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纪录片《高考》读后感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补完了高考纪录片,有关毛坦厂,有关高三这一年。

    这个纪录片给我的感觉是很亲切的,不管是熟悉的江北口音(我老爸家说的就是那个方言),还是那种氛围,屡屡让我回忆起高三的时候,这很不容易,从体制里出来了,实在不太愿意总是想体制里面的事情。

    “离高考还有 xx 天”,在我的高中是下半学期才会出现的,而且也只在标示牌上占了一小块,每天从大门进,抬头瞟一眼,想想终于轮到我们面对这个数字了,呵呵。

    作为县里最好的高中,我们学校也有一些乡镇来读书的学生,有些住校,有些陪读,只不过没有毛坦厂那么夸张。

    每天家长来送饭,高三的我也是这样的,爸妈高一高二都让我自力更生吃食堂,到了高三却是不怕麻烦天天送了。

    每天六点起床,晚上12点多睡觉,我想是大多数普通高中的高中生的作息时间吧,晚自习是必备,高一高二有可能会被查,但对于高三那肯定都是不能少的。

    冬天曾经披着星光顶着寒风赶第一班公交车上学,然后就着月光做早操什么的也是有的。

    的学校是很普通的一所高中,一个班六七十人,一个年级七八百人的样子,有不错的一本率,但出不了状元。

    每年高三8.8开学是雷打不动的潜规则,教育局那些

    规矩,一说高三,全都当特例处理。

    一开学便是考试,然后月月考,周周考,天天考,到了下学期,每周周末成了一次模拟考试,考完马上评讲,一个星期讲完,继

    续考。

    每个月全校组织一次正规月考,教室按高考布置,排位按成绩,后期年级前几十名要拉出来单独找个教室等等。

    整个高三,在基本的复习完了之后,就是充斥

    着考试,讲试卷,江南十校,合肥168联考,一次四张试卷,语文数学英语理综,做试卷,几乎成了每天必做的任务,是真的麻木,枯燥,但是又不得不做。

    不想评价纪录片中的那些孩子,不过很喜欢何飞的笑容,还有那打死不说话的风格颇有些像我。

    我的班级是年级最好的三个班之一,分布着各个成绩段的学生,我也

    眼见着我的好朋友因为考试失利而伤心流泪,而那时候我是愤怒的,是的,愤怒的,我觉得这不值得,就是一个分数而已,它凭什么让我的朋友不开心。

    很奇怪是吗,但是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对教育体制的反感让我整个人不可能投入进去,虽然我也在跟着学,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但是我做不到用力去拼。

    高三,

    我更多的像是一个旁观者,应付着考试,享受着在学校的生活。

    也许有人会说有什么好享受的,ummmm,大概就是那种可以和好朋友朝夕相处的感觉吧,其实大

    家都很擅长忙里偷闲,看小说,写文章,晚自习传纸条,趁着晚读唱歌,下课一群人在走廊人神侃,趁着下午吃饭时间不在跑去开多媒体放电影,这些都是我做过的

    事情,也是大部分人做过的事,这和好好学习不矛盾,压力那么大,总要放松下,在摄像头下面顶风作案什么的最刺激了。

    曾经有一次考英语的时候,不想写卷子,

    和几个好朋友商量好了,一人写一不分,然后答案拼一拼,反正大家英语都不差,省下时间自己玩。

    最印象深刻的,是在每天晚上回家的公交车上,趁着路上的十几

    分钟,来一场公交ktv,就是和开车的叔叔阿姨搞好关系用自己的U盘放歌,那感觉真的超爽。

    如果问我我的高三苦吗,我可以说生理上是的,睡眠不足早上起不来真的很难受,但是心理上毫无压力,甚至是享受的,如果没有那么多试卷的话就更好了。

    中和衡中,一直是在我心中挂在黑名单的学校,如果是高三的我给一个评价,那就是两个字,变态。

    如果是高三的我看这部纪录片,大概是义愤填膺,绝逼不会这么

    平静吧。

    现在来说,也许能比较理客中一点,脑子里清楚无比这些问题,口头上再多的批判又有什么用呢,只要高考还在,高考决定命运的现实不改变,毛中和衡中

    这些超级中学就依然有存在的土壤,不管是变态,还是压榨,泯灭人性,谁都看得出来,还是有人愿意为了多考几分而自愿“献身”,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毛中,和

    毛坦厂镇,不过是整个社会在高考指挥棒下的缩影和集中体现而已。

    啊呀,我们的路,还有很远的样子呢。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