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孙中山在中国近代史中的作用论文2000字

    浅谈孙中山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关键字:孙中山 辛亥革命 民生主义 影响

    摘要:孙中山对近代史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孙中山是被世人所认可的中国第

    一个大总统,孙中山的成就主要有他是国民党的创始人,他领导了有名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他提倡民主、共和的思想,孙中山另外的一个重要的成就就是建立黄埔军校和中山大学,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具有高素质的军事指挥管理人才,推进中国教育事业同国际接轨。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最伟大的改革家之一,他同毛泽东邓小平并列为中国近代三大改革家。

    一、 孙中山先生背景简介

    孙中山,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孙中山先生是近现代中国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爱国若命,忧国若身,为国家民族的民主、独立、统一、富强鞠躬尽瘁,终其一生都在为实现中国的统一和民主共和而奋斗。

    生活在中华民族一步步走向痛苦深渊的特殊历史时期,面对列强的“蚕食鲸吞”,孙中山先生对于实现国家统一有着更为深切的体会。

    他认为国家统一是全民族的共同心愿,“统一是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 不能统一,便要受害”。

    在辛亥革命前,由于清王朝的全面溃败,国家已面临着分崩离析的隐忧。

    辛亥革命期间,一度出现了南北两大政治力量的对峙与较量,这时如果不能及时化解,则有可能使中国走向南北分治的局面。

    为了避免大规模的内战,为了迅速实现南北议和的良好意愿,进而不使国家走向分裂,孙中山先生毅然选择了主动退让和妥协的立场。

    在袁世凯完成使清帝退位,赞成共和民主的条件兑现之后,便辞去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也一再强调,中国的统一是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的,并指出“: 中国的各省在历史上向来都是统一的,不是分裂的,不是不能统属的,而且统一之时就是治,不统一之时就是乱的”。

    他坚决反对分裂行为,指出“提倡分裂的人一定是野心家,想把各省的地方自己去割据”。

    此外,孙中山先生还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实现民主政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因而他认为“统一成而后一切兴革乃有可言”,这种至诚爱国的举动和言行,足以证明孙中山先生是真诚的华夏赤子。

    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历史进步的开拓者,是一个激情澎湃的革命家,他的激情鼓荡了中国近代的历史风云。

    他有他的个性,尽管有某些历史局限性,但掩盖不了他伟大人格的光辉。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接触了大量西方文化,包括西方民主宪政思想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他最初的职业是西医,然而,他更是一位立志以西方民主政治及其文明,来改变中国命运的华夏赤子。

    他和旧中国的文化和政权体制有着彻底决裂的基础,并且具有彻底决裂的勇气。

    从社会变革的角度来看,他的经历使他的革命性更强,他用激情四溢的革命理想鼓动并影

    响着那个时代的中国人。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尤其是辛亥革命前后,没有任何人能替代他作为中国民主革命先驱者的地位。

    二、孙中山先生民生主义在当今社会的意义

    天谈民生,我们不能不追想起革命先行者中山先生对民生的看法,他的民生主义学说对我们仍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主要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其中民生主义要求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

    后来孙中山还在此基础上,制订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成为三民主义的根本标志和革命灵魂。

    在孙中山先生看来,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归宿。

    在他一生中,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或者部分地、局部地得以实现,唯有民生主义是他终生奋斗的目标。

    在孙中山先生的心目中,所谓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

    但是,在三民主义的整个体系中,正是民生主义最为引起人们的误解和批评。

    孙中山先生不得不花去许多精力,去解释和阐发他的民生主义。

    民生主义的内容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孙中山一生奋斗的根本目标。

    孙中山关于民生主义的论述非常丰富,这些论述集中围绕四个方面展开,即土地、资本、实业、教育。

    因而,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兴办实业、发展教育就成为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核心内容。

    民生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发展过程 发展过程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他在领导革命和建设民国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在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后才达于完善,但作为一种发展经济以图民富国强的理念,则从他一开始从事革命事业起就已经产生。

    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建其所领导的最早的革命组织“兴中会”时,在其亲手制定的《檀香山兴中会章程》中就已包含了民生问题。

    1895年2月21日,在香港设立兴中会时,孙中山又在其所制订的章程中提及民生主义的内容。

    1903年,孙中山在东京军事训练班上提出的誓词发展了三民主义的思想,也发展了民生主义的内容。

    1906年12月,孙中山又强调了革命的目的在于解决民生问题。

    上述孙中山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前所谈论的民生主义,包涵着他发展中国经济的基本方针,即既要大力发展经济,又要让人民共享富裕,并以前者而实现后者。

    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民生主义是孙中山建设民国经济的主要方针。

    在民国初年,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内容构成仍然是“振兴实业”和“平均地权”两个方面。

    但民生主义的实施过程是随着历史的进程而逐步展开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重点目标。

    孙中山在辞去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以后,一直在思考民国经济建设的问题,其民生主义的理论也随之继续发展。

    1919年,孙中山写成《实业计划》作为《建国方略》之一部分,其民生主义的理论又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由此完善了民生主义的经济建设方针,并对后来的广州、武汉国民政府,乃至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产生重要影响。

    民生主义的当代意义及现实意义 在当时社会背景大格局下,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对辛亥革命以及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经济建设的纲领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它所以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历史影响,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它能够随着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根据中国社会变革的实际情况,借鉴和吸收西方社会发展变化中的经验教训和适合于我的思想理论,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既显示出它是中西文化不断结合的产物,也显示出它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具有明

    显的与时俱进特性。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这一产生发展过程,既体现了香山文化的固有特性,也使香山文化的这一特性更为显著。

    在当代社会中,思想史的角度看,由于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中有一些与社会主义的原则相近的东西,在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候,对我们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孙中山民生主义学说中,关于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关于发达国家资本、节制私人资本的思想,关于缩小贫富差别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劳资关系的思想,关于全社会和平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明确体现了重视民生、福利民生、和谐社会的旨趣,是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

    党的十七大明确地肯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发展的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又好又快地发展生产力,坚持科学发展观,采取得力措施缩小贫富差别,下大力解决三农问题,扶持弱势群体,让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这些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了和谐发展的原则,体现了共同富裕的原则,体现了重视民生的原则。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学说,是可以为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带来一定的启示意义的。

    三、孙中山对于当代的意义和价值

    孙中山既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革命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他以毕生精力,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自觉吸收西方民主思想,结合中国的国情,探索、总结和创立以三民主义为主干的完整的民主革命与近代化思想体系,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孙中山思想文化博大精深,涵盖哲学、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党建、军事、外交、宗教等方面。

    尤其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和经济建设思想,在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参考价值,体现了孙中山思想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主张民族联合,乃至世界大同。

    他关于世界和平的思想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不仅在过去、现在,而且在将来,他的和平思想和主张对于世界的和平仍有其借鉴的意义。

    民权主义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是其整个思想文化的核心部分。

    民权主义以自由、平等、博爱为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主权在民、民权政体、全民政治、革命程序论、政党政治论、权能区分论、地方自治论、五权宪法论等等。

    它作为一份宝贵的政治遗产和精神财富,闪耀着跨时空的真理性光辉,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历程,也还将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政治现代化的今天和未来。

    民生主义 孙中山的经济思想,是他的思想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一个组成部分。

    孙中山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他的民生主义学说,包括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个纲领,并制订出彻底改造中国的 “实业计划”,提出对外开放的经济发展策略,形成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经济近代化的比较系统的经济思想理论。

    孙中山对国家工业化的设想,对对外开放的要求,对经济所有制结构的安排,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结构的均衡调整,对东部沿海地区的建设、西部内地的区域开发等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都为后来的建设者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宝贵的文献资料。

    实践证明,孙中山的经济思想,对我们当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巨大的鞭策启迪作用和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民族主义 孙中山的当代价值还在于他为一盘散沙的国人重塑了中华民族之魂,即民族精神。

    先生为我们重塑的民族精神,使身处内忧外患、水深火热、亡国灭种境地的炎黄子孙终于走上艰难地振兴之路,把和平崛起,世界大同作为中华民族对世界应负的一大责任。

    孙中山在文化方面 也作出了杰出贡献,他提出的“兼收众长,益以创新”的文化开放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孙中山的

    思想文化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来源。

    他不愧是中国伟大的社会主义思想先驱,他的社会主义思想及主张,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具有同时代人无可比拟的科学性、创造性和超前性。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最终导致了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实事求是地分析,孙中山是人不是神,他的理论学说并非十全十美,他的行为实践也非完美无缺。

    譬如,他对当时旧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状态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特点尚缺乏深入的研究,他对革命党内部严重的矛盾分歧团结乏力,他对建立革命军事力量的认识姗姗来迟等等,都是他个人思想行为的局限性。

    其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旧三民主义中没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2)虽提出平均地权,但没有彻底行之有效的土地纲领 (3)没有联合广大的农民阶级

    (4)虽提出了公民权利的问题,但没有具体有效的实施措施

    四、孙中山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国政府的革命家之一。

    在国内,多数革命者也认为他的声望与能力足以成为革命组织的代表人物,也因此孙中山在武昌起义后顺利被选为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领导他创建的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在名义上完成中国的统一。

    到战争中后期,孙中山很自然被推举为中华民国的国父。

    孙中山亦为中国政治经济现代化之重要阶段性人物。

    他较全面地整合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重要成分,包括宪政民主,人民主权(选举、罢免、创制、复决),权力分立制衡,与社会主义等等。

    另加上其个人认为有必要保留的中国传统制度机构——监察权与考试权,形成五权宪法学说。

    而孙中山在其中采取某种折衷立场,却坚持共和民主之宪政体制,至今仍有其价值。

    因此经历史证明孙中山确实是近代倡导共和革命,成功组织成分复杂的各种反满势力,并注入西方现代政治理论与宪政思想成分的领导人。

    孙中山与历代反抗封建王朝的农民起义英雄和同代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之显著不同之处在于:一是通过其他方式独到的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将欧美资本主义制度之精华与中国落后封建专制制度之国情相结合;二是他自发动和组织革命伊始,终其一生,在领导整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程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彻底的反封建立场和坚定的革命方向;三是他始终坚守“一心为公” 的崇高精神境界,从建立兴中会、同盟会,发动广州、惠州、黄花岗等十次武装起义,到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临时政府、举行二次革命,到组织和改造国民党、组建黄埔军校、实施国共合作,直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抛却个人名利,大公无私,一生操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孙中山的理论学说、立场信念和品德情操,可说是独秀一枝,也正是由于孙中山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与革命理论的宣扬,才使得广大中国民众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走出对民主共和的“反动”政治思想认识误区,有力的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扩大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影响,使得民主共

    和深入人心。

    孙中山之让位于袁世凯,是导致袁世凯窃国、革命政权旁落、共和制度倒退的起始成因,有些史论、史说由此引申出“孙中山一大失误”的评价,似乎顺理成章。

    然而,从客观现实来看,把此事件放在当时清末民初的历史大范围和社会大环境中考察,却自然而然地得出截然相反的评价——孙中山之让位于袁,不仅不是失误或局限性,相反,是促成清帝退位和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促使民主共和旗帜飘扬和革命思潮深入民心的一大历史功绩。

    所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未能彻底实现革命目标,是时代的局限和国情的制约,中国近代史上这场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正是这场轰轰烈烈和正义悲壮的革命,为其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作出了演示、提供了经验、准备了条件。

    总之,孙中山是一个伟大的革命领袖,他一生都在为革命事业做贡献,虽有一些在革命上的不足,但是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这些事无法避免的,故他是一个令人敬仰的革命前辈。

    综上所述:孙中山对中国近代历史的主要影响有: 1、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

    他系统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并为之奋斗了终生。

    先生刚强不屈,连遗言都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2、推翻封建帝制,捍卫共和制度。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先生最大的历史功绩。

    为了维护之后的共和,从护法到北伐,孙中山先生时刻都没有停歇。

    3、孙中山先生晚年更加进步,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成立,直接推动了国内第一次革命高潮的来临。

    他对三民主义作新的解释,成为了国共合作的基础。

    在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府支持下,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孙中山与工农日益接近,他参加工农群众的集会,称赞工农是革命的先锋和基础,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

    参考文献:

    [1] 张磊:《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孙中山:愈挫愈奋的伟大先行者》,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02页。

    原载《北京大学学报》1957年第4期 [2] 王尔敏:《中山先生民族主义正解》,台北,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1999年版,第186页。

    [3] 互联网:百度百科www.baidu.com [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

    [5]李菁著,国父的传奇人生:《天下为公——孙中山传》 华文出版社 [6] 李守鹏 汪鹏生 倪三好 著 《孙中山全传》江西人民出版社追问

    感谢救急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