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书法小楷李清照诗词

    书法小楷李清照诗词

    一、词的代表作品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点绛唇 寂寞深闺, 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 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 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 连天衰草, 望断归来路。

    点绛唇 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 袜铲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此首一作无名氏词,见《花草粹编》卷一)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临江仙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 用其语作“庭院深 深”数阙,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树, 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 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雕零, 试灯无意思, 踏雪没心情。

    临江仙 梅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春迟, 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 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 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 暖风迟日也, 别到杏花肥。

    蝶恋花 暖日晴风初破冻, 柳眼梅腮, 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 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 山枕斜欹, 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 夜阑犹翦灯花弄。

    参考资料: 。

    二、关于李清照的诗、生平、、

    李清照(生于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亡),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 李清照(5张)(11张)济南)人。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二月五日(3月13日),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四月十日(5月12日)。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书法名家丁嘉耕小楷书写李清照词三首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 有《易安居士文集》等著作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夏日绝句》、《醉花阴》《武陵春》等。最为有名的要中婉转的梦境,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她的名言佳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三、求关于李清照所作诗词及生前事迹

    李清照画像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生于书香门第,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

    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

    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

    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

    其文学创作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因古代重男轻女,故无"字"),济南(今山东济南)人。

    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以后。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

    金兵入据中原,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书法名家丁嘉耕小楷书写李清照词三首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

    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等。

    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

    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

    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

    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

    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

    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

    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

    有《易安居士文集》等著作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夏日绝句》、《醉花阴》等。

    最为有名的要数《夏日绝句》,还有《渔家傲》中婉转的梦境,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

    父亲李格非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

    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李清照的成长,与她所处的自然环境也是分不开的。李清照幼年,大部分时间是在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家乡历城渡过的。

    大约在她五六岁时,因父亲李格非作了京官,她便也随父母迁居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她是在东京长大的。

    那时候,北宋统治阶级享乐成风,东京表面上仍极繁荣。李清照作为一个士大夫阶层的大家闺秀,由于封建礼教的禁锢,不可能像男子一样走出家门。

    接触整个社会。但她毕竟出身于城市,不像乡村地主家里的女子那样闭塞。

    她不仅可以划着小船,嬉戏于藕花深处,而且可以跟着家人到东京街头,观赏奇巧的花灯和繁华的街景、这一切,陶冶了她的性情。丰富了她的精神生活。

    李清照爱好自然的性格和描摹的自然的能力,说明了她曾经受过故乡山东的涵育。而她在爱情描写上的"毫无顾藉",显示了都市社会风气和文学气氛对她的熏染。

    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妇擅朋友之胜”。

    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

    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

    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