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表现有哪些

    一、所谓主体性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一句话,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表现主要有:

    1、独立自主性

    人只有成为自主的人,才会有主体性。

    学生的独立自主性特征可分解为以下四个方面:

    (1)自尊自信。

    表现为自我肯定、维护独立人格以及对自己的优缺点有公正客观的认识。

    (2)自我调控。

    表现为强的注意力,做事有始有终,遵守学校的各项制度以及与伙伴游戏时能遵守集体规则等。

    (3)独立判断决断。

    表现为善于独立思考,对同学的优缺点有公正客观的认识以及遇事有主见且合理果断地做出决定。

    (4)自觉自理。

    表现为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做,能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有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以及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

    这些独立自主性的表现是以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为前提的。

    2、自觉能动性

    学生的这种自觉能动性特征可以分解为以下五个方面:

    (1)成就动机。

    表现为渴望当优等生,以及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等。

    (2)竞争意识。

    表现为积极参加竞赛活动并努力取胜,在各种活动中总是想表现自己并超过比自己强的人,在游戏中总是充 当组织者、指挥者。

    (3)很强的兴趣和求知欲。

    表现为他们有一门特别有兴趣的学科和某方面的兴趣爱好,课外有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广泛阅读各种课外读物。

    (4)主动参与。

    表现为他们不仅在课堂上认真思考问题,积极发言, 而且踊跃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并努力完成集体交给的工作。

    (5)社会适应性。

    表现为好的合群性、利他性和社会交往能力,他们善于交际,有一定凝聚力,能主持公道,敢于批评不良行为等。

    3、积极创造性

    创造性这个概念不仅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及结果相联系,更重要的是指向学生主体的品质、特征和属性。

    作为主体的人,学生的积极创造性特征可分解为以下三个方面:

    (1)创新意识。

    表现为爱标新立异,爱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喜欢出“新点子”,喜欢解难题。

    (2) 创造性思维能力。

    表现为学生在学习上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有丰富的想象力,善于直觉思维和借助具体形象地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独特新颖。

    (3)动手实践能力。

    表现为学生不仅在实践活动课程中表现出较强 的动手能力,而且善于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他们有自己的小制作、小发明、小设计。

    供参考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