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如何对中小学生开展理想教育

    当今社会,在青少年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理想危机”还没有引起人们的特别重视。

    但导致学生理想危机的原因除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急功近利、惟利是图、惟我所求的思想在作崇外,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学校对学生理想教育的简单化、形式化,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包括理想教育在内的品德与德育工作,没有在学生心目中确立对理想目标终身追求的信念,而在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理想教育应该成为学校对学生开展品德教育与德育教育工作的灵魂。

    为此,对中小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理想教育应该成为学校品德教育与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首先,要分析学生对理想追求的现状,分析出现理想危机的原因。

    除了学校教育出现偏差外,现阶段不少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对子女的理想目标疏于引导,简单地教育孩子要好好读书,将来找个好工作,图个好收入,生活得舒服自在,甚至有不少家庭父母外出打工,根本就谈不上对子女的教育,有限的沟通也只是简单地告诫子女不好好读书将来也和我们一样外出打工的思想。

    有的还把自己对生活、对社会的不正确理解灌输给孩子,客观上形成了现在的学生缺乏远见、胸无大志。

    其次,要引导学生确立科学的理想。

    学校教师要使学生明白,实现理想是要经过一番艰苦努力的,不是只想不做就能达到的。

    理想的确立要根据各人的实际情况,实是求事地定位,其总的前提是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向,有利于自身能力的发挥。

    而在此基础上,再把理想具体化,并且制定出分步实施的子目标,其间还要考虑可能会出现的挫折,并不断予以矫正。

    第三,学校要将理想教育渗透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去。

    学校校风、学风的形成,校园文体活动的开展等都是理想教育极好的载体。

    二、理想教育应该渗透到所有学科教学的过程中。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对理想教育的渗透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思品课、德育课教师的事,学校应该对所开设的所有课程都应该渗透进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各科任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各自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品德教育内涵,以激发学生为理想而学习的热情,从而消除为教学而教学的片面倾向。

    三、理想教育应该体现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去。

    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的人,那么我们教师首先应该成为有理想的人。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激情,表现出对生活的自信和乐观;要通过自己对工作的努力,表现出对理想追求的执着。

    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在理想追求上,教师应该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好榜样,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也只有这样,教师对学生的理想教育才能成功,理想才能化为学生的实在行动。

    四、理想教育应该成为学生内在的驱动器。

    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宣示理想,并且使之成为其内在发展的动力。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专题演讲会的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理想;可以组织召开座谈会,了解学生理想实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而予以疏导解决;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理想话题辩论,让学生明辨是非曲直,从而拨正航向,走上正途;还可以通过建立理想档案的方式,记录下每一位学生实现理想的过程。

    总之,确立理想不仅仅是学生自己的事,也是学校和教师的事,但确立的理想必须是学生内心对未来奋斗目标的设定,并且甘愿为之而努力。

    由此可知,不防想起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学校的理想教育也是一样,务必要在不知不觉中去“渗透”,而不能简单地予以“灌输”。

    所以,我们务必要把理想教育化成学校的文化行为,这样才能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