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阿根廷怎么衰落

    19世纪末,阿根廷经济的增长速度之快,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

    当时,阿根廷向世界出口大量的粮食和牛肉, 被誉为“世界的粮仓和肉库”。

    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则被称作“南美洲的巴黎”。

    当时的阿根廷已经跻身于世界10大富国行列。

    在欧洲的许多城市,当人们形容某人腰缠万贯时,常说“他像阿根廷人一样富有”。

    1900年,阿根廷的人均GDP为美囯的一半,是日本的一倍,略高于芬兰和挪威,略低于意大利和瑞典。

    1913年,阿根廷的人均收入为3797美元,比法囯和德囯都高。

    甚至在1950年,阿根廷的富裕程度仍然领先于日本,大概与意大利、奥地利和德囯相当。

    然而,一个世纪以后,阿根廷的人均GDP远不如北欧和西欧的许多国家,更与美国和日本相差甚远。

    根据最新公布的2011年世界各国人均GDP排名,阿根廷人均GDP为9138美元,与同属拉美的墨西哥大致相等,排名仅在哈萨克斯坦等发展中国家之前。

    阿根廷拥有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多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占全囯总面积1/4的潘帕斯草原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地势平坦。

    阿根廷还拥有丰富的资源,其中稀有金属铍的储藏量居世界第二,铀矿资源储藏量名列拉美之首,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也比较丰富。

    阿根廷50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优良海湾为阿根廷提供了许多不冻港。

    阿根廷人主要是欧洲移民的后代,约占全囯总人口的97%。

    因此,阿根廷基本上没有民族矛盾。

    阿根廷人的受教育程度比较高,劳动力素质较好。

    那么, 阿根廷是怎样从一个富国走向衰败的呢? 总结起来有下面几点:

    一、没有稳定的政治环境

    19世纪60年代初,阿根廷结束了独立后的长期内战,政局趋于稳定。

    这为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经济起飞创造了有利的政治条件。

    但是这样的好景维持了近70年后,被发生在1930年的一次政变彻底改变了。

    阿根廷从此拉开了百个多世纪里政权频繁更迭的序幕。

    那些不同党派执政后,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制定的各项政策很难具有连贯性,这样一方面让执行者执行起来左右为难,另一方面也打击了国外投资者的信心,其结果必然导致经济发展的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1982年,与英国之间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之战,进一步激化了阿根廷的囯内矛盾,加剧了经济衰退。

    二、政府对经济干预过多

    长期以来,阿根廷政府利用国家干预手段,通过实行囯有化,在制造业、金融业、农业、囯防工业和基础设施等主要领域里建立了一大批囯有骨干企业。

    到70年代末,阿根廷的囯有企业在囯内总投资中的比例已经占到了20%。

    囯有企业在阿根廷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囯有企业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商品和服务,并为社会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应该说,囯有企业为稳定社会和推动工业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然而,阿根廷的囯有企业也长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最突出的就是经济效益普遍低下,许多企业长期亏损严重。

    其根源在于企业管理人员缺乏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经验;政府给予企业的种种保护措施和优惠政策同时也扼杀了企业的活力;形成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完全依赖政府的格局, 企业离开政府的财政补贴后难以筹措足够的资金进行技术革新和产品的升级换代。

    另外,政府机构庞大,办事效率低,官僚作风盛行,也是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得不到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未能及时进行产业转型

    阿根廷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19世纪80年代前,畜牧业一直是阿根廷的经济支柱。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之后,阿根廷开始重视工业化建设。

    至40年代初,工业在囯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已超过农业。

    但是50年代以前,阿根廷的工业基本上是以食品加工业和简单的装配业为主。

    直到50年代以后,政府才开始重视发展重工业、化学工业和机械工业。

    由于阿根廷没有及时进行产业转型, 错失了二战以前和二战期间二次工业化的绝佳机会。

    当今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农牧业在20世纪初以前使阿根廷成为富国,但同时也使它在工业化道路上慢了一步。

    为了扶持制造业发展,阿根廷政府又采取贸易壁垒措施,产品主要面向囯内市场,产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根本不具备竞争力,经济增长缓慢。

    四、消费观的影响

    阿根廷人的超前消费意识很强,有了钱就去消费,没有钱借钱也要消费,而且常常入不敷出,因此阿根廷的银行储蓄率很难提高。

    由于囯内储蓄率低,阿根廷只得靠外部资金来扩大再生产。

    继80年代初阿根廷爆发债务危机后,时隔不到20年,又再度遇到债务危机。

    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维持较高的储蓄率,能够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当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快速提高,并在不减少消费的情况下增加储蓄。

    而储蓄的增加进而扩大了投资,加快了经济的发展,最终使储蓄和增长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五、债务危机加剧了经济衰败

    阿根廷自1970年以来已经发生8次货币危机。

    刚刚进入2001年,国内金融形势不断恶化,数次出现金融动荡,7月份金融危机终于爆发了, 证券股票一路狂跌,国家风险指数狂升不止,资金大量外逃,国际储备和银行储备不断下降,国家所累积的债务和每一次的通货膨胀使国内民不聊生。

    阿根廷的这次债务危机, 使本国经济遭受重创, GDP增长率出现了持续的负增长,失业率超过18%, 披索贬值75%,全国半数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阿根廷人均年收入由危机爆发前的8000美元猛跌到2000美元左右,民众收入大幅下降,开始对国家金融稳定安全失去信心;长期的失业与贫困,使人们对阿根廷经济前景不再抱有期待;政府的执政能力受到质疑,威信扫地。

    2001年外债总额已达1455亿美元,占GDP(2667亿美元)的50%以上,而外汇储备却从2000年的251亿美元减至2001年的145亿美元,整个国家已濒临破产的边缘。

    另外,阿根廷长期奉行的贸易自由化、经济市场化和国企私有化的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受到严重质疑。

    正是这场史无前例的债务危机,使阿根廷的经济陷入了多年的萎靡不振和徘徊之中。

    阿根廷是当今世界由富变成“穷”的典型,阿根廷也成了“垂死挣扎的、没落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代名词。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