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的认知过程,而且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交流,个性发展的过程。

    学生的认知活动,离不开情感因素的参与和推动,而情感的发展本身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

    “情感交融”着力以理性和情感交流统一的高度来驾驭和实施教学活动,体现了民主、平等、互爱、互信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热烈和谐、促进、愉悦的教学活动氛围中学习,从而解除他们心理上的压力。

    它通过创设“开放”的人事情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境,映发出强烈的学习愿望。

    从而促进学生在知、情、意、行诸方面得到发展。

    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的教学思路,而且还能引起学生不同的情感体会,对学生的认知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

    从而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合理运用情感,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还能激励学生坚定的意志,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说,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催化剂,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能对师生双方的行为发挥巨大的调节作用。

    因此,在教学中采取“情感交融”的教学策略,有利于创设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的知、情、意、行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1.重视“情感交融”体现师生平等

    师生、生生互爱、爱是师生、生生关系的核心,被爱是学生基本的心理要求,互爱是师生、生生之间心灵沟通的重要渠道。

    因此,教师应把自己的爱和热情倾注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倾注在教学过程中。

    创造出师生之间的情境、心心相印的情感氛围;教师的态度要亲切、和蔼、平易近人,不要吝墙自己的爱和赞美之词,从细微的动作和一句句发自内心的赞语入手,以此来缩短师生心灵之间的距离。

    另一方面,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人格平等和尊严,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都需要尊重、理解和宽容。

    因此,教师对学生应做到“三尊重”,即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体地位,不包办代替学生的学习活动;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做出挫伤学生自尊心的行为;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其个性的健康、兴趣和爱好的培养创造条件。

    此外,教师还可以用“角色转换”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并注意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进行交往沟通。

    2.重视“情感交融”做到情感体验与语言训练相结合

    学生学语文要进行认知活动,认识形象时思维的对象是课文的语言文字。

    进行情感体验时,体育的对象也是课文的语言文字,因而情与知的和谐是通过情感体验与语言训练相结合来实现。

    决非空穴来风、决非凭空外附一张皮,必须体现语言文字的个性。

    语言文字无论是记人的,还是叙事的、写景、还是壮物的,也无论是一个词语,还是一个句子,是一个片断,还是一篇文章,我们都可以去研究情感体验与语言训练相结合,实践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发展。

    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写到:“大家之作,其言情也让人心脾,其写景也必害各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娇导妆来之态。”显然作者把情、景、语言三位一体构成了境界,语言表达使情景结合起来。

    例如《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文章,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不同的理解标题,强调的情感不同,所表达的意思完全不一样,这样使“情感交融”与语言训练充分结合,使学生一目了然,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3.重视情感交融,注重学生语感的培养

    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作字和诗人总要有对于语言的敏感,这东西加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语感的心理构成应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

    那么,注意语感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得到领悟和理解,对学生语言材料的感受和浓厚的兴趣的培养。

    3.1 在自读中感受。

    自读是增强语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

    因为增强语感不是靠讲解、传授、分析能实现,而是靠静心的自读、入境体验,用心感悟。

    3.2 交流中感受,在自己读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是增强语感的又一途径,适时的交流是思维的碰撞,情感的沟通,有助于浓厚兴趣,敏锐语感的培养。

    3.3 在诵读中感受,这是增强语感最经常的练习方式,诵读即能提高对语言文字正确丰富的理解力。

    又是对语言文字领悟,感受的表达,因此,诵读中感受很有意义。

    师生平等,语言训练相结合,语感的培养是“情感交融”,促进发展的切实途径。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