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八年级地理复习资料(中国地图出版社)

    这个你能用到高中毕业

    高考地理常见简答题答题思路分析

    ——正确的思路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1.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

    (1)昼长;(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3)天气状况。

    2.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1)太阳高度(即纬度);(2)天气状况;(3)地势;(4)空气密度。

    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

    答: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晴天多;③地势高;④空气稀薄,大气洁净。

    3.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太阳辐射是根本原因——分析纬度位置、太阳高度、昼夜长短。

    (2)大气自身条件(天气、大气物质多少、大气透明度——主要分析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大小和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强弱)。

    (3)地面状况——物质组成(对太阳辐射反射率不同)、海陆差异、地形、洋流、水域、森林、冰雪等。

    (4)人类活动:①改变大气成分,如C02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变暖;排放消耗臭氧层物质,使得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烟尘则削弱太阳辐射;

    ②改变下垫面,植树降低气温,提高湿度,与建造大型水库起到的作用相似。

    ③释放人为废热,如城市热岛的形成。

    4.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1)纬度:低纬小,高纬大;

    (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

    (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5.降水多少的影响因素分析。

    ①大气环流因素——决定降水多少的因素

    季风控制区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副高控制区降水稀少,如伏旱天气、热带沙漠气候区、地中海气候的夏干;赤道低压带控制区降水丰沛;西风带降水多,信风带降水少。

    (要注意风的来向:迎岸风往往多雨;离岸风则少雨)

    ②天气系统因素——低压中心和低压槽部位降水多,高压中心和高压脊部位降水少;锋面控制降水多,如梅雨、贵阳冬雨、北方夏季暴雨;气旋过境降水多,如西欧冬季、东北和江南春季;反气旋过境降水少,如伏旱;台风过境降水多。

    ③洋流因素:沿海暖流流经区降水多;沿海寒流流经区降水少。

    ④海陆位置:一般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⑤地形地势:暖湿气流在山脉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焚风效应)。

    6.怎样分析理解不同海区盐度的差异成因?

    (1)不同纬度海区:主要考虑各海区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对比关系。

    规律是: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2)在同一纬度海区:主要考虑洋流的影响和径流稀释作用。

    影响因素

    影 响

    气候

    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低;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高

    径流

    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洋流

    同纬度海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

    海区的封闭度

    影响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

    7.怎样分析赤潮成因?

    (1)温度和降水:一般出现在夏季,春、秋两季也时有发生。

    (温度高,降水少易于形成赤潮)

    (2)风和海流:赤潮的形成、分布、集聚和分散直接受到水体运动的影响,赤潮容易产生于一些港湾就是这个原因。

    (风小,海流弱易于赤潮的形成)

    (3)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不断将大量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农田废水等排人海洋,过度的海产养殖,造成海域的富营养化。

    8.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的分析:

    (1)纬度位置——决定了山麓基带类型

    (2)相对高度——决定了水热状况变化的程度(以上两点决定自然带数量)

    (3)阳坡、阴坡——影响植被分布的高度

    (4)迎风坡、背风坡——影响降水多少与雪线高度

    9.农业区位分析的答题思路:

    10.工业区位分析:

    ①资源——工业宜建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有什么原料,适宜发展什么工业。

    ②水源——靠近水源地,以便提供充足的工业用水(还可获得廉价的水运)。

    ③地形——选择在较平坦开阔的地形区内,发展前景广阔。

    山谷、盆地地形易形成逆温,废气不宜扩

    散,不能布局冶金、化工等工业。

    ④交通——沿交通线分布,以便提供充足的燃料、原料,也便于产品的输出、职工的上下班。

    ⑤环境——主导风向的下风地带、与季风区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城市热力环流之外;产生污水的企业,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或远离水源地。

    高科技工业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地区。

    ⑥距离城市的远近——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应远离城区。

    ⑦土地租金——布局在城市的外围,土地租金低。

    ⑧设置防护带——工业区与居民区之间设置防护带减少对居民区的直接污染,美化环境。

    11.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12.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

    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

    (1)自然原因:

    ①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②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③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2)人为原因:

    ①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13.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一条河流或某一河段水力资源是否丰富,主要看两方面:一是河流水量的大小,一般水量越大,径流越稳定,水力资源越丰富;二是河流的落差,一般落差越大,水流越急,水力资源越丰富。

    水量和落差的大小又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具体分析回答思路如下:

    如:(1)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

    ①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 ②地处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2)三峡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

    ①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 ②地处二、三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14.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

    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人手:①保护有限的水资源,防治水污染;②开发水资源,提高供水能力;③加强用水管理,增强节水意识,④提高用水效率,控制需水量的增长;⑤控制人口增长。

    15.开凿隧道问题:

    一是渗漏问题;二是塌方问题。

    因此,开凿隧道要选择在背斜处,因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问题;并且,背斜为穹形构造,不易塌方。

    16.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

    主要考虑以下3个方面:

    (1)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

    (2)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

    (3)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17.如何分析某一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1)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2)从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去分析;

    (3)从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段分析。

    例如,试分析华北地区棉花生长的气候条件。

    有利条件:①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

    ②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

    不利条件: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18.区域环境生态环境建设(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开发、湿地的开发)的答题思路:

    在此类问题的分析中,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从而找出该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了解该环境问题的分布与危害,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到相应的治理措施。

    19.区域自然资源优势资源开发(如山西能源开发等)分析思路:

    在此类问题的分析中,首先需要先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找到发展的优势条件,然后针对该区的优势条件,针对性的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

    20.农业区开发问题(如东北农业开发)分析思路:

    在此类问题的分析中,首先需要先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找到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劣势条件,对优势条件,针对性的开发;对劣势条件进行改造,在开发和改造的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

    21.分析河流内河航运价值的思路:

    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经济因素。

    关于自然因素主要是看河流的水量和水量的变化两个方面,而经济因素主要看流域内经济发达的程度。

    流域内经济越发达,客货运输的需求越大,航运也就越发达。

    分析思路如下: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

    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

    平原——耕地;山地——畜牧业、林业。

    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

    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能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

    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如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商品性生产基地建设。

    2.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

    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如橡胶、双季稻、小麦)。

    改造不适宜的自然因素,使之适于发展农业(地形、水分、光照)。

    改造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并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比。

    3.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

    市场需求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城郊农业的发展,苹果种植规模变化)。

    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实例:古巴的甘蔗——气候条件适宜,长期的生产习惯。

    河西走廊——夏季高温,有祁连山冰雪水灌溉。

    珠江三角洲的鱼塘——河网密布,地热低平,低洼处长期积水,利于挖泥成塘。

    上海郊区的乳牛场和养鸡场——乳畜制品、鲜奶、鸡蛋等不适于长距离运输,从经济效益考虑,分布在城郊,有利上海市场。

    4.世界四大典型地区农业区位及突出特点比较

    水稻种植业

    (亚洲)

    ①有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和雨热同期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②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③有肥沃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低缓的丘陵;④土壤肥沃、土层深厚。

    ⑤交通便利,市场广阔;⑥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⑦栽培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⑧亚洲居民喜食大米。

    特点:①小农经营②单产高③机械化水平低④科技水平低⑤水利工程量大

    大牧场放牧业

    (潘帕斯草原)

    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③距海港近

    (措施:①培育良种②改善交通③开辟水源④种植饲料)

    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

    ①自然条件优越;②交通运输便利;③地广人稀;④工业基础雄厚;⑤科技先进

    (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混合农业

    (墨累-达令盆地)

    ①地中海气候,光热充足 ②有河流及地下水提供水源;③地势低平,土壤肥沃;④地广人

    稀.土地租金低;⑤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水源不足需调水

    (特点:①生态农业;②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活;③市场适应性好)

    二、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1.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因素: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策主导因素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

    工业部门类属名称

    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

    代表部门

    原料指向型工业

    运输原料成本较高(原料到产品重量大大减轻)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动(易变质等)

    甜菜、甘蔗制糖等

    水果、水产品加工

    市场指向型工业

    运输产品成本较高(体积减少不多或有增加)

    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易变质、破碎等)

    家具、印刷、啤酒

    部分食品

    动力指向型工业

    消耗大量电能的工业

    炼铝厂、冶金及化工等重工业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鞋等

    技术指向型工业

    技术要求高,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

    2.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1)原料地对工厂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如宝钢。

    (2)交通运输仍对工业布局很大吸引力,但在发达国家运输已相当完善,交通运输已不再成为主要因素,如日本沿海,我国沿江沿海。

    (3)信息网络的通达性越来越突出。

    (4)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加。

    3.世界典型工业区的区位及特点比较

    传统工业区

    (德国鲁尔区)

    区位:①煤炭资源丰富;②距铁矿区近;③水源充沛;④交通便捷;⑤市场广阔

    衰落原因:①生产结构单一;②煤炭地位下降;③钢铁_过剩;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综合整治:①发展新兴工业;②调整布局,③改善交通;④发展科技;⑤消除污染

    高技术工业区

    (美国硅谷)

    特点:①高技术人才比例高;②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③研爱费用高;④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区位因素:①环境优美;②气候宜人;③科技教育发达;④交通便捷等

    4.我国四大工业基地比较

    工矿特点

    区位优势

    面临问题及对策

    辽中南

    著名的

    重工业区

    有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交通发达:铁路公路网稠密,还有大连的海运;经济腹地和市场广阔;工业基础雄厚。

    劳动力资源丰富;有统一电网,国家政策扶持。

    问题:水源、能源不足环境污染严重

    对策:跨流域调水,节能降耗,治理环境

    京津唐

    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①有丰富的煤、铁、石油、海盐等资源;②近棉花产地;③交通发达:(铁路公路网稠密,还有天津的海运;经济腹地和市场广阔);④有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作依托,⑤科技文化发达;⑥劳动力素质高;⑦有统一电网;⑧政策优惠,对外开放程度高

    问题:水源严重不足;环境污染严重

    对策:跨流域调水;西电东送;节能降耗;治理环境。

    沪宁杭

    我国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

    水平最高、效益最高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①优越的位置:东部经济区的中心;②便利的交通:“黄金水道”的入海口,沿海航运的中点,京沪、沪杭线交汇,国内三大航空港之一;③广阔的经济腹地和消费市场;雄厚的工业基础;④发达的科技和高素质的劳力;⑤政策优惠,对外开放程度高

    问题:①能源和矿产不足;②土地资源紧缺;③环境质量下降

    对策:①西电东送,西气东输;

    ②治理环境

    珠三角

    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①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东南沿海,毗邻港澳,面向东南亚,著名侨乡,便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②交通便利;③市场广阔;④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⑤政策优惠;⑥对外开放程度高

    问题: ①常规能源不足;②土地资源紧缺;③环境质量下降

    对策:①西电东送;②治理环境

    回答者: _猫爱理_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