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写渭河的古诗词

    1. 描写渭河的诗句

    昔日清清渭水河。 哀江头 作者:杜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景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见 /read.asp?id=9552305E0&pages=33&readid=19623D36E5

    2. 写一篇关于渭河的文章

    “长天一色渡中流,如雪芦花载满舟。”

    这曾是诗人眼中的渭河。如今,渭河早已没有了它昔曰的丰采神韵,满目所见的只有滚滚泥浪,滔滔黄水!是谁害了我们的渭河?又是谁损毁了我们生息繁衍的家园? 渭河,这条孕育了关中大地几千年文明富饶的生命之河,发源于甘肃渭源县,在我省潼关注入黄河,全长818公里,流域面积6。

    75万平方公里,流域内集中了陕西64%的人口、56%的耕地和82%的工业总产值。近年来,由于泥水淤积,行洪不畅,渭河下游的防汛问题曰渐成为陕西防汛的心腹之患。

    到了今年夏秋之季,渭河更是一改往曰的温顺,以它放荡不羁的个性,决堤毁田,大发雷霆之怒,将渭南尤其是华县、华阴50万人的家园淹没,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 怵目惊心的数字,再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渭河治理,刻不容缓! 种种证据表明,渭河水灾既是天灾,更是人祸。

    诚然,连续降雨是这次洪灾的客观原因,但还有更多的原因,那就是渭河中下游地区生态恶化、水土流失严重,渭河潼关段泥沙淤积使河床高程抬高、防洪能力大幅下降,这些与其归咎于天灾,毋宁说是人祸,是我们这些生息于渭河中上游毁林开荒者种下的祸患。 在这次抗洪救灾中,人们发扬了大无畏的英雄精神,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我 们在钦敬他们的同时,更应深刻地认识到渭河成灾的根本原因和我们所肩负的责任。

    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同理,水能造福于民,亦能遗害于民。

    只有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去克服它,解决它。 渭河治理的关键在于治沙,坚持不懈地在黄河全流域开展以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建设,恢复林草植被,遏制水土流失,这才是治理天荒水患的根本之策。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治理好了渭河,黄河水患才能缓解乃至根治。 山青水绿曰,海晏河清时。

    什么时候我们的“山川秀美工程”落到了实处,我们的渭河将不再哭泣!我们期待着渭河不再“小水大险”,而是“大水无险”,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更大限度地造福于三秦父老。

    3. 渭河诗词五言律诗

    太多了,略举一二

    -------------------------------

    《登总持阁》 唐 岑参

    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

    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

    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

    ===================

    《渭河道中》 元 王冕

    平地连沧海,孤城带渭河。

    行人俱汉语,舟子半吴歌。

    野草惊秋短,鲂鱼出水多。

    只怜乡国远,处处有胡笳。

    ====================

    《登咸阳北寺楼》 唐 张籍

    高秋原上寺,下马一登临。

    渭水西来直,秦山南向深。

    旧宫人不住,荒碣路难寻。

    日暮凉风起,萧条多远心。

    4. 渭河诗词五言律诗

    太多了,略举一二-------------------------------《登总持阁》 唐 岑参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

    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

    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渭河道中》 元 王冕平地连沧海,孤城带渭河。

    行人俱汉语,舟子半吴歌。野草惊秋短,鲂鱼出水多。

    只怜乡国远,处处有胡笳。====================《登咸阳北寺楼》 唐 张籍高秋原上寺,下马一登临。

    渭水西来直,秦山南向深。旧宫人不住,荒碣路难寻。

    日暮凉风起,萧条多远心。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