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怎么才能做好孩子的学前教育呢

    读小学一年级,是人生的又一个起步,怎样成功跨好这关键的一步呢?许多父母对怎样进行入学前的准备教育颇为关心,甚至可以说有点焦虑。

    我们需要的是以一种正确的态度对待幼小衔接时期的教育既重视又不过分紧张。

     学龄前儿童如何做好入学准备,家长应该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 针对孩子的个性特点开展学前教育。

    1、确保孩子有一个健康的体质

    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新生活的起点上,家长在孩子入学的身体准备方面要做到:

    (1)要保证孩子充足的营养和休息,防止疾病,使他们身心健康;

    (2)要求孩子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制

    (3)鉴于小学生在校大部分时间是上课,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短,课后又有作业,而上学放学,上下课都有严格的时间规定,课堂学习也有严格的纪律约束等情况,就增加了孩子的紧张度,加快了生活节奏。

    为了使他们较快地适应小学紧张的生活节奏,家长要适当地减少孩子睡眠和游戏时间,延长学习时间,使孩子在家的作息时间与学校的作息制度保持一致,以免因不适应而损害健康;

    (4)保护好孩子的感觉器官,尤其是眼(视力)和耳(听力);

    (5)教育孩子注意安全。

    为了孩子的生命安全,让孩子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

    迷路找民警。

    (6)重视的家长还可以入学前带孩子到医院作一次体格检查,了解孩子生长发育的状况是否符合各项指标的要求,是否有疾病感染,如有要立即抓紧治疗,以保证孩子健康入学。

    2、做好向往上小学的心理准备

    为了让孩子高高兴兴地进入小学,家长要使孩子内心产生想上小学当个小学生的愿望。

    以乐观的态度对待学习和学校。

    例如:早晨您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在路上见到许多小学生背着书包上学校,这时,您不妨对孩子说:“瞧,这些哥哥姐姐多神气!”使孩子产生羡慕之情。

    给孩子讲述即将开始的各种有趣的活动,如手工课、野游,还可以热情地讲述孩子将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如读书、测量、称重等,使孩子对学习和学校产生强烈的向往。

    有空的时候,还可以带孩子一起去将要入学的学校外走走、看看,告诉孩子可以在学校里学到很多本领。

    在这方面家长要特别注意的是,决不能用上小学对孩子施加压力,进行恐吓。

    如:“瞧你这么坐不住,将来上小学可要受罪”“你这么好动,将来上小学让老师好好治治你!”这样说会造成孩子对上学产生恐惧感,不利于形成入学的心理期待。

    一般情况下,在 5月份会开始报名,办理入学手续。

    父母千万不能在孩子面前议论学校的长短。

    议论要避开孩子进行。

    3、做好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

    家长要提前从以下方面做好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及早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

    (1)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即将成为一个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慢慢地学会生存、生活、学习和劳动,能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在学习生活中,要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2)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毫无疑问,父母疼爱孩子,是天经地义的,孩子小需要家长的格外照看,绝大多数的孩子在家里都不做家务,甚至连自己的个人杂务也由父母包办。

    孩子开始学习后,首先碰到的难题是什么?那就是用橡皮擦掉写错的字。

    不把纸擦破而能把字擦掉,对6~7岁的孩子实在是一种挑战。

    但是,如果在家里经常干家务的孩子,手会变得相当灵巧,橡皮的使用就不会有问题。

    (3)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画册、文具和玩具;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它工具,会削铅笔,并能制作简单的玩具等。

    (4)培养孩子有意注意。

    培养孩子有意注意很重要,我们小学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在小学低年级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并非智力落后,而是由于注意力涣散。

    家长可以多与孩子玩棋类游、拼图游戏,这对培养有意注意很有益。

    4、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

    学龄前儿童对于即将开始的学校生活通常感到既兴奋又紧张。

    的确,一旦走进校园,他们面对的是不同于家庭或幼儿园的陌生环境。

    大多数的孩子入学时还没有良好的与人交往的能力或较稳定的情绪,形成这一切需要时间和训练。

    如果他们在幼儿园阶段就有机会培养相关的个性品质的话,对学校生活的适应能力就会大大增强。

    其中包括:

    自信——孩子自我感觉良好,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自信的孩子通常更愿意尝试新事物,并且在第一次尝试失败后再做努力。

    独立——孩子应该学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动力——要培养学习动力,增强孩子的求知欲。

    (要独特的鼓励,如写作;帮助别人)

    好奇心——必须保持孩子天性中具有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从所有的学习机会中获得乐趣。

    (鼓励孩子会问)

    毅力——使孩子学会做事善始善终。

    (遇难事,持之以恒)使孩子懂得凡是教师要求做的事情都应努力完成 。

    如:知道每天值日生所要做的事情;教师布置的作业必须完成;明确在每项活动中教师要求自己做的事情,并学会做完,不半途而废。

    合作——孩子一定要能够与他人相处,学会与人分享快乐和遵守公共秩序。

    5、培养孩子良好的语言和认知能力

    学前儿童在幼儿园阶段就要参加多种活动,这些活动要求他们使用语言并解决问题。

    语言能力较差往往对他们入学后产生不良影响。

    为孩子提供游戏的机会。

    孩子们发现世界,发展创造力和积累生活知识等方面的能力大都通过游戏。

    如,当孩子堆积木时,就形成了几何图形、物体造型、平衡等概念;和他人一起游戏,则有助于孩子懂得怎样协商合作。

    多和孩子交流。

    孩子们有着自己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

    随着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家长要鼓励他们说话。

    家长应耐心地听孩子说话,以了解其心理活动,发现孩子的所知和不知,明白孩子是怎么想的和怎么学的,并且让孩子感到家长对其感受和思想的重视。

    控制孩子看电视。

    电视是孩子身边仅次于家长的最具影响力的老师。

    好的电视节目可以拓宽孩子的视野,促进学习,坏的节目或过长时间观看则适得其反,甚至有害健康。

    多为孩子提供接触外界的机会。

    孩子的多样化经历将有助于他们了解这个世界。

    无论家居何处,周围环境都蕴含着新的体验。

    一个星期与孩子有一次共同学习的机会,一起出去走走,看看,发现一些什么,议论一些什么。

    客观评价孩子的能力和兴趣。

    一方面,家长要为孩子确定高标准,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另一方面,孩子的压力过大,总被要求做一些不感兴趣或力所不及的事,就会感到难过和沮丧。

    家长不要盲目指责孩子“笨”、“傻”,那样会极大地挫伤他的自尊心、自信心,影响他在学校中的表现。

    孩子做得好的事情,家长则要予以表扬。

     总之,我们父母帮助孩子顺利地度过这一关,充分地做好上小学的准备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