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结合实际思考当代教育为什么需要现代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中所指的技术包括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两大类。

    有形技术主要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物质工具,它往往通过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或者幻灯、投影、电影、视听器材、计算机、网络、卫星等各种教育教学体表现出来,既包括我们通常说的传统媒体,也包括现代媒体。

    无形技术既包括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过程中所运用的技巧、策略、方法,又包括其中所蕴含的教学思想、理论等。

    有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依托,无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灵魂,这才是教育技术的真正内涵。

    而信息技术是指一切能够扩展人类有关器官功能的技术,主要指与信息的产生、获取、表征、传输、变换、识别和应用有关的科学技术。

    应用教育领域的信息技术通常有视听技术、数学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技术等。

    课程整合是近年来教育改革的主要课题之一,它要研究学科、教材、教师、学生、环境、资源、评价机制等等众多对象,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课程整合可分成很多子课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其中的一个子课题。

    21世纪的公民需要获得以下一些技能:1、信息处理(组织、获取、操作和评价)技能;2、解决问题能力;3、批判性思维能力;4、学习能力;5、与他人合作和协作能力。

    这些目标将使人们对教师和学生的观点产生新的变化。

    随之,教育内容也必须作出相应的改革,传统的教育观念要进行革新。

    信息技术为学校教育提供了许多新的潜在可能性,为当代教育理论提供了许多实现的途径。

    这可以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和内容得到证明。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四个方面,相应的能力可以称为“信息能力”。

    这种能力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

    达不到这方面的要求,将无法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与竞争的需要,就会被信息社会所淘汰。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信息能力在信息社会中已和体现传统文化的“读、写、算”方面的 知识与能力一样重要,不可或缺。

    换句话说,“读、写、算、信息”已成为信息社会中文化基础的四大支柱。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够有效地改进课程的教学,实现下面的目标: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合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便于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检索、分析、评价、转发和利用的技能;不仅促进了班级内学生的合作交流,通过互联网还可以促进本校学生与全球性学习社区的合作交流,从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确实具有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多种宝贵特性。

    集中体现就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这样的环境正是创建新型教学活动进程的结构所必不可少的。

    此外,整合会使人感到,信息技术虽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却和铅笔或计算器技术一样变得无痕迹了。

    教育工作者不要把信息技术与日常课程分开,能有助于信息技术无痕迹地融合在课程之中。

    这意味着,我们不会特别意识到信息技术的存在,就象不会特别意识到铅笔的存在一样,我们关心的不是信息技术或铅笔,而是课本身。

    通过上面的阐述,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确实能起到独特的作用。

    为此我们应该大力推行、实施这种整合。

    参考资料:http://www.google.com.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