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如何缩小城乡贫富差距

    缩小城乡贫富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邓小平指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他认为:“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突出地提出和解决共同富裕问题,使之成为“中心课题”的时机已经趋于成熟。

    首先,完善人力资本培育的合理制度。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后期和信息化阶段,技术、管理等要素在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所获取的要素分配额也越来越多,成为影响收入的主要因素。

    据联合国提供的研究结果表明:“劳动生产率与劳动者文化程度呈现出高度的正比例关系,与文盲相比,小学毕业可提高生产率43%,初中毕业可提高生产率108%,大学毕业可提高生产率300%。” 又据美国经济学家分析,中国农民在校时间每增加一年,其收入就可以增长3.6-5.5%, 如果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达到城市的水平,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可缩小15-20个百分点。

    要使低收入者收入持续而有保证的增加,必须增加其人力资本的竞争力,因而必须对现有的人力资本培育制度进行变革。

    第一,规范初次教育的平等机制,加大国家对初、中级教育的投资,保证所有新生劳动力都能接受平等有效的培育。

    第二,完善高等教育的保障机制,加大对所有有接受高等教育意愿者的多种形式的物质支持。

    第三,建立失业人员的人力资本转型和升级机制,将教育保障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

    其次,推进城镇化的进程无疑是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途径。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与实现共同富裕的首要问题。

    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就业,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减少农民,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

    应逐步消除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歧视性政策和障碍,加快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的就业机制。

    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关键是提高农民就业技能,提高农民素质。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农民进城就业和定居的条件,在住房、就学、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方面推进与户籍制度改革相关的配套改革,取消对外地农民工的歧视。

    为农民工转化为稳定的城市产业工人和市民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再次,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精神。

    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保护合法经营,打击非法经营,维护经济秩序。

    健全法律法规,包括就业制度、健全合理的税收制度,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最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缩小贫富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构想,是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创新。

    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一项大政策。

    怎样把握时机用好这项大政策?邓小平同志又进一步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它依然是指导我国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

    在区域协调发展上,要实行非均衡与均衡相结合的发展战略,通过积极的非均衡促进相对的均衡,即:一方面鼓励一切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争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加快全国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做出更大的贡献;另一方面又要大力帮助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加快发展。

    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不懈追求,更是当前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当代的伟大使命。

    要实现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完成“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历史任务,只要我们坚持以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共同富裕的科学构想就一定会变为现实。

    怎样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

    首先要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只有蛋糕做大了,才是解决贫富差距的根本。

    市场经济发展了,国家综合国力增强了,财富多了,才能更有条件,更好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解决贫富差距。

    贫富差距主要是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

    所以国家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尤其是西部农村地区,建立东中西部地区统筹发展,东部带动西部,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长效机制。

    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政策,加快对西部农村的发展,鼓励富人到农村投资,发展乡镇企业,给予优惠政策,提高西部农村居民的收入。

    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取消阻碍农民到外地谋发展的限制,统筹城乡发展,创建平等的就业环境,同时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对农民进行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能力,增强农民劳动技能。

    其次是完善税收制度,征收高收入人群的所得税,增加消费税,同时减免农业税,减轻农民的负担。

    再就建立健全法律,打击非法经营,加强对权利的监督,防止权利出租,贪污等现象发生。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共同富裕是一个渐进的进程,但通过有效的措施和政策,一定会克服眼前的困难,实现社会注意的全面发展,达到共同富裕。

    缩小贫富差距 促进社会和谐

    努力缩小贫富差距,是促进经济社会安定有序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贫富差距也呈不断扩张的趋势,集中表现为:区域性差异;行业性差异;城乡间差异;个体间差异等等。

    究其原因是复杂而多样的,除了自由竞争;优胜劣汰;竞争体制必然导致收入差距外,改革开放初期政策的偏向性;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法律法规制度的不健全等因素也加剧的贫富分化和各种不公平的社会现象的存在。

    缩小贫富差距,使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政府为主导,标本兼治。

    统筹区域统筹城乡,以发展为手段缩小收入差距

    第一,当前我国东部和西部、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人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必须高度重视,按照十七大的要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资源开发结构”,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地区合理流动。

    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率先发展。

    重大项目布局要充分考虑支持中西部,鼓励东部,帮助中西部发展。

    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缩小东西部,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群众的收入差距;

    第二,统筹城乡发展,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消解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以发展的手段解决城乡差距问题。

    参考资料:http://wenwen.soso.com/z/q111613124.htm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