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关锁国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危害
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致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
使得中国和世界脱轨,慢慢地落后于世界。
文化上,经济上,科学上无法和世界接轨,各种先进技术思想难以发展,整体上呈现帝国黄昏现象。
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且减少与外界接触的机会。
阻碍本国的经济发展,彻底丧失对外贸易主动权。
阻隔与外国的科技文化交流,以至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造成国际冲突。
影响社会科技发展。
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扩展资料:
闭关锁国政策,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是典型的孤立主义。
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也因此中国的整体国力及发展落后予西方国家。
[1-2]
明朝在明成祖至明宣宗的郑和下西洋(1405-1433)后,实施海禁,并在北方修建明长城,是明朝锁国的象征。
1723年(雍正元年),因与罗马教廷间有关中国礼仪之争的白热化,雍正帝禁止天主教,不许外国传教士进入中国国内传教,并限制贸易,被视为锁国的开始。
到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乾隆帝一道圣旨从京城传到沿海各省,下令除广州一地外,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的对西洋贸易,这就是所谓的“一口通商”政策。
清代实行了“闭关自守”或“闭关锁国”政策的观点源于当时试图向中国推销其商品(特别是鸦片)的英国商人,马克思曾在他的文章中接受了这一观点,后来这一观点于20世纪50年代纳入了当时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写入了教科书,并且形成了一个观点认为“清代闭关锁国”。
从相关政策执行中实际的微观行为和宏观效果上看,同样不是。
另外,明清两代,明朝虽然在明前期至隆庆开关时期近乎全面海禁,但仍然在隆庆开关时开放了漳州月港一处口岸。
明代禁海时期约占75%,开海时期约占25%。
在鸦片战争前的清代,禁海时期约占15%,开海时期约占85%。
8世纪,由于中外贸易往来日趋频繁和人民反清起义不断发生,清朝统治者担心洋人和汉人会结合起来反对清朝。
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奏准皇帝颁布了《防范外夷条规》,根据这一文件建立了“公行”机构。
公行是由官方允许的商人组成的垄断性外贸组织。
外国人来广州做买卖必须经由公行,其行动也由公行的行商负责约束。
外国商人只准在规定的时间,即每年的5月至10月间来广州进行贸易,期满必须离去。
在广州期间他们只能住在由公行所设的“夷馆”内。
外商在华只能雇用翻译和买办,不能雇人向内地传递信件。
中国人不准向外商借贷资本。
条规还规定要加强河防,监视外国船舶的活动。
这些规定在以后的嘉庆和道光年间屡被重申。
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防范西方殖民主义者。
但这种自卫措施是非常被动的 。
清朝统治者期望维护极权统治的心理观念是“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
保障本地经济发展,免受外来力量的影响。
清朝封建统治时期经济上自给自足,不依靠同时也很抵制外来商品。
国防安全的出发,防止中外反清势力的联合和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渗透,以免有间谍盗取本国资料。
而且清朝政府对自己经济和政治实力的过分盲目自大。
正面影响
从一定程度上打击和限制了猖獗的海上走私以及海盗行为。
对沿海地区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闭关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