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英雄模范人物的故事

    张自忠:第一名将。

    第33集团军总司令。

    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

    同时还因为他是抗战时期牺牲的国军最高将领(李家钰牺牲得晚于张)。

    但最主要的,是因为人们对张自忠悲剧经历的同情,这样一位正直的、人格高尚的爱国者却曾被误认为汉奸而人人喊打,简直是奇耻大辱。

    最后张自忠为这件耻辱主动选择了牺牲,以生命的代价表达自己的清白,真正是悲剧英雄。

    杨勇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

    1913年生,湖南浏阳人。

    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

    曾任红军连长、营长兼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686团副团长、团长兼政治委员,参加平型关、午城井沟等战斗。

    在平型关大战中,他深入到战斗最激烈的老爷岭去直接指挥,负伤后坚持指挥部队,立下战功。

    1938年9月14日,指挥部队在汾离公路西公岭伏击由汾阳开向离石的一支日军汽车运输队,不到一个小时,就全歼日军200余名,炸毁满载军用物资的汽车20余辆。

    接着,又于9月21日指挥686团等部在汾离公路王家池附近山谷伏击向汾阳撤退的日军第108旅团,经过激烈战斗,歼灭日军步骑兵近千人,击毙日军旅团长山口少将。

    1939年3月率部随115师东进支队进入山东,指挥686团取得首战樊坝的胜利,全歼伪军1个主力团500余人,并重创增援的日军。

    后任115师独立旅旅长兼政治委员、第343旅旅长、教导第3旅旅长、鲁西军区司令员兼鲁西专署专员、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

    1941年初,指挥教导第3旅运用围点打援战法,取得潘溪渡战斗的胜利,创平原歼灭战的光辉范例。

    同年赴延安,先后在军事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1944年4月返回冀鲁豫边区,参与指挥东平、阳谷等战斗。

    为开展平原游击战争,开辟和建设鲁西、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7、第1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5兵团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总高级步兵学校副校长、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长,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等职。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83年1月6日在北京病逝

    赵尚志

    赵尚志是著名抗日将领,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

    毛泽东曾赞扬说:“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等等,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他们的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 赵尚志,1908年10月生,辽宁省朝阳县人,1919年随全家流亡哈尔滨,早年投身学生爱国运动。

    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

    同年冬受命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4期学习。

    1926年5月受党组织派遣回到哈尔滨参加建立党组织和从事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活动。

    曾两次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软硬兼施,他严守党的机密,始终坚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被任命为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

    1933年10月领导创建北满珠河反日游击队,任队长。

    游击队创立时,他与战友们发出誓言:“我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全体战士,为收复东北失地,争回祖国自由,哪怕枪林弹雨,万死不辞,赴汤蹈火,千辛不避,誓心武装东北三千万同胞,驱逐日寇海陆空军滚出满洲,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奋斗到底!”。

    随着部队的发展壮大,1934年6月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与李兆麟等创建了珠河、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5年1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军长。

    1936年1月任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部总司令。

    同年8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军长。

    后任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执委会主席、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副总指挥。

    面对日伪军的疯狂“讨伐”、“清剿”,在极其艰难困苦的险恶环境中,赵尚志率领抗联部队对日伪军进行了英勇无比的艰苦战斗,远征松嫩平原,爬冰卧雪,餐风宿露,作战百余次,打破了日伪军一次次的重兵“讨伐”和“清剿”。

    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在率部对敌人作战中身负重伤被俘,他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痛斥敌人。

    穷凶极恶的敌人割下了赵尚志的头颅,运到长春庆功,把他的躯体扔进了松花江的冰窟中。

    赵尚志壮烈牺牲时,年仅34岁。

    解放后,为了表彰赵尚志的抗日功绩并永远缅怀这位抗日英雄,人民政府把珠河县改名为尚志县,把他的牺牲地改为尚志村,把哈尔滨的一条主要街道命名为“尚志大街”。

    左权“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

    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这是朱德总司令为悼念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壮烈殉国而写的一首诗。

    左权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著名军事家。

    1905年生,湖南省醴陵县人。

    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1期学习。

    192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12月赴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1930年回国后到中央苏区工作,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1分校教育长、新12军军长、第5军团第15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中革军委第一局局长和红1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

    1936年5月,任红1军团代理军团长。

    全国抗战爆发后,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后兼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员,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粉碎日军多次残酷“扫荡”,威震敌后。

    其高超的指挥艺术,严密细致的参谋业务,扎实的工作作风,深受朱、彭的赞扬。

    1940年秋,协助彭德怀指挥著名的百团大战。

    1941年11月指挥八路军总部特务团进行黄崖洞保卫战,经8昼夜激战,以较小的代价歼敌千余人,被中央军委称为“‘反扫荡’的模范战斗”。

    他还“是一个有理论修养同时有实践经验的军事家”,从1939年至1941年,他撰写了《论坚持华北抗战》《埋伏战术》《袭击战术》《战术问题》《论军事思想的原理》等文章40余篇。

    左权为创建并巩固华北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人民抗日武装,为八路军的全面建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进行“铁壁合围”大“扫荡”。

    25日,他在山西省辽县麻田附近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时,在十字岭战斗中壮烈殉国,年仅37岁。

    左权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指挥员。

    名将阵亡,太行山为之低咽,全党为之悲痛。

    周恩来称他“足以为党之模范”,朱德赞誉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为纪念左权,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决定将辽县改名为左权县。

    钢铁战士━━杨靖宇 这是杨靖宇像。

    杨靖宇,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

    原名马尚德,1905年生,河南省确山县人。

    学生时代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运动。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

    1932年秋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率部队转战于蒙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

    他以难以想象的毅力,坚持和敌人进行顽强斗争,直至弹尽,于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

    当残忍的日军将其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

    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