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的主要分歧是什么

    1、赫尔巴特的教育目的是由教师根据儿童的未来生活制定的,现在的教育是为了明天的生活;杜威则相反,他对儿童今天的生活和明天的生活同样重视,不能为了明天而牺牲今天。

    2、在教育目的的制定中充分重视每个儿童的个性。

    杜威比赫尔巴特更注重儿童个性,并有走入另一个极端之嫌。

    3、教育目的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两位教育家都选择了教育改良的道路。

    不同的是, 赫尔巴特要改良的是封建社会,杜威要改良的是资本主义社会。

    杜威与赫尔特相比,已彻底摆脱了封建思想,从而前进了一大步。

    扩展资料

    赫尔巴特认为在“教学中有两条主线,历史的和自然科学的。” 以这种两分法为基础 , 他把人的兴趣划分为两类六种,相应地开设不同种类的课程,” 除了这六种主要兴趣类型的科目外,他认为“ 技术知识 ”也很重要;杜威重视活动课程与学科课。

    赫尔巴特的课程论是针对 “ 古典人文主义 ” 的缺陷提出的 , 它所涵盖的广泛的内容 , 严谨的结构是以前的课程论无法比拟的 , 成为现代课程论的基础。

    杜威的课程论是对赫尔巴特的继承和发展。

    在当时教材脱离生活和儿童实际的情况下, 实有振聋发馈的作用 , 反映了时代和工业科技发展的要 。

    他的课程论与其它思想一样 , 其实质并不是只要活动不要知识 , 而是要求对知识要活学活用。

    在杜威的心中,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

    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

    实则,在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强调教育在改进社会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论的资 产阶级性是显而易见的。

    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

    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

    赫尔巴特指出:“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这个概念,即教育(道德教育)是通过,而且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的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威教育思想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