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简析如何在高中数学学科中渗透法制教育

    1.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可以拓展学生法制教育渠道

    法制进课堂,首先把握好教材,将法制教育列入到教学目标之列,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善于开发教材内容所包含的法制教育因素并在学科学习活动中因势利导、巧妙的导入法制内容,使法制教育顺势而出,合情合理.我们这地方,没有旅游胜地,文物古迹少之又少,时空上不允许组织学生参观:古文化遗址、古建筑、壁画……但是借助学科教学就可以增强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九年级数学(下)《圆》一章中,《垂直于弦的直径》有这样一个引例:同学们知道桥吗?知道赵州桥吗?它是1300多年前我国隋代建造的石拱桥,它的跨度为37.4m(弧所对的弦长),拱高(弧的中点到弦的距离)为7.2m,你能求出赵州桥的主桥拱的半径吗?(精确到0.1m).师生带着自豪、骄傲、保护的情感读题,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相关历史,了解文物的相关知识,就顺其自然地渗透《文物保护法》.又如,给学生直接谈野生动物保护,学生很盲目,因为学生见到野生动物的机会很少,甚至没有,北师大版九年级(上)《一元二次方程》一章中,《配方法》一节,出现了一个问题解决题,树林里有一群活蹦乱跳的猴子,分成两队做游戏,一队猴子数是总猴子数的 ,另一队猴子数是12只,那么猴子总数是多少?学生看到图文并茂的题,就弥补了对野生动物的喜爱之情,趁机简介野生动物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深入浅出,把平时讲不到、不好讲的法律、道德,从学习内容中呈现出来,符合学生的心里,形式比较自然,学生乐于接受.

    2.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根据学生知识经验和了解能力,教师要选择好渗透的内容和渗透度,在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中,让数学回归生活,创设丰富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引发联想,激发情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教材中隐含的法律,创造适于学生领悟的情境,让学生自觉地进入角色,亲身体验”做数学,学法;解数学,懂法”,情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情境中拓展德育教育、法制教育,在建模解题中提升人格、了解法律,这是学习的一个完善的过程,是全方位的知识结构模式.一次《反比例函数应用》公开课中,老师利用多媒体创设了一幅图:一个水池在进水的同时也在出水.从知识的角度看,体现进水时间、进水速度、水池容量、出水时间、出水速度之间的关系,建立函数模型进行解决;从德育角度看,教育学生要节约用水;从法制角度看,渗透《水资源保护法》,一题三雕,完善了学生知识结构,在成才之中先成人,何乐而不为!

    数学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我们不能把它上成法制课,但渗透法制有意所在,不仅要见于物,更应见于人,法制教育教学中处理好渗透的”点”、”时”、”度”至关重要,找准”渗透点”是重点,把握”渗透时机”是难点,掌握”渗透度”是关键.教师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适时、适度,点点滴滴、持之以恒地加以渗透,才能有机地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充分发挥数学的育人功能,”情动”而”知书达理”,在学生心中种下社会主义文明的种子,提高学生思想觉悟,陶冶情操,同时也扩大学生的视野,健全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学科渗透法制,学之无声,懂之有意.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