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英国人的生活方式是什么呢和中国的区别很大吗

    英国大部分地区的生活方式和国内很不同。

    人们生活节奏比较慢,早上商店到了10点多才开门,晚上5点就关了,周末开得更晚关得更早。

    到6点除了路上奔驰的小车外,就看不到什么行人了。

    夜晚更是安静得出奇。

    但是市中心的Pub确实热闹非凡。

    这里一些小的便利店,关门都很早。

    大型超市离学校又比较远,我们一周去一次,把一个礼拜的食物全采购齐全。

    回国后才能深切感受到国内物质生活极为丰富。

    真正英国本土的食物挺难吃的,土豆泥、薯条、煮土豆、烤土豆,除了土豆还是土豆。

    那里土豆品种繁多,不过在我眼里没什么区别。

    最著名的fish & chip也不过如此。

    意大利、中国、泰国、印度食物在英国非常流行。

    由于气候原因,英国畜牧业非常发达,但是蔬菜和水果要靠进口,所以都卖得非常贵,品种也比国内少很多。

    刚到的时候,我只吃最便宜的鸡肉和胡萝卜。

    由于生活拮据,平时一日三餐我都自己做,打工后生活改善了不少,偶尔也会到餐馆享受一下异国风味。

    英国许多大城市都有中国超市,里面中国调料、干货和一些蔬菜都非常丰富,价格当然也不菲。

    我们有时会去买些一般超市里买不到的中国食物,如老干妈啊,豆腐啊,面条啊什么的。

    久而久之,我们都掌握了许多省钱的窍门。

    比如,下午5点左右和晚上9点左右,超市都会处理许多快到期的蔬菜和肉类,价格非常便宜,我们一进超市就直奔打折区。

    老外的标准很严格,其实在我们看来,那些食物还是挺新鲜的。

    尽管吃得比较节省,但是到英国几个月后,我的体重还是迅速增长了20多斤。

    所有的人都说女孩子在英国长胖是定律,看来我也难以幸免了。

    虽说英国的食物不太爱吃,但是那里的甜点、冰淇淋却是令女孩子无法抗拒的。

    价格比国内便宜不说,口感更是国内比不上的。

    在国外呆久了,黄油、cheese也成了我的最爱,难怪胖得不行。

    很奇怪,回国后体重又恢复到从前。

    我们平日里上完课后就去图书馆,要么就回家,没有什么逛的,生活很简单,所以喜欢在厨房里做些好吃的,厨艺也大有长进。

    中国学生间经常聚餐,饭后就神侃。

    大家都来自祖国各个地方,天南地北,大家似乎总有聊不完的话题。

    学校里有很多帮助学生的机构。

    对我帮助非常大的是Charity Centre。

    这个是教会组织,负责人是一对老夫妇,Cliff和Sherry,他们都是基督徒,待人极为真诚,并且热情地帮助每一位外国学生。

    中心里很温馨,环境干净舒适,微波炉、咖啡都免费给学生提供。

    休息的时候我们经常来这里坐坐,和Cliff聊天。

    开学的时候,他们召开了一个国际学生欢迎会,我参加了他们组织的活动,期间认识了Gayle,一个很好的美国女人,40多岁了,哲学系的博士。

    中心每年都会安排一到两个外国学生到定点的英国家庭。

    我非常幸运申请上了,他们是住在半山的一个中产家庭,对我非常热情,经常接我到他们家吃晚饭,很正式的那种。

    到了万圣节、圣诞节,他们也会邀请我们去他们家感受西方节日的气氛。

    男主人Robert是个中国迷,他们喜欢中国,并且在中国旅行过很长一段时间,对中国历史也有很深的了解。

    我也送了他许多中国纪念品。

    我也定期到Cliff那里学习圣经。

    虽然我不信仰基督教,但是这确是一个学习英语的很好途径。

    Cliff会给我们讲很多故事,讨论一些人生的看法。

    英国虽小,但是人口少,显得地大。

    我们学生的住宿条件都非常好,每人都有独立的房间,还有为夫妇设计的大房,只是客厅、厨房、厕所和洗浴间共用。

    我住过的两个宿舍一个是别墅,一个是百年的旅馆改建。

    2层楼的别墅只住5个学生,大客厅,大花园。

    老旅馆很古朴,里面一直流传着鬼怪的传说,但据说都是好鬼,还有白衣骑士呢,一段时间弄得我们怪紧张的,我对面的台湾夫妇给了我一张盘若波罗蜜多心经,要贴在墙上,说是可以避邪的。

    参考资料:http xiyouji hk西游记留学生家园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