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作文怎么辅导啊

    语文作文辅导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作文的完成一般包括: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写作和修改六个阶段。

    第一辅导主题:审题

    审题是写命题作文的基础,也是作文成败的关键之一。

    审题也叫解题,要求仔细分析题目,审查题目的意义和要求,确定选材范围,决定与题目相适应的体裁、内容、行文重点、写作方法和确定文章的中心主题。

    有些小学生在写作文时由于没有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不重视审题的重要性,或者还不要审题,有的甚至连作文的题目和要求都不细看,提笔就写,拿笔就画,结果闹出偏题、跑题、扣题不紧的现象。

    有的甚至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悲剧。

    那么,小学命题作文如何审题呢?

    一、 弄清楚命题作问的限制和要求。

    命题作文往往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了限制,并提出了要求。

    因此,审题时先要弄清楚作文题目有哪些限制,哪些要求。

    一般来说,命题作文限制的有体裁、时间、地点、数量和叙述的对象及其关系等,弄清楚了这些,也就好确定作文的选材范围

    1、体裁。

    对小学生而言,一般是以练习写记叙文为主。

    我们在审题的时候,还应该将其分类,看清楚是属于“写人、写景、记事、状物”,还是属于“日记、书信,读(观)后感”之类的。

    如《我的老师》(大赛主题有我身边的人)就是写人的;《美丽的家乡——兰州》(大赛主题有家乡的变化)是写景的;《难忘的一件事》(大赛主题有我身边的事)是记事的;《看国庆大阅兵有感》(大赛主题有大阅兵感受)是观后感,日记和书信的区别就比较明显了。

    2、时间 如《家乡的傍晚》时间范围指定得很具体,是“傍晚”;《国庆节见闻》时间就是国庆节。

    3、地点 如《校园新风》(大赛主题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所写的人和事应该是校园内发生的而不是校园外发生的。

    4、数量。

    如《难忘的暑假生活二三事》,写的事情可以是两件,也可以是三件,但是不只一件,十件八件也不行;《难忘的一个人》记叙的主要人物是一个,而不是两个或三个。

    5、叙述的对象及其关系。

    如《我的同学》和《我和我的同学》,这两个题目都是写人与人之间的同学关系,但是前一个题目叙述的对象是“同学”,而后一个题目叙述的对象却是“我”和“同学”。

    《我爱语文课本》叙述的对象是“我”和“语文课本”,关系是人和物。

    当然,命题作文限制的体裁、时间、地点、数量、叙述的对象及其关系,并非每个作文题目都有,或有其一,或有其二,或有其三。

    二、审题时,分析题目的关键词语,扣住“题眼”,确定中心

    题目的关键词语,就是作文题目的“题眼”。

    “题眼”往往表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揭示了题目的意义。

    扣住了“题眼”也就是抓住了作文的写作重点。

    1、作文题目是一个词语,题目即为“题眼”。

    如《妈妈》、《春游》、《荷花》等,写作文的时候就要抓住“题眼”,弄清楚是写人、写事、还是写景,然后展开联想,确定中心,完成作文

    2、题目中,一般起修饰作用的词语是“题眼”。

    如《课间十分钟》、《可爱的玩具》、《难忘的一件事》、《骄傲的爸爸》等,题眼就是“课间”、“可爱”、“难忘”、“骄傲”。

    3、作文题目中的动词一般是“题眼”。

    如《这件事教育了我》、《我爱我的小闹钟》、《瞻仰烈士陵园》、《清明节亿王大伯》等,题眼就是“教育”、“爱”、“瞻仰”、“忆”。

    我们写作文之前,如果能够扣住“题眼”,写作文时就能把握文章的中心,不致于出现偏题、跑题,甚至“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了。

    三、分析找出题目限制之外的那片天空,开拓思维,广泛选材。

    命题作文有了上述诸多限制,是不是就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选材范围太狭窄了呢?不是的。

    命题作文除了有一些必要的限制和要求之外,往往非限制的范围很大,也就是说选材范围非常广,这有利于学生拓展思路,展开联想,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

    例如:《暑假趣事一件》,分析:①体裁:写事的记叙文;②题眼“趣”,只要有趣,什么样的事情,题目没有限制。

    那么,我们就可以打开思路,放开思维,拓展视野去选材。

    写什么呢?游泳?看电影?做家务?义务劳动?等等。

    ③时间限制了是暑假;④数量限制了是一件,但是暑假生活有一个多月,发生的趣事几乎每天都有,可供选材的“趣事”少说也有几十件,由此可见,限制之外的范围很大,选材范围非常广。

    再如《记我身边的一个人》,分析:叙述的对象是“人”,关系是“我身边的”,这是题目限制了的,但是我身边可以写的人很多:爸爸、妈妈、老师、同学、邻居等等,这些都没有限制。

    因此,我们在写命题作文时,不要受限制,既要注意作文题目的限制和要求,又要分析找出题目限制之外的那片天空,开拓思维,广泛选材。

    第二辅导主题: 立意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明确文章所要反映的中心思想。

    文章立意,应该有提炼生活的基础,要努力把生活中某些根本性的东西反映出来。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努力做到正确、集中、新颖、深刻。

    1.正确

    立意正确是作文的根本要求。

    我们常听说某某的文章很有思想性,这主要是取决于作者创作立意的深刻性。

    一般说来,我们作文的立意都应该是积极、健康的,力求反映生活中的本质内容,要有一定的社会普遍性。

    也就是说,文章的主题,应该是大家能够认可或是积极倡导的。

    比如写《观国庆大阅兵有感》,你应该写你干完阅兵以后对伟大祖国的热爱,赞美,以及为把祖国建设的更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的决心,这就是正确的立意。

    2.集中

    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思想,突出一个主题。

    就像我们平时说话,不能同时表达两个意思;否则,就会让别人听得糊涂,摸不着头脑。

    一篇作文,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几件事;可以写一个人,也可以写几个人,但表达的意思主要是一个,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立意集中,就是要把中心思想突出;越突出,文章就越有感染力。

    比如写《我难忘的一件事》,你就集中写这一件事如何让你难忘,它对你成长的意义,或对你的教育意义等等。

    突出一个主题就行了。

    3.新颖

    立意要新,强调的是文章主题要有特色;有特色,就不同于大众化的东西。

    在平时,我们听别人讲些新鲜事,感到挺吸引人,或感到挺有意思。

    立意新跟这是同样的道理。

    写文章不能总是老调重弹,写人家早就写过的东西,说人家早就说过的话。

    这跟没有意思的“学舌”有啥不同呢?所以,必须努力求新,积极地去写“人人心中有而笔下无”的东西。

    这样,你的文章才能标新立异,受人欢迎。

    其实,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写文章追求立意新颖,不是什么难题。

    比如有同学写《给小偷的一封信》,通过给小偷写信来规劝这种犯罪行为,构思新颖,别出心裁。

    4.深刻

    立意深刻是写作追求的目标。

    我们所说的立意要深刻,就是要努力使文章反映思想深层次的东西,揭示深层次的问题。

    要做到这一点当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要有扎实的社会生活作基础,要以深入的生活思考为前提。

    所以,深入生活,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极其重要。

    面对作文题目或材料,要有尽可能深刻的文章立意,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把眼前的要求与实际生活中的思考和问题对上号,找到好的结合点,并按照形式要求,把体悟到的生活哲理、现实问题揭示出来。

    这样,文章才有“分量”,才有影响,才耐人寻味。

    比如有同学通过照镜子这一日常琐事来表述她对中国人,青少年的陋习恶习的愤慨,以及对我们自身生活状态的不满,表达她将在以后的人生路上追求直率,光明的方向。

    (宋聿可《镜.人》)

    第三辅导主题:选材组材

    一、写有用的,不写没用的 要围绕中心选择取舍。

    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

    如写《我难忘的一件事》就选择一件你最难忘的事情来写,与之无关的事情全部不要,因为其他的都是没用的。

    二、写典型的,不写一般的 要选用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典型材料。

    这样的材料最有说服力和表现力。

    如写《美丽的家乡——兰州》就选最能代表兰州形象的黄河,中山铁桥,牛肉面,桃花,等最具代表性的东西来集中笔墨来写,但不能例子太多,记流水账是不行的。

    三、写新颖生动的,不写陈腐呆板的

    要选用新颖的、有特点的材料。

    材料不落俗套,才能使读者赏心悦目,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果写学生学习刻苦都以“开夜车”作材料、写老师的奉献精神总是写“带病上课”,就未免太俗,没有新意。

    我们在写作中,要力求在选材时多下功夫,做到别人说过的话,我不原样地说;别人用过的材料,我不照搬来用。

    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使人耳目一新。

    你可以这样来写学生学习刻苦:在梦中都在做功课。

    四、写具体的,不写空洞的

    要选用具体的、“有血有肉”的材料,而不能选用空洞的、“有影无形”的“材料”。

    比如要写一个人不辨是非,只讲哥们义气,选用朋友说他“够哥们”、“真讲”做材料,就比较空洞;而选用一件能反映他这个特点的具体的事(如帮人打仗被拘留),就比较具体。

    要记住:具体的小事胜于空洞的大事。

    在组材上可以按先后顺序,时间顺序,主次顺序等等来写。

    第四辅导主题:写作的其他注意事项

    1.开头与结尾

    小学作文以记叙文为主,因此,我认为它的开头应遵循以下两点原则:第一,文章开头要尽快入题,少绕弯子,切忌拖沓冗长有的学生在写作时,为了凑字数,开头写得特别长。

    比如,在写命题作文《校园一角》时,有的学生先介绍了学生学校的位置,又写了“我”家与学校的距离,接着写了学校的老师与同学,最后才写出“我”喜欢的校园的某一角落,这样的开头实属“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开头入题不能太慢,但也不能太急。

    同样写《校园一角》,有的学生的开头写成“校园一角在操场的西边,那儿有……”这样的开头似是开门见山,却缺少必要的铺垫,写到下边就无话可说了。

    因此,一定要选一个恰到好处的入题点,既能开门见山,直接或间接入题,又不能入题过急,给人一种形式紧迫的感觉。

    第二,开头要新颖,引人入胜,切忌千篇一律在小学阶段,记叙文主要是从反映对象来说的,即写人、叙事、描景、状物。

    过去,许多学生为了取得高分,往往套用一定的格式来开头。

    比如:写人时,他们会写“我认识的人有很多,但最值得我难忘(敬佩、喜爱等)的人只有×××……”;写事时,他们会写“在我的童年中,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事,但只有这件事使我难忘(后悔、痛苦等)……”;描景、状物也套用这样的开头模式,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可言。

    因此,文章的开头切忌搬死套子,要根据作文不同的题目、风格、内容来确定开头的形式。

    多年的语文教学使我总结出几种开头的方法,下面就介绍几种常见的开头方法。

    第一种,叙述式开头。

    这是小学阶段最常用的开头方法,平平淡淡,却自然入题,使读者也自然地去阅读以下的内容究竟写的是什么。

    这种开头方法,有按时间顺序自然开头的,主要是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小学语文课本中大部分的课文都是如此来开头的;有从事情的结尾或事情发展的经过开头的,这叫倒叙。

    如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首先写了1927年4月28日是被难日,自己永远忘不了那一天,这样读者急切地想知道具体的情况,造成悬念,然后再回忆那时的情景,顺理成章,毫无牵强之处。

    第二种,描写式开头。

    这种开头的运用,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要写的人、事、景、物得到烘托。

    写人时,我们可以一入手就描写要写的人的形象,或是这个人的背影或是其它有特点的地方;写事时,可以先描述事情发展过程的一个场景或几个人物;写景状物时,可以在开头描写出要写景物的主要特点或样子。

    这种开头方法类似于看图写作的开头,使人读来犹如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画卷,引起读者欲览全篇的兴趣。

    第三种,引用式开头。

    这种方法就是引用别人的语言或观点来开头。

    在我们小学阶段,主要是引用故事、传说、神话、寓言、诗词、歌谣、谚语等来开头的。

    如小语第二册《桂林山水》的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七册《观潮》的“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的俗语或说法,开头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心,使之有一睹为快的欲望。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语言丰富,无论你要写什么样的文章,都会有相应的美妙的语言来供你引用。

    如写家庭纠纷,我们可以用“清官难断家务事”来开头;写邻里关系,我们可以引用“远亲不如近邻”来开头……这样的材料太多了,只要你平时多留心、多读书、多看报,不愁你找不到合适的引用式开头。

    第四种,借物式开头。

    这种开头与以上几种的区分不是很明显,也可以归入以上的类型,但由于这种开头写起来形式多样,容易找出恰当的入题口,所以把它单列开来介绍。

    它主要有借物和借声两种类作文教学型。

    所谓借物,就是借用一种物品,这种物品是事情发生、发展的线索或终结。

    比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习作例文《小木船》就属于这样的开头;还可以借用照片或画像来开头,如在写人的作文中,我们可以一开始描写照片上的人的样子或画像上的内容,然后指出要写的是谁或照片、画像等的来历,自然引入回忆式的叙述,娓娓道来,顺利入题记叙。

    所谓借声,就是借用一种声音,这种声音不局限于人的声音,可以是自然界的各种音响,树摇的“沙沙”声,鸟叫的“啾啾”声等;可以是猫狗的叫声;可以是厨房里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也可以是美妙的音乐或歌声等。

    具体来说,在写人或事时,可以以你所写人的那种熟悉的声音开头,可以是他爽朗的笑声,可以是她温柔甜美的歌声……这就需要在写具体的人事时具体来运用,并不是非要用这样的声音不可。

    总而言之,文章的开头还有很多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如何把握好开头的大原则,在实践中去创造,相信每位学生都会在写作中顺利“起笔”,不会再为“开头”而皱眉了。

    一、开门见山法(1)交代事件基本要素的叙述法《挥手之间》的开头,交代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清早,从青凉山望下去,见有不少人顺着山上大路朝东门外飞机场走去。”《记一次乒乓球赛》的开头,交代了时间的人物、起因和时间。

    (2)开门见山、揭示主题的点题法《背影》一文的开头写到:“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就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美好生活的剪影》的开头使用的也是这种方法。

    (3)把事情的开头作为文章开头的自然起笔法一篇题目是《记一堂生物课》的作文开头是这样的:“上课铃声响了,大家都走进了生物实验室。”

    二、非开门见山法

    这里所说的“非开门见山法”,并非无“门”,而是使用写作技法(如议论、描写、抒情、引用等)、修辞方法(如设问、比喻等)或其它的方法(如设置悬念等)把“门”装饰的更美一些,使文章更添文采,进而更深刻、更生动地表现主题,更引人入胜。

    如:

    (1)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描写法 《驿路梨花》的开头描写了自然环境:“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春色中。”渲染了哀牢山中深远迷茫的气氛,对后文写边疆军民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起了衬托的作用。

    (2)名言、警句、诗歌的引用 《人民的勤务员》的开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雷锋日记中一段著名的话,以这段话开头,对后文记述雷锋的事迹,无疑是起到了“文眼”的作用。

    冰心的《每逢佳节》一文开头引用了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入题新颖、感情真挚,点明了思念海外亲人的题旨

    (3)引人入胜的提示法 《第二次考试》的开头提出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引起读者的注意,自然会使人想到:“这是为什么?”急于从后文中寻找答案,因而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4)吸引读者的设问法 有一篇作文的题目是《我的家乡》,它的开头是这样的:“朋友,你到过我的家乡吗?你登过我家乡的山、游过我家乡的水、吃过我家乡的肥鲤鱼吗?”文章开头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不过提示了其中常见的几种。

    在写作当中,有时并不能单一地使用某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兼而有之。

    究竟使用什么方法开头,要从文章的整体构思出发考虑,要从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通篇安排整体设计,选择最恰当的开头方法。

    结尾

    与开头一样,文章的结尾也是相当重要的。

    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选择结尾的方法,也必须从全局来考虑,要使记叙的事件完整清楚,使文章的结构首尾呼应,以求得更好地表达中心,达到写作的目的。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结尾方法。

    (1)自然顺畅的结果交代法聂华苓的《人,又少了一个》,写了一个女乞讨者三年前后的不同形象与神态,表现了人格的堕落这一深刻的主题。

    文中作者未加任何评论与分析,只是用白描的手法,记述了事件的经过。

    结尾写道:“砰地一声,大门被踢上了。

    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

    她已经不认得我了!”这一不加修饰的自然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思考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例文《记一次乒乓球赛》使用的也是这种结尾方法。

    (2)照应开头的首尾呼应法结尾要呼应开头,这是记叙文的一般写法,很多文章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郭沫若先生的《白鹭》一文开头就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白鹭是诗”,这一不寻常的比喻,特别是结尾具体化为“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

    (3)画龙点睛的全文总结法这种方法,一般是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概括全文中心或对文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

    《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的结尾段就属于这种类型,这段文字兼用议论与抒情的方式结束全文,最后一句话点题:“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例文《春天的色彩》、《分房》的结尾也是这样的。

    有时,用来总结全文的还可以是名言、警句或诗句,这样的结尾更是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驿路梨花》的末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驿路梨花处处开’。”(4)含蓄深刻的启发联想法鲁迅先生的《故乡》的结尾是最典型的例子:“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话含蓄、深刻,一语双关。

    启发人们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体现了鲁迅“韧”的战斗精神。

    例文《逝去的岁月》在结尾就做了这样的尝试。

    (5)激励读者的感叹法有些文章结尾既不是总结中心,也不是启发联想,而是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强烈的爱与憎。

    《白杨礼赞》的结尾就大声疾呼道:“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文章结尾与开头一样,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而且没有固定的模式,以上提供的方法仅供参考,写作时要根据内容与中心的需要恰当运用,不能生搬硬套。

    3.卷面与书写

    (1).格式正确:特别注意特殊文体的格式要求,如书信日记等

    (2).注意错别字,标点符号要正确运用。

    (3).卷面整洁,尽量少涂改,修改要力求整齐,字迹清楚,书写流利。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