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如何开展幼儿园的教研工作

    《转》: 随着学前教育被纳入终生教育体系和早期教育研究成果的日渐丰硕,幼儿教育越来越被人们广泛地关注,幼儿教师的素质也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新《纲要》所追求的教育理想是需要通过教师的工作去实现的,因此,对高质量幼儿教育的要求,最终将转化为对教师的要求。

    ①幼儿教师是幼儿园开展教育学活动的具体执行者,是直接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人。

    教师是教育与幼儿发展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承接教育理念和教育实效的中间人,是推进儿童个体建构的中坚力量和保障;改革所追求的教育理想惟有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工作予以实现,对高质量幼儿教育的呼唤,最终必然会转化为对教师的要求和挑战,培养高素质的幼儿教师也就成为幼儿园教研工作的重要任务。

    广大幼儿园在“科教兴园”理念的指导下,在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教学思想及具体做法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力图走出一条具有园本特色的教育改革之路。

    幼儿园教研工作是以幼儿园全体教师为主体,以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和教师素质为目的,以对保教工作中实际问题的研究为内容,以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为途径的幼儿园教育研究活动,是一种平等的、专业的、人格的对话,是教师共享经验、交流思维、整合资源的专业化成长之路,是教师学习课改理念的平台,实践课改精神的桥梁,专业技能成长的摇篮。

    幼儿园应通过理论学习、课题研究、园本培训、教育实践研究等有效的教科研活动形式,让每位幼儿教师在学习、反思、实践中专业化素质不断得到有效的提高,真正成为儿童健康成长的促进者。

    一、当前教研工作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 (一)、缺乏对教师自身需要、经验与发展的关注。

    教研过程急功近利,只追求教育的表面效果,造成教研工作的短期效应。

    (二)、缺乏对教研过程的研究。

    教研过程缺乏对教师内在研究动机和原有经验的调动;缺乏对如何使教师将新的教育理念内化为自身新的研究;缺乏对教师在教育经验实践中的尝试、运用并反思教育理念的足够支持。

    这些都是导致教研缺乏实效性的重要原因。

    (三)、缺乏对教研方式的研究,造成教研支持不能满足教师主动学习和建构需求。

    二、幼儿园应建立教研制度并将教研工作纳入到幼儿园的日常工作体系之中“不少研究和事例都显示,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个别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学习方式快。”②坚持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加强教研组建设,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营造开放、合作、互动的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学习活动,如:“专题研究”、“年级组研究”、“集体备课”、“随机研究”等教研形式。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让教师们感受和体验新型的学习方式,在问题式学习中,总结交流经验、研讨问题困惑;在互动式学习中,共享教育资源、拓展思维空间;在体验式学习中,转变角色意识、注重实践操作,促进教师的主动学习建构,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三、组织理论学习,更新教师教育理念作为专业教育者,教师应该具有不断地专业化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朱小曼曾说:“在今天这个学习型社会里,工作就是学习,应当把工作当作学习之源、学习之过程”。

    ③组织教师开展研究,首先要让教师获得新的教育理论和观念,新的教育理论和观念的获得有助于产生新的教育实践,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或者实现质的飞跃,对于广大的教师来说,新的教育理论只有在他们对自身原有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才会成为对他们的日常工作实践具有实际意义的鲜活的理论,因此,幼儿园在组织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时,应经常有意识地借助于启发式提问、案例法等手段,帮助教师发现这些新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联系,引导他们根据这些理论反思、整理自身原有的教育经验,让教师们围绕某一课题,集中力量进行研究学习,应用新的理论指导和改善自己的教育实践,使原有的单纯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具体,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随着一个个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的产生,使教师们不断得到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习、探索的积极性。

    四、研究教师,确定既贴近教师的教学实际,又能促进教师长远发展的学习研究内容(一)、教研活动的内容应为教师的实践提供支持与帮助,符合教师的现实需要,并能促进教师的长远发展。

    幼儿园应针对从“更新教育观念”到“观念如何向实践转化”、“幼儿是怎样发展的”、“怎样才能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以幼儿发展为本”等问题进行探索学习及研究,重点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新《纲要》与幼儿发展等内容,使广大教师得到新的启示。

    理念向实际转化的关键是从认识的层面上有对理念本身的理解和认同,在操作层面上有对蕴涵着某一理念的实际运用的策略和智慧,知道“教什么”---发展的可持续性,“如何教”---发展的全面性和差异性,“何时教”---发展的规律性,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重重矛盾。

    如:幼儿园理念的先进性与家长观点的滞后性;注重过程的认识与目标导向的评价;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掌握知识和技能与发展智慧和能力……即在教师的目的性与发展的可能性之间寻找平衡点。

    (二)、教师的教育观念难以转化为教育行为,最大的障碍在于教师头脑中那些已经存在的固有观念,尤其是其中那些曾经被认可过的但又与新的教育理念不太相符的观念,它不仅导致了教师的因循守旧、不愿改变,更是束缚了教师的大脑和手脚。

    这些固有观念已经成为教师多年以来非常习惯的东西,而且多数并不为教师自己所意识或承认,只有在教师的实际行为中才能表现出来。

    而《纲要》中所提倡的新理念是外在于教师的,当以新的理念来要求教师时,他们头脑中所固有的观念往往会占据主要地位,而对新理念起“拖后退”的作用,这使教师处于固有观念与新理念之间的矛盾冲突中,帮助教师化解这一冲突,并在实践新理念的过程中通过体验形成新观念,是教研应给以教师的必要支持。

    因此,在教研活动前,要在日常实践中观察、了解、倾听教师的问题和困惑,针对教师的问题筹划设计教研过程;在教研活动中,通过与教师的积极互动,了解和挖掘教师行为背后的原因及教师的原有经验;教研活动后,进行管理者之间的集体反思和个人反思。

    五、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反思学习活动实践性与反思性是教师学习的两个重要而突出的特点。

    教师首先是教育实践中进行学习的,并在实践的不断反思中进行学习,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使自己逐渐成为专家型教师。

    在形式多样的研究学习中,教师通常可以获得许多先进的教育理论、教育观念、教育策略等,但教师若不能将这些付诸实践,并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反思,则对教师专业化成长所起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

    也就是说,“所倡导的理论”只有转化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才能对教师的教育行为产生影响。

    而这一转化的确重要途径就是教师的实践与反思。

    反思是教师将教育经验上升为教育智慧,获得专业成长的强有力的武器。

    波斯纳曾于己于1989年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④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

    因此,幼儿园要创造机会让教师反复实践与体会教育理论的实践与运用,以利于教师的深度理解和内化。

    例如:组织教学竞赛、观摩活动,教师们可以自愿报名,自己提出想要组织的活动内容,自己设计活动过程,活动进行中,还可用摄像机记录下每一个镜头,活动后让教师一边看一边反思,然后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让教师们在不断的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在反思---再调整的过程中逐步成长。

    并适时请有关专家进行指导点评,使教师们更加明确自己的不足及应该努力的方向,更重要的是教师们能从共同的经历中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研活动中教师们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不能只做一名听众,只是带着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接受专家和观点的话,教师就不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因此,每次教研活动教师都要人人参与,并鼓励教师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尊重教师坚持自己个人的观点。

    教师经常能围绕教育教学提出问题是最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答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深刻的思考、一种认真的研究探讨。

    只要假以时日,互动式实践研究反思一定会使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六、因地制宜的园本培训园本培训是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有效手段,各幼儿园应立足于本园教师的实际水平和幼儿园发展的需求,通过多种途径坚持不懈地开展具有园本特色的园本培训,以提升教师的人力资本,最终达到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目的。

    园本培训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已被实践证明的有效的幼儿教师在职培训方式。

    幼儿园的在职培训不能仅限于广泛采用的讲授型,而应该力求灵活多样,富有个性。

    因为教师参加培训的出发点就具有个性特点,教师之间的实践要求也有差异。

    培训应该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改革学习方式,以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教师的在职培训朝着能够随时随地在每个教师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这一目标迈进。

    ⑤幼儿园应立足于园本培训,根据社会发展、专业发展对幼儿教师的需求,根据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关注点的培训目标,探讨更多更有效的培训方法。

    除正规的在职培训外,外出观摩学习、听专家讲座、参加培训班学习等都是教师专业成长必要的途径。

    专业研究人员具有较为广阔的教育视野和深刻的教育见解,若能与他们进行近距离的互动就能引领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进行较深层次的思考及较深入的剖析。

    幼儿园应创造一切机会,鼓励、支持教师与专业研究人员充分互动,除有计划、有目的园内教研活动外,还要加大外出学习培训的力度,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参加学历进修、短期培训、外出观摩、市县教学竞赛等学习活动,引导教师边学边反思。

    如:引导教师聆听省内外专家的讲座;邀请专家来园与教师们交流对话、答疑解惑等。

    另外,为了提高学习的实效,还要重视做好园级范围的二次培训,由外出学习者及时将教育信息带或幼儿园,带动广大教师共同反思和提高,提高教师的反思与评析能力,使每次教研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园本培训还要因人而异,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不同的培训方式。

    新教师培训。

    刚踏上成长经历的青年教师,没有太多的经验,更需要走别人走过的捷径,可以更多地采用“模仿”的形式,让他们仔细琢磨优秀教学案例,分环节写出思考,理解示范教师每一个提问的用意,每一中体态的含义,然后请富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进行讲解答疑,在由青年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并进行现场反思,观摩教师再给以帮助和指导。

    班组长培训。

    班组长是幼儿园教育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专业成长包含了管理和教育两个层面,因此应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进行交流信息、探讨工作及问题,让他们有目的地外出参观学习,加强与社会各界人士的横向学术联系,开拓工作视野,激发班组长的组织智慧与教育智慧,不断培养他们具有研究的意识、研究的激情、研究的精神、研究的习惯。

    七、与园外幼教同行进行“互动”式教研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多元形式开展互动式教研活动。

    幼儿园可选派教师前往“互动”园,充分利用园外名师资源,帮助教师牵线搭桥,建立培养、指导关系,是他们能得到更多渠道的锻炼机会和多元化的陪带指导,从而扩大视野,提升能力,在不断追求更新更高目标的过程中迅速提高专业素质。

    针对当前幼教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参与式研讨、专题讲座等,与有关专家及教师对口交流、互动等,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感受“互动”园所提倡的先进教育理念以及科研举措,考察了解幼儿园课程实施与管理的风格和特点,同时,邀请“互动”园教师到幼儿园跟班培训,参与并指导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还可进行书面及网上交流,提高互动的频率,不断将“互动”活动引向深入。

    八、以课题研究带动幼儿园科研活动幼儿园应强化对课题研究工作的规范管理与科学指导,探索建立与完善幼教课题研究工作的管理制度,把好开题关、中期检查关、结题关;注重对课题负责人与骨干成员的培训与指导;定期组织举行有关的课题交流与研讨活动,聘请专家、科研人员等参加课题的部分研讨活动,共同解决难题。

    课题研究应结合教育实践工作中急需解决的矛盾与问题,防止出现将研究与教育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课题研究要与日常教研工作有机结合,互相渗透,互为补充,注重总结成功的教育研究方法和经验,注重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研究和阶段性成果,注重资料整理和终结提升,在研究过程中关注教师的研究意识培养,努力提高基层教师的研究水平和能力,在日常教研工作中及时推广运用课题研究成果。

    以课题研究带动幼儿园科研活动,以科研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九、利用家长资源,推动教研工作的发展 注重家长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进行幼儿教育的探究,促进家园教育的共同发展。

    在指导家长利用社区、家庭的教育资源,引导孩子进行自我表现,自我发展,积累生活经验的同时,教师也得到了相应的学习和成长,进一步积累了家园同步教育的经验,获得了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方法和艺术。

    如:开展主题活动《幼儿安全教育》、《幼儿陶艺活动》等时,利用家长资源,搜集自然资源,一些有代表性的泥、豆类、谷类、蔬菜、水果等物质,以及陶艺等独特的来自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都走进幼儿园的课堂,大大的丰富了孩子操作和学习的内容,扩大了幼儿教育教学探究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拓宽了研究的渠道,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总而言之,通过有效的教研学习,可以将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教育实际能力融合为幼儿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师魅力,可以促进幼儿教师教育思想的丰富化、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以及教育的个性化的发展。

    面临幼儿教育的重大转折,每位幼儿教师都需要加强学习,加强反思,只有不断的学习和反思,才会不断的有创新出现,只有在教研学习中将学习、实践、反思联系起来,不断自我思考、审视、反省、判断、分析、概括、总结,不断地调整教育教学实践过程,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使自己的学习与实践具有更明确、自觉的方向,并取得更好的效果,幼儿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才能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更有效的提高,真正成为儿童健康成长的促进者。

    )评论(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