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关于佛教无常的诗词

    一、求:关于黑白无常的诗句

    黑白无常,亦称无常。是汉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对神祇,也是最有名的鬼差。此二神手执脚镣手铐,专职缉拿鬼魂、协助赏善罚恶,也常为阎罗王、城隍、东岳大帝等冥界神明的部将。

    汉族神话中,“白无常”名为“谢必安”,身材高瘦,面白;“黑无常”名为“范无救”(或无赦,少数人写作无咎),体态短胖,面黑,尊之曰“矮爷”或“八爷”。

    我们中国人与无常鬼如此亲近稔熟或许是因为他是个地道的中国神,与印度佛教无源罢。鲁迅说:“在印度的佛经里,焰摩天是有的,牛首阿旁也有的,都在地狱里做主任。至于勾摄生魂的使者的这无常先生,却似乎于古无征,耳所习闻的只有什么“人生无常”之类的话”。将无常说成是人死时勾摄生魂的使者,是来接阳间死去之人的阴差。而将无常又划分为黑无常和白无常。《红楼梦》中就有著名的《恨无常》一曲,“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荣华富贵也敌不过生死有命。黑无常和白无常虽然都是无常鬼,但是前者给恶人带来的只有灾难,而后者一方面给人带来恐惧和不安,另一方面也可以给人带来发财的好运气。这反映了汉族民间一种观念:鬼跟人一样有善恶。

    《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

    荡悠悠,芳魂消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注释:

    1.喜荣华正好:指贾元春入宫为妃,显赫一时,贾府因此成为皇亲国戚。

    2.恨无常又到:指贾元春之死。无常是佛家语言,原指人世一切即生即灭、变化无常,后俗传为勾命鬼。元春当了贵妃,但“荣华”短暂忽然被夺去了性命。这里兼有两层意思。

    3.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这里说明了元春的死是一种非正常的死亡,比如“眼睁睁”就可以说明。那么,“荡悠悠”就说明了,她是被人缢死的。

    4.芳魂消耗:指元春的鬼魂忧伤憔悴。这个曲子写的元春鬼魂托梦自然是一种属于迷信的虚构。

    5.望家乡,路远山高:这一句说明,元春死亡的地点不是在宫中,而是在山的附近,她是被人弄到山上去缢死的。

    6.天伦:古代制度用作父子、兄弟等亲属的代称,这里是父母的意思。贾元春用来称呼她的父亲贾政。

    7.最后两句,也就预示了贾府的衰败。作为一个政治牺牲品的元春的死亡,在贾府衰败之前,也表明了贾府和其中的人们,特别是女儿们难以避免的悲剧下场。

    《恨无常》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的作品,出自《红楼梦》。这首曲子是说贾元春的。曲名“恨无常”,暗示元春早死——无常是佛家语言,原指人世一切即生即灭、变化无常,后俗传为勾命鬼。元春当了贵妃,但“荣华”短暂,忽然夭亡。

    此外,古人云:

    霸气销沉山嵽嵲,一片芜城皆饱阅。

    嗜魂寒幽溧黄泉,阴阳无常隔两界。

    这也是关于黑白无常的诗句。

    二、求一些关于佛教命的诗句

    太多太多了。

    经典禅诗欣赏 五言禅诗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东山西岭青,雨下却天晴。更问个中意,鹁鸠生鹞鹰。

    牵驴饮江水,鼻吹波浪起。岸上蹄踏蹄,水中嘴连嘴。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密室开金锁,闲步下松门。谩将无孔笛,吹出凤游云。

    云开空自阔,叶落即归根。回首烟波里,渔歌过远村。

    鹤立松梢月,鱼行水底天。风光都占断,不费一文钱。

    饥来要吃饭,寒到即添衣。困时伸脚睡,热处爱风吹。

    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识得性,无喜亦无忧。

    旧竹生新笋,新花长旧枝。雨催行客到,风送片帆归。

    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犹在,人来鸟不惊。

    打鼓弄琵琶,相逢两会家。君行杨柳岸,我宿渡头沙。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说道春来好,狂风太放颠。吹花随水去,翻却钓鱼船。

    击水鱼头痛,穿林宿鸟惊。黄昏不击鼓,日午打三更。

    黄昏鸡报晓,半夜日头明。惊起雪师子,瞠开红眼睛。

    晓风杨柳岸,春色杏花墙。暑雨琴棋润,熏飚枕簟凉。

    枯树云充叶,凋梅雪作花。击桐成木响,蘸雪吃冬瓜。

    碧落静无云,秋空明有月。林下道人幽,相看情共悦。

    烟收山谷静,风送杏花香。永日萧然坐,澄心万虑忘。

    萧萧木叶落,湛湛露珠悬。嘹唳冲云雁,凄清抱树蝉。

    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泥佛不渡水,神光照天地。

    立雪如未休,何人不雕伪? 七言禅诗 闲居无事可评论,一炷清香自得闻。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向暖北枝寒。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归来笑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金鸭香炉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佳人睡起懒梳头,把得金钗插便休。大抵还他肌骨好,不涂红粉也风流。

    二八佳人刺绣迟,紫荆花下啭黄鹂。可怜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

    莺逢春暖歌声歇,人遇平时笑脸开。几片落花随水去,一声长笛出云来。

    静听凉飚绕洞溪,渐看秋色入冲微。渔人拨破湘江月,樵父踏开松子归。

    西河师子九州闻,抖擞金毛众兽宾。哮吼一声天地静,五湖四海奉明君。

    枯木花开劫外春,倒骑玉象乘麒麟。而今高隐千峰外,月皎风清好日辰。

    万象丛中独露身,唯人自肯乃方亲。昔时谬向途中觅,今日看如火里冰。

    落叶已随流水去,春风未放百花舒。青山面目依然在,尽日横陈对落晖。

    烟暖土膏农事动,一犁新雨破春耕。郊原渺渺青无际,野草闲花次第生。

    劝君不用苦劳神,唤作平常转不亲。冷淡全然没滋味,一回举起一回新。

    青山门外白云飞,绿水溪边引客归。莫怪坐来频劝酒,自从别后见君稀。

    两岸芦花一叶舟,凉风深夜月如钩。丝纶千尺慵抛放,归到家山即便休。

    世路风波不见君,一回见面一伤神。水流花落知何处,洞口桃源别是春。

    几回沾水又拖泥,年老心孤不自知。游子不归空怅望,一溪流水落花随。

    一重山了一重云,行尽天涯转苦辛。蓦紥归来屋里坐,落花啼鸟一般春。

    风萧萧兮木叶飞,鸿雁不来音信稀。还乡一曲无人吹,令余拍手空迟疑。

    常居物外度清时,牛上横将竹笛吹。一曲自幽山自绿,此情不与白云知。

    冰雪佳人貌最奇,常将玉笛向人吹。曲中无限花心动,独许东君第一枝。

    去年别我龙沙岸,今日逢君楚水滨。相别相逢两无语,落花啼鸟又残春。

    土面灰头不染尘,华街柳巷乐天真。金鸡唱晓琼楼梦,一树华开浩劫春。

    金鳞透网欲吞舟,一向冲波逆水流。却被渔翁闲引钓,随波逐浪漫悠悠。

    亲到桃源景物幽,一壶明月湛如秋。反思洞口春残日,无数红英逐水流。

    碧波深处钓鱼翁,抛铒牵丝力已穷。一棹清风明月下,不知身在水晶宫。

    东街柳色拖烟翠,西巷桃华相映红。左顾右盼看不足,一时分付与春风。

    山花如锦春长在,涧水如蓝碧湛然。信步白云深处去,须知别有洞中天。

    山花似锦水如蓝,突出乾坤不露颜。曾踏武陵溪畔路,洞中春色异人间。

    雨前不见花间叶,雨后浑无叶底花。胡蝶纷纷过墙去,不知春色落谁家。

    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一拳拳倒黄鹤楼,一趯趯翻鹦鹉洲。有意气时添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知心非心意非意,八风伤逼岂怀愁。随风东西无我所,独脱逍遥不系舟。

    云收空阔天如水,月载亘娥四海流。惭愧牛郎痴爱叟,一心犹在鹊桥头。

    雨洗淡红桃萼嫩,风摇浅碧柳丝轻。白云影里怪石露,绿水光中古木清。

    烦恼海中为雨露,无明山上作云雷。镬汤炉炭吹教灭,剑树刀山喝使催。

    春深不放白牛闲,依旧随群入乱山。拽杷牵犁偿宿债,尾巴再露与人看。

    荷叶团团团似镜,菱角尖尖尖似锥。风吹柳絮毛球走,雨打梨花蛱蝶飞。

    身世悠悠不系舟,得随流处且随流。今。

    三、佛教里的"缘起性空,""无常无我'.

    我也来凑凑热闹。

    这真是一个好问题呀。很有难度。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不能说所谓的对错,我认为是各个人修行境界不同,正如爬楼梯,有的爬到第三层,有的是第四层罢了。 首先推荐《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其次推荐《空性禅修次第》。

    读完了,如果能够理解,就很厉害了。 1、对于佛教里面的“空观”理论,其实是佛教对于世界本质的理论。

    这个理论是有递进的,正如读书,有小学、中学的内容,还有研究生和导师的理论而已。 所以研究这种空观理论,对于没有佛学理论基层的人,最好循序渐进的学习,才能够不走弯路。

    有人会问,那么六祖怎么听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能够开悟呢?那就顿悟,就是直接接触了大学、研究生的内容,还一下子就懂了;而且需要说明的是,这句话本身其实是禅修空观的一个方法。 但是需要极高的根基。

    禅宗到宋朝以后就逐渐衰败,其实就是人心渐乱,根基渐差而已。现在高根基的人,几乎凤毛麟角。

    所以循序渐进的学习修行,效果更好。 2、我下面说说自己对于这个“空观”的理解。

    “空观”作为佛学的世界观里面的内容,非常的高深。佛学世界观其实有无穷大和无穷小的理解,有多世界多文明的理解。

    这是宏观方面。空观就是关于微观方面的理解。

    理论要旨就是,目前我们说能够感知的一切一切,包括外面的世界,都是假象。真相就是,整个一切,大到一切世界,小到我们个人,一切的本质就是一种特殊的存在状态,这种状态无法用语言表达,非有、非空,又是非 非有非空。

    包括真空,都是假象,其本质都是如此。 这种状态,可以表述为如来藏,可以表述为一真法界,也可以表述为诸佛的法身。

    还可以表述为常寂光净土。等等。

    进入这种状态的过程,就是开悟的过程。 这就是“性空”。

    那么,什么是“缘起”呢?就是明明世界的本质是那种中观状态的存在,为什么我们能够感知到形象、实体等等呢(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面讲述的”色“)?就是因为缘起。 因缘际会,就会显现了。

    3、但是,这种如来藏理论,其实是空观理论的最高级理论。我们要想真正明白,必须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在开始学习之前,要理解因果理论,轮回理论。最好还要知道四句话,就是人生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过患。

    第一步,无我。 这里的“我”是特指的,泛指单一存在的“绝对”的我,包括具有永恒、单一不可分化和独立的特质的,一种不需要原因就可以自己诞生和存在的绝对存在的自我--“梵我”和不依靠任何宗教或哲学传统的“自我”--“俱生我”。

    当然这里讲的不全面。《空性禅修次第》讲到不少。

    我们要仔细分别,可以发现,自己的手、心脏等等,都不能代表自己。我的概念其实是无法立足的。

    第二步,唯识学。按照唯识说法,所有一切,包括我、世界,都是我们自心变幻出来的相。

    所以外界的环境其实也属于我们自心的相,是一体的。但是我们却主观的将外界和自己对立起来。

    “能所二元对立”。就是“能”接收各种意识信号的人,和“所”接收的各自意识信号。

    人的意识有八种,从外到内,依次是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阿赖耶识。其中第八识阿赖耶识是关键,如同一个录音机,有收录和播放的功能。

    收录就是贮藏各自种子,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种子就释放,生长。 这个理论里面,在轮回中,前七识都是虚幻的。

    阿赖耶识是轮回的关键。 第三步。

    中观自续派理论。这里就涉及了问题中的“无常”。

    该理论主张所有的现象并不依其自性而存在,一切内、外事物皆空。这就认为,阿赖耶识也是没有的。

    破除了第二步的唯识学的理论。比如我们说话,一个音节已经发出,另外音节还未发出,语言其实就是虚幻的。

    等等。 第四步。

    中观应成理论。改派其实没有明确的理论,只是用“四不生”,来驳斥一切其他的理论(就是所有事物,都是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

    如果硬要说明,可以说,一切现象其实并无真实生起;世界的本质是超越语言的表达的,所有用言语表达的、内心的活动等等,都是心的造作,都不是最究竟的理论。 第四步就破除了第三步的理论。

    第四部其实是迈入高深内容的关键。因为对于空性的理解,没有这一步,就跳跃进入第五步,容易犯有3种错误,就是将空性理解为想像中的空性、理智造作的空性、或者赋予名相的空性。

    第四步其实就是金刚经里面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第五步。

    如来藏理论。就是又破除了第四步的理论,说明世界本质的一种最终极的存在状态。

    本人水平有限,说不清楚,请读原文。 回到楼主的问题。

    就是关于人的主体性。其实对于"我"的概念,我们称之为我执,是一种错误的观念,是我轮回不已的根源,是需要在佛学修行中破除的东西。

    人的本体性就是佛性--就是上文讲解的如来藏。想要单独的本体性是没有的,因为无我。

    有人问,自然“无我”,那么谁在轮回呢?我理解就是,我们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佛性,所以说无我。但是,我们因为心的迷惑,内心变幻的相就是轮回。

    我们通过修行,抛弃我的个体,将我融入了佛的法界,就是抛弃了轮回。 谢谢!阿弥驼佛!。

    四、红楼梦中关于佛学的诗句

    好了歌 跛足道人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禅意【名利恩爱皆无常、有为诸法究竟空】

    《好了歌》解 甄士隐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

    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禅意【善恶有报、福祸无常、贪欲招苦、因果无情】

    虚花悟(贾惜春)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

    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

    到头来,谁把秋捱过?

    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

    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

    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

    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禅意【青春无常、富贵无常、生死无常】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