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武汉为什么不能成为首都

    鉴于北京人口膨胀,环境恶化,严重缺水,在未来五十年内,迁都将不可避免。

    如果迁都,到底迁到哪里?对于这个问题也是众说纷纭,比较热门的几个城市是:武汉,南京,西安,重庆,成都。

    但是,这些城市都是大都市,人口已经很多了,城市改造难。

    因此将首都迁到上述城市的可能性似乎不大,最有可能的是迁到一个小县城、甚至是荒芜地带,然后重建一座首都。

    即便如此,但也并不排除迁都上述城市的可能,只要合理规划,可能性是存在的。

    下面,我将主要谈谈迁都武汉的规划。

    本来武汉的地理条件还是蛮适合于当首都的,但是现在武汉常住人口已经达到了800多万,城区开发接近饱和,而且是湖北省会,本身的压力已经不小,如果迁都武汉,巨大的重建费用和拆迁费用将十分巨大。

    因此,首都迁到武汉,必须合理规划,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迁到武汉的规划方案是:将武昌,汉口分开,迁都武昌,武昌风景秀丽,湖泊密集,高校众多,开发潜力大,还可以向南扩大辖区,将鄂州、咸宁部分划入武昌。

    这样的话,可以合理开发改造武昌的湖泊,建设山水园林宜居城市;重点建设华师,武大,华科等为国际一流大学,打造全国的教育和文化中心;重点支持东湖开发区和武汉光谷,打造中国高新技术中心;将武钢,武重等重工业企业迁到汉阳或者汉口,武昌重点发展高新产业、教育科技文化和第三产业,汉口和汉阳合并为新汉口市,可以重点发展商业和制造业。

    武昌和汉口虽然分治,但是二者之间应该加强合作。

    武昌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科技中心而存在,汉口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来行使只能。

    这样两者可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武昌要加强规划和改造,建设山水园林宜居城市,对环境的保护是重中之重,这是一个首都的基本要求,交通建设要注意,绝对不能步北京后尘。

    武汉还是有过多次的首都缘的。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孙权于公元221年决定建都于“鄂”,将鄂县改称为“武昌”,并且于公元229年在那里称帝,但虽然在江东大族的强烈要求下还都建业。

    同样,东吴后主孙皓于公元265年又一次执意迁意迁都武昌,结果也遭到举国上下更强烈的反对,不得不再次还都建业。

    (楼主按:文中武昌乃今之鄂州,非今之武昌,今之武昌古称夏口,故东坡《赤壁赋》有云:“西望夏口,东望武昌”,鉴于武昌兼并鄂州而为首都,故一并录上)可见历史上吴国两次定都湖北武昌,但是最后都被迫迁都。

    辛亥武昌起义后,湖北革命派建议定都武汉,而江浙派建议定都上海,后有人提议政府定在上海,议会定在武汉。

    后来湖北和上海先后发出公告:成立临时中央政府。

    后来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各省代表的联合会,由于湖北力争,会议决定迁往武昌。

    当此时,袁世凯发兵南下,先后占领了汉口、汉阳,武昌处于炮火威胁之中,于是会议决定在汉口英租界举行,通过《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后不久,南京被革命军占领,江浙派的势力大增,于是有人建议定都南京,并电召汉口代表南下,后汉口、上海的各省代表齐聚南京。

    就这样武汉到手的首都被南京不费吹灰之力给抢去了。

    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势如破竹,有如秋风扫落叶。

    鉴于形势变化,决定将首都迁到武汉,政府主席为汪精卫。

    但是身为北伐军总司令的蒋介石在南昌截留了迁汉的政府代表,并私自宣布迁都南昌,后由于国民党中央的斗争,蒋的阴谋才没有得逞。

    但是后蒋介石得到外国势力的支持,在南京另立中央,并派兵西进,武汉政府迫于压力,不得不迁都南京,史称“宁汉合流”,武汉首都没当几天,再次被抢去了。

    抗日战争中,南京岌岌可危,国民党政府决定迁都重庆,但实际上,国民政府和国民党的重要机关都是先迁武汉。

    1938年3月29日-4月1日,国民党还在武汉召开了临时全国代表大会。

    此时的武汉,起到了临时都城即行都的作用。

    1938年6月因武汉战起,滞留武汉的政府机关,奉令陆续西迁重庆。

    12月初,蒋介石率移驻湖南的军事机构到达重庆,方完成迁都。

    从此,重庆成为了中国的战时首都,历时8年之久。

    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明令定重庆为陪都。

    就这样,武汉当了不到一年的陪都,又被重庆取代。

    相信湖北,相信武汉,迁都湖北,崛起指日可待!!!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