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对我作文教学的几点反思

    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

    以下是我在日常教学中对于作文教学的几点反思。

    1.让学生选择写作,而不是让写作选择学生。

    我们总是习惯于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写作,作文一旦布置下去,学生就没有再选择的余地,甚至连表达的思想、主要意思都无法选择。

    老师的命题已经定好了作文的调调,如果按照老师的意愿写文章,就可能得高分,如果过多地展示自己,喜欢表达独特的感受、思考等,就有可能被看作离经叛道。

    由于过多地受中考作文的影响,老师把考试作文作为唯一的训练模式,不少语文老师总会语重心长地劝学生,不要拿自己的考试开玩笑,不要写出格的文章,而要写平衡的文章。

    学生的作文久而久之就没有了个性,学生就再也写不出好文章了。

    为什么不让学生去选择自己的写作呢?为什么不能划出更多的自由写作空间呢?学生需要更多心灵的表白,需要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出来,那么,我们就应当引导他们更加自由地写作。

    除了必要的命题材作文外,是不是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合他们自己的写作模式或形式,比如日记、周记、随笔、随感、小说、诗歌等。

    除了仅有的作文题外,是不是可以提供更多的途径让学生去写作,比如小诗社、文学社等。

    除了已有的作文教学资源外,是不是可以向社会延伸,向生活延伸,比如组织学生出动采风,亲近自然等。

    2.让大家参与命题,而不是仅由教师命题。

    学生在作文时最怕的就是命题作文。

    从教学实际看,教师命题符合学生心意的,学生爱写的,而且容易写好的不多。

    这是因为,教师命题有较大的局限性,教师往往站在成人的角度命题,考虑不到学生的需要。

    命题应当结合教师命题,适当向师生共同命题过渡。

    如果学生有了命题的主动权,那么他作文的积极性就会很高。

    近几年,话题作文盛行,其实就是因为话题作文学生有了一定的命题权。

    教师选话题,圈范围,学生定题目,有一定的自由度,至少不会被老师说成跑题了。

    当然,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己命题,可能还要更加自由。

    教师可以根据作文要求出大题目,学生根据作文要求出具体题目;也可以学生根据作文训练要求,集体命题;还可以学生自由命题,自行作文。

    这样,在命题之初,经共同协商共同命题,作文题就有了针对性、多样性、趣味性,就可以避开大而不当的“空题”和无话可说的“死题”,使以学生生活为基点的写作的空间得到拓展,作文无话可说的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

    3.让写作走向生活,而不是让写作停在课堂。

    传统的作文课一般为两课时。

    教师当堂出作文题,然后作些指导。

    然后,学生做作文,交作文。

    把学生“封闭”在教室中,让学生抓耳挠腮,苦思冥想,结果可想而知。

    写文章首先要观察生活,积累材料,然后才能确立中心思想或题目,才能构思,起草,经修改后最后定稿,严格地说,交到老师手上的其实仅仅是草稿。

    单调枯燥的过程无法写出好文章,“奉旨作文”必然产生“作文疲劳”。

    让学生尽可能地亲近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灵感;让学生尽可能少受各种写作条条框框的束缚,强化他们的写作主体意识,促进主动积极的发展。

    一旦封闭的“要我作文”向开放的“我要作文”转变,学生的写作素质便会提高,写作兴趣就能得到调动,作文就会变得有生机。

    4.让学生参与批改,而不是让学生远离批改。

    作文批改是写作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每个能写出好文章的人,必是一个会修改文章的人。

    学生作文,教师批阅评讲,学生处于被动挨批的地位。

    其实,完全可以让学生自改、互改、交流和沟通,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作文教学中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强化。

    当然,老师可以指导,可以和学生共同研究,也可以写作文,并让学生修改。

    修改作文的过程应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动的认识过程,应充分相信学生是蕴藏自改和互改作文能力的,让学生在自我修改、互相修改和互相评阅中提高写作能力,可以采取让学生互批互改,教师讲授、学生修改,老师个别指正的方式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使他们真正具备修改作文的能力,真正成为会修改文章的人。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