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理想的家庭教育是什么样

    家庭教育才是孩子们真正的“起跑线”理想的家庭教育是什么样?

    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根据我们多年的研究,家庭教育环境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主导因素。

    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因素。

    桔生淮南即为桔,桔生淮北即为枳。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孟母三迁,孩子住在公墓附近和集市旁边,只能学着玩;只有到了学堂附近,才学习礼仪和要求上学。

    家庭对于青少年的影响,正如鸡蛋与温度,没适宜的温度,鸡蛋永远也变不成小鸡。

    就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环境而言,孩子在家庭中度过的时间有三分之一多。

    而且,对于心智正在发育的青少年来说,家庭的影响甚至超过社会。

    家庭环境在日常生活中长年累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孩子在第一环境中接受教育的影响往往具有一定的权威和刻骨铭心,在家庭中学到的知识往往也是最牢的。

    好的家庭环境将使孩子形成良好的感情,养成良好的习惯。

    家庭一个人除天性之外,他的成长是与他所处的环境和后天的培养分不开的。

    其环境的影响最具有造就人和教育人的作用。

    人在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工作环境中,得到发展和开拓性的教育,使良好的环境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尤其是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的关怀是在情理之中的事。

    但对孩子的过分溺爱,爱子不当或爱子无方,加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增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处于优先的特殊地位,父母们又处处以孩子为中心,视子女为“皇帝”、“公主”。

    家庭越来越富裕,孩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同时,父母对孩子缺乏良好的教养态度,任孩子养成专横任性的性格。

    这样一来,孩子的身心得不到健康的成长,在父母姑息纵容下,形成了许多坏习惯,这不但给自己今后带来痛苦和烦恼,而且会使孩子走上邪门歪道,甚至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家庭环境是孩子生活成长的第一乐园。

    这乐园是由父母共同创建、共同担负教育子女的第一所学校。

    因此,父母也就是子女的第一任领导和老师。

    在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及教育中,更重要的是应该注重身教,身教是最具有影响的隐性教育,是心理学中有关“自我意象”的理论。

    不管人们认识与否,人都有一副自我心理蓝图,也就是自我肖像,把自己想象成什么样子或什么人,他就会不自觉地按照那种样子、那种人行事。

    因为,环境中的那个人影响着他,使他心理中理想人物得以在自身的行动上去实现。

    所以,自我意象既是一个前提,一个根据,也是一个基础。

    每个人的全部个性、行为,乃至环境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父母就是孩子第一个感受到的美好形象。

    以此为基础,孩子在对父母的为人和行动上敏感程度,常常激发孩子去想、去做,其影响远远胜出直接对孩子的管教。

    家庭中最有影响力和权威性的教育,是以父母的品质、修养、能力、习惯和作风等,来形成的家庭环境教育,父母就是孩子心目中的“模特儿”和描绘心理蓝图的样本。

    因此,良好的家庭是由父母良好的文化素质和品质等促成的环境氛围。

    孩子在这种环境的氛围中,受到的影响和感染是任何一个显性教育所不及的。

    这影响和感染就是一种潜意识的熏陶或无声的教育。

    如何创造快乐的家庭气氛,家庭生活愉快,可增进全家人的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但是,欲使家庭生活经常处于和谐、愉快之中,并非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这需要全体家庭成员的一致努力。

    保持家庭愉快有十要素:

    (一)家庭环境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良好的家风。

    首先是平等,平等是创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的前提。

    父母、子女任何一方的优越感都会对其他家庭成员造成心理压力、产生心理隔阂。

    其次是理智,只有理智能够克制自己的心理冲动,并冷静地对待和处理问题,这样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而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孩子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

    最后是开放,这里所说的开放是指家庭成员能够坦率地平等地以其他成员可接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毫无顾忌地发泄。

    家庭主要成员应该性格开朗、心胸宽阔,不计较一得一失,不仅在工作单位心情愉快,回到家里也总是笑口常开,这将对全家人的情绪起到良好的感染作用,有助于实现家庭气氛轻松、愉快、和谐。

    相反,如果主要家庭成员成天愁眉紧锁,或常发脾气相互争吵不休,把家人搅得不得安宁,谁也快乐不起来。

    (二)家庭气氛要生活上相互关心、体谅,成员之间有事互相商量,而不是相互责怪或挑剔。

    那些家长作风霸道的家庭,家中气氛紧张、压抑,很难愉快起来。

    再忙也要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沟通。

    .要注意倾听。

    大部分时候,孩子只需要一个自己信得过的人来听自己倾诉心声,要听得专心,要耐心。

    (三)家庭成员爱好广泛,志趣高雅,业余生活丰富多彩;会使家庭气氛活跃,美满幸福。

    要培养“共同的话题”。

    对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他喜欢的歌星,小说,还有电子游戏......你的孩子爱什么,你就了解什么,这样孩子必然会愿意与你交流。

    交流的过程中,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

    (四)家庭成员无不良嗜好,更无口出秽言不讲礼貌之人,而是人人讲文明,懂礼貌,勤于清扫家庭环境卫生。

    (五)是家长的关心,而这种关心不仅包括对孩子学习的关心,更重要的是孩子的生活和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家庭中受到父母的关心指导越多就越有利于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有了良好的个性,孩子的学习、生活都会向好的方面发展。

    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地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更要关心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并要指导,帮助他们学会承受各方面的压力,尤其是家庭对他们造成的心理影响,使他们适应家庭环境,努力去消除不良家庭对他们个性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

    (六)进餐时注意精神卫生,不在餐桌上谈论令人不快的事,更不要在餐桌上教训或考问孩子,使全家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餐。

    (七)对子女要求严格,不随意体罚孩子。

    父母要以身示教、谆谆教导,绝不溺爱子女,让独生子女在家里欲所欲为,称王称霸,一旦孩子学坏了,家庭便失去了快乐。

    (八)家庭劳务要讲究科学,不搞突击,不集中在少数人身上,而是人人动手,各尽所长,有计划,有分工,全家人通力协作。

    (九)星期天生活要尽量过得丰富多彩,走出小家庭,到大自然中去,这会给全体成员都带来快乐。

    (十)定期召开家庭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孩子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特别要养成尊老爱幼的好家风。

    综上所述,家庭环境对孩子的生活、学习、心理以及性格习惯的养成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家长担负起自己的责任,给孩子创设好的家庭环境,提高自身素质,引导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在农村家庭教育上普遍存在几个问题:一是忙于兴建家庭,注重经济,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进了校门,一切教育都依赖于老师,自己的责任只是改善孩子的经济条件,让孩子的衣食住行得到保证和尽量满足。

    二是父母的文化素质低,对子女的教育表现出力不从心。

    三是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迫切,教育孩子没有正确的方法,一些家庭便出现了“棍棒教育”。

    四是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父母对孩子过于无微不至的关怀,视子女为掌上明珠,事事依从孩子,样样顺着孩子,孩子生活在溺爱的环境中,使孩子难以教育。

    五是不少父母尚未意识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根本不注意在各种场合中自己的言谈举止将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因此也无法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

    在当今的家庭环境中,作为父母迫切需要提倡的:一是勤劳朴素,诚实为人;二是忠厚善良,礼貌待人;三是尊老爱幼,和睦相处;四是作风正派,教育后人。

    由于社会的安宁,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家庭也发生了建设性的变化,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有沉没海底的船,有漂泊不定的舟,也有航行于波涛中的舰。

    总之,为人父母者,不光是为子女创造优越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是培养子女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意志,以及教他们如何做人和促其成才。

    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

    2.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好胜斗勇。

    3.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畏首畏尾。

    4.怜悯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自怨自艾。

    5.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

    6.嫉妒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勾心斗角。

    7.羞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心怀内疚。

    8.宠溺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自以为是。

    9.容忍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极富耐性。

    10.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爱人爱己。

    11.接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胸宽广。

    12.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掌握目标。

    13.分享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维护正义真理。

    14.安定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信任自己,信任他人。

    15.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对世界多一份关怀。

    16.祥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有和平的心境。

    家长还要注意在孩子的同龄人中,在班上的同学中,为孩子寻找学习的榜样,这样可以增加学习的亲切感。

    这些人都是孩子的同龄伙伴,有着比较相近的的生活经历,同伴中所表现出来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作风,孩子比较熟悉,容易理解、接受,更能激起学习的劲头。

    但是家长切记,不能专拣同学的优点、长处去和自己孩子的缺点、短处相比,更不能借机去讽刺、挖苦孩子。

    家长如果常说:“你瞧人家那孩子,你再瞧瞧你,你太让我伤心了!”这样的教育方式只能起消极作用,让孩子产生反感。

    正确的做法是,抓住时机,启发自学,增强自信,乐于学习。

    爸爸妈妈利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来引导孩子,帮助他健康成长。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