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如何做一名新时期的好教师

    大家都说做老师难,做一名好老师更难。

    那么,怎样才能做一名好老师呢?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笔者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努力将自己打造成热爱教育事业、师德高尚、业务能力强、善于反思、自主发展、追求卓越、富有激情、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教师。

    一要做一名好老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把教师的职业看作是神圣的事业,要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人们常说,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教师队伍是决定学校教育的关键。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教师”。

    “名师出高徒”,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学生素质的高低,只有造就一支现代化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现代化的人才,只有政治和业务素质优良的教师,才能造就高质量的学生。

    因此,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我国教育的发展目标、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的大潮中,教育也必须与国际接轨,教师将成为一个国际职业,要能参与国际竞争。

    随之,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越来越重视,人们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实际上,古今中外,教师职业都被看作一项神圣而崇高的事业,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和无限的崇敬。

    古代大教育家荀况有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

    别林斯基在《新年的礼物》中写道:“教育者多么伟大,多么重要,多么神圣。

    因为人的一生幸福都操纵在他的手中”。

    在日本,“老师”这种职业曾经被叫作“圣职”。

    所谓“圣职”,即跟中文里的“诗圣”“圣手”的“圣”一般,是指不但在学问方面,而且还在做人方面具有最高的智慧和道德。

    二要做一名好老师,一定要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师德古人云:“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

    其实我觉得应该将“身正为人范”放在“学高为人师”的前面。

    一位哲人说过:“知识不足,可以用道德弥补,而道德不足,任何知识却无法补偿”。

    人类最大的“残疾”是心灵的缺损。

    还有一句话,也是人们常说的,要做事,先做人。

    因此,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要教书,必须先做人。

    试想,一个品德恶劣的老师如何去教导学生去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品德恶劣的教师对学生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相反,一个思想高尚的老师对学生的人格的影响是深远的。

    正如乌申斯基所言:“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因此,作为“人之模范”的教师,你的一言一行带有强烈的示范性。

    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就必须处处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

    尤其是新教师,过去在大学里的穿着打扮、外形设计(特别是发型)和说话的语气都必须做必要的改变,以符合教师的身份特点。

    三要做一名好老师,一定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唐代大文豪韩愈为教师的职业定位是“传道,授业,解惑”,斯言一出,千年不易。

    传道,就是做思想工作,教师首先是思想者。

    授业,也不易。

    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

    可见,拥有厚实的专业功底对教师站稳讲台是何等重要!“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修养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教学中游刃有余、高屋建瓴。

    何况形势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教师是平凡的,但不是平庸的。

    当今时代,知识在一天天升值,学习一天比一天更重要。

    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

    一个教师要想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他就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发展,始终处于学习的状态。

    教师之学高,靠学习;其品性、操行、风貌、言谈、举止,也都要通过学习和修养予以提升。

    当然,今天教师的角色已在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师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的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转化。

    基于这样的背景,教师光有知识是不行的。

    教师不同于其他职业,他不是简单的教书匠,更应该是一个研究者。

    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才更符合时代需要。

    四要做一名好老师,必须具备四大专业能力1.了解学生的能力;2.处理教材的能力;3.课堂教学能力;4.协调师生关系等人际关系的能力。

    其中,课堂教学能力至关重要。

    肚子里有货但倒不出的“茶壶型”老师已经不再受欢迎,他们或许专业知识很牢固,专业能力很强,但他们却无法教会学生。

    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学习和思考。

    如果说知识是“金子”,那么学习方法就是“点金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明确提出:“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可见教给学生科学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尤其是当今时代,教师和学生同时步入信息社会和改革时代,广播、电视、录像机、计算机、信息高速公路等多种获得知识的渠道打破了教师对知识的垄断,教师的知识权威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因此,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不再是“演员”。

    教师必须由“演员”转换为“导演”。

    新的课程需要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合作。

    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体验。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助的舞台。

    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

    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

    课堂不是教师教学的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总之,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把创造还给教师,使教育充满智慧”;“把世界引进教室,使课堂成为现实社会的组成部分”。

    五要做一名好老师,必须敢于实践和善于反思有人说,只有下到水里才能学会游泳,教师何尝不是如此,教学实践是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尤其是在实施二期课改的过程中,寻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显得特别重要。

    从目前来看,新课程改革存在着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行为滞后于理念。

    对于新课程的理念,中小学教师大多已经耳熟能详,“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已经成为教师认知并认可的话语,但是与这种理念相匹配的行为尚未成型,行为与理念脱节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敢于实践,努力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

    同时,在实践中要不断总结和反思。

    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

    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有所滑坡。”为此,波斯纳提出了一个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总结经验、反思实践的过程。

    现在有不少专家倡导教师课后写反思日记的做法,我认为是很有效的。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

    韩愈说:“行成于思,毁于随”。

    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

    “你去看一些教育家,他们的日常工作也很平凡,他们只不过是比我们多用了一些心而已,只不过比我们多用点时间记录他们的教育生涯而已,只不过比我们多花了点时间读书而已,只不过比我们多思考了一下自己的教育行为而已”(朱永新《我的教育理念》)。

    如果我们能持之以恒,坚持每日反思,就会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

    六要做一名好老师,必须富有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当代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一个没有创新人才的民族,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现代社会已步入信息技术时代,一个普通人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非常便捷地获得丰富的信息。

    例如《二十五史》可以储进一张光盘,要查什么,极为方便;《全唐诗》也是一样,只要你愿意查阅其中的任何一类诗句皆可立即调出来。

    但是,如果要写一句新诗句,那便是创造。

    从这个意义上说,怎样创新远比怎样获得信息和怎样管理信息显得更为重要。

    因此,现代人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否则会一事无成。

    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操作者,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使命。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自己就必须具有创新精神,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一个故步自封的教师,势必不受学生欢迎,势必被时代淘汰。

    我认为,一个教师的价值,不在于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有没有创新精神。

    教育家和教书匠,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善于反思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一位特级教师说得好,“教师如果不能在高层次的知识、智能、情意背景下勤奋工作,开拓创新,而是囿于低层次的信息环境中呕心沥血,充其量只能‘呕’出低水平”(袁浩《教师应该嗜书如命》)。

    七要做一名好老师,最重要的是要有自主发展的意识著名教育改革人士魏书生曾说:“有作为的人,每天都在塑造着新我,每天都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设计自我。

    他的心灵像电闪雷鸣,不断放射出新的光芒和声音”。

    教师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首先需要确定奋斗目标,并按照自己的目标制定发展计划。

    《窦桂梅与主题教学》中有这样一句话:“社会是课堂,实践是砺石,他人是吾师,自身是关键。

    教师成长固然有良好的环境,但重要的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

    教师要把发展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朝着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奋力拼搏,咬定青山不放松。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八要做一名好老师,当志存高远,追求卓越追求卓越,包括精神的卓越,也包括追求崇高境界的卓越,追求工作的崇高目标。

    教师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运用“眼界”引领学生前进。

    教师的视野若不开阔,志向若不高远,就难免会影响教学的质量。

    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必经三种境界”。

    做教师亦是如此,要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把教师当作一种职业,就是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贫,在下海的人大把数钱时不眼红,在歌星影星受到追捧和崇拜时不发烧,也就是如王国维所说的,要做到“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个层次,把教师当作一种事业,甘于奉献,为学生呕心沥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把教师当作一门科学和一种艺术,像邓稼先研究原子弹一样研究教育,把知识教得深入浅出。

    这种境界,是要靠经年积累方可达到,而一旦达成,往往会使你享受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乐趣。

    一位外国诗人说过:“伟大的艺术家是简化的大师”。

    能用最简洁朴实的方法,让人受到最丰富、生动的教诲,这便是伟大的教育家。

    当然,做一名良师,做一名让学生终身难忘的老师,不但要追求“深入浅出”的教育境界,还应该是胸怀理想,充满自信、自强和活力,不断挑战自我,具有思维敏捷、宁静致远、严谨踏实、睿智深邃、激情澎湃、风趣幽默等魅力。

    据说梁启超先生在给清华学生讲课时,讲到紧要处便不觉成为表演者,手舞足蹈,情不自禁。

    或掩面,或顿足,或狂欢,或叹息。

    讲到欢乐处则大笑,而声震屋梁,讲到悲伤处则痛苦而涕泗滂沱。

    如此声情并茂,学生被深深吸引,认为听他的课是一种享受。

    很难设想,一个没有激情、麻木不仁的人,能够同时又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家。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