庄哲学、

    程朱理学在此发源,儒、释、道文化在此繁衍兴盛,仁义礼智信在此像黄河水一样

    淳厚绵长,“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被岳母刺在黄土般宽广的中原脊梁上。

    同时,由

    于这里的地域位置,水旱灾难以及战乱时常发生在这里,有关资料显示,历史上发

    生在河南这块土地上的战争超过了其他地区的总和,多灾多难的河南如同多灾多难

    的中国。

    同时,南来北往、三教九流在此汇集、交流,君臣。

    官匪、流民以及“东

    邪西毒”们在此安营扎寨,传统中国人的性格、品行在此形成完善。

    忠厚也罢,愚

    昧也罢,聪明也罢,狡诈也罢,这就是中原人,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也是全体中

    国人剪不断的根。

    尽管斗转星移,世事沧桑,但中国人品性的DNA 都是相仿或一致

    的,每个人身上都有河南人的影子,当然包括河南人“德性”中的优点和毛病。

    著名作家张宇先生的话说,“河南人是中国人的娘”,河南人与生活在中国其他地

    区的人们千丝万缕的关系可见一斑。

    只此三点便可以看出河南在其他省市人心目中因地域、文化的特殊性而备受关

    注的程度,尽管他现在不是政治中心,也不是经济中心,但这丝毫不影响上苍仍将

    其放在人们的视角中——“不东不西”、“不南不北”,不是中心是什么?假若中

    国有人对河南视而不见,那便是有点“一叶障目”了。

    将少数素质低下的河南人视为河南人的代表——丑化与歧视河南人的表层原因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河南人总是显现在人们视野里。

    随着观念、交通、通讯等方

    方面面情况的变化,河南人开始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在昔日“足不出户”、

    “父母在不远游”和“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岁月里,即使是坏事也不

    可能远播万水千山之外,而现今的世界,地球已经成为村庄,何况中国一邦?这也

    是河南人被关注直至被,些人丑化和歧视的重要原因。

    哲人的话确实是有道理的。

    贝克莱说:“存在就是被感知。”

    单就人口数量而论,河南拥有近一亿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 /13,加上河

    南位居中部,交通畅达,随着国内外、省际间经济的日益活跃和民工潮的一波波涌

    起,河南人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都顽强地显示其存在,由于河南历史上的贫穷和重

    教传统的悠久,外出求学者在全国各省中应是名列前茅的,单在北京一地学业完成

    后留下工作者就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但他们由于知识层次和素养的原因,大都隐

    匿于机关、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其整体的影响力显示并不太多,倒是外出务工的民

    工人数目前已达680 多万,于是他们就成了外地人认识河南人的主要对象。

    由于河南人多地少,本地工商业又不发达,能够容纳的劳动力相当有限。

    农村

    人口特别是农村青年迫于生计,除了外出打工,没有别的出路了。

    可以说是历史上

    河南人大规模以群体形象在外地登台亮相、他们的足迹南至广东、海南,北至黑龙

    江、吉林,繁华都市如北京、上海有之,尚在开发的西藏、新疆有之,正如人们形

    容的那样,“在中国那里有人烟,那里就有河南人。”

    在中国的外出务工队伍中,湖北人擅于租摊卖小商品,河北人大都经营食品买

    卖,河南人则大多集中于建筑、卖菜卖水果、收废品等领域,要么成群结队活跃在

    马路两侧的建筑工地、在工地旁一堆堆地蹲着肆无忌惮地大口吃着馒头、在人潮涌

    动的路边挤车回工棚,要么就穿行于胡同巷陌,高声吆喝,他们生活在大都市的屋

    檐下,闪人市民的眼帘中,使他们不由得产生这样的感觉:怎么河南人都跑出来了?

    河南民工大都操一口地道的方言,也即河南话,河南话与中国其他地区的方言

    差异较大,但和普通话同属北方语系,除了阴、阳、上、去的四声和普通话不同外,

    别的方面基本一致。

    所以民工们也就理所当然地说一口地地道道的河南话。

    由于这

    一方言产生于农业大省的背景下,因此在许多人眼里便显得“十分土气”。

    这一点

    河南人和南方人的情况不同,南方许多地方的语言更是难懂,但这样倒是逼得来自

    这些地区的民工们只好学说普通话。

    虽然说得不一定地道,但毕竟不像河南话那么

    “土气”了。

    都市人从语言上一般不容易听出他是浙江人、湖北人,还是湖南人、

    广西人。

    因此,地道的河南话成了河南人的标志,讲河南话就等于在向世人宣示:

    我是河南人。

    在某种程度上讲河南话也成了从事低下层劳动的外地人的象征。

    应当说,到外地务工经商的河南民工绝大部分是遵纪守法、勤劳诚实的,他们

    从事着第三产业,许多领域都是当地人不屑一干的职业,在服务社会、服务市民,

    推动所在地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许多民工由于贫困和受教育程度低,

    衣服破旧,不讲卫生,由于生计的压力和风吹日晒,皮肤粗糙黝黑,与大都市日益

    繁华的风姿相比是有些不协调,更有极少数河南务工经商人员违法乱纪、制造假货、

    坑蒙拐骗、小偷小摸,在社会上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

    外出务工经商的河南人成为外地人通过感性认识河南人的主要对象,他们表现

    出的缺点和毛病在市场经济日益繁荣、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被许多人非

    理性地在心理上放大,使他们产生了错觉,以为河南民工都是这样,河南人也都是

    这样。

    同时,媒体的大量炒作,也使河南人的一些不良表现给外地人心理上造成冲击。

    以目前媒体报道河南的事件来看,主要集中在民工违法乱纪、河南假货和坑骗事件

    严重、人为灾难如车祸、火灾较多上,这些报道应该说作为单一案例大都是真实的,

    同时这类事件在国内其他省份也在不同程度地发生着,但由于媒体有意无意间对此

    类新闻的报道中相对集中地选择了河南,于是对受众产生了“轰炸效应”,自然在

    客观上让人感到是“洪桐县里无好人”了。

    亲身的感受加上媒体的不断渲染,于是使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对全部河南人产生

    极为不好的印象,他们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角色”,本来潜藏于人们内心深处丑化

    与歧视的“妖魔”自以为找到了对象,便纷纷外化出来,于是丑化和歧视河南人的

    现象在得到了阳光、水分、土壤和种子后便自然生长起来。

    参考源http://blog.ifeng.com/article/16812580.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